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冻防寒技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nanasaki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农业防冻防寒技术(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anasak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农业防冻防寒技术

篇1:农业防冻防寒技术

农业防冻防寒技术

一、大棚防雪灾技术措施

1.实时关注

要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组织人员力量值班,夜间雪量较大时,要增加查看频次,以便及时采取除雪、加固措施。

2.防范措施

采取棚内支撑加固,清除大棚(天沟处)积雪,撒盐化雪,棚内保温与加温化雪等措施,无法保棚内作物时,同样要采取破膜保棚的应急措施。连栋大棚天沟处是防灾重点,棚顶部积雪划落至天沟处压跨大棚事件屡有发生,损失惨重。

3.避灾管理

根据棚架牢度,判断大棚抗压能力的临界值,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一般钢架大棚抗雪载能力为25kg/m2(平地积雪厚度约20cm的负载),并以此厚度为大棚设施的危急临界指标。当雪压小于危急临界指标时,采取棚内中间加设支撑加固大棚,清除棚顶积雪的办法,既保大棚又保棚内作物。当雪压超出危急临界指标,大棚有倒塌危险,要放弃棚内作物,以保棚为主。如有条件,可以提前开启大棚加温设施,及时化除积雪,能起到较好的避灾效果。

二、蔬菜抗雪防冻技术措施

1.加强应对灾害性天气的田间管理

针对低温、雨雪、寒潮等恶劣灾害性天气,宜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一是及时采收部分蔬菜。尽量抢在叶面无水滴时采收,摊放在室内分批上市,避免冻害和雪压;

二是保暖防冻。大棚蔬菜要采用覆盖无纺布、保温毯等多层覆盖保温措施,有条件的可应急采取电热线加温、燃烟等措施,露地蔬菜可浮面覆盖稻草、遮阳网等,减轻冻害的发生;

三是及时赶雪,减轻冻害。大棚设施要根据情况采取扫雪、铲雪、棚内加温化雪、设支柱加固等措施,有专人管护,特别是晚上也要及时扒除大棚上的积雪,防止大棚倒塌。如大雪过猛,连栋大棚如采取以上措施不能奏效、有倒塌危险,应及时揭除棚内覆盖物,利用土壤相对较高温度来增加棚内气温来化雪,并根据大棚负载及时采取破膜保棚架措施,避免发生大棚倒塌;

四是加强灾后田间管理,冻、雪后视天气情况,及时做好大棚的`通风见光降湿、喷药防病、薄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性等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浇水,降低棚内湿度,特别是骤晴天气,大棚应注意及时回帘,防止植株秧苗凋萎死亡。

2.重点加强大棚蔬菜秧苗管理

蔬菜秧苗事关夏菜能否早上市。当前要重点加强大棚蔬菜秧苗的管理,培育壮苗,防止徒长和受冻。

一是大棚内已播种移栽瓜菜秧苗要做好多层覆盖保温防寒措施,遇低温生长受阻时,可增加灯照、增光增温,促进生长。低温天气苗床要控制浇水,避免苗床浇水过多,做到营养土不发白不浇,要浇就浇透,尽量中午温度高时用同温水浇;

二是待播瓜菜秧苗,应根据定植时间适期播种,播种前对种子、营养土进行消毒工作,培育无病苗,防止病害传播。播种时应避开阴冷天气,抢晴天采用电热丝等加温设施和控温仪,增加地温等措施,播种后及时搭建小拱棚、加盖无纺布保温增温,提高成苗率;

三是待移栽的番茄、茄子秧苗,应延迟移栽。根据苗情及天气状况,适当低温炼苗提高秧苗抗性,并选冷尾暖头晴天温度较高时及时移栽;

四是苗床发现猝倒病等病害及时用药防治,西瓜、甜瓜、茄子等提倡采用嫁接育苗,可有效防治枯萎病的危害。

3.加强露地蔬菜管理

近期上市的露地蔬菜品种,主要有青菜、芹菜、萝卜等。

一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采收上市,提高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是前期适当控制植株长势,防止徒长、提前抽薹。天气转好后结合中耕培土及时追肥,要增施有机肥,以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保护根系,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注重叶面施肥,低温时可叶面喷施1~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抗寒能力;

