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秋道情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uokaimin007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中秋道情(共含8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uokaimin00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散文中秋道情

篇1:散文中秋道情

彬彬右

又是一年相思季,带着秋的情感,飘着秋的风韵,你姗姗而来;

又是一年月圆夜,顶着满天清辉,踏着满地翠玉,你款款而来;

哦,圆圆的月饼,甜甜的心,贴着你的'牵挂与思念,从遥远——向我走来;

哦,浓浓的情意,满满的福,贴着你的关切与问候,从遥远——向我走来……

你说:

采一轮松间的明月供你欣赏,

织一件秋日的凉爽为你披上;

斟一杯月宫的琼浆醉你心上,

送一份中秋的祝福圆你梦乡……

哦,听你如此言,心中涌波澜……

把圆月放近唇边,

那一份牵挂 植入心田

把香醇注入齿间

那一声问候 温暖心怀

你说:

又是一年圆月夜,月下为你许三愿:

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

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

三愿家人平安有福源……

哦,

这秋的念想,心的祝愿

无需电脑 重装再现

这是我

对天下好人的——

美好祝愿!

篇2:道情皮影与民俗散文

道情皮影与民俗散文

道情原称“亲道歌”,它是民间以说唱形式宣扬道家思想的小调小曲,后演变成为道教庙会上的赞神乐体。环县兴隆山(俗称东老爷山)是一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过去每年总有全国各地的云游道士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与当地道士一同谈经论道,祭祀神灵,并以道家常用的渔鼓、筒板相击伴奏,边说边唱,宣传道教、道义,赞扬道家思想。久而久之,讲德、讲道这一道家思想不仅扎根于群众之中,而且被当地文化人演绎成道教故事,改编为剧本,搬上了以皮影代替真人的投影舞台,形成了道情与皮影融为一体的环县道情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且与当地祭祀道教神灵的风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过庙会祭神、农家酬神还愿以及红白喜事助兴,都少不了道情皮影戏,且还有许多讲究。

环县人大多信仰道教,境内有庆阳市最大、最有名的道教名山兴隆山,山上供奉无量祖师等神灵23位。除此而外,在乡下一个村或几个村联合组成一个会,会上都建有小庙,庙里供奉着道教神灵,如玉皇大帝、大禹龙王、显神、齐天大圣、城皇、娘娘等,这些神灵统称“本方庙神”。年内,每逢兴隆山无量祖师及本方庙神圣诞日,周围的群众总会设布施(捐款捐粮)过庙会,答谢神灵。庙会多为3天,也有10天8天的,会上,除举行各种祭神活动外,还要请戏班子演出助兴,有大戏、木偶戏、道情皮影戏,但祭神戏必须是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的道情皮影戏。庙会开始称“挂灯”,当晚先要唱祭神戏,若有还愿的农户和过关的孩子,即唱愿戏和打关戏,再唱正戏。祭神戏即某会为答谢本方庙神保佑本会人等万事吉利的功德,专门为神唱的戏。时先,在戏亮子前支起桌子,桌上摆放香斗(盛满五谷杂粮的木斗),供献糖果之类祭品,会长(众人推选的庙会主事人)跪于桌前,焚香点表,祭神戏即开演。祭神戏一般唱3折,第1折为固定格式,即前台(皮影挑纤人)挑福神皮影角驾云上殿,前台表道:吾乃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一到蓝天门前,观见香烟冒盛,青龙接旨,白虎传信,四值功曹报上灵霄,乃是何会(表会名)人等兴起善念,为答报何等神灵(表神位),随领了玉皇持旨,佛家金牌、王娘宝号,奔上五福堂前于何会(表会名)人等赐福一回。再表七言律诗4句。2、3折没有固定格式,或前台挑财神皮影角驾云上殿撒钱一回,或挑金斗文魁皮影角驾云上殿赐官一回,或挑寿星皮影角驾云上殿赐寿一回,或挑八仙某角驾云上殿保佑平安一回。但无论何角登场,都有吉利的道白和诗句。愿戏即某户因灾难疾病、百事不顺,求本方庙神保佑平安许下的神戏。凡还愿者需带香、表各一合(祭神用),白纸5张(换戏亮子用),清油2斤(点灯用)。时先,还愿者要跪于桌前焚香点表,愿戏即开始,其唱法除将道白句中的`“何会”改为“何户(表姓名)”外,其它与祭神戏完全一致。过关戏即某家孩子因生辰八字主犯关(青龙关、白虎关、朱雀关、鸡角关、乌鬼关等)、煞(十恶大败煞、神号鬼哭煞、四时土墓煞、天狗守塘煞、天罡煞、天狱煞等),需在关老爷(三国名将关羽)斩将过关的戏台下过关除煞,祈求关老爷保佑平安无事,其程序比较复杂。凡过关的孩子家事先要准备好五色(忌用黑、白二色)丝线5根(象征金、木、水、火、土)、红布1尺2寸(象征12生肖)、绣花新针7锚(象征北斗七星)、桃木弓1张、柳木箭1枝、会叫鸣的公鸡1只。将红布折成三角,用新针穿牢,针上绕五色丝线,固定到要过关的小孩帽子上;取28枚铜钱用线穿起挂在小孩项上。该小孩由其父领或抱于戏台前跪下,上香点表,过关戏开始。前台挑骑赤兔马、手提青龙月刀的关老爷皮影角驾云登场,出五关斩六将,刀刺青龙、白虎、朱雀、鸡角、乌鬼于马下。随即,前台、后台一问一答。前台问:某孩子(表孩子姓名)所犯三十六关斩过了吗?答:斩过了。问:二十四煞斩过了吗?答:斩过了。问:一十二道迷昏锁斩过了吗?答:斩过了。前台即唱道:三十六关齐斩过,二十四煞一扫光,一十二道迷昏都斩断,我保孩子寿百年。唱腔一落,会长即搭弓放箭于戏台后面,握剪刀剪公鸡冠出血,蘸血在小孩额上画“十”字,随将小孩从戏台下递过于后台,过关戏结束。正戏即助兴戏,唱何本子(剧本)一般由会长征求会下人员意见后确定,庙会正日(挂灯后第2天)需唱“天明戏”(唱一夜),剧情中有神灵(王皇上殿、菩萨救难、关公显灵、刘海撒钱等)登场,台下需烧香点表,祭祀答谢。

