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话赵佶(共含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西南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历史踏着它的车轮从宋末一直驶到了今世,现在让我们乘上历史的轮回车,重新回到宋末,看一看那位“只识丹青画自然,不思立志治国家”的“丹青皇帝”赵佶的宫廷生活吧。
这是公元一一零一(辛已)年的一天,这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孔雀园中一湾清泉映着舞动的白云,鱼儿在白云之上自游,宛若已跃进龙门即将幻化成吞云吐雾之金龙。随着一阵宫乐的鸣奏和无数声“万岁”的欢呼,赵佶继位了……
这位气宇轩昂,相貌不凡的皇帝让人打眼看去遍觉与历代皇帝有所不同。果不其然,徽宗继位的第一件便大破了已往的规矩——发布“定国式诏”,取而代之的是发布了一份“广集书画贤士,建造画院与皇宫东临”的圣旨,与此同时拟订的还有不安民圣旨——“令九州府衙收集各地奇珍以及天下美女入宫,以补后宫空白和绘画之缺。”
他高居宫中,静待所需东西的到来,哪管每日折本如山,大事不断,只顾他那娇妃与笔墨。可真是“徽宗风流胜李杨,心与丹青同存亡”啊!
又是一个好天气,这日徽宗正在欣赏他新得的“庐山高图”奉令办事的御史满面春风回来复命,只见徽宗双目炯炯放光,喜气从心头一直流到眉梢,快步随着那御史直向珍宝园而去。等待了数月之久的奇宝终于到了园中,他看到这满园奇珍遍地异宝的园子真是喜出望外。
从造型奇特的寿山奇石,到制作精巧的“清泉宝砚”;从世间难得的珍奇花草,到倾国情城的奇美娇娘,无一不让人心动。更何况那堪称绝世至宝的白玉孔雀更始珍品中的极品。真可谓“是珍宝园中走一遭,民间哪得珍宝。”
他在处理过美女之后又欣然用他那独特的瘦金书体题下了“别开洞天”四个大字,以显示那珍宝园中孔雀园的精妙绝士。随后便招来那些儒雅画师,命他们将这孔雀登高的奇美描绘下来。可谁想,那些画师数日的“耕耘”竟没有一幅令他满意的。众人觉得很奇怪,直到徽宗宣和殿御笔亲绘那幅传世名作“芙蓉锦鸡”图并言道:“孔雀登高必先迈左腿,无有先迈右腿者”后,众画师才恍然大悟,惊叹徽宗的观察入微和妙笔丹青。
除了丹青写意之外,他所剩的活动便也只有风流快活,整日古筝鸣奏,歌舞不断。
就这样,八年的光阴转眼而过,压制了八年的怨气终于难以压制直冲霄汉,在一个阴云密布(已亥年)的日子,在那珍宝园中御笔亲点“别有洞天”的小山上带着他那妙笔丹青和至爱的孔雀与庞妃一并横剑自刎……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或许徽宗不拾荒地,他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画家,但他登上了皇位,就意味着他必须担起自己的责任,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若违背此理,如若像徽宗一样倒也罢了,大不了一死了之,如若像陈希同那样,背道而驰,那可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
伴着冰冷的雨滴,我再次步入历史的隧道,从宋末一直驶到今世,眼见那些引之以为荣的人们,心痛万分,聪明的人难道不应在闲暇时回顾一下历史,体悟一下“读史使人明志”之理吗?
赵佶简介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让j)。
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 定司马光、文彦博等臼余人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派朱勋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挥霍一空。“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谁家只要有一花一石被看中,朱励就带领差役闯入民户,用黄纸一盖,标明这是皇上所爱之物,不得损坏,然后拆门毁墙地搬运花石,用船队运送汴京。有一次船运一块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强征了几千民夫摇船拉纤,遇到桥梁太低或城墙水门太小,朱励就下令拆桥毁门。有的花石体积太大,河道不能运,朱励就下令由海道运送,常常船翻人亡。人民在此残害之下,痛苦不堪,爆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赵佶又派兵进行了血腥镇压。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 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赵佶是个书画家,他的正书称为“瘦金体”,并最擅长于花鸟画。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赵佶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赵佶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赵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赵佶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赵佶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晦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导致了亡国和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结局。公元1127年7月,赵佶要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并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宋高宗)快来援救父母。”赵佶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赵佶哭着 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赵佶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 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赵佶。其古诗全文如下: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翻译】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赵佶。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年代】:宋
【作者】:赵佶——《宴山亭》
【内容】: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作者】:
赵佶即宋徽宗。在位25年。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他与钦宗和宫室多人被掳北去,过了九年的俘虏生活而死去。他的诗、词、画都有名,又通音律。有《宋徽宗词》。
【注释】:
冰绡:洁白的绸。
蕊珠宫女:指仙女。
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无据:不可靠。
和:连。
【赏析】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佶楷书千字文卷,纵:30.9厘米,横:322.1厘米。朱丝界栏,素笺本。现藏上海博物馆。 赵佶与众多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留存至今的两件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
此卷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 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 顿而钧,文体匀称,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显示出‘瘦金书’的独特风格。”
瘦金体是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赵佶楷书千字文卷“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宋徽宗的瘦金书多为寸方小字,而《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别有一种韵味。
《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
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
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
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
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只有求之梦寐,如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伤感无奈,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弱。
临江仙,临江仙赵佶,临江仙的意思,临江仙赏析 -诗词大全
临江仙作者:赵佶 朝代:宋 体裁:词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馀。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声声慢,声声慢赵佶,声声慢的意思,声声慢赏析 -诗词大全
声声慢作者:赵佶 朝代:宋 体裁:词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妆迟。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前村夜来雪里,东君、须索饶伊。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
声声慢,声声慢赵佶,声声慢的意思,声声慢赏析 -诗词大全
声声慢作者:赵佶 朝代:宋 体裁:词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回。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沈沈洞天向晚,宝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触处声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醉落魄,醉落魄赵佶,醉落魄的意思,醉落魄赏析 -诗词大全
醉落魄作者:赵佶 朝代:北宋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
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
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
不忍抬头,休见旧时月。
★ 醉落魄/一斛珠,醉落魄/一斛珠赵佶,醉落魄/一斛珠的意思,醉落魄/一斛珠
★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苏轼,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的意
★ 赵煦简介
★ 赵文?u
★ 赵普文言文
★ 话签名
★ 道歉信话
★ 话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