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8.*今天我喂鸡(共含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Q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8.*今天我喂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从“我”喂鸡的过程中体会“我”对鸡的喜爱和劳动的乐趣。
2.学习抓重点和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喂鸡的顺序和“我”重点观察的几只鸡的特点。
2.体会“我”喜爱鸡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可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我”喂鸡主要做了哪几件事?是怎么做的?(2)“我”喂鸡时重点观察了哪几只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
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时间,采取自由读书形式之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这样把课后习题带入课堂,把课文当做例子,训练学生独立理清文章层次的分段能力)。在学生充分自学,独立思考,做好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在讨论时,注意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能力。
如:在回答“本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个问题时,可按先总说再分说的形式回答。(本文共写了五件事。第一件事写“我”扫鸡栅。第二件事写“我”放鸡。第三件事写“我”拌鸡食。第四件事写“我”喂鸡。最后一件事写“我”捡鸡蛋。)
在理清层次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分歧,这是好现象,老师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欢迎他们展开讨论,这样使学生积极思维,是提高的好机会。
如:课文第4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这样的段落分段时往往会有不同意见,那么老师可引导学生:看看这段与上文联系紧密还是与下文联系紧密?一般情况过渡段主要还是引出下文,与下文联系紧密,所以分下一段较好。如第4自然段,主要作用还是引出“鸡从窝里跑出来是为了找食吃”与下文联系紧密,因此分到下一段为好。
另外“和食”这件事与“喂鸡”联系很紧密,恐怕有很多同学不容易找出来,这时老师可引导:课后题目提示写了五件事,那么大家想想喂鸡前还需要做什么?这样概括出“拌鸡食”这件事。
在讨论第1自然段第二问:“怎么做的?”时,要注意训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的能力、不要只会照课文读,这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理解基础上组织好语言回答,把理解训练和表达训练结合起来。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回到课文中,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如:在“扫鸡栅”这部分,有几处带有“!”号的句子,可采用比较句子或换词方法进行比较体会作者表达的水平。
如:我想:唉!真倒霉,多脏呀!
改为:我想:真倒霉,多脏呀!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比第二句多“唉!”这个词,虽一字之差,但“唉”再加“!”就把他开始怕脏,怕臭懊悔的样子描写的程度和去掉这个字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多这一个词,使句子中人物当时表现的神态更加形象、具体;使我们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还有:
在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注意引导找特点要找准,找全。如:
“小老鸹”的`特点是淘气。从三处可以看出:①一出鸡窝就向食槽跑去;②看到“我”端着食槽走进鸡栅,又是它跑得最快,挤到我跟前,跳起来抢食吃;③吃食时,它蹦到槽里,搅得别的鸡都吃不好。它吃着、刨着、专挑高粱。)
找到这些句子后,可让学生练习画出表现它淘气的重点词语。“跑、挤、跳、蹦、搅、刨、挑”。找出之后,让学生体会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动作)从中体会,无论写人或动物要具体,形象就要用不同动词把动作写具体,这样才能突出特点,有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样子。
在找其他几只鸡的特点时也可用此方法进行学习。(答案略,可见参考。)
在讨论之后,有必要引导学生悟出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具体的原因:善观察,抓重点,找特点。这是学习的根本,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深读课文,体会感情
在指导学生讨论完以上两个问题之后,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学习,再从内容到思想去体会课文。这时可提出:“在喂鸡过程中,表现了‘我’对鸡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个问题的讨论仍要注意引导从文章开始到内容结束去找,但这次的学习绝不是重复,而是深化。而且要要求学生找出内容后说说理由。
(小作者在喂鸡过程中,倾注了对鸡的无限喜爱之情。我们从课文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例如文章开头第一句“今天该我喂鸡”中以“该”字就表达出作者早就盼望着轮到她喂鸡的愉快心情。
打扫鸡栅时,不怕脏,一心想快点打扫干净,好让鸡出来活动。放鸡时“小芦花”“猫头鹰”卡在门口了,忙把它们抱出来,还心疼地说:“慢点儿,别卡坏了身体!”从中可以看出“我”爱鸡就像妈妈爱孩子一般。“金皇帝”抖了抖锦衣似的羽毛,拍了拍翅膀,昂着头……写出它威武得确实像个皇帝的特点。
和食时,为了让鸡多吃点,就多抓了一把高粱拌在鸡食里。
喂鸡时,看到“老好人”吃不好,就把“小老鸹”抱出来,让“老好人”挤进去,使每只鸡都能吃饱。
中午从鸡窝捡蛋时,高兴地喊着跑去告诉统计员……,
还有小作者给鸡起的名字都很符合鸡的特点。以上这些地方都渗透着“我”对鸡的喜爱之情。
在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最后再次体会,作者之所以写得感情至深,令人感动,是因为他“善观察――抓重点――找特点”。
板书设计
(刘铭燕)
18.*今天我喂鸡
小学作文今天我喂鸡
今天该我喂鸡,早上,我进了鸡栅走向鸡窝。鸡看见我来了,就使劲往外挤,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我说:你们先等一下,我打扫完了,就放你们出来。
我拿起笤帚扫地,边扫边想:快点儿扫干净,好放它们出来。正扫着,不小心踩上块鸡粪。我想:唉!真倒霉,多脏呀!可是马上又想:不对!劳动不应该怕脏。我就继续扫。一会儿,鸡栅里让我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打开鸡窝的门,鸡争先恐后地挤出来。不好!小芦花和猫头鹰卡在门口了。我说:慢点儿,别卡坏了身体!忙把它们抱了出来。最后出来的是金皇帝它抖了抖锦衣似的`羽毛,拍了拍翅膀,就昂着头,喔喔喔地叫了起来。那威武的样子,确实像个皇帝。
小老鸹(guā)带头,别的鸡跟它一窝蜂似的向食槽跑去。跑到那儿一看,槽里什么也没有,它们就朝着我咕咕地乱叫。 我拿着食槽去和食,心想:多喂它们一点儿吧,好让它们多下几个蛋。我就多抓了一把高粱拌在鸡食里。
我端着食槽走进鸡栅,鸡马上追了过来,围着我。又是小老鸹跑得最快,它挤到我跟前,跳起来食吃。我一边赶它一边说:急什么,就你贪吃,批评你多少次了,还不改!
