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共含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探索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教学时,我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把识字、学词、认识事物与相机发展语言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喜欢昆虫,乐于搜集整理昆虫的相关知识,并愿意进行昆虫的探究活动。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读出各种昆虫的名称。 3、结合课文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把学生学习生字时能够自己总结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从2方面进行说明。 一、注重创设识字情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情境识字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动物自我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虫虫,出现有关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医学专用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四)、昆虫天敌的运用:
1、“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2、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的一家
设计意图:
每当户外活动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小朋友非常有兴趣的观察蚂蚁,用小草、树叶去逗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能不能爬出来。而当看到蝴蝶飞来飞去时,他们总喜欢追着蝴蝶到处跑,说着、叫着好漂亮呀!看到孩子们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昆虫的一家”。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对认识昆虫产生兴趣。
3、知道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字卡活动重点:
知道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当幼儿说到昆虫时,教师导入活动主题。
二、游戏:“猜猜它是谁”。
1、教师遮挡图片的一部分,:蝴蝶图只露出翅膀,蜻蜓图只露出翅膀,螳螂图只露出脚,萤火虫只露出荧光,瓢虫图只露出圆点图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请你猜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露出全部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片中昆虫的正确名称。
三、昆虫长什么样子?
1、出示图片,分别讲解”飞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飞龙“(蜻蜓)、”勤劳的使者“(蜜蜂)、”草丛中的杀手“(螳螂)、”提着灯笼的甲虫“(萤火虫)、”蚜虫杀手“(瓢虫)。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几种生物,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特点?
3、出示字卡”头“”胸“”腹“”足“”翅“,请幼儿认读,请幼儿找这些生物的.头、胸、腹在哪里,数一数他们有几对足,几对翅膀,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身体有头、胸、腹组成,都有3对足,2对翅。
4、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昆虫“的名称。
四、我认识的昆虫朋友1、除了这些昆虫是生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属于昆虫?它长什么样子?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
五、游戏”我来做,你来猜"。
请幼儿任意选择一张昆虫的图片,记住它是什么,然后用语言对这种昆虫进行描述,但不许说出昆虫的名称。请其他幼儿根据该幼儿的描述猜测是哪种昆虫?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 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 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活动准备:
昆虫挂图一张(昆虫的保护色:蝗虫、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瓢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介绍,丰富昆虫的.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昆虫挂图,寻找昆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昆虫图,这些小昆虫爱与我们捉迷藏,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藏在哪里?
2、幼儿开始寻找图里的昆虫。
二、教师设疑,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1、师: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昆虫?为什么有的昆虫你没有发现?
2、师:你发现这些昆虫中哪些颜色最多?为什么?
3、师:你认识这些昆虫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倾听故事《捉迷藏的昆虫》,认识保护色。
1、师:昆虫有自己的敌人,许多小鸟都喜欢吃昆虫。小鸟飞得快,一下子就会捉住昆虫。昆虫常常会想办法躲起来,让小鸟找不到自己。
2、师:花螳螂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是幼虫。它躲在花朵的中间,就像花蕊,小鸟怎么也找不到它。枯叶虫就像一片破叶子,它爬到树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细看,谁也找不着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本领,昆虫就很容易被它的敌人吃掉。
3、师:小朋友,想一想,昆虫的这种保护户自己变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师幼交流,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保护色。
1、师:小朋友,你知道昆虫保护色的方式有哪几种?
2、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绍一下。
3、师小结归纳:有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同相似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有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有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伤害自己的昆虫。如:瓢虫。
4、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昆虫,继续探讨昆虫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斜坡
活动目标
感受小汽车在不同斜坡上的下滑速度的不同。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了,天天和乐乐、佳佳和宁宁各自组队,开始了斜坡开车的探索,天天拿着小汽车,放在斜坡的最高处,用力往下一滑,小汽车“嗖”的一下就滑到了桌面上,佳佳也拿着小汽车,放在在他们的斜坡上,松手,小汽车也顺利的滑到了桌子上,这时候,乐乐说:“我们的小汽车滑的快,我们的快,你们的好慢哦!”宁宁不甘示弱:“不对,天天是用力让小汽车滑下去的,而我们是把小汽车放在斜坡上,让他自己滑的.,你们用力的不算,要不我们再来比比,同时松手。”乐乐听了爽快的答应了,这次,乐乐和宁宁各自把小汽车放在了斜坡的最顶端,数“1、2、3”后两人同时松手,之间两辆小汽车同时顺利的向下滑,并到达了终点,宁宁说:“你看吧,我就说,我们要同时松手这样才能比出快慢,我们的斜坡是一样斜的,所以我们两辆汽车同时到达。”乐乐说:“那我们现在来比比不用力看谁的小汽车下滑速度快。”宁宁爽快的答应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之间两组人不停变换斜坡的斜度进行比赛……
活动反思
活动中可看出,幼儿对科学探索还是相当感兴趣的,由于经验的缺乏,每个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都不同,就像第一个画面,天天是用力将小汽车向下滑,所以才让小汽车快速到达桌面,可是这一问题被宁宁发现了,宁宁说要在同一高度同时松手这样比才公平,因此在第二次操作的时候天天与宁宁同时松手,发现结果两辆小汽车的下滑速度差不多,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就不停变换斜坡的斜度进行比,这里也能看出两队小朋友对探索有趣的斜坡这一实验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下次可提供些布、沙子等材料,让幼儿选择的空间更多,探索相同的汽车在不同材质的相同高度斜坡上下滑的速度是否一样。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录有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2.各种能敲击的物品:鼓、黄豆、饼干盒、碗、瓶子、筷子、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引发兴趣 。
教师播放声音(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是什么声音呀?
二、探索不同的声音。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生活中的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声音,找出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了解“振动”。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发出声音呢? 瞧,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你们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待会儿请你们试一试、玩一玩,玩好之后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
(2)幼儿探索游戏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了解声音强弱与用力大小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提问:刚才啊,你们每个人都敲了一样东西,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大一些呢?(用力敲)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小一些呢? (轻轻敲)
三、小实验《黄豆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将黄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黄豆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四、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哪种声音好听?
小结: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听到难听的噪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
5.教师总结:
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五、听音表演,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用刚刚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来演奏一下吧!
★ 大班科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