三是清沟排水。对于地下水位高的菜田,要抓紧开好“三沟”,保证沟沟畅通,以便雨天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水位,提高土温,促进生长。

4.做好越冬大棚蔬菜的管理

一是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早晚关闭大棚,加盖覆盖物,检查破漏,防止冷空气进入棚内。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多层覆盖,在棚内搭建塑料中棚或小棚,并可覆盖草帘或无纺布等增温。同时注意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通风时要尽量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晴天可在上午9点左右揭掉大棚内覆盖物,然后打开朝南门和卷起大棚边膜通风,刮风天气时要卷背风面的膜,不卷迎风面的膜,防止冷风直接吹入大棚。下午4点左右及早关棚,盖好棚内各种覆盖物。要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防止积雪过厚压塌大棚;

二是应用防落素、吡效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减少畸形果的产生;

三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在果实膨大期或采收后及时追施肥水。追施肥水应在晴天中午进行,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四是病虫害防治应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抢晴做好整枝理蔓打叶等工作,并及时喷药保护,连续阴雨、下雪和低温天气,棚内湿度较大,要注意疫病、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尽量多用烟熏剂防病,点花时可在药剂中加适量浓度的速克灵等药剂,并注意防止药害,授粉点花后及时去除残花。

三、畜牧业防冻抗寒技术措施

1.生猪

一是加强防寒保暖。重点是母猪的产房和仔猪保育舍。要加厚垫草,并及时更换和添加干燥新鲜的垫草,保持栏内干燥。猪舍四周进行封窗堵洞,特别是门窗透风的地方要用塑料布、彩条布或旧包装纸加木条钉上,防止寒(贼)风进入,但应注意通风。适当增加猪只饲养密度,冬季在同一圈舍内一般应比平常增加1/3的。

二是为乳仔猪提供热源,采用火源、供暖设施设备等方式保温,增加舍内温度,并加热饮水供仔猪饮用。

三是适当增加饲料能量。怀孕母猪每头每天增加饲喂1公斤饲料,其它生猪(仔猪、小猪、肥猪、泌乳母猪)应充分供料,让其自由采食。也可在原饲料基础上增加10-15%玉米、小麦、糙米等能量饲料或添加适量油脂,提高饲料能量浓度。

四是加强饲养管理,重点是加强乳仔猪的管理,防止冻伤、冻僵、冻死,让初生仔猪尽早吃好初乳,并加强仔猪的补料;勤清猪舍粪尿,尽量少用冷水冲洗,保持舍内干燥。

2.家禽

一是做好禽舍保暖。低温条件下,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关闭门窗,加挂塑料布或彩条布、饮用温水和火炉取暖等方式进行防寒保温,使禽舍温度不低于3℃。

二是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可在原饲料基础上增加10-20%玉米,并根据体重大小适当增加喂料量,气温每下降3摄氏度,每只鸡日喂料量可增加5克左右,气温回升后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喂料水平。

三是保持环境干燥。要强化管理,保持禽舍内清洁和干燥,及时维修损坏的水槽,加水时切忌过多过满,严禁向舍内地面泼水等。

四是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中午天气较好时,应开窗通风,既要保温,又要适当通风;及时清除禽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尽量少用冷水清洗,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证舍内氧气充足。

五是备足饲料。要求经常备足15天以上饲料,以及1个月以上的主要饲料原料。

3.牛羊

一是调整饲养方式,采用舍饲圈养,尽量减少舍外活动时间,确需舍外放养的应选择在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之间。

二是做好栏舍防寒保暖。圈舍应用塑料布或彩条布等封闭,关闭门窗,防止贼风侵袭;窗户的玻璃应保持干净,以利采光。犊牛、羊羔及分娩牛羊可在圈舍内生火取暖,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安装红外灯取暖。

三是适当增加饲料能量,母牛每日补喂1--2千克精料,羊的精料供给量应比平时提高20%,同时可增喂青贮料、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有条件的农户可喂给混合精料,适当添加一些骨粉和食盐。