有的农户为求神灵保佑其年内无灾无病、百事顺利,年初即许下在家里唱神戏。一般到年终农闲时,即请本方庙神及皮影戏班到家里还愿唱戏。事先,要准备一间干净的房屋做神堂,堂内设供桌。先要祭祀子牙神(周朝谋臣姜子牙),祭祀方式为打酸坛,即取干净的石块用火烧至摄氏200度以上,放在铁勺里,在碗里盛上醋,一手握铁勺,一手拿碗,边跑边将醋倒于石头上,即刻有冲鼻的醋香味喷出,随转遍各个窑洞、圈舍和角落,以示清庄谢土。随后将本方某神案(用红布包裹的楼宫、将桌、刀、剑等)请于神堂供桌上,神案前点清油长明灯,焚长燃香,供祭品。愿戏开演时,戏台上要设供桌香案,请神案与桌上,以观演出。一般情况下,凡来看戏的人,都要带香、表,祭祀神灵,给事主家串香钱(随心布施),事主家管饭。愿戏的唱法与庙会上的祭神戏相同,但正戏忌唱涉及家庭伤亡之类的本子。

扮演神灵的皮影角非常讲究,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影人,更不能在忙乱中顶替出场。由于戏箱内装有神角,因而戏箱严禁坐人。神角登场前,需用香表燎一燎,以示清净。

有的农户过红白喜事,为图个排场、热闹和吉利,也将皮影戏班子请到家里唱戏助兴。所唱本子也有一定讲究,红事一般唱喜庆和欢、夫妻恩爱之类的本子,如《九连珠》等,白事唱追忆缅怀、尽孝超渡之类的本子,如《忠孝图》、《白狗犬》等。

篇3:中秋散文

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中秋将至,到处都能感受到节日来临前的欢乐气息。家家户户开始逛商场,赶集市,挑选适合自己家人口味的月饼。

想想再过几天,老公就从外地赶来,一家人团聚,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和激动。

我出神地望着明儿浮想翩翩,忽然间,一阵风吹过,一片薄薄的云严严实实地挡住了月,莫名其妙地好象有一块小小的阴影投射在我的心上。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去年的中秋夜。

去年的中秋夜,没有风,没有云,只有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挂在空中,星星在旁边调皮地眨巴着眼睛。我们一家人边吃月饼水里,边听老公从外地带来的那些奇闻乐事,其乐融融。那一刻我认为这就是传说的天伦之乐。

