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蚕饲养技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ctvsever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秋蚕饲养技术(共含7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ctvsev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夏秋蚕饲养技术

篇1:夏秋蚕饲养技术

夏秋蚕饲养技术

云南省气候条件比较好,每年可多批次养蚕,夏秋蚕的饲养在全年养蚕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正秋蚕,其发种量基本上与春蚕持平.但因夏秋蚕期气候条件恶劣,叶质较春季差,病原累积多,夏秋蚕易暴发蚕病.

作 者:田梅慧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661101 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 英文刊名:NONGCUN SHIYONG JISHU 年,卷(期): “”(4) 分类号:S8 关键词: 

篇2:夏秋蚕饲育技术方法要点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

(1)抓病虫防治,保证夏秋桑叶优质单产。夏秋季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养蚕用叶,又传染蚕病。所以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治,保证夏秋叶高产优质。

(2)合理布局,适时发种,科学用叶,采养兼用。以“夏蚕少养,秋蚕多养”为原则,根据情况,夏蚕发种量占全年养蚕量的15%~20%为宜,以便让桑条充分伸展,枝叶茂盛,为秋叶增产和下年春叶增产打下基础。

夏秋季采桑叶,应该采叶与养树兼顾。既要符合养蚕要求,又要照顾桑树生长,维持桑叶连年高产。即“用中有养,养用结合”。每次养蚕结束,桑条梢头部应保留五六片桑叶,以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供桑树生长。特别是新建桑园的桑苗应多留叶,以便贮藏营养安全越冬,增强抗寒能力和来年生长之用。应分期养蚕,分期采叶,不影响桑树生长。从下向上数,在第15片叶以下叶片,光合作用直线下降,由于叶龄较老,加之上层叶处遮荫,光照减弱,制造养分作用下降,而消耗营养成分。因此,采掉这些叶片,对桑树有夏蚕期1令~3令不能只在枝条上部选采适熟叶,每根条上部只能选采1片~2片。秋蚕的小蚕用叶也在枝条上部选,以托叶先端1/3~1/2变成黄褐色为1令~2令适熟叶。大蚕用叶,采下中部适熟叶,不碎即可,采叶留柄。对夏秋蚕采叶的原则是:小蚕期“巧”采,“少”采上部叶。大蚕期由下向上采,分批采叶。

(3)加强“四防”,做到无病高产。夏秋季蚕病多,气候变化大。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计消毒、驱蝇调节蚕室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力争无病高产。这是养好夏秋蚕的成败关键。

消毒防病:夏秋蚕期由于春蚕刚结束,环境中保留病源多、又新鲜、毒力强、气温高、易繁殖,所以致病力强。加之叶质、气候等条件,不如春蚕期优越。因此,夏秋蚕期的消毒工作更加重要,并要贯彻始终。一定要在养蚕前彻底进行蚕室蚕具消毒,普遍用新洁尔灭石灰混合液、漂白粉液消毒。要在蚕室、贮桑室门口经常撒石灰踩石灰进门,洗手喂蚕。每次养蚕结束后要彻底消毒一次,以集中歼灭微生物病源。

防蝇夏秋蚕期蚕蝇很多,一定要门上挂竹帘,窗上张纱,防止蝇类飞入。大蚕期间用熏烟法驱蝇,方法是用干净的干桑柴、秸秆在蚕室内熏烟,使烟气弥漫蚕室,即可开窗排烟驱蝇排温。最好的方法是用“灭蚕蝇”防治蚕明病。以300倍液喷蚕体,或以500倍液添食,三令一次,四令二次,五令隔日一次。四至五令蚕明病危害时添食,每片灭蝇片加水0.5公斤,每张蚕种用药五片,喷于桑叶上,吃完叶后,改普通叶喂养。蚕体喷洒,每片加3公斤水,喷于蚕儿体表面,隔半小时喂叶,可防治蝇明病的危害。

防中毒(1)防治桑树虫害,一定要在残效期结束后采叶喂蚕;(2)蚕室、贮桑室内外不要有农药、药械;(3)蚕室内不得使用药剂驱蚊。蚕儿中毒后立即隔绝毒源,通风换气,除沙、用凉水浸蚕洗蚕,喂甘草水、绿豆水等解毒,换新鲜桑叶,添食氯霉素,防止再引起其它蚕病,促使蚕儿康复;(4)防气候突变。夏秋季气候复杂多变,所以既要防热,又要防冻,防止蚕室温度剧变,注意防闷热,通风换气,连续阴雨天气变冷时,加火补温排湿。

稀放饱食要勤喂叶、喂饱叶、勤除沙、勤扩座,保证不拥挤不受饿、不使蚕沙蒸热。“饱食”是一切技术操作的中心。还要适时分批提青、淘汰病弱蚕,做好各项技术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确保夏秋蚕丰产丰收。

篇3:康县大蚕饲养技术

康县大蚕饲养技术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南麓,东西面与陕西省接壤,南面与四川省毗邻,处于长江上游,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海拔最低560 m,最高2 410 m.境内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4℃,降水量550~1100 cm,无霜期长,达210~240天,适宜栽桑养蚕.