四是加强饲养管理。在圈舍内辅上垫草。并做到勤换草、勤打扫、勤除粪,尽量少用冷水清洗,防止将冷水冲洗到畜体上,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持舍内空气流畅。天气晴朗时,将牛放出舍外,并刷拭牛体,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五是备足草料,防止大雪可能产生的饲料饲草供应和运输困难,确保饲料供应。

4.蜂

一是做好保温工作。为防止箱内温度骤然降低,尽量减少开箱次数;及时做好箱内外的保温,箱内用稻草填充剩余空间,箱外用塑料薄膜披盖。

二是要严把饲料关。选用未经发酵、变质的,且不含甘露的优质蜂蜜做饲料;饲料糖尽量多用蜂蜜,少用或不用白糖,同时要提高饲料糖浓度,减少饲喂次数,以降低刺激蜂王产卵的积极性;减少花粉饲喂量,同时要少用或不用豆粉等花粉代用品;饲用清洁卫生的洁净水。

三是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注意做好大肚病和爬蜂病的发生及防治工作,在注重保温的同时,还要让蜂群置于相对干燥处,以降低箱内湿度。

四、灾后恢复生产的综合措施

1.及时加固棚舍,修补漏洞、缝隙,及时消除隐患;对倒塌的畜禽栏舍要尽快恢复建设,并完善配套设施,为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保障。

2.加强畜禽饲养管理,确保种畜禽体质恢复,提高生产能力;抓住春季气温回暖时机切实抓好畜禽的配种、选育和扩繁工作,力争多配多生多产。

3.严把防疫关。要强化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通过严把免疫关、消毒关、引入关、监控关、监督关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关,全面做好大灾防大疫的准备;要强化疫情监测,严格流通监管、严防疫病流入。

4.切实做好种畜禽、饲料、兽药和疫苗等的协调供应。准确把握灾后恢复重建对种畜禽和饲料、兽药、疫苗的供求信息,优先保证灾区所需种畜禽、疫苗和饲料等物资供应,确保灾后恢复生产需要。突出抓好灾区畜产品市场监管,严格畜产品质量安全。

篇2:防冻寒防寒教案

防冻寒防寒教案

教学目标

1、对幼儿进行防寒防冻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口罩、冻疮药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师: 冬季,北风呼啸,寒气逼人。我们如何做好人体的'防寒保暖呢?

二、观看视频

冬季防寒误区

1、门窗紧闭

冬季门窗紧闭,减少了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但也导致丌洁的空气增多, 空气中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大量增加,对呼吸道有丌良影响,使人易患感 冒、咳嗽、咽炎等疾病。

2、皮肤发痒用手抓

冬天因干燥感到皮肤发痒时,切丌可用手抓搔,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性感 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饮烈性 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 甘石剂戒肤轻松软膏。

3、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会使被子里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不丌洁气体越来越多,醒后会 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

4、热水洗脸

在冬季冷空气的刺激下,面部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而遇热水时会迅速 扩张,待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如此一张一缩,易使面部产 生皱纹。

5、手脚冷冻用火烤

冬季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若立即用火烘烤会使 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淤血。 轻则形成冻疮,重则造成组织坏死。

6、舔嘴唇防干燥

嘴唇干燥丌舒服时,用舌头去舔,结果越舔越干,导致口唇皮肤粗糙变厚,嘴 唇肿胀,形成“舌舔皮炎”。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黏液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无机盐类物质,舔嘴唇时,犹如在嘴唇上抹了一层糨糊,水分蒸发后,这层糨糊发生干缩, 感觉更干燥,直至造成嘴唇肿胀、破裂流血。

7、“全副武装”防冻疮

入冬,穿得太厚以御寒,会削弱机体对寒冷的适应力,而且因限制了运动,末 梢血液循环丌够,反倒更容易长冻疮。正确的作法是,衣物适当,多进行运动,经 常搓手、跺脚,用热水泡浴等。

8、戴口罩保护呼吸道

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 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若依赖戴口罩防寒,会使人体变得娇气,反而更易感冒。

9、喝烈性酒防寒

酒精并不产生热量。饮酒后,由于外周血管广泛扩张,热量通过皮肤向外散发, 会使人觉得很温暖。但机体不正常的散热会使热量大量丧失,暖和的感觉最终会被寒冷所代替。

三、教师讲解正确的防寒防冻知识

多开窗通风、衣服少穿、勤洗澡、搓搓手、跺跺脚、多运动、身体好!

