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随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萨班斯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人在旅途随笔(共含7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萨班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在旅途随笔

篇1:人在旅途随笔

人在旅途随笔

就这样,一个人去旅行。

来到了这座繁华而陌生的城市,自己就像根稻草,无力地飘摇。

下了车,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孤独。天,阴沉;风,微凉;视野,人海。我急躁不安,掏出小本子查看昨天的笔记,笔记上清楚地写着:从客运南站到森林公园乘坐215公交车,从客运南站到银基火车站乘坐519公交车。笔记,清晰明了,是我昨天晚上熬夜在百度上查的。我四处张望等公交车,坐上了公交车看窗子外孤独的风景。

到森林公园站了,心终于舒坦了些。可是森林公园在哪呢?我埋着头顺着路走了好远,还是没见目的地。我慌了神,按原路返回几十米,停下来,问一个小摊贩路程,他淡淡地说:“一直往前走。”我回应:“哦,谢谢。”

近了,近了,更近了,只见森林公园路边的扁竹花开得灿烂,花香沁鼻,紫色的花海于风中挥袖摇摆,荡起层层参差不齐的波浪。美丽的风景,本该留念,正当我摸包时,猛然幡醒——手机忘带了!好吧,我承认我是个健忘的人。

森林公园门口积压了好多人,管理人员说:“公园在整改中,不对外开放。”有的人很潇洒,不听管理员的话,开着车就溜进了森林公园;有的人文质彬彬,和管理员热乎地交谈,祈求让他们进去;有的人无动于衷,傻傻的在门口等待时机,看管理员的一言一行;我呢,则安静地低着头进了大门,没人管问,显然我被大家忽视了。

来这真的长了见识,公园主干道的两旁的松树,古木参天,直插云霄。没走多远,便远远地望见一只机灵的野猫,爬上高高的树梢欲捕捉几只鸟,那几只鸟全然不知情况,只顾卖弄歌喉。我暗叹:好一只无畏的猫!穿过若干曲折的路,仿佛来到了一座原始森林。林间树木繁多,但毕竟过了花季,开花的树甚少,好多树上结了奇形怪状的果子。空中杨絮飘飘曼舞,落了的杨絮铺白了道路。我穿梭林间,摸索各种道路,观赏各种树木花草,听各种鸟儿唱歌。由于是阴天,再加上我走的道路人迹罕至,整个环境氛围很阴森,我心里忐忑不安,唯恐碰见蛇之类的动物。然而,我又暗暗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怕什么怕,怕代表胆小懦弱。

不得不说,我是个十足的路痴。那些指示路标,我完全看不懂,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我只有漫无目的地走,走到腿发软,走到脚疼痛难忍。更可笑的是,偶尔我还又回到了走过的路。我没找到什么水上乐园,没找到什么生态园,森林公园太大了,我太渺小了。可我骨子里十分想去什么水上乐园,在摊点,我买了点零食,顺便问问路况,那名中年男子问我:“难道就你一个人吗?”我点点头:“一个人出来玩才有意思,有意境。”我为我精彩的回答而自乐,那男子轻屑地笑了:”一个人多没意思,两个人才好玩,两个人……“听后我有点羞愧,提起”两个人“这个词特敏感,我不知道如何接下句,匆匆从那些笑我的人中走开了。

之后,一名妇女用甜言蜜语,把我拉上了她的三轮车,我就知道一会儿必有强制消费,我只得自认倒霉。果不其然,到了收费站,那名妇女下了车,很大声地给收费员说话,“我拉了四人,他,她,她,她。别忘了收他们钱。“我掏出了学生证,收费员不予理睬,看来……进了所谓的游乐园,我看孤独的风景,游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假装淡定视而不见他们。这里的环境不如我之前见过的美,破烂的房屋、残废的游乐店、坍塌的大型卡通人物到处都有。远处鬼屋传来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定时的,都能撞见废弃的可怕的东西,我的心里直发毛,胆战心惊。更可恨的`是,有个男人老发出动物一样的怪音,那声音凄凉悚然,我频频回望他,他也频频看我,起初我以为他跟踪我想夺财害命,吓得我加快脚步,把他甩了好远后,我发现他和他家人一起游玩的,我实在”自作多情”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同样,天下没有看不尽的风景。再见,敏锐的野猫;再见,森林公园;再见,那一抹紫色花海……坐上了返程客运南站的车,我有点忧郁,对森林公园莫名的不舍涌上心头。

