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从前慢,却情深散文(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ngfupengche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慢》
穿越过时光的隧道,身上氤氲着年少的孩子气,也隐藏着大人们的成熟气质。在这个尴尬的年纪,总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毫无章法可循,一味的回味着过去,一味的怀念曾经的种种。或许,只是很久没有感觉到曾经很质朴的温柔了。
那时候还年幼的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接近一个人,温柔且忐忑;也会用很长的时间去猜测对方的心思,不安且激动;最后还会用一段很漫长的岁月去怀念一个人,哀伤且不甘。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水到渠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没有章法可言。
回想青葱的校园生活,对一个人好可以在午夜时分撑着沉重的眼皮等待对方的短信,半睡半醒之间手上的震动吓了一跳,却满怀欣喜的打开。那个时候不懂什么叫做喜欢,只知道收不到对方的短信就可能会伤心一整天。
那个时候的课堂生活,会呆呆的看着前桌发呆,完全听不到老师的之乎者也,把想说的话偷偷的写进纸条里,拉一拉前桌的马尾辫子,示意她把手伸过来,趁老师不注意,快速且羞涩的把纸条递过去。传情达意似乎在那个年代显得格外的含蓄,可是每一笔、每一画有时候却显得那么真挚。
年少时候的喜欢,大概仅仅是因为对方笑起来如沐春风,亦或是在某个瞬间的一个眼神就注定了接下去发生的故事。那个时候的爱情,单纯且无所畏惧。我们并不急着去表白,我们也不需要在对方身上获取些什么,我们只要可以默默的付出,只要可以在对眼相视的时候给对方一个微笑便心满意足。
那个时候,时光很慢,情感却很深。而长大后的我们,似乎跟从前的样子截然相反了。
褪去年少的稚气,戴上了大人们标配的面具,让人觉得眼前的这个人是那么的熟悉,有时候又是那么的陌生。我们开始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归宿,一直期待着那个脚踏七彩祥云的人会早一点来到我们身边,孤独且寂寞的活着。
我们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中睡去,醒来,一个人出门坐地铁,晃悠悠的走到公司,忙碌一天再晃悠悠的回到家,打开冷冰冰的门,面对着黑暗的世界,独自黯然神伤。
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人陪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孤独的生活。当理想状态遇到现实生活,我们开始忙碌着我们的二人世界。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每个人似乎忘记了怎样去喜欢一个人。谈着恋爱的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让原本紧密相连的两颗心瞬间分隔太平洋两端,那些过去一起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开过的玩笑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
我们懒得用大量的时间去揣测一个人的心思,不想用大串大串的心里话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我们没有了当年那些羞涩和忐忑,我们除了床笫间的狂欢,剩下的就只有手机里那永远也看不完的剧集,还有社交软件里那一行行暧昧的聊天记录。
长大后的我们,活得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这个现实的社会再也不会出现梁山伯、祝英台那样的凄美绝世爱情了,更不会有忠贞到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那样的坚贞不渝了,我们剩下的,只有对这个世界的愤愤感慨,祭奠曾经逝去的那些清纯岁月。
还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吴秀波和汤唯饰演的教授和娇爷,两个并不完美而且都有过往的人,在一次次鸿雁传书中,让他们的心灵慢慢的靠近。后来断了音讯,才赫然发现对方已经不知不觉间住到了自己的生命里。于是他们一次次寻找,一次次错过,寻寻觅觅,时光终不会辜负一对有情人的相遇,影片最终以喜剧收场。
好的爱情,始终经得起推敲。世界那么大,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么多,我们的相遇,是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不珍惜的话,还有什么是值得珍惜的呢?