四、教师小结

寒流仍在继续,希望小朋友们掌握相关知识,提高防寒能力,注意冰雪天身体不要被冻伤。

篇3:草莓越冬防寒技术有哪些

草莓越冬防寒技术

大风天的管理

大棚草莓如遇大风,棚膜会随风鼓起,上下摔打,如不及时管理,棚膜就被吹破,使棚内草莓遭受冻害。管理措施:把所有的通风口堵严,防止大风吹进棚内危害草莓植株和破坏棚膜。勒紧压膜线,必要时放下一部分草苫把棚膜压牢。如夜间遇刮大风,要把草苫压牢,最好用编织袋装半袋土压在部分草苫上,以防风大把草苫刮掉。

降雪天的管理

初冬和早春降雪,外界温度不是很低,可能边降雪边融化,湿透草苫,这样既影响保温,草苫卷放也困难,又容易压垮棚架。因此,应采取降雪前揭开草苫,雪停后清除积雪再放下草苫的办法。深冬出现暴风雪天气,外界气温太低不可揭开草苫,否则会冻坏棚内草莓。管理措施:大雪压在草苫上,很容易把棚架压垮,必须及时清除草苫上的积雪,还要把棚墙旁的雪清除,以防雪融化通过泥土渗进棚内,不仅带走热量,而且损坏棚墙。白天清扫棚膜上的雪,增强棚体透光性。提高棚温,采取临时措施合理调控棚温,注意防止气害发生。为增温防冻还可在棚内扣小拱棚。改善光照,白天要注意早揭草苫,但要注意不能一次性全揭,以防雪后转晴光照过强,导致草莓严重失水造成永久萎蔫。

阴雾天的管理

冬季经常出现阴雾天气,在这种天气下大棚的光照不及晴天的1/5,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室内温度在15℃以下。这样恶劣的天气不仅限制了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减少光合产物,推迟草莓成熟期,如在草莓花期连续几天阴雾天气,还会大大降低草莓坐果率,产生畸形果,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管理措施:一是增加人工辅助光照。可用白炽灯作光源,进行加热处理,每盏100瓦灯约照7.5平方米,每天下午5时至晚上10时加热5~6小时,草莓可增产30%~50%,畸形果减少50%。二是合理控温。安装临时加热设备,加热一般在夜间进行,并在正午前后进行短时间通风,控制棚内白天温度在20℃左右,夜间温度在10℃以上。三是辅助授粉。在草莓花期,放养蜜蜂辅助授粉,通过蜜蜂授粉,可提高坐果率50%~70%,显著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种植草莓蜜蜂传粉的技术

1、降低大棚内的湿度,尤其在长期阴雨天气后棚内湿度大,棚膜上聚集的水滴多,晴天蜜蜂外出活动时飞行困难容易被水打落死亡。因此,阴天骤晴要加大通风散湿,蜂箱内可放置石灰瓶等干燥剂降湿。

2、大棚内采取多种覆盖时,揭中、小棚膜要放到两边底下,不能揭一半留一半。否则,蜜蜂在到处飞行时钻到薄膜夹缝中被夹死。

3、防治病虫害要选择对蜜蜂无毒或毒性小的农药,且打药或使用烟熏剂时,要关闭好蜂箱孔,或将蜂箱搬至室外,隔3-4天再搬进大棚,防止蜜蜂中毒死亡。

4、冬季及早春蜜源少,要加强饲养。饲养量以饲养后蜜蜂能正常传粉为准。否则,会出现饲料过量、蜜蜂不传粉,或饲料过少,蜜蜂无力飞行传粉现象,造成蜜蜂传粉失败。选择白砂糖与清水以1:1的比例熬制,冷却后饲喂,水分不能太多,防止蜜蜂生病。每板蜂(2500只)白砂糖用量1千克,在元月前喂完,也可以按白砂糖与清水比例2:1熬制成糊状灌满蜂槽,一次性投喂同时增加花粉喂养量。