我把食槽放下,它们马上把头扎在一块儿抢着吃。小老鸹太淘气了,它蹦到槽里,搅得别的鸡都吃不好。它吃着刨着,专挑高粱。老好人挤不进,只好吃别的鸡刨出来的。我看了有些生气,就把小老鸹抱出来,让老好人挤进去。
过了一会儿,鸡全吃饱了。爱下蛋的金皇后老好人不慌不忙地向窝里走去。不下蛋的鸡在墙根下晒太阳。只有金皇帝像个卫士似的,来来回回踱着方步。
中午放学,我跑进鸡栅去捡蛋。从第一个窝里捡出四个;从第二个、第三个窝里各捡出一个。一共六个!我高兴地喊着,跑去告诉统计员董洁。她看着我捧着的鸡蛋说:好呀!真多!上午下六个,下午再下六个,一共有十二个呢!我催她说:快给记上吧!董洁翻开统计册,认真地记着:老好人一个,金皇后一个……
18* 今天我喂鸡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我”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叙述的写作特色。
3.能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编写阅读提纲,掌握阅读方法。
4.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卡、和、扎、刨”的字音。
教学重点难点:
给鸡喂食这部分的叙述,既突出了事情的主要内容,又呼应了题目“喂鸡”,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喂鸡过程中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他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才得到的。这些是教学重点。
这些心理活动,表面是爱鸡、爱喂鸡,实际上是深刻地表现了“我”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秀品质,要引导学生理解。此为本文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本文以叙述事情过程来展开线索,写喂鸡过程的四个小场面,而这些场面的描写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先精读精讲第1段的描写。再让学生按照第1段的学习方法:读读、想想、写写、议议来学习以后几个片断的描写,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再集中起来讨论,达到互补遗缺的目的。其间,设计若干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审题:
课题告诉了我们有关喂鸡的哪些事?(时间是今天;人物是“我”;事情是喂鸡。)
2.讨论引入:
同学们中有谁喂过鸡?喂鸡有哪些过程?哪些乐趣?(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就是作者根据自己喂鸡的亲身经历来记叙的。
二、初读课文,总体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多音字:
(2)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争先恐后--急着向前,唯恐落后。
淘气--顽皮。
踱步--慢步行走。
锦衣--色彩鲜明华丽,本课比喻鸡毛颜色美。
2.默读课文,指导学生分清课文段落。
(1)引导:课文写了喂鸡的哪几个过程,每个过程的描写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2)课文按喂鸡的顺序可分为5段。
(3)教师指导分段,并引导学生用词语来概括。(相机板书:打扫鸡栅 放鸡和食喂鸡 捡蛋)
三、默读课文(学生再次感知课文,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写出自己的疑问)。
四、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幻灯片(清扫鸡栅),思考:
(1)“我”走进鸡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指导学生在第1段中划出“使劲往外挤”、“用嘴啄木板”、“咯咯地叫着”。)
(2)“你们先等一下,我打扫完了就放你们出来”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表现“我”对鸡的习性很了解,很喜欢它们,知道它们都想出笼,所以,用安慰的口气来对它们说话。)
(3)第2自然段中“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
2.出示填空题,学生练说、练写(指名在幻灯上练习,后集体订正)
(1)“我”看到--,所到--,感到鸡在对我说--,于是我说--。
(2)作者在叙事中先写自己(用眼)看到的物体,再写自己怎样(动手)做,怎样(动脑)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课文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
1.作者在写鸡出栅时是抓住鸡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
(1)“我”观察到的“金皇帝”有哪几个特点?
(2)“慢点儿,别卡坏了身体”说明了“我”对鸡的什么感情?
(3)画出这一段话中的比喻句。
(4)再读课文,体会“我”爱鸡的思想感情。
2.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我”在和食时,想到什么?说明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3.读讲第7自然段:出示幻灯(群鸡吃食)(同座位同学共同讨论,互相交流)
(1)填空练习:(打出幻灯练习填空后,选一张在幻灯上订正)
吃食前,“小老鸹”______,我一边赶它,一边说______。吃食时,“小老鸹”______了,专挑______,我把它抱出来,让______挤进去。吃食后,爱下蛋的鸡向______,不下蛋的鸡在______,“金皇帝”在______。
(2)我喂鸡时说了些什么?做了什么?
4.阅读课文第9自然段。
(1)这1段可分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2)这一段中两个“跑”,“喊着”、“催”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再读这一段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二、总结课文内容,思考、讨论、练习。
1.全文写“我”喂鸡的五个过程,哪个写得最详细?(喂鸡。)
2.作者在叙述喂鸡时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从喜爱养鸡这个具体的事上,表现“我”爱劳动的好品质,再从放鸡出栅、和食喂鸡、捡蛋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和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3.填空练习:
《今天我喂鸡》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过程,重点写了______过程。从喂鸡这件事上我们看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好品质。
4.反复朗读全文。
三、作业。
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作观察描写训练。
附:板书
[《今天我喂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今天我当老板作文
★ 今天我当家的作文
★ 我今天值日作文
★ 今天我当“导游”
★ 今天我休息观后感
★ 今天我房间作文
★ 作文今天我生日
★ 今天我当家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