从前慢,却情深杂文随笔
穿越过时光的隧道,身上氤氲着年少的孩子气,也隐藏着大人们的成熟气质。在这个尴尬的年纪,总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毫无章法可循,一味的回味着过去,一味的怀念曾经的种种。或许,只是很久没有感觉到曾经很质朴的温柔了。
那时候还年幼的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接近一个人,温柔且忐忑;也会用很长的时间去猜测对方的心思,不安且激动;最后还会用一段很漫长的岁月去怀念一个人,哀伤且不甘。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水到渠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没有章法可言。
回想青葱的校园生活,对一个人好可以在午夜时分撑着沉重的眼皮等待对方的短信,半睡半醒之间手上的震动吓了一跳,却满怀欣喜的打开。那个时候不懂什么叫做喜欢,只知道收不到对方的短信就可能会伤心一整天。
那个时候的课堂生活,会呆呆的看着前桌发呆,完全听不到老师的之乎者也,把想说的话偷偷的写进纸条里,拉一拉前桌的马尾辫子,示意她把手伸过来,趁老师不注意,快速且羞涩的把纸条递过去。传情达意似乎在那个年代显得格外的含蓄,可是每一笔、每一画有时候却显得那么真挚。
年少时候的喜欢,大概仅仅是因为对方笑起来如沐春风,亦或是在某个瞬间的一个眼神就注定了接下去发生的故事。那个时候的爱情,单纯且无所畏惧。我们并不急着去表白,我们也不需要在对方身上获取些什么,我们只要可以默默的付出,只要可以在对眼相视的时候给对方一个微笑便心满意足。
那个时候,时光很慢,情感却很深。而长大后的我们,似乎跟从前的样子截然相反了。
褪去年少的稚气,戴上了大人们标配的面具,让人觉得眼前的这个人是那么的熟悉,有时候又是那么的陌生。我们开始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归宿,一直期待着那个脚踏七彩祥云的人会早一点来到我们身边,孤独且寂寞的活着。
我们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中睡去,醒来,一个人出门坐地铁,晃悠悠的走到公司,忙碌一天再晃悠悠的回到家,打开冷冰冰的门,面对着黑暗的世界,独自黯然神伤。
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人陪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孤独的生活。当理想状态遇到现实生活,我们开始忙碌着我们的二人世界。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每个人似乎忘记了怎样去喜欢一个人。谈着恋爱的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让原本紧密相连的两颗心瞬间分隔太平洋两端,那些过去一起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开过的玩笑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
我们懒得用大量的时间去揣测一个人的心思,不想用大串大串的心里话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我们没有了当年那些羞涩和忐忑,我们除了床笫间的狂欢,剩下的就只有手机里那永远也看不完的剧集,还有社交软件里那一行行暧昧的聊天记录。
长大后的我们,活得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这个现实的社会再也不会出现梁山伯、祝英台那样的凄美绝世爱情了,更不会有忠贞到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那样的坚贞不渝了,我们剩下的,只有对这个世界的愤愤感慨,祭奠曾经逝去的那些清纯岁月。
还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吴秀波和汤唯饰演的教授和娇爷,两个并不完美而且都有过往的人,在一次次鸿雁传书中,让他们的心灵慢慢的靠近。后来断了音讯,才赫然发现对方已经不知不觉间住到了自己的生命里。于是他们一次次寻找,一次次错过,寻寻觅觅,时光终不会辜负一对有情人的相遇,影片最终以喜剧收场。
好的爱情,始终经得起推敲。世界那么大,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么多,我们的相遇,是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不珍惜的话,还有什么是值得珍惜的呢?
从前慢,却情深!而今快,愿情深!