5、放蜂时为防止蜂群从放风口流失,应在放风口加一层防逃网。

6、放蜂时间为草莓第1次顶花序开花至次年3月。

草莓园杂草防治方法

1、人工除草草莓生产中人工除草必不可少,它多与中耕松土保墒同时进行。草莓年生长周期中,有三个时期应进行中耕除草。一是栽植后至越冬前。二是翌年春季,草莓萌芽后到开花结果前,以保墒和提高地温为目的进行中耕松土或施肥灌水后浅耕锄地。三是草莓采果后,这时气温渐高,雨水加大,草莓和杂草都进入旺盛生长期是防治杂草的关键时期。

2、地膜覆盖将畦面做成龟背状,畦高10-15厘米,畦宽50-60厘米,上面覆盖黑色地膜,具有良好的防草效果。用透明薄膜覆盖,也有一定的抑草效果,但透明膜易导致草莓植株早衰。

3、除草剂化除48%氟乐灵乳油用于防治许多1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正在萌发的种子效果很好,如马齿苋、猪毛菜、藜、蓼属植物等。使用方法是,在草莓移栽后每亩喷施48%氟乐灵150毫升,对水50升,施药后立即覆土,以防光解。茎叶处理除草剂用24%达克尔,能杀死马齿苋、龙葵、黄花篙、灰菜、苍耳等草莓园常见阔叶草。用12.50%盖草能乳油或35%稳杀得,可防治禾本科杂草。喷药次数要据杂草发生量决定,一般施1-2次。

篇4:农业推广技术论文

农业推广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理论实践,认为要想提高农业技术的供给,必须从政府供给、科技推广体系以及发展非政府农业技术合作组织等方面入手,进而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保证农业产量。

【1】农业推广影响因素探讨

关键词:农业推广;影响因素;推广体系

1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

1.1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1.1推广方式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仍然没有可以重复利用的媒介,使得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非常单一,基于此,农业技术要想得到充分推广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比如:在8月,北京市联合周围7个省市对120个农村的农业推广技术进行深入调查,对50个农业种植的种子管理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要想做好技术推广工作,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结合大家的共同创意,设计出优美的企业画册和报纸,把这些画册、报纸发送到每位居民手中,让他们通过科学系统方式种植,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1.1.2管理资源不合理目前农业技术之间推广体系各个环节是分离的,比如: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业技术的推广都是独立的。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不知道把遇到的问题应该反映到那个机构,既不利于农民种植技术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农业技术推广资源。

研究所研究出新的科学成果往往缺乏推广的有效途径,使得很多农业技术,一直停留在试验田当中。

而且研究所缺乏必要信息技术的反馈,使得研究所人员缺乏对基础农户具体需求的了解和掌握,导致研究的农业技术不能满足农户的'具体需求,经常发生农业技术不符合农民基层需要的尴尬局面,大大浪费研究资源。

同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存在巨大问题,尤其是缺乏对农户技术的培训。

农业部门在7月对东北三省60个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的资源管理进行深入分析调查,发现其中30个农村管理资源存在严重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东北三省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在目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极度缺乏的背景下,农户对新技术应用还停留在发资料和技术普及的阶段,还有就是为了应付上级工作,一年仅仅开展一次或者几次的短期培训,很难进行系统科学的有效培训。

1.1.3农业技术提供结构性存在差异在我国农业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国家支持研究相关课题的研究所,一个是大中院校。

其中大中院校受到体制和社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基层农民之间缺乏必要信息反馈机制,和最初的研究和应用效果相互背离。

对经济效益较低的大田农作物技术的投入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高经济农作中,使得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服务和农民对技术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1.2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2.1耕种占地面积小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总数达到近15亿,其中拥有农业户口的居民高达9亿,占总人数的60%,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约是7.4亿,随着沙漠化逐渐加剧,再加上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到20我国全国可耕种土地面积约1.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867平方米,还达不到全世界品均耕种面积的40%。