从客运南站到银基火车站乘坐519公交车,我想起了小本子的笔记。虽然我疲惫不堪,但不想离开这座城市。于是,我毅然决定——逛银基商贸城。

银基商贸城,正是传说中人山人海的地方。那儿店铺很多,衣服相当花哨,众多年轻的女孩子在这挑选衣服。看见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个性的女孩子,我自行惭秽,我感觉自己好土,感觉自己是上个世纪的人。销售员的吆喝声,消费者的讨价还价声,一浪高过一浪。我是一个小小的行者,我将必定成为过客,我选择逃离这喧哗而拥挤的场所……

这短暂的旅行该结束了,我踏上了回新郑的车。没有人和我说话,没有人关注我的行为,透过车窗我又看不同的孤独的风景:一个乞丐睡在了马路旁;一些花藤遮住了一面墙;一位老人步履蹒跚……

就这样一个人短暂的旅行结束了,而人生的旅行还有很长很长……

篇2:人在旅途的杂文随笔

人在旅途的杂文随笔

这次到布隆迪出差,先从长沙坐高铁到广州南站,广州的同事开车接我,于晚上九点到达了白云机场。我乘坐的是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起飞时间是次日0:25。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柜台前,办理值机手续的人很多,绝大部分都是黑人,且都有大包小包的行李,办理的速度很慢。那排得长长的队伍,以及黑人那特有的刺鼻的气味,都让我望而生畏。我看到VIP柜台前排的人较少,找到那边维持秩序的美女,请她帮忙让我排在那边,她讲需要有贵宾卡或是机票是商务舱的才能在那边办理。我告诉她我买的是经济舱,也没有贵宾卡,但我的行李很少,不需要托运,办起来会比较快。也许是这个理由还说得过去,或者是看在是中国同胞的份上,她同意我排在ⅤIP柜台前办理值机手续,大大缩短了我的排队时间。

飞机于0:30准点起飞,升入高空后,舱外一片漆黑。因为时差的原因,飞机一直在黑暗中飞行。经过十个半小时,到达此次行程的中转机场——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的博莱机场。飞机于当地时间早上六点降落时,天刚拂晓,晨曦微露。

这次一起到布隆迪的还有一个同事,不过他是在北京办完事后,从首都机场飞博莱机场与我会合,他的航班大约在六点半左右到达了博莱机场。虽然机场的手机信号和网络都不好,但幸亏机场不大,他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我。飞往布隆迪的'航班是中午12:10起飞,还有大把的时间。我们在候机厅闲聊了一会,说还是去吃点东西吧。转来转去,看到有个中国面馆,不过没有开门,我们以为是太早了还没到营业时间呢,就决定等一会再去。等了一个多小时再过去看,还没有开门,问了机场里面的中文服务台,才知道那个面馆只有晚上营业,白天不开门。既然吃不到中国的面,那只有找点别的东西来填饱肚子了。我们找到一家正在营业的餐厅,先问清楚了可以使用VISA卡(因为我们都没有美金,也没有当地货币)后,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等了好长时间,服务生拿了点餐的单子过来,虽然单子上面有英文,但我们的英文水平都不够,也看不大懂,于是点了单子上面最贵的,好象是美国套餐,12美金一份。服务生让我们跟他一起去收银台刷卡,没想到卡居然刷不出来。幸亏这个服务生做事认真,要求先刷卡,否则的话,等我们吃完了,既没有现金,卡又刷不出来,语言又不通,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国际上去了啊。

此路不通,我们另想办法吧。又问了正在营业的餐厅,都只收现金,不能刷卡,机场里面兑换货币的窗口也不能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日元、瑞士法郎等都可兑换,看来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高)。只有挨饿了,就当作是减肥吧。

篇3: 人在旅途心情随笔

人在旅途心情随笔

人在旅途,难免有孤军作战的时候,尽管关键时候你所需要的亲情、友情都不在,但你仍要走下去,从今天走到明天,从现在走向未来。

记得在外地上学的时候,因为不小心从学校食堂的二层楼梯滚下,摔伤了膝盖,走起路来疼痛难忍,后经医生检查,需要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打开膝关节,取出碎物,将有感染以及截肢的危险。从未经历过风浪的我一时没有了主意,连续给家里写了几封信,由于路途遥远,不见回音。在医生的催促下,无奈,我只好住进医院,在进入手术室的刹那,被打上镇静剂的我并没有镇静下来,一种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之感袭上我的心头,泪水夺眶而出,我感到自己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消失的可能。