从前慢散文
印象中关于故乡的一切都是慢的。
小时候站在任河对岸看这座山城,在有雾的冬天里,像座神仙居住的岛。此话不假。小城的人们活得神仙般悠哉,日子过舒坦了再谈现代化罢。十几年过去,站在文笔山上看过去,高楼也没几座,怕是对不起小重庆的美名。任河的水也流得慢,江上偶尔泛起的涟漪,定是伴随着渡船的汽笛声荡漾开来,和着嘹亮的船歌。
回去的火车也慢。清早从安康出发,坐上老旧的绿皮火车,到家都准备吃午饭了。往返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回去时归心似箭,离开时依依不舍。火车老是晚点,大夏天站在月台上能等出一身汗。车来了,小不点的我享受特殊的上车待遇:绿皮车的窗子可以打开,我就被大人抱起来往窗子上递。每次都很幸运,车里有好心人接住我,抱进火车,让我安稳坐下,顺便给大人们占几个空座。开心归开心,终究还是不舍。缓解的办法是数隧道,直到现在还清晰记得,从紫阳到安康要经过三十六个隧道。后来绿皮火车被淘汰了,回紫阳走高速公路一小时就能到。硬硬的绿色座椅、布满灰尘的吊扇、混合着泡面味和汗臭的空气,成了再也找不回的`昨天。
作为紫阳的招牌,蒸盆子和绿茶也讲究慢。蒸盆子的原料得样样精心准备,特别是鸡蛋饺子,老妈拿只汤勺在蜂窝煤炉子前制作蛋皮,一坐就是小半天。下好食材和调味料,慢火细炖,小小的我也知道,莲菜软糯与否,可以检验蒸盆子炖到位没。品茶更是要慢了,不多泡几次着实对不住反复的制茶工序。老人家的一天,数杯茶而已矣。
在县城只上到小学一年级就搬去安康了,短暂的记忆里倒是留下了几个身影。上学的路上总会经过王家商店,习惯了和门口坐着的老人打招呼;院子里当孩子王,手下有个心似顽童的老爷爷;最快乐的还是和小学女同桌打闹的时光,以为可以永远一起玩耍。后来,商店门口坐着的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没能去参加老顽童爷爷的葬礼,女同桌的笑容和名字一起,像蒲公英飘散而去,很慢,却抓不住。
二零一零年的暑假,在紫阳外婆家熬夜看世界杯。比赛结束,天还没亮,肚子的叫声催我去觅食。河对岸依旧点着灯光,街上没有行人。惊喜的是,闻到了街边早点铺的豆浆香味,遂等至开门,一碗豆浆两个油饼下肚,爽快淋漓。农机厂开始喧闹,路过常去的油糍铺,已经有人在排队。转念想,一般这个点我还在睡懒觉,外婆正在把热腾腾的油糍套装带回家,佝偻着背,一步一顿。
如今已经很少回紫阳。外婆已在外公身边长眠,那段上坟的盘山小径很快就能走完。教育局家属院和广场下面的家门,连同着绿皮火车、旧教室、油糍铺一起上了锁。时光从回忆的门缝偷偷跑出来,慢慢散开,像极了那天早上的豆浆香味。
从前慢的散文
木心说: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现在,想念却很短,你在天涯,我在海角,却如咫尺之间。
父亲说,一件白衬衫,一身军绿色的服装,就是那个年代最时尚的搭配。一首诗,一字一句的吟唱,是那时最浪漫的对白,所以在他们那个时代,如果你没有一首可以拿出的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那个年代的他们,虽然没有现在的经济发达,也没有那么高科技的网络,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的娱乐方式。
对于现在的生活,大都来不及保存记忆,一场大雨过后就变得满目琳琅,找不到想要的结果。一列火车,一架飞机,把思念载到了天边,刹那之后又回到原点。兜兜转转,总是觉得丰富的生活缺少一种说不出的回忆,可是无论怎么追逐,都会觉得模糊不清。
父亲说:那时候的他们,想要看一场电影,就得走好远的路去镇上的露天电影场地,而且必须自己要去占场地,找一个适合观看电影的地方。虽然那时候的电影没有现在的题材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含量,但是却仍然乐此不疲,能看一场电影,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
我常常在想,每个时代里的故事,为什么都那么美丽动人。后来我偶然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段句子: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年代,我们都会忽略现在所拥有的,当拥有的失去之后才会开始怀念,无论谁都是一样。所以新时代也好,旧时代也罢,所怀念的都是慢时光。
父母说,最大的怀念就是看山,看水,听最慢的歌,写最长的诗。时代最大的优点就是让每一个人记住了过去,一滴水落地的声音,一片叶摇曳的背影,都像曾经听过的歌,走过的路,铭记于心。