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耕种占地面积还非常少,满足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

1.2.2农业新技术使用的成本昂贵就目前而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往往只是重视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数量,而忽视了经济效益。

对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农业新技术使用的成本要高于原生产技术的成本,主要原因是农业新技术使用的成本增加了设备远距离运输的成本。

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民往往更加担心运输的距离和时间,尤其是新鲜瓜果蔬菜,使得其运输成本大大提高,严重阻碍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运行。

1.2.3市场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产品市场波动比较大,农民通常情况下很难掌握市场的变化,虽然近年来,国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提高了农产品的收益,但是如果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样也导致农民出现亏损的现象,对市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力度。

2促进技术推广的措施及方法

2.1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发展

要想保证农业技术推广能顺利进行,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既要依靠传统报纸、标语进行推广,保证每项农业技术深入落实到每个农民手中,也要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进行宣传和推广,把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意义,深入每个农民心中,才能为农业技术推广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也要借助新时期的通讯工具进行推广,比如:手机短信、微信、QQ等软件推广,保证新农业技术能走进更多农民家中,以便让农民对此项技术更加了解和掌握,并快速把此种技术应用到实际耕种过程中[1]。

2.2政府部门要加强资金和物质保障

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使用非常欠缺,严重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价值和作用的发挥。

基于此,乡镇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深入到农民耕种生产内部,分析其在新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保证新技术得到有效的落实和进行,最终也让农民们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成果和帮助。

2.3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目前我国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新农业技术显然不够成熟,而且很多农民对新农业技术还存有很大偏见。

所以当地政府要定期开展学习新农业技术知识讲堂,组织农民积极学习和掌握农业相关技术,进而调动农民学习求知的欲望,同时政府要推选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当地农民普及新农业技术的知识和好处,提高他们理解新农业技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力刚.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影响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11):107.

作者:杜志华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

【2】浅谈山羊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摘要]经过对山羊养殖——羊舍搭建、品种选择、饲养管理、育肥技术、病害防治等几方面的研究分析,文章详细阐述科学养羊的技术推广,对大量发展山羊养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养羊;技术;推广

1羊舍搭建

1.1选址

远离居民地,水源光照充足,牧草生长茂盛,交通运输便利,草地坡度不要太陡。

还应考虑,放牧对周边的影响。

1.2建舍

羊舍搭建标准,位置宜选在避风平坦,高燥向阳,排水方便,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布局,用土墙、砖木、水泥瓦、石棉瓦等建造高2.0~2.5m的楼台漏缝地板式羊舍,长度大小以养羊数量及发展目标而定。

羊舍要求门宽3m,羊舍面积设计公羊2~4m2/只,母羊2m2/只,商品羊1.0~1.2m2/只。

羊床离地1.5~1.8m,羊床用7~10cm宽的竹片铺钉平整,竹片间留1.0~1.5cm宽的间隙。

舍内设怀孕母羊栏、哺乳带羔栏和肉羊栏等分类围栏,并安装草架和水料槽。

2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适应高陡山地环境,生产性能要好,生产周期要短,经济效益要高。

通常情况下,用本地多胎、母性好、早熟、四季发情、个头大的母羊,与优质的波尔山羊、成都麻羊等杂交。

养殖规模不宜大,视草地面积、自身资金、管理经验等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每群羊100-150只为适宜。

其中,公母羊比例,控制在1:(20~30)。

母羊在65%~70%,公羊定期更换,避免近亲繁殖。

3饲养管理

3.1划片轮牧

充分利用草地资源,降低病虫害危害。

根据地势环境、牧草生长等,根据坑沟、山岭、道路等情况,划分出不同的片区,每片区饲喂3~5d,草地修养30~40d,然后重新轮牧。

3.2套种牧草

一般新建植的,可套种产量高的紫花苜蓿、杂交狼尾草等,可结合2~3年/次的秋冬季垦复机会,在行间空隙套种较耐荫的百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