不知是镇静剂还是紧张过度,不久我便昏睡过去,醒来之后,腿上被缠上了厚厚的绷带,固定在床上。以后的.日子尽管很难熬:不能独立行走,不能正常大小便,需要在没有完全痊愈的腿上绑上沙袋,锻炼屈伸,以防止肌肉萎缩,但我都一一挺过来了,当家人赶到学校的时候,我已经能坐在教室里上课了。

人在旅途,有时真像在漆黑的夜晚错过一辆末班车,此时没有人能顾及你,你只有裹紧衣服独自前行。此时,你也别无选择,因为懦弱、畏惧、逃避只能加重不幸的砝码,只有按照生命不变的步伐走下去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

儿子小时候,一天夜里高烧达到39摄氏度,此时偏偏所有的人都不在身边,空旷的房间只有我和烧的混混沉沉的儿子,今天没有人来帮我,明天同样也没有,我咬咬牙,背起儿子向医院走去。挂号、看病、交款、打针、取药,在经历了所以程序后,背儿子的背带不见了,早已经精疲力竭的我仔细回想起刚才的每个细节:背带到底落在了哪里?这时,空空荡荡的走廊里传来一个声音:“那个女同志,你的背带忘这了。”我走到注射室,是刚才那个给儿子打针的护士。她看见我一个人,又帮我把儿子背到背上,她仿佛看出我的心事说:“没事,背孩子的女人是不怕黑的。”

回家的路上,我走得很慢,儿子打完针后已经沉沉睡去,偶尔的几个行人也好奇地转过头来看我几眼,几个醉汉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没有谁来打扰我,甚至连风也是轻轻地吹着,我回味着那个护士的话:是的,我是不怕黑的,黑夜是怕我的。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坚强的女人,而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想起许多年前夜晚的那个护士。其实,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谁能为谁来遮风挡雨,只是在某个阶段生命变调的时候,有人送来一丝温暖,一点关怀,便足矣了。

篇4:我的旅行故事随笔:人在旅途

动车9:30准时到站,通道口是拥挤的人群,此刻的桂林,明月高悬,打扮得甚是摩登的少女牵着小男友的手从我眼前渐行渐远。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像是灵魂在黑夜里游走,去寻找栖息的所在。

路边,几个穿着长裙,踩着高跟鞋的妇女走近我小声地问道:“小弟,要住宿吗?要小妹吗?要按摩吗……”我挥手作不以拒绝,继续前往汽车站,争取能搭上最后一趟回学校的小巴,奈何前面拐角弯处又闪出几个妇女,一直跟着我询问要不要住宿、要不要小妹之类,我回头拒绝了她们的“好意”,并说了句方言:“叼你妈个条戳!”(意思是说:去你妈的!)我不知道那些妇女有没有听懂,或许已明白我并不是她们苦等的猎物,都一一散了去。

汽车站与桂林站仅一个公交车站的距离,我从隔壁的小道穿行到汽车出站口,恰巧有一辆回学校的小巴,于是飞奔上车,年轻的司机一脸不屑道:“十块钱。”我平静地回应:“以前不是五块钱吗?”想着,已是深夜,又是假期,况且只有我一个人搭车,市里离学校很远,要是他在路上做点手脚,那我岂不是······想想都害怕,遂下车,找个地方歇歇脚,毕竟我去桂林时是站票,脚也有点麻了。

汽车站后面最多小旅馆,二三十块钱就可以住一晚上。我一个大男人睡哪里都可以,能遮风挡雨少蚊子就可以了,不像城里人一定得睡星级宾馆酒店,要么就是如家、汉庭、城市便捷······沿着小巷,走到旅馆服务前台,值班的是一个约莫是三十岁的女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连体三分裙,盘着腿,装扮甚是粉嫩,倘若不结合情景,或许会以为她是个学生妹。

我眼光撇向一边,问:“这里还有房间吗?”那女人抬头看了看我说:“有,住空调房还是普通房,带电脑的还是不带电脑的?”我说:“住普通房,带电脑的。”交了四十块住宿费和二十块押金后,旁边一位像是六十几的老妈子带我上了楼。