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还能看见邮差穿梭于大街小巷,旧旧的自行车吱吱哑哑发出声响。只要远远的听到自行车的声音,人们就会站在门口远远地等待着邮差手里的信封,那些泛黄的'信封里,承载着思念和期望。记得小学时老师问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我说要做一个邮差,他不仅使一个织梦着,还是一个路行者。可是现在,街角仅存的斑驳的绿色邮筒,在邮局翻新的时候也被拆了。
随之而来的是大数据,信息化的新时代。无论你身处何处,只要打开数据就能够像好友面对面一样可以聊天,他能看到你所做的任何事,你也可以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一个名不见真传的人,如果想要找到他,只要通过人肉搜索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所有资料都弄齐全。
还记得过去,我们获取信息只能够通过报纸,广播才能了解,然而了解到的也只能是粗浅的大概事件,具体情况也无从知晓。而现在,一个事件发生之后,不出几小时就会传遍各大网络,只要认识字,玩手机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知晓。
绿皮火车的速度也变快了,高铁几乎替代了哐哐作响的绿皮火车,一天的路程也缩短成了几个小时。就连父辈想都不敢想的网购,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了新一代人的时尚名词。你可以不用手机,但是你不可以不知道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手段。
新时代就是那么快,无论行动还是工作,都要求快到极致,生活也快的像外卖一样。但无论怎样快,过去的当作回忆就好,现在的时光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千万不要被时代淘汰。
从前慢优秀散文
原以为,冬天是要过去的了,春天马上要来了。
不想,几阵风吹来,后面就跟着雨和冰与雪,瞬间,冷了。
我从书架上取下七堇年的《平生欢》的时候,其实我还不太懂这个书名的意思,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把这本书看完。
翻开书,我知道,平生欢,是喻平素交好。
凌晨2点,我终于翻至最后一页,结尾用了木心的诗: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黑夜寂静,泪水无声滑落。咀嚼着长大成人,无奈吊唁着青春,对七堇年这样的青春文字有点喜欢,是我老了?还是不算太老?
我的长大长高,有时我搞不清楚我是吃饭弄的还是被扯高的。后再相见,老光一下车就对我说:“蓉一路上就和我讨论,不知你长高了没?”我已记不得是谁帮我找的长高秘方,叫我每晚睡前在狭小的寝室里奔跑,把桶子盆子撞得噼里啪啦,跑到足够的圈数后,就让我趴在床上,几个人用力扯我的腿,要把我扯长。待到初三我仍是班里站队站在最前面那个,那只漂亮的熊煞有介事地安慰我:“我帮你算了,你以后要长到1米68。”
全班女同学围着教学楼门口那只大狮子留影时,它还刚刚被搬来这里不久,全身泛着崭新的光。而今,它已被风吹雨打,磨砺得光滑青黑,瞪着圆溜溜的石眼珠,它早已不认识这些来人。
我和蓉说,以前我们俩经过食堂这里时,你会指着那些芙蓉花告诉我,你妈妈给你取的名字是想让你成为世界芙蓉之最。蓉说,我想我妈妈了,可妈妈已不在。旧校门口有两个圆形花坛,父亲常常蹲在那里等我下课,他的旁边堆着扁担和尼龙口袋。我出来时,他就从尼龙袋里拿出酸菜、花生、糍粑给我。我想父亲,父亲也已不在。他们说军的妈妈不在时他们也曾聚过,我就跑出去了,洗手间的水滑到脸上很冷,酒还没开始喝呢。
席间,茜竟抽泣,众人齐责怪坐在她旁边的寒:“你到底说什么煽情的了?”寒一脸无辜:“我没说什么啊?我只说,只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到了KTV,蓉一张接一张递纸给茜,小米刚才有事先走了,茜又忍不住了。
燕靠在我身边喋喋不休地说话,我连抬头看屏幕上歌词的间隙都没有。我们俩从初中到中专都同班,非常熟悉求学生涯中的两批人。她素净的'脸,白里透红,嘴唇却永远都像涂口红的样子,会穿碎花的裙子和紫色的衬衣,是校园里自然清爽的风景。同学六年,我第一次看见她喝这么多酒,第一次听见她说这么多话。
老杜紧握话筒,开演唱会般一首接一首唱着。那群曾精神奕奕唱《追风少年》的人,现在要唱什么歌?
岁月的变迁是个很有味道的过程,在悄无声息改变我们容颜的同时,还让我们不断地不断地认识很多人,又让我们一直在一直在告别很多人,重复着悲欢离合惊喜失落。相聚,太久又太快,怪,只怪岁月太匆匆。每一次相聚都要说:“报告,我来了!”
