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tmtc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共含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tmtc”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

篇1: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

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翻译

南歧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人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这里的人们就会聚在一起看并且笑话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细瘦而且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的脖子隆起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还说我脖子细?”笑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这样,不要去治的!”最终也不知道他是难看的!

篇2:《南歧人之瘿》文言文译文

《南歧人之瘿》文言文译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译文

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解释

①.[瘿(yǐ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而不吾类:(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类,类似。

④垒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篇3:南歧人之瘿原文及其翻译

南歧人之瘿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 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翻译

南歧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人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这里的人们就会聚在一起看并且笑话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细瘦而且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的脖子隆起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还说我脖子细?”笑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这样,不要去治的!”最终也不知道他是难看的!

篇4:南歧之人文言文翻译

南歧之人文言文翻译

出处

本文言文由《两谿文集》改编。

明刘球撰。球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人。永乐辛丑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杨士奇荐,入侍经筵,改侍讲。后忤王振,下诏狱,为振党马顺就狱中支解死。景泰初,赠翰林学士,谥忠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皆所作杂文。球殁后二十八年,其子广东布政司参政钺所编,彭时、刘定之皆为之序。当王振盛时,侯伯公卿,惴惴趋风恐后。而球以一文弱词臣,仗大义以与之抗,至死屹不少挠。沈德符《野获篇》记其见害之后,犹为厉於马顺家。《明史》亦载其事於本传。是其刚毅之

气,亘生死而不可磨灭。今观其文,乃多和平温雅,殊不类其为人。其殆义理之勇,非气质用事者欤。然味其词旨,大都光明磊落,无依阿淟涊之态,所谓君子之文也。虽残章断简,犹当宝贵。况全集裒然具存,固宜亟为采录,以风厉名教者矣。

译文

南岐处在今四川和陕西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甘甜但是水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了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是不得颈瘤病的。有一个外地人来了,一群小孩子和妇女聚过来看,并嘲笑他说:“那人的脖子真奇怪啊!又细又瘦而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脖子上高起起了东西是因为颈瘤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你们的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奇怪呢?”

南岐人说:“我们乡里的所有人都是这样,为什么要除去呢?”

他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会这样是因为得了病。

注释

1.瘿病:即颈瘤病,脖子肿大。

2.群小:小孩子。

3.焦:细瘦。

4.谷:谷地。

5.辄:就。

6.异哉:奇怪。

7.垒然:高起的样子。

8.善药:良药,好药。

9.反以吾颈为焦耶:认为。

10.终莫知其为病:是。

11.秦:今陕西。

12.蜀:今四川。

13.不吾类:不像我们。

14.类:像,相似。

15.终:最后。

17.聚:聚集。

18.故:原因。

19.甘:甜。

20.尔等:你们这些(人)。

21.去:除去。

22.“异哉,人之颈也!”:倒装句,应为“人之颈也,异哉!”

23.不吾类:倒装句,应为“不类吾”。

24.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全句判断句,“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是倒装句。

作者介绍

简介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萍乡人,明代著名教育家。他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谷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后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后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西“四君子”。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后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只好应召入京。不久,即升礼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正学先生”

刘元卿人称“正学先生”,从弱冠至暮年,一生孜孜于理学。据《明儒学案》载:“先生初游青原山,闻之与人曰:青原诗书之地也,自两邹公子(邹守益的'儿子汝梅、汝先)来后,此风遂绝矣。先生契其言。两邹与之谈学,遂有愤悱之意。因而考索于先儒语录,未之有得也。”从此诱发了刘元卿从事王守仁理学研究的兴趣。他开始在当地求学,但所得不深,于是离乡背井,远游从师。他先后到浙江、湖北等地拜高人为师,经过自己努力求索,成为该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刘元卿既能吸收他人之长,又能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以“存守本体,随事躬行”作为一生的言行准则,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正如他在《小引自赞》里说的:“不礼释迦,不羡王乔,此泸潇之所以为泸潇,亦泸潇之所以止于泸潇也。”刘元卿的理学思想,在江右王门学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元卿逝世后,《明史》为他立了传,明朝名流邹元标为他撰写墓志铭,赞其“流风余韵,百世犹师”。

篇5:《南岐人之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南岐人之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南岐人之瘿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字词解释

①.[瘿(yǐ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而不吾类:(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类,类似。

④垒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作品翻译

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文言文阅读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主要寓意)