作 者:邓继荣 武隆华 吴康兰 王桂金 衡长林 李启生  作者单位:邓继荣,武隆华,吴康兰(甘肃省康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甘肃,康县,746500)

王桂金,衡长林(康县城关蚕桑站,746500)

李启生(康县大南峪蚕站,746500)

刊 名:中国农技推广 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年,卷(期): 25(10) 分类号:S851.34+7.31 关键词: 

篇4:夏蚕饲育技术

夏蚕饲育技术

夏季气候条件恶劣,本文介绍了饲育夏蚕需选择优良品种,并严格消毒加饲育管理等技术要点.

作 者:王芳华  作者单位:太湖县新仓镇农技站,安徽太湖,246400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9 15(14) 分类号:S88 关键词:夏蚕   饲育   技术  

篇5:雄蚕新品种秋丰×平28的引进饲养

雄蚕新品种秋丰×平28的引进饲养

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雄蚕新品种秋车×平28的引进试验.结果表明,秋丰×平28平均张产比对照种高1.3 kg,死笼率比对照低2.38%,解舒较好,茧丝纤度较细,净度得分较高,万米吊糙次数明显优于对照,仅为1.92次,缫折低于对照3.28 kg.

作 者:楚渠 彭云武 包立军 李垂军 CHU Qu PENG Yun-wu BAO Li-jun LI Chui-jun  作者单位:楚渠,彭云武,包立军,CHU Qu,PENG Yun-wu,BAO Li-jun(陕西省安康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李垂军,LI Chui-jun(汉阴县蚕桑技术推广站,陕西,安康,725000)

刊 名:湖南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S882.2 关键词:雄蚕品种   秋丰×平28   饲养   male silkworm variety   Qiufeng×Ping 28   breeding  

篇6:改善中秋蚕饲养的措施方法

养蚕的环境与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目前,影响中秋蚕饲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叶质。因此,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改善饲养环境。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养好中秋蚕的一项重要措施。近段时间都处于高温、闷热、干燥的不良环境。因此,把握好温湿度和气流的调节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可在蚕室前后搭凉棚,用凉水喷洒四周,隔避高温侵入,用纳凉方法,利用早晚开门窗,并在室内贮放井水,开电风扇降温,同时可使蚕室内空气流通;中秋期要适当减少蚕的饲养量,蚕室内蚕架搭得稀,蚕匾放得稀,蚕头分布稀,以此降低室内温度,便于通风,促使蚕体内水分蒸发,撤去郁热,降低体温。

其次是改善叶质。良好的桑叶是保证蚕体强健,提高蚕茧产量的重要条件。根据秋期的气象特点和桑叶生长特点,一是加强桑园肥水工作,施足秋肥,遇旱及时灌溉,从而延迟桑叶老化硬化。

二是适时合理拣叶,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工作。小蚕用叶应精选适熟叶,大蚕用叶应由下而上地采。一般采叶.宜在早晨或傍晚各一次,以早晨采叶为主,绝不能在日中采(阴雨天除外)。采下的桑叶必须松装快运,尽力防止桑叶水分的损失。贮桑尽可能选温度低、湿度高、气流小的场所。

三是根据气象因素决定饲养回数、给桑量。

四是巧吃湿叶,将桑叶在给桑前半小时用清洁活水喷湿,一般一公斤水喷20斤桑叶。掌握日中吃,夜里不吃,高温干燥吃,低温阴雨不吃,小蚕期不吃, 将眠前不吃等原则。

篇7:二春蚕饲养技术论文

1饲养二春蚕的好处

一是增加发种量。二春蚕一般占一春蚕的70%以上。可饲养12张/hm2以上,年平均发种可达52.5~60.0张/hm2,提高了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和产茧量。二是气候相对夏蚕及中秋蚕适宜。二春蚕时桑叶质优良,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保证了蚕作的安全,适宜饲养。三是二春蚕比中秋蚕产量高,茧质优。2003年丰县二春蚕平均产量570kg/hm2,比中秋蚕的502.5kg/hm2增67.5kg/hm2,增长13.3%。2004年全县二春蚕平均产量636kg/hm2,比中秋蚕的591kg/hm2增45kg/hm2,增长7.6%。实践证明二春蚕产量远高于中秋蚕,而且二春蚕的茧质也明显好于中秋蚕。四是由于推迟了夏伐时间,黄化叶及硬化叶少,叶质较好,并且减轻了某些桑树病虫害,如桑象虫、桑天牛等。五是饲养二春蚕后,可以将两季秋蚕合并为一季秋蚕,8月25日左右出库,这样可以利用秋季最佳气候条件避免加温。二秋并一秋可以减少饲养环境中病原物,大大降低秋蚕发病率。

夏蚕饲育技术

山羊饲养技术

二春蚕饲养技术论文

实验昆虫人工饲养技术与管理

夏季蛋鸡高产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夏梦秋拾散文

蚕优秀

从夏到秋作文800字

“夏秋旱涝看小满”啥意思

饲养观赏鱼体会

夏秋蚕饲养技术(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夏秋蚕饲养技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