到了我的房间,进去一看,就一张小床和一台破旧的电脑,卫生间墙壁满是污垢,窗户是一条铁丝扭着一块布无力地遮挡着。而后,老妈子来敲门,我打开门询问到:“有事吗?”她手上拿着一圈蚊香,递向我说:“小弟,给你一圈蚊香。”我以为她会离去,谁知道,她把我的房门掩上,小声说到:“小弟,要小妹吗?学生妹,只要一百块钱。”我思索着,难道是服务前台的那个女人?唉,真是:明枪易躲,暗娼难防啊,这世道······老妈子很会察言观色,眯眼笑道:“先带小妹给你看看,合适你就要,不合适你就不要,不要紧的。”很快,一个二十来岁,脚踩高跟拖鞋,穿超短牛仔裤,身着白色网状轻纱衣的小妹来到了门口,老妈子笑道:“小弟,合适吗?很温柔的。”我说:“算了,我有女朋友的。”老妈子和小妹撇了我一眼就走开了。

我想到郁达夫去日本留学的时候,不也是经常去嫖妓吗?名人尚且如此,我何不然?非也,想到老师和我说搞学问,要耐住寂寞,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倘若一中标,那岂不是就回到解放前了?

小旅馆往往是暗娼之圣地,很多人是深通此道的。那一晚,我见到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也和我同一个旅店,也是那个老妈子带路,随后那个小妹匆匆地上楼,很久才下来,我想,那人肯定是与小妹翻云覆雨,享受雨水之欢了。另有一对约五十的老夫妻来投宿,男的安排他老婆独立住在一间,我听着特别清楚,老妈子和男的商讨小妹的事情,老妈子说:“等你老婆睡着了,给你安排一个小妹。”男的兴奋道:“好,好,要温柔点的。”······

一晚上,我听到很多次急匆匆的脚步声,呜呼哀哉,似此这般,蚕食青春,一副娼妓的面孔,怎生奈何?呜呼,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旅店小妹赚外快?

本文作者:梁富源(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5:匆匆岁月的随笔:人在旅途中

提起笔来,一辆辆奔驰的列车从眼前疾驰而过。如同匆匆岁月,匆匆人生。但,唯独多年前的那趟列车,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停留在我的笔下······

那年春节前,我从青海省教育学院学习结束后,踏上了南归的列车——西宁——上海的178次直快。

车,载着我对阔别数年故乡、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伴随着莽莽高原深沉而雄浑的节奏声,进入了夜间行驶。喇叭中传出列车播音员亲切和蔼的声音:“旅客同志们,卧铺车厢还有几个空床位,哪位旅客需登记,请到8号车厢办理手续。”

半夜时分,一觉醒来,昏暗的灯光中,斜对面的三铺上坐着一位黑幽幽的近四十岁的男人,正探着脑袋向着窗外东张西望。戒备心立即提醒我:我的提包,里面装着相机!我一骨碌翻身下床。哦,提包仍静静地躺在那儿,我舒了口气,又回到床上。那人似乎觉察到什么,朝我笑笑,随即又转过头去,目光,仍注视着漆黑的窗外。

为了避开晨起洗漱的高峰,我五点就起床洗漱完毕了。后来从对铺同乡口中得知,我斜对面三床的也是从西宁上的车,刚从青海都兰监狱释放的,我心中仿佛明白了什么。

也许出于一种文学创作的本能,不一会儿,我便和他攀谈起来。 他十五年前因犯流氓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入狱后又因打群架加刑十年。十几年西北高原的劳教生活,已使他的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彻底的转变。只听他嘀嘀不休:“这次回去了得重新做人,好好生活,好好干一番事业!要么经商,要么承包几十亩农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人发誓。每每重复时,目光总是那样的坚定,充满着希望和向往。我的脑海不免跳出陶渊明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事情的性质不一样,但那份渴望自由和向往幸福生活的心情是相同的。

列车,带着一千多人的酸甜苦辣,不停歇地奔驶着。他,很少静静地坐下来。他似一位不知疲倦的初次出门的孩童,这儿走走,那儿瞧瞧,满脸喜色,一切都感到新奇!他一会儿打开红塔山递到男同胞手中,一会儿拿出桔子、苹果塞到我们手里,一会儿又从包底掏出在劳改农场图书室照的相片。一张照片一个故事,讲得眉飞色舞、绘声绘色,犹如放开闸门的水,势不可挡!仿佛要讲完他牢狱生活的全过程。我的目光刚想离开,只见他又翻出一套崭新的西服穿上,领带系上,对着窗玻璃左照照,右看看,犹如待嫁的新娘,喜滋滋地问我们合不合身?他说那是他姐姐寄来的。他穿上,脱下;又穿上,再脱下,反复几次,说是等到下车之前再穿,好干干净净见家人!