我坐在火炉旁,想,不知那个坐火车北上的人现在到哪个地方了,天寒地冻,不要堵车了。
曾经抱怨从前慢,不觉往事已离散,已离散。
从前是慢散文
从前是慢,日子过得慢,季节变换得慢,生活更是慢得有滋有味。
大雪纷飞的日子,看着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从漫天飞舞下来,落在窗台上,一个压一个,一片压一片,一层压一层。彤云密布的大雪,整整下了一个下午,一个大夜,时而大些,时而小些。恍惚间,看见二姑奶奶牵着一个小男孩从雪地远远走来,黑兮兮的大棉袄,厚厚的大棉帽,扣出一个小红脸。见到我,一脸羞涩的模样。奶奶说,这是二姑奶奶家的小孙子,叫吉祥,和我一般大,只是个子不如我高。吉祥的身上、帽子上全是雪,他的两只手互插到袖口里,也不伸出来拍一拍。打开门帘子,跺跺脚就进屋了。大人们讲了什么我全没听见,只记得这个小个子吉祥进屋没多久,帽檐上就开始往下滴水,两个鼻孔也往下滴水。二姑奶奶也不看他,只管自己说自己的。他们走得时候,奶奶往吉祥棉袄布袋里装了一大把糖和花生,吉祥赶忙用伸出黑黢黢的手捂住口袋,一溜烟儿跑了出去。
开春了,河岸两侧的柳条被倒春寒的东风吹得摇摇摆摆,像是穿了大裙子的姑娘,松开发箍,甩开了一大把的黑头发,夹杂着不同的香味儿,虽然还有些凉意,但是那清新的香味让人感觉浑身暖暖的。阳春三月,奶奶生病去世了,大半条街的.老邻居都摇着头说可惜,老太太可是个一等一的好人。老太太可没少给咱村里接生了孩子。想当年,俺会写自己个儿的名字还是老太太手把手教的呢。那年俺家二孩发热差点死过去,还多亏了老太太呢……伺候丧局的总管让人捎信儿给三个姑奶奶,半天功夫她们全来了。奶奶生前也没少帮衬着三个远嫁农村的姑奶奶,人心里都有数。二姑奶奶突然从人堆里拽出一个高我一头的小孩来到我面前,着实吓了我一跳。“这是吉祥,小米你还记得不?那年冬天下着大雪,俺带着吉祥来过你家。”二姑奶奶拉着我的手,笑呵呵地问我。是的,吉祥来过我家。那回扣着大棉帽子,还真没看清楚他的模样,这样细细一端详着实很俊朗。“我记得你,那会子还怕你跟我抢糖吃呢!”说完哈哈的笑着跑了。让这个吉祥抢先答了话,我很不乐意。不过他的外向倒是让我很意外,豆蔻年华的我反倒脸红了一片。
每年两个月的暑假的确难熬。硕大的太阳,从一大早就开始炙烤着大地,到处都是热气。电风扇呼呼转上一天,出来的也还是热气。无论人动与不动,干活还是不干活,一样是哗哗地流着汗。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卷着狂风把我家院子里足足长了十二年的梧桐树连根拔起,庞大的树干一下子砸在了堂屋的梁上。父亲说,看来等不到明年开春翻盖新房子了,迎了秋就盖吧,争取能在新房子里过年。动工拆老房子的时候,暑假还没有结束。我和姐姐两个女孩子白天要在家里帮忙给干活的做饭,晚上骑着自行车去外婆老院子里住着。院儿里的树特别多,蚊子也多,母亲见了我俩浑身上下的红包心疼得不行,有段时间,母亲通常白天忙忙活活一整天,晚上还要骑着车子去看我和姐姐,拿着蒲扇给我们狠狠扇一会,然后用手电筒照一会,最后把蚊帐塞进凉席,用夹子夹紧。我们顶着酷热依然躺下就睡着,但是那段时间,母亲来给我们扇蚊子却让我终身难忘。虽然母亲很用力地扇,但是风扇在我们身上时却轻柔舒服。厚厚的蚊帐外面星星点点,那些全是有贼心的蚊子的尸体,早晨起来我跟姐姐还数过。
一岁一枯荣的小草真正变成黄色,在我们北方应该是入冬以后了。萧瑟的秋风裹着杨树叶子,哗啦啦落下来,下地的路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树叶,母亲拉着地盘车从东坡场院里拉回来一车一车的玉米秸,码得整整齐齐的堆放在堂屋后的空地上,这是老百姓家里过冬必须储备的。菜地里除了白菜就是一地的菠菜秧子,白菜用大菜刀砍了用地盘车来回家垛起来,用篷布盖上,有时还要用塑料布裹上,一旦冻坏了,这一冬天都没啥菜吃了。菠菜秧子也拿了塑料布盖上一层,然后割些草或者麦秸秆再覆盖上,等来年天暖和了,菠菜发芽,炖菜或者烧汤、下面条都好吃。