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商品陈列师:月挣万元不是梦(共含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竖露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眼下,钟晓还开了一间“Mica商品陈列 工作 室”,每天找她咨询、求教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远在北京、重庆做服饰品牌的朋友,也千里迢迢地将她接过去帮忙指导服装陈列。在钟晓的妙手布置下,常常能使本来生意清淡的服装店,转眼间变得生意火爆起来。有的老板甚至感激地对她说:“钟小姐,若不是你的指导让我的店起死回生,恐怕我的生意就做到头了。”
在给别人创造良好效益的同时,年仅26岁的钟晓也轻轻松松地每月有了万余元的收入。
培训 结束后,觉得“钱途”一片光明的钟晓踌躇满志地回到深圳,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万事开头难,赚钱并非她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8月初的一天上午,钟晓来到深圳名牌服装的聚集地西武百货商场,找到了一家著名品牌服装 公司 。接待她的是一位营销负责人,他看过钟晓的资料后客气地说:“我搞营销10多年,知道促销的方法有很多,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把商品摆放好了也能促销。”
第一次登门 求职 受挫,钟晓并没有灰心,她接连跑了几家大服装 公司 ,这些 公司 的人事主管都说, 公司 有美工来负责指导店面的货物陈列,没有必要专门请人来做这种“小事”。
就这样,在一个多星期里,钟晓整天马不停蹄地在深圳找 工作 ,连续跑了20多家服装 公司 、服装店,不管她怎么费尽口舌,就是没有一家愿意接纳她的服务。
钟晓晚上回到住处不由辗转反侧,心想,一些商家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的指导,主要是他们没有看到实际效果,自然会对商品陈列师这一新事物产生怀疑。在开头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先为他们免费提供一段时间的指导呀!
第二天早晨,钟晓来到了东门商业街,向那位女老板说明了来意,并特地强调先免费服务半个月,如果有效果再收点低廉的指导费。对方一听有“免费的午餐”,自然乐意尝一尝,于是就同意让她试一试。
钟晓马上手脚麻利地将店里的服装重新进行了调整,将一些主推的新潮服装,陈列到引人注目的地方,让它们特别显眼,以吸引顾客进店并刺激购买欲望;她将那些一般的服装也换了陈列位置,并巧妙地运用一些小装饰、小技巧,使整个卖场更生动、新鲜。当晚收工时,老板一统计,居然比前一天多卖了7套衣服,她的脸上顿时乐开了花。第二天,钟晓再次对卖场陈列进行了一些改进,又多卖出了几套。半个月到期后,女老板主动提出为她补发1500元酬劳,并表示愿意继续聘请她作指导。
手捧这来之不易的1500元钱,钟晓不由心潮起伏,对于她来说,这笔钱虽算不了什么,但却让自己找到了继续做商品陈列师的信心!
精益求精,新潮陈列师月挣万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晓在深圳服装行业也变得小有名气,有些服装 企业 的老板慕名而来,请她上门指导。每次,她都是尽心尽力地去进行指点,以形成良好的卖场形象,促进销售,让服装公司老板们满意。
然而不久,钟晓就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了,她想跻身于一些大的品牌服装公司,在那里更好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种 机会 很快就来临了。10月初的一天,深圳一家著名品牌服装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公开招聘一名商品陈列师。钟晓很快就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层层严格的考核,最后以月薪6000元的待遇被聘为这家著名服装公司的商品陈列师。
一进公司,正赶上该公司在深圳华强北的一家新分店日夜抢时间搞装修,准备在10月28日开业。钟晓马上进入角色,当起了店面陈列总设计师。开业那天,老总看到钟晓一手设计的陈列窗既从宏观上做到了总体卖场风格与服装品牌风格的协调一致,又从微观上注意到了商品陈列的精致细腻;既能很好地营造品牌形象,又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激发购物兴趣,便连连颔首称赞。
4月,钟晓又加盟进了深圳一家著名的服装品牌 规划 机构,给不同的服饰品牌提供不同的卖场陈列指导。尽管陈列的总体原则是一致的,但由于品牌不一样,陈列风格也势必不同,所以钟晓尽量指导各店追求不同的商品陈列风格:女装店追求时尚、流行、个性、艺术性;男装店追求品位、精致感;童装店追求趣味性、多元化;内衣店则追求功能性。由于钟晓的指导专业、细致、针对性强,深受客户赞赏。