车,经过一个昼夜的行驶,已发出疲惫而沉重的喘息声,而车厢里的他,却还在不停地忙碌着,穿梭着:谁的缸子没水了,他赶紧倒上;暖瓶空了,他连忙去打;地上有瓜果皮壳,他立即清扫;中转车站一到,谁想吃什么,他抢着去买······目睹着这一切,我的心里酸酸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在喷涌?这是一种来自他内心深处的一种人的本性的情感在狂泻!此刻的他,仿佛浑身每个细胞都张开了大大的嘴巴,尽情地吮吸着大自然的阳光,在吸入的同时又在全方位地释放!他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追回曾逝去的时光啊!他一边在帮着别人,口中却不停地问我们上海车站何时能到。他说从办释放证的前几天就没睡着过觉,夜夜盼天明,也没给家人去电话,为的是给全家人来个突然的惊喜!他归心似箭,一路的旅途,都处在重获新生与自由的那份极度亢奋、喜悦中。我想:如果当初他就知道自己一失足就将成为千古恨,在大西北的深处一呆就是十几年,他还会去触犯法律么?值得欣喜的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呵!”

翌日,晨曦未露,我还没有起床。他就把我的缸子洗净,穿越七、八节车厢到餐车给我打来了热腾腾的稀饭,双手端到我的面前,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也许是感激我途中对他的信任、鼓励;也许是他是浙江人,我是江苏人,都是近邻;抑或是十几年西北劳改农场生活的改造、磨炼、学习、反思,他真正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懂得一个人来到世上不仅仅只考虑自己,只为了自己,也要为别人,为社会做点什么,应该懂得怎样去生活······我记下了他犯罪的前因后果,他要求我不别写出他的真实名字,我应允了。他并再三嘱托我转达:告诫那些徘徊在、行走在犯罪边缘的青年朋友,切莫像他那样,一定要做个懂法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

南京车站到了。他帮我收拾行李,执意送我下车。

冬日的江南水乡,明媚的暖阳已毫不吝啬地伸出了双手,深情地抚摸着站台上的每个人。长长的南京站台,拥挤的人流中,他紧紧握住我的手。我伫立站台许久、许久。目送着东去的飞驰列车,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他奔波商海忙碌的身影;看到了他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本文作者:顾锁英(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6:人在旅途的散文随笔

关于人在旅途的散文随笔

就要回到家乡了,回到那个生我养我读书成长的地方。离家越来越近,列车上的我,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回家的那种激动、兴奋和迫切。

四年的南方生活,虽然我生活的城市很陌生,但吸引力颇大。南方的天空,有明媚的阳光,也有阴绵的细雨。刚到这里,感觉阴雨天太多,几乎把心情全部笼罩,然后是平庸和寂寞。平庸的岁月,把人磨得憔悴而沧桑。寂寞的时候不免想家。想家是一种心灵寄托,是一种心灵慰籍。虽然家是有点简陋和贫穷,但只有离开它才会体会到家的温暖,才知道母亲的唠叨是那么受听,才理解妻子的辛劳是那么体贴,才懂得孩子的一声“爸爸”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召唤。在家里,受伤了,有一间可以躺下来喘口气的温暖土炕。于是感慨离家的路途漫长,思家的心情沉重,何时才能重返故乡。

到了,到家乡了。在这个梦魂牵绕的家乡的街道上,我却显出一脸的茫然,我无法忽略心底那一丝失落。如今的城市尽管繁华、现代,但似乎不属于我,在匆匆的人群中,我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我已成为它的一个过客。这是我的家吗?三十多年结下的不解之缘,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凝聚着童稚和赤诚的梦。

或许,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寻求着,真正找到的那一刻,又往往是不再拥有的那一刻。找寻的旅途大概就是归属。我找不到贺知章“春风不改旧时波”的那种感觉,只能似崔 的“日暮乡关何处去”,心的小舟在漫漫风雨中飘摇,难以靠岸。上了路,就得坚持下去。后面的尘土掩不住前面的路,前面的村庄依旧是一种呼唤。 不能停下,既然已经上路。