我家的房子基本上红砖垒了一多半了,这时候新来了一个小工,第一天来我觉得很眼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恍惚见过。第二天,切菜的时候看见我有身影光着膀子在推独轮车,车里摆放着整齐的红砖,硬朗而结实的肌肉映衬着一张穿出小胡须子的脸,黑红的脸庞,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嘴巴大,嘴唇很厚,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我问母亲这个人是谁,母亲说这是你二姑奶奶家的孙子吉祥,你不记得了?是吗?吉祥都长这么高了,俨然已有大男孩的样子了。母亲说,吉祥学习不好,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零工了,现在跟着大师傅学泥瓦匠的手艺呢,也不错,将来是个可靠的营生。闲了,我就喜欢找吉祥,吉祥已经不怎么搭理我了,没有了小时候的羞涩和外向,更多的是他眼睛里为了生计而奔波的辛劳。房子竣工那天,吉祥爬到我家屋顶上放了一挂很长的鞭炮,声音特别清脆。我远远地躲在大门外,捂着耳朵看着吉祥挑着一根长竹竿,毫无畏惧,破旧的裤子上好几个露着红色秋裤的洞。那年,我们如期是在新房子里过了年,正月里,吉祥没有跟着二姑奶奶来我家过年,那年的冬天也没有下很大的雪。
从前慢的生活散文
坐落在南京闹市,包裹在繁华嘈杂的城市喧嚣中,金陵刻经处独守着安静的一隅。深柳堂、祗洹精舍、经版楼,以及在这古色古香的屋檐下,那用手刻板印刷书册的人们,在这个机器印刷普遍应用、效率优生的时代,默默地传承着刻经的手艺,惺慢地用一刻一凿,雕镂出一片桃源洞天。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快进键,在无声的愈发急促的鼓点中,我们急于赶路,追求着速度。我们再也没有手工刻经慢刻慢凿的心境,在印刷厂高效工作的“唰唰唰”的'嘈杂声中,精神获得了快感和满足,同时也迷失了什么。
王安忆在回首旧日的时光时感慨:“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当快餐已成为大多数人平日营养的来源时,“细嚼慢咽”的生活变得那么的奢侈。那时候,吃一只鸡可算是件大事,自己杀鸡拔毛,然后煲一锅浓香滋润的汤,一家人围坐,可吃好几顿,整个过程简直有一种隆重的气氛。现在的鸡是多了,吃了添加了激素的人工饲料,长得快,吃起来却味同嚼蜡。
那时的生活,可能你要说它慢得费时费力,慢得不够实用,但那种慢,其实是一种笃定自如,是一种从容不迫,是一种自得其乐。那时的生活,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而是精工细作的,是一针一线翩然绘就的刺绣,是一字一句情深意长的手书,是一刻一凿精心雕出的经版。它们经历时光的打磨、侵蚀仍不会湮灭,是可以时时拿出来翻阅、怀念的。
那时的生活,全“慢”在一种心境。有人说:“心境是什么?心境是我们被迫的一生里,唯一的一个主动。”执迷于速度的人们,其实是被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簇拥着被迫向前走的听不见自己心跳的牵线木偶,以为自己追逐的是想要去的远方,其实已彻底耽溺于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的幻梦中了。
龙应台说:“我在向往一个境界,慢的境界。”
是时候让灵魂回归从前舒缓的脚步,去享受一种栖止与滋养了。心灵若能持有一份笃定从容之气韵,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庭院深深,琴声悠悠,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刻经院里,每一缕空气都过滤了车马奔波的喧嚣,那抚琴的老琴师弹奏着一曲从前慢的生活。