3.3科学放牧

四季皆可放牧,但是,根据季节不同,草质情况,羊群体质等,而略有差异,必须分情况而定。

冬季放牧,晚出早归,十点——四点,回圈后补充干草。

放牧地尽量距圈舍要近,背风向阳,气候突变时更方便驱赶回圈。

清明过后,气候转暖,放牧时间,适当延长。

篇5: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评估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评估

从技术创新的层次、技术由先进到适用的过程、技术与国情、区情的.兼容等方面确立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评估的原则.从物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扩散的区域环境界定、制度分析等几个层次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展开评估,以此确定该技术的扩散区域、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制定技术政策提供依据.

作 者:陈尔东 陶陶 唐华俊 尹昌斌 Tan Huajung Yin Changbin Chen Erdong Tao Tao  作者单位:北京,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邮政编码:100081 刊 名: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M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GN 年,卷(期): 20(3) 分类号:F3 关键词:农业资源   高效利用   技术评估  

篇6:微生物培养技术初探-农业生物技术论文

微生物培养技术初探-农业生物技术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总结了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良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并阐述了模拟自然环境条件、强调微生物相互关系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微生物;培养技术;环境条件;生物细胞

目前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得到培养,严重阻碍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因此必须改进传统培养方法,采用新型培养技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大量培养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获悉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规律,对环境微生物工艺进行准确地设计、精细地调控和高效地利用。

一、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

对微生物进行常规培养时,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有些微生物不能适应而死亡,另一些则通过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或改变细胞形态、进入维持一定代谢活性但不生长繁殖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结果均表现为微生物的“不可培养性”。

实际上,微生物的不可培养性是由于对微生物生长条件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严重不足,而采取了偏离微生物生长实际情况的培养条件所造成的,这些偏离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中无法完全模拟自然界的环境条件

由于目前监测技术和手段的限制,人们对微生物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了解尚不充分。因此,人们没有或无法完全模拟微生物的自然生存条件,而通常将培养条件进行简化:将微生物置于恒温、恒湿、黑暗等环境中;将微生物限制在“板结”的琼脂或不扰动的液体介质中;简化微生物的营养组成没有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某些化学物质等等。所以在自然界中可以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在“纯培养”中生长条件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了微生物的不可培养性。

(二)生长缓慢的微生物被忽视

环境中很多微生物都聚集生长,当将这些微生物接种至培养基时,适合生长的微生物由于生长快而占据优势地位,它们对营养成分的大量摄取使生长缓慢的微生物得不到充足营养而生长受到抑制。

(三)采用高浓度的营养基质

最初对微生物的培养是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进行的,但是由于自然界中微生物数量庞大,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极度匮乏,多数处于“岔营养”状态。常规纯培养对这种认识不允分,通常将寡营养微生物迅速置于富营养状态,微生物初期的快速生长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自身难以调节的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等“毒性氧物质”,该类物质快速、过量的积累会破坏细胞内膜结构,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表现出微生物的不可培养性。

(四)环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忽略

微生物相互关系繁多复杂,包括:(1)种间的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两者的共性是至少一个群体提供另一些群体所需的生长因子而使微生物群体获利;(2)群体感应,这种关系被认为是通过细菌间的信息交流来调控细菌的群体行为:细胞通过感应一种胞外低分子量的信号分子来判断菌群密度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相应的细菌表达以调节细菌的群体行为。以上这两种关系都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由于人们目前对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多数复杂的相互关系所知甚少,采用的培养技术没有将这种关系考虑在内。纯培养技术将待培养的微生物与其它微生物群体、以及生存环境人为地分离开,种间的共生关系和信息交流被阻断,微生物缺乏必需的生长因子和信号分了而死亡,表现出微生物的不可培养性。

冬季防寒心得体会

冬季防寒短信

防冻应急预案

冬天防寒周末祝福语

大寒节气防寒技巧

物业公司防寒应急预案

暴雪防寒应急预案

幼儿园防寒的标语

防冻防滑应急预案

抗寒防冻应急预案

农业防冻防寒技术(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农业防冻防寒技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