2.一个人不能坚持自己的错误的想法,要倾听别人的想法,才能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萍乡人,明代著名教育家。他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

篇6:《南歧之见》原文和翻译

南歧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只要喝了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患有颈瘤病。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一起涌去围观还嘲笑外地人说:“邹人的脖子真奇怪!又细又瘦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认为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吗?”嘲笑(秦蜀)的人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附注释

南岐:地名,在当时秦蜀一带。

辄:音zhé,就,总是。

瘿(yǐng):颈瘤病,俗称大脖子病,医学称之为甲状腺肿瘤。

群小[3]: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故:所以

甘:甜

焦:通“憔”,细瘦。

吾类:像我们;类:像

垒然:像垒砌一样,指加粗了。

焉:哪里,为什么。

方:地方。

然:代词,这个样子

终:自始至终

莫:没有

聚:聚拢

善:好

去:去除

以:认为

耶:吗

篇7:《南歧之见》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歧之见》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20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及见外方人至(及至)B、焦而不吾类(类似)

C、不求善药去尔病(离去)D、终莫知其为丑(始终)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其水甘而不良学而不思则罔

B、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观之,兴正浓

C、吾乡之人皆然尘气莽莽然

D、反以吾颈为焦耶以亿万计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

①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2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19、C

20、A、B

21、①(你们)不寻找好药治你们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细吗?

②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干吗要治呢?

22、在一个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意思符合即可)

南歧之见明·刘元卿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

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篇8:温人之周文言文翻译

温人之周文言文翻译

《温人之周》选自《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一部历史散文。战国时代东周虽然越来越弱,但还是名义上天子。周君为天下之君,是名正言顺的。可能现实不是这样,因为群雄割据,早已无视天子,但是只要照章按理,在大道理前面理直气壮,周君为天子的公理是不能任人歪曲的。下面是温人之周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温人之周文言文翻译

原文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译文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并且问他说:“你是客人吗?”温人毫不迟疑的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客人呢?所以我才说是‘主人’。”周君听了,便把这个人释放了。

提要

战国时代东周虽然越来越弱,但还是名义上天子。周君为天下之君,是名正言顺的。可能现实不是这样,因为群雄割据,早已无视天子,但是只要照章按理,在大道理前面理直气壮,周君为天子的公理是不能任人歪曲的'。[2]

评析

温人的直率和执著看似与谋略无关,实际上是大智慧。首先他能理直气壮,只要是典章《诗经》中规定的、形成文字的,就应该坚持,我们在言说和辩论时经常缺乏的就是这种据理力争的勇气,事实上只要我们能争下去,对手终会理屈词穷。人性中对公理和真理的认可还是存在的,任何人都有良知和正义,关键是你要用什么言辞唤醒、激发出来。所以,真理在握时千万不能唯唯诺诺。其次,温人很了解周君的心理状态,面对日渐衰落的国家和日益凶险的国际环境,竟然还有人记得真正号令天下、名正言顺的天子是周君,这让周君心存一丝感激。

篇9: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20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见外方人至(及至) B、焦而不吾类(类似)

C、不求善药去尔病(离去)D、终莫知其为丑 (始终)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A、其水甘而不良 学而不思则罔

B、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 观之,兴正浓

C、吾乡之人皆然 尘气莽莽然

D、反以吾颈为焦耶 以亿万计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

①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2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19、C 20、A、B

21、①(你们)不寻找好药治你们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细吗?

②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干吗要治呢?

22、在一个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意思符合即可)

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

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篇10:士人之常文言文翻译

士人之常文言文翻译

士人之常文言文翻译

原文: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阅读题:

[注]①水俭:因洪涝而庄稼歉收。②五碗盘:每套由一个圆形托盘及盛放于其中的五只小碗组成,故名。③率物:为人表率。物,人。④豁:抛弃。⑤易:改变。

【问题】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辄拾以啖之    辄:就

B.每语子弟云    语:语言

C.殷仲堪既为荆州守    为:担任

D.尔曹其存之    存:记住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23.从殷仲堪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21.B【解析】“语”应为“告诉”的意思。

22.译文: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登上高枝,就丢掉他的根本(本质)呢!(关键词“士”“焉”“捐”“本”2分,答对句意得1分)

23.珍爱粮食    真诚质朴    严格自律    不忘根本(答对两点即可)

《南歧人之瘿》文言文译文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座右铭的文言文及翻译

《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管鲍之交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死灰复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

关雎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谜语》注释及翻译

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