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方孝孺越巫文言文(共含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ybabyslov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方孝孺越巫文言文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越地有个巫师谎称自己善于驱除鬼怪,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怒他的荒诞,探听好他夜里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的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为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①,呜角振铃②,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③。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④;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日: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⑤,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而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⑥,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粟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注】①坛场:这里指越巫做法事的场所。 ②角、铃:指越巫做法事时使用的号角和铜铃。③胡旋舞: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这里指越巫做法事时旋转起舞。 禳( ráng ):(向鬼神祈祷)消除灾祸。 ④赀:同资,钱财。 ⑤瞷(jiàn):窥探。 ⑥岑岑:胀痛貌。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 ) (2)恒夸人曰 ( )
(3)稍前,骇颇定( ) (4)号求救于人(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北则诿以他故/唯人叫以行
B.为胡旋舞禳之/下砂石击之
C.恶少年愠其诞/其妻问故
D.复至前/复如初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6分)
(1)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2)即旋而角,且角且走。
20.第二段写越巫三次遇袭的不同反应,其写作特点是 。(2分)
2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寓意。(3分)
17.(1)幸:侥幸。 (2)恒:经常,常常。 (3)稍:稍微。 (4)号:大声哭喊。(共4分)
18.A (2分)
19.(1)我善于惩治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抗拒我)。(3分)
(2)(越巫)马上旋舞吹号,边吹边跑。(3分)
20.层层转进(步步加深)(2分)
21.招摇撞骗(自欺欺人),必将害人害己(自食其果)。(意思相近即可)(3分)
有关方孝孺的文言文试题
溪渔子,金陵江宁人。少脱略不拘,与群儿嬉邀,辄处其上,而什伍部署之,令之曰“之左”,则趋之左;曰“之右”,则折而右,无敢过视者。溪渔之父素长者,常禁切之。纳之学,使读书,时时弃去,不肯帖帖诸生间。而所业未久,即过诸生数倍,诸生大畏之。其师亦奇之,谢曰:“子非吾曹人也。”
溪渔子亦自雄其才志,尝往来江淮之南,结交大侠异人;论古人功业,遇当其意,徘徊叹息,仰天拊髀,若有意于从之游也。与天台林右、张毂最善。右亦豪士,善击剑,知兵而长于为文,毂阳狂饮酒,自放于歌诗。二人皆自负高一世,婴视同列。溪渔子在淮上,尝钓海滨,望见二人,踞坐大笑。二人者,知其非庸人也,即与之语,大惊异其所为。引归逆旅,主人出酒相饮,摄衣跣行,起舞为乐,欢声撼数十百家。辨难上下古今事,折衷损益,根据理道。识者,知其非狂生;或不识其为人,共瞷指笑之,以为真狂;或又疑其为神仙人云。溪渔子举若不闻,遇适其志,鲜衣美服行众人中,见者争观之。否则,被污垢短衣,逐蹑市人后,市人吁之,弗辞也。
后溪渔子尽悔故所为,买书千余卷,伏而读之。为文章奇伟伉健,然耻以自名。常曰:“汉无儒者,惟贾生、诸葛孔明耳。唐人陆贽粗有识,然不足庶几王道。所贵乎学,将以辅天地所不及,不然,多读书何为?”识溪渔子者,闻其论高,愈疑之,终莫能测其为如何士也。或曰“金陵有隐者五显微仲,好奇,溪渔子即其人”云;或曰“非也”。
方子曰:“古者,豪杰士其身未遇,志未信于时,宁晦于屠钓以自全,不忍以细利挫其心,彼诚有以真知轻重之分也。溪渔子坐都邑中,而远利诡隐,使人莫测其浅深,此其志不苟且也,明矣。要之,一世奇士哉!” (选自《逊志斋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毂阳狂饮酒,自放于歌诗 阳:假装
B.溪渔子举若不闻 举:全部
C.被污垢短衣,逐蹑市人后,市人吁之, 弗辞也 辞:言辞
D.唐人陆贽粗有识,然不足庶几王道 粗:大致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溪渔子为“奇士”的一组是 ( )
①摄衣跣行,起舞为乐,欢声撼数十百家 ②论古人功业,遇当其意,徘徊叹息,仰天拊髀,若有意于从之游也 ③识者,知其非狂生;或不识其为人,共瞷指笑之,以为真狂 ④溪渔子举若不闻,遇适其志,鲜衣美服行众人中 ⑤金陵有隐者五显微仲,好奇,溪渔子即其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溪渔子小时候洒脱而不拘礼法,和一群儿童玩耍,经常占上风,他把大家编成队列做游戏,没有人不听他的。
B.溪渔子谈论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每当遇上合乎他心志的,徘徊叹息,仰天拊髀,像一心想跟随古人学习似的。
C.古代豪杰之士不能忍受因为微小的利益挫伤自己的心志,他们的确有用来把握真知分辨轻重的东西。
D.溪渔子,是一位奇士,但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文章以惋惜的笔墨,描写了这位奇士的一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纳之学,使读书,时时弃去,不肯帖帖诸生间。
(2)所贵乎学,将以辅天地所不及,不然,多读书何为?