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读到木心的这首诗,被深深吸引,一遍一遍反复读,随时想起了念几句,一时竟读不了别的文字。
这些诗句,就像这秋天的阳光,蒙一层淡淡的雾,酥软软的,撩拨着内心,忆起从前慢时光。
小学是在邻村读的。
中午放学,沿着村道,撒欢儿往家跑。村路两旁,是现今矫情着要去找寻的风景:油菜花金灿灿的,紫云英花开了,田地像铺上了紫色的地毯,天是清透的蓝,白云晶莹剔透的。
有孩子调皮地钻进油菜地里,没过了身影,又被劳作的人们呵斥着逃将出来;也有小伙伴推搡着摔进紫云英地里,索性打起了滚,随即慌乱地连滚带爬上了田埂,如果被父辈抓着了,可不是一顿训斥那么简单……
等到路边的田地里灌满了水,泥土被翻整起来,插秧的时节来临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特有的芳香。这短短的村道,是流连不去的童年,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
这样三心二意地回到了家,自然直奔厨房,母亲总是在大灶后面烧火做饭,我和妹妹跑进了屋,照例蹲在能看到母亲的大灶口。我们嘟着小嘴等,母亲歉疚地微笑着,慢条斯理地添柴火,问很多话,这大锅煮饭,可真慢……
长大一点到县城读书。
村里不通车,父母担心我走路累,每周都让姐姐来接我。姐姐只比我年长两岁,骑着笨重的二十八吋自行车,在渡口或者车站等着我。
从前没有电话手机,时间约不准。也许等上一两个小时,姐姐才接上我这个比她高半个头的妹妹。
日色变得慢,太阳在前方慢慢变成了火红的没有光芒的圆球,乡间沙石的土路弯弯绕绕,路窄,姐姐个子小,骑车骑得慢。
我坐在车后座,看着四周苗青麦黄的风景变换,叽叽喳喳说着话,姐姐涨红了脸蛋,骑行半个多小时,慢悠悠地带我回到炊烟袅袅升起的家。
来来回回一季又一季,姐妹们都长大了,姐姐一直比我矮,她嗔怪着农村没吃好,长不高,而我总觉得是自己累着了她……
再长大,遇到喜欢的男孩。
他送我小小的刻着字的石头。把石头放在手心,看着简单平常的四个字,心里暖暖的。
合起手,石头被紧紧攥着了,只露出丝线编结的流苏,这流苏轻轻抚触着皮肤,皮肤痒痒的,心里美滋滋,仿佛得着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攥着不肯松手。
男孩要回自己的城市,我送他去市里的火车站,县城到市区才20多公里,那时也是不常去的。在市区下了车,两个不识路的人一路问,一路走,在市区的小巷里向着火车站的方向,兜兜转转走了两三个小时。
暑假即将结束的时节,太阳晒,流着汗,可是走得一点都不累。心里只恨巷子不能再深一点,路不能再远一点。
依稀觉得那是自己最美的时刻,穿着漂亮的小裙子,没有妆容的素颜任由汗水肆意地流下。男孩递过来的手帕温温软软,擦了汗,看着留下汗渍的手帕被小心收回去,感觉这太阳的曝晒也是如人意的。
慢吞吞地走到车站,看火车慢吞吞地开过来,才想到是分离时刻。从前人,木木的,炽烈的感情并不突兀地说出来,见面不热烈,分别也平静。
十天半个月后才会收到彼此报平安的信,信里是琐碎的话,平平淡淡的字句引着人痴痴地读,读过一遍又一遍,读到的是别人读不懂的情谊。
都说走过的小巷想再去走,“我会再来”……“我会等你再来”,这样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信里约定着。
可是却再没有见面,迂回的小巷被抹平了,修起宽阔的马路,他没有再来,我不敢独自去走。那些悠长的巷子,居然迷迷糊糊地只走了这一遭。
从前年少不更事,分别不知是分别,再见不知如何见。
从前慢,“……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这首诗,带着我走进自己的从前,黎明暗黑的长街里,满满的温情相伴,一生相伴。
错落||浙江
★ 从前慢作文
★ 缘浅情深散文
★ 瓜蔓情深散文
★ 烟雨情深记事散文
★ 享受慢生活散文
★ 慢时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