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共含3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草原雄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来源是什么
义勇军军歌首现抚顺
“九一八”事变后,生于辽宁清原,曾任直隶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的孙铭武动员哥哥孙铭久、弟弟孙铭宸(别名耀祖)等将150亩水田和15间房子典押出去,以所得资金购买了100支枪械、1万余发子弹,征召400多人齐聚清原大苏河城隍庙,高唱孙铭武等人创作的《血盟救国军军歌》,宣布成立“血盟救国军”。10月1日,抚顺新闻网报道说,抚顺发现了我国最早一首义勇军军歌。孙铭武将军的遗孤、90高龄的孙起老人仍能完整地高唱这首军歌。
1932年4月21日,包括桓仁、清原在内的辽东14个县一万多人在桓仁举行誓师大会,驻防桓仁的张学良部下、团长唐聚五被公推为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孙铭宸被委任为第六路军第六旅旅长。两天后,唐聚五发布《告武装同志书》,又通过北京邮电局发到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刊发始末
1932年夏,东北义勇军组建形成高潮,发展到30余万人。东北义勇军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据著名作曲家孟波回忆,1934年春,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专拍有声电影的左翼电影公司,与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关系。电通公司邀请田汉编写抗日题材的电影剧本。当年秋末冬初,田汉完成了以古北口保卫战为背景的《凤凰涅槃》(也称《凤凰再生》)故事梗概,并交给了电通公司负责人孙师毅。梗概写在旧式10行红格纸上,约10余页,总计15个章节,田汉写的主题歌《军歌》歌词附在最后一页。
2月19日夜,电影分镜头脚本还没开写,田汉就被逮捕。随后,电通公司决定由夏衍(当时为中共地下党“电影小组”组长)接手,赶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并改名为《风云儿女》。夏衍回忆道:“《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主题歌,写在原稿的最后一页,因在孙师毅同志桌上搁置了一段时期,所以最后一页被茶水洇湿,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了。”夏衍就请词作家孙师毅一起辨认,将看不清的字句填补上去,原稿上的“冒着敌人的××××前进”,原文××××已很模糊,两人反复琢磨,认为是“飞机大炮”四个字。歌词抄清后,由孙师毅转交给作曲家聂耳。不久,聂耳就完成《义勇军进行曲》初稿,并向《风云儿女》导演许幸之、孙师毅等人征求意见。4月15日,为躲避追捕,他带着初稿去了日本。4月末,他将定稿寄回上海。电通公司组织专人,几经推敲,孙师毅等人认为:田汉写的主题歌歌名是《军歌》,聂耳谱的歌曲名字叫《进行曲》,歌词与歌谱珠联璧合,无可挑剔。但歌名无论叫《军歌》还是叫《进行曲》,主题都不太突出。于是,他们便将歌名改为《义勇军进行曲》。5月10日,歌谱在《中华日报》上发表;6月1日,《电通画报》(半月刊)第二期也刊登了歌谱。因为田汉仍在狱中,所以歌谱只署了作曲者聂耳的名字。5月24日,《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义勇军进行曲》插上翅膀,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鼓舞中华儿女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并流传海外。
田汉算不算抄袭?