(3)古者,豪杰士其身未遇,志未信于时,宁晦于屠钓以自全。
4.答案 C解析 辞:辞别,离开。
5.答案 D解析 ③是侧面描写,⑤是市人的评价。
6. 答案 D解析 不是“惋惜”,而是“赞叹”。
7. 答案 (1)父亲把他送进学校让他读书,他却经常逃学,不愿意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乖乖)地和同学们呆在一起。
(2)做学问可贵的是能够用来辅助人们了解还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不这样,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处呢?
(3)古代,豪杰之士得不到机遇,志向不为时人所接受(在当时没有伸展),宁愿隐身于市井、山林之中以保全自己。
参考译文
溪渔子,金陵江宁人。小时候洒脱而不拘礼法,和一群儿童玩耍,经常占上风,他把大家编成队列,命令“到左边”,大家就跑到左边;说“到右边”,就转到右边,没有谁敢不听他的。他的父亲向来敦厚老实,经常管束责备他。父亲把他送进学校让他读书,他却经常逃学,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和同学们呆在一起。可是上学不长时间,成绩就比大家好许多,同学们都敬畏他。他的老师也认为他是个奇才,夸奖说:“你和我们不一样啊。”
溪渔子自己也认为自己才志出众,曾经在江淮一带往来,结交一些侠客和非同一般的人物;谈论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每当遇上合乎他心志的,徘徊叹息,仰天拊髀,像一心想跟随古人学习似的。期间他和天台的林右、张毂最要好。林右也是一位豪侠,好击剑,懂得兵法又擅长写作,张毂装出疯狂的样子饮酒,吟诗歌唱。这两个人都自认为才志超人,把同辈人看成孩童。溪渔子在江淮,有一次到海滨垂钓,看见这两个人,就蹲坐着大笑。这两个人知道溪渔子不是一般人物,就和他交谈,对他的所作所为大为惊奇。于是把他带到旅馆,拿出酒来一起痛饮,并拿着衣服光着脚,起舞作乐,欢乐的声音震动多户人家。他们分析质疑古今的各种事情,调节过头的和不够充分的.言论,依据事实理顺道理。了解的人,知道他们并不是狂妄的人;有些不了解的人,都窥视并用手指着嘲笑,认为他们真是疯子;也有一些人怀疑他们是神仙。溪渔子对这些全都充耳不闻,遇上符合他心意的,就穿上漂亮的衣服在人群中走动,发现他的人都争着来看他。否则,就穿上脏兮兮的短衣服,跟在市民的身后,人家驱赶他,他也不离开。
后来溪渔子非常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买了一千多卷书,专心读书。他写的文章奇伟雄健,但是以自己的署名为耻辱。他经常说:“汉代没有儒家学者,只有贾谊、诸葛亮罢了。唐朝的陆贽大致有些学识,但是还不能够近于王道。做学问可贵的是能够用来辅助人们了解还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不这样,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处呢?”认识溪渔子的人,听他言论的高妙,更加怀疑他,但最终没有谁能够猜测出他是一个学者。有的人说“金陵有个隐者五显微仲,喜好奇行,溪渔子就是那个人”;也有人说“不是”。
方孝儒说:“古代,豪杰之士得不到机遇,志向不为时人所接受(在当时没有伸展),宁愿隐身于市井、山林之中以保全自己,他们不堪忍受因为微小的利益挫伤自己的心志,他们的确有把握真知分辨轻重的东西。溪渔子坐守在都城当中,却能够远离利益变成隐士,让人不知道他的高深,这表明他的志向不一般,这点很明显的。总之,他是一代奇士啊!”
深虑论
作者: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①,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②。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③。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④;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⑤,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弒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①图:谋划,设法对付。
②遗:遗弃。
③天道:上天的意志。说人事是由天命决定的。
④一:统一,用作动词。
⑤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指周代衽的“封国土,建诸侯”的分封制度。天子将爵位和土地赐给贵族,贵族对领地和爵位有世袭权。这些诸侯名义上属于王室,实际上各自为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司均由皇帝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 方孝孺翻译
★ 越巫 教案示例2
★ 课文越巫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