个人的梦想,是时代的底色,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相信双手能改变命运,永远都令人感佩。
即日起,本版推出《100个人的中国梦·传递基层正能量》栏目,展示100个普通人为梦想奋斗的故事。他们也许不是行业精英,不是道德模范,没有出众的才华,但是他们心中都深藏着梦想,并为此打拼。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敢有梦想,中国梦才能成真。
首期关注:大三在校生汪松涛刚入学时还是一个不会打字、更不懂什么叫淘宝网店的“土孩子”。从网络交易规则到美工课程,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两年间,他从需要打工挣学费,到拥有一家自创品牌公司。汪松涛的网店梦越做越大。
24岁的汪松涛,举手投足透着一股学生气。当他讲价、算账、装货,又处处显露超出同龄人的精明老练。
这位准90后,已是一家拥有自创品牌公司的老总,旗下单款产品的月销售额就达30多万元。他也是浙江义乌工商学院“淘宝班”的一名大三学生。
交完学费,兜里只剩不到100元。开淘宝店,相机和电脑都是借来的
时光倒回2010年9月,汪松涛完全是另一番模样:报到当天,一个“土孩子”独自背着双肩包走出义乌火车站,用打工挣来的钱交完学费后,兜里只剩下不足100元;第一次上课时,他不会开机,不会打字,更不懂什么叫“淘宝网店”。
这个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小村庄里的男孩,从小就爱“闯世界”。寒暑假,他卖过早点,做过建筑小工,倒腾过玫瑰花……高中毕业,汪松涛选择了以创业为特色的义乌工商学院。
2009年,学院开办了电子商务创业班,鼓励学生开网店。创业活动的项目成果经认定后,可以替代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获相应学分。目前学院下设10个电子商务创业班,被人形象地称为“淘宝班”。
很快,学校里人人开网店的氛围激发了汪松涛的“生意梦”。开学一个星期后,他从零学起,向同学借相机拍照,借电脑上网,磕磕绊绊地开了第一家淘宝店。“什么都不懂,只能边学边做。”无论是网络交易规则,还是美工课程,汪松涛都如饥似渴地听讲练习。
初创时期,他卖过化妆品,批发过鞋子,最终是一款保暖内衣让生意有了起色,从一两套到五六套,乃至上百套。尽管每天扛着麻袋挤公交车,肩膀勒得生疼,可他觉得特别有奔头,
第二年,他代理的扩音器生意异常红火,短短几个月,销售额就破了百万大关。他每天坚持做到同类卖家中最后一个下线;寝室晚上10点半熄灯,他就偷偷躲在仓库接单。“年终一结算,赚了七八万。”这是汪松涛的第一桶金。有头脑的他意识到,销售额和利润之间有巨大落差,必须打自己的品牌,才能赚更多钱。
四处借钱转型旗舰店,目前月均销售60万元
2011年年底,汪松涛果断结束了“量大利薄”的扩音器生意,雄心勃勃筹备进驻淘宝商城。整整一个月,他把网上所有关于淘宝商城的视频和文章看了不下3遍,摸索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
“最难的是资金。”当时,16万元保证金和服务费几乎掏空了他的积蓄。没想到的是,注册公司、申请商标、配会计、雇模特等一连串的开支将成本投入推高到30万元。他只好一个个地找同学、找老乡借钱。最后,老家的父母把粮食卖了,哥哥拿出了筹备婚礼的钱,弟弟不考驾照了……靠着全家人的支持,2012年 5月,汪松涛的商城旗舰店顺利开张,主营女装。
但是,一个20岁出头的男孩对女装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他随大流选择了格子衬衣,殊不知市场早已被人占据,一连10多天没有一单生意。不多久,5个合伙人走了3个,只剩下他和哥哥。
“我看不准款式,但我能分析数据。”汪松涛的倔劲上来了,每天坐在电脑前研究销售数据到深夜一两点。渐渐的,他找到了方向:裤子的销售额全年排名前列,而春秋两季的销售冠军则是开衫。他还发现低端商品容易引发价格战,决定将客户群定位在白领女性,价位定在100—200元。接着,他搜罗了10多家工厂的名片,挨个打电话,终于找到一家愿意代工生产的工厂。
生意慢慢上了轨道,目前月均销售额在60万元左右。“保守估计回家过年时肯定能挣够50万。”汪松涛自信满满。
乐于助人,喜欢分享,每天都在学习如何提升
对于当前的业绩,汪松涛认为只是“小试牛刀”。他早已有了新一年的蓝图:2013年7月,再开一家淘宝商城专卖店;由零售转向兼营批发,给学校的师生供货,推广做大自有品牌。
带领同学一起致富一直是义乌工商学院的传统。在班主任金航飞眼里,汪松涛尤其乐于助人。经常有同学来请教“广告怎么做更有效”、“最近有什么好货源”,他都尽量帮着出主意。2012年,汪松涛获得学校创业大赛一等奖,该奖项除了考察销售业绩外,还要求学生在经验分享上有良好表现。
再过几个月,汪松涛就要毕业离校了,他却说,“人生哪有毕业的时候?终生学习真不是一句空话。市场一天一变,我每天都要看网商论坛。”
随着生意的发展,汪松涛的父母兄弟纷纷来到义乌帮忙。在感恩的同时,他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这两天,他买了一辆别克轿车,打算给哥哥办婚事。
★ 商品陈列协议
★ 英语88分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