田汉《军歌》及其《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与清原《血盟救国军军歌》、桓仁《告武装同志书》等歌词、宣言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清原《血盟救国军军歌》唱道:“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桓仁《告武装同志书》洋洋数千字,其中有这样的词句:“团结起来”、“哪能甘心作亡国的奴隶”、“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
《军歌》的原词则是:“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把血肉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
《军歌》歌词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基础,但有一点区别。《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1959年,孙师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歌词是‘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最后的‘前进’只有一次,后由聂耳和我商量把原歌词加以更动。”在《影事追怀录》一书中,田汉也承认:“我所写的《义勇军进行曲》与后来唱的略有出入,显然是作曲者加了工。”所以,《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在《军歌》基础上修改、完善的,包含了聂耳、孙师毅等人的智慧。
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主题、结构,还是遣词造句,田汉的《军歌》歌词主要取材于《血盟救国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二段歌词与《血盟救国军军歌》无关。《军歌》及其《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与《告武装同志书》歌词没有太直接的联系。
我认为,当年田汉收集的歌词素材上,未必就有词作者的姓名;当时政府和租界当局明令禁止宣传抗日,在一切出版物上,“抗日”都被删为“××”,因此,时局也不允许把抗日将领的姓名直接写上;《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比《血盟救国军军歌》更凝练、更形象、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而联系到抗战特殊的历史时期,《血盟救国军军歌》基本上属于抗日民歌范畴。根据著作权法之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所以,《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仍应视为田汉根据抗日民歌素材独立完成的“点石成金”之作。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本着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尊重词作家辛勤劳动的原则,考虑到聂耳、孙师毅等人贡献,将《义勇军进行曲》或《国歌》的歌词署名改为“田汉等根据辽东抗日民歌创作完成”,也许更加合情合理。
细说《义勇军进行曲》曾三改歌词
每逢周一早晨,路过中小学校门外,嘹亮的国歌声总会按时响起,学生时代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已然成为多少中国人的青春记忆。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未来,国歌将同国旗、国徽一起,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并明确使用规范。说起国歌,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叫《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曾在不同范围内三次改歌词。6月25日,沈阳知名收藏家詹洪阁为您独家揭秘《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那些事儿。
抗战期间歌词增至5段
詹洪阁介绍,《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于1935年正式诞生于上海,之后迅速在全国开始传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成为掀起亿万中华儿女抗日救亡的战歌。
经过来自省委党校、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大学和辽宁大学的四位专家的实地论证得出结论,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与辽宁义勇军军歌有关,可以说辽宁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源头,辽宁抗日义勇军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型。有据可查的是,1933年2月底,远在上海的聂耳来到了建平县的朱碌科镇,慰问驻守在那里的辽宁抗日义勇军骑兵部队,在朱碌科看到了义勇军血战突围归来、重整旗鼓以利再战的景象,这是“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现场实录,这对他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
詹洪阁表示,在1942年5月出版的《歌林二集》中,田汉填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改编成了《总动员进行曲》,而且在歌名下方特别标明:“《义勇军进行曲》原调”。
《总动员进行曲》一共有5段歌词,第一段是《义勇军进行曲》原歌词,另外4段都是模仿它写的,其中第3段写得也很有激情:“起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坚持持久抗战,粉碎敌人的一切野心,中华民族到了快翻身的时候,每个人都快快拿出最大热诚!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抱着胜利的信念,前进!抱着胜利的信念,前进!前进!前进进!”
詹洪阁表示,1942年正值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虽然《歌林二集》上并没有介绍《总动员进行曲》的改编者,但不难想象,这首歌在当年为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曾改编成《民主进行曲》
当天,詹洪阁向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独家展示了一本早已泛黄的老杂志,这本已经71年的杂志记录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詹洪阁介绍,这本名为《文萃》的杂志是当时的一本进步刊物,发行于1946年6月份,在这本杂志的内页里夹着一张宣传品,是一页歌单,歌曲的名字叫《民主进行曲》。值得一提的是,歌单上注明这首歌曲的曲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由此可见,《义勇军进行曲》曾在抗战胜利后被改编成《民主进行曲》。而对于这件尘封70年的往事,绝大多数国人都毫不知情,甚至一些多年研究《义勇军进行曲》的专家也不是很清楚,可见这首歌曲推行的范围很小,推行的时间也很短暂。
詹洪阁介绍,《义勇军进行曲》在更名为《民主进行曲》后,曲调没有改变,但歌词却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例如,原歌词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被改成了“把我们的生命,争取我们新的自由。民族团结,到了最需要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大的吼声!”。
詹洪阁分析,之所以在1946年左右将《义勇军进行曲》更名为《民主进行曲》并修改了歌词,很可能是因为《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抗日救亡歌曲,而在抗战胜利后,更名并修改了歌词体现了与时俱进,而这一时期正处于内战时期,局势非常混乱,但人们都向往着民主,而在修改后的歌词中也突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民主的美好向往。
10个辽宁人投下历史性一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其中第三项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詹洪阁表示,当时共有高崇民(铁岭)、周桓(丹东)、车向忱(沈阳)、邹大鹏(辽阳)、杨克冰(鞍山)、李荒(营口)等10位辽宁籍代表参会,投出了这历史性的一票。
詹洪阁表示,时间来到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更改了田汉原作的歌词。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各方面对更改国歌歌词一直有不同意见,1982年12月3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眼下,随着国歌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来,国歌将同国旗、国徽一起,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这将有助于规范国歌的奏唱、使用等行为,进一步捍卫国歌的尊严,促使人们更加珍视对于国歌的情感。
★ 四大名著作者
★ 三字经作者
★ 三字经 作者
★ 绝句作者
★ 三字经的作者
★ 爱情诗歌作者
★ 《诗经》的作者
★ 教育随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