篇7:人在旅途优美散文随笔

风景如人,相逢总是回眸间。2017年最后一天,我和龙虎乡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龙虎乡位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湖南省江城县粗石江镇毗邻,南跟嘉会镇交界,西同栗木镇相连,北与观音乡接壤,距县城34公里。这里的龙虎关被誉为“五岭第一关”,自西汉至民国,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湘桂水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考证远古战争密史,北宋岳飞在此抗击金兵,文天祥率兵驰骋疆场。现代战役也有彭德怀,杨尚昆长征中击溃贵系军,黄埔军校师生雄关抗日歼敌三百的故事。一个卖排散的师傅,告诉我说此地脚踏两省,而且日本兵当年还把这里炸得稀巴烂。曾几何时,这里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炮火连天,弹痕满地。如今的龙虎乡,道路宽广,欢声笑语,生机盎然,一片繁荣,成了有名的旅游景点了。

走进龙虎古镇,便是走进江南水乡,一个苏杭建筑风格的地方。水街两岸由多座石桥互相连接,雕花护栏,石拱上还刻有字,清清的河水从桥下缓缓流过,阳光照射下波光鳞鳞。村人可以在那里洗涤衣服,蔬菜,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还可以洗涤心灵,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把心静下来,把烦恼忘记掉。两岸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小青瓦,坡屋顶,白粉墙,木格窗,骑楼阁,既保留龙虎古街原有的瑶汉民族文化韵味,又彰显桂北民居特色。沿着水街,设有风雨桥,风雨长廊,长廊的尽头就是雄伟的龙虎关。

走进长廊,可以看到一副写着“传统文化长廊”的大匾挂在正中。里面还分别挂有忠孝仁义礼智信,德容勇耻廉等字匾,每一个字都有出处和注解,传承着文化,教育着后人。宋元以来,这里便是诗书礼乐,礼仪之邦。

龙虎乡还有著名的九龙井和桂花井。九龙井冬暖夏凉,天然蕴含3度酒度,用它来酿酒味道香醇,已经打造出白酒品牌“九牛酒”。关于九龙井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传说呢。很久以前,虎岭下曾有一座李子园。有天晚上,园主看见龙虎河中还有九头牯牛在洗澡,他以为是村里的牛群贪凉恋水不愿意归栏,就好心把它们赶上岸。谁知这几头牛走到井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它们就是住在这口井里的神牛,后来就把这井叫做九牛井了。

而桂花井富含近30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入口甘甜,是龙虎名菜“黄焖河鱼”的必备水源,吃过的人都念念不忘。有民歌唱到:“龙虎街边龙虎渠,家家都有满篓鱼。世外桃源在哪里?我说就在龙虎圩。”因此这道菜爽滑细嫩,汁鲜味美,诱人食欲。

说到吃,便提到龙虎乡的当地美食,主要有面条,排散,豆腐。手工制作的美食有着独特风味,浓浓的乡土人情,透出浓浓的古镇光影,怎不叫人回味无穷?水果主要以火龙果,沙田柚为主,两种水果产业给当地人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引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 所产的沙田柚还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金杯奖。

虎乡的木偶戏,从何出现已无从考证,曾经的走街串巷,小孩追随,搭棚支帐,三五吆喝,人群攒动已不再出现,但木偶戏的传承还在。期望它能继续发扬光大,和其他当地戏曲成为龙虎乡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我还看到一棵树龄有一百多年的大叶榕。枝叶茂盛,像撑起一把巨大的绿伞,是人们观光纳凉的好地方。你能想象夏天的时候,男女老少悠闲自在的在树下乘凉。有的聊天,有的下棋,小孩自由自在,大人其乐融融,谁家的小花狗还眯着眼睛在睡懒觉,一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就展现在你面前。

漫步走进武庙,忽然感觉到庄严肃穆。关公,张飞两个画像贴在门上,天井正中摆着一尊石狮。午后的阳光斜斜照在它的身上,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岁月虽然斑驳了曾经容颜,但它的威严依然如故。里面还供奉有几尊神像,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祈祷着它们能守护一方,造福一方。确实,如今的龙虎乡已经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镇。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社会和谐,是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好地方。

祝福它,希望下一次还有机会重游旧地。不一样的旅程,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情怀。我,为之动容,为之憧憬。

作者:陆彩红

公众号:先锋文艺微刊

人在旅途的散文随笔

人在旅途情爱散文

人在旅途精美散文

人在旅途经典美文

人在旅途,且行且珍惜抒情散文

人在旅途,且行且珍惜作文

以人在旅途为话题的演讲稿

随笔

随笔

《记忆》随笔

人在旅途随笔(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在旅途随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