我刚从盘子里拿出几颗葡萄,还没吃,就听到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是刘奶奶,我又意外又惊喜,急忙扶刘奶奶到院子里,懂事的儿子给刘奶奶搬来了凳子。借着月光,我朦胧感到刘奶奶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好象是说,这个时候真不该来打扰。我对刘奶奶笑笑说:“欢迎你来这里玩。”刘奶奶今年八十多岁了,一直是一个人住着,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我把月饼,水果拿给她,她不吃,摆摆手对我说:”人老了,牙齿肠胃都不行了,不象你们年轻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看着老人颤巍的手臂,心里涌起一丝丝酸楚。老人那天晚上和我们聊到了很晚,直到深夜,我和儿子才送她回家。

刘奶奶的家里也象她的晚年生活一样,很凄凉,他儿子经济条件也不怎么好,给不了她多少生活费用,老人自己没什么收入。真不敢想象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自己怎么一天天生活下去。前几天还听赵妗说,刘奶奶去卫生室拿药走了一个多小才回来,对别人来说,那只是十多分钟的路程。尽管街坊四邻有时会帮下手,给她提提水,买买菜。但是每个人都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家庭,谁又能给她多少帮助呢。那天晚上,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提了几桶水倒进她那口水缸里,我认为这样能方便她做饭,洗脸。那天回到家我感到心情莫名地沉重。

中秋过后没几天,就从街坊传来刘奶奶去世的消息。我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悲凉。四周都悄悄议论着,有的说刘奶奶病了,没熬过去。有的说刘奶奶可能有一两天没吃上饭了。那几天她儿子回来了,哭得很悲切。这对一个死去的老人来说,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我们身边又何止一个二个这们的老人,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到了晚年却落到更加凄凉的境地。

我永远忘不了去年的那个中秋夜。那个刻在我心上的老人的眼神,那个想摆脱孤独寂寞的老人的渴求的表情,有时我在想节日的快乐只属于风风火火的年轻人吗?有谁想过风烛残年的老年人的开心和安慰!

[中秋散文]

篇4:中秋散文

中秋散文

“来电话啦!来电话啦!”

那个嗲声嗲气的电话彩铃,把睡在上铺的李娟吵醒了。李娟是川渝麻辣--蓉城知名火锅店的领班,昨天是农历十月十四,中秋节的前一天,店里的生意简直爆棚,翻了三次台还不断有新客!李娟躺下已是后半夜两点。

李娟一看来电显示,马上就不迷了——是老汉儿(成都土话,即爹爹)打来的:

“中午有没得空?工地发的月饼,给你。”

“有,有!月饼不要带,你留下吃。你来吃饭,还是上次那家,莫要骑车,坐518路,在工农院转46路,你有公交卡,莫要太省了。过节了,喝些酒,你再骑车回去我不放心,晓得不。”

李娟想起早就计划给老汉儿买的那些东西,使劲地伸了个懒腰,就下床了。

春熙路离宿舍不远,但李娟并不去那里。春熙路的东西当然好,可是贵。李娟去的是附近的一条小巷子,巷子两侧都是小店铺,东西实用、便宜。

李娟要买的是毯子和护膝。天要凉了,老汉儿的被子太薄了;老汉儿老说腿疼,李娟觉得是老汉儿的护膝太“撇”(成都土话,差的意思),老汉儿骑摩托十来年了,这回一定买一个厚的、结实的护膝。

李娟差不多把卖毯子、护膝的铺子都逛了一遍,反复挑选、侃价,等买完了东西,已是十一点半了。李娟直接去了那家小馆,老汉儿已经坐在那里了。

老汉儿头发又白了些,脸又黑了些,皱纹又深了些,老汉儿其实还不到五十周岁呢!李娟和老汉儿拉拉手,老汉儿笑呢,和老汉儿又有三个月不见了。

“乖女儿,白了,胖了!别怕胖!多吃,吃好!”

“你的胳膊怎么啦?”李娟觉得老汉儿的腕子有些不对劲,拉开袖子一看,一条两寸来长的疤痕,紫色的,十几个缝针的痕迹,像一个丑陋的蜈蚣,趴在老汉儿的腕上。

“不妨事,好了,不小心电锯碰到了!”

“为什么不告诉我!”李娟拉着老汉儿的腕子,仔细看着。

“长好了,没碰到骨头。”老汉儿从李娟手中收回胳膊,弯回、伸开,再弯回、伸开,连着做了几个动作。

“上次那个肥肠、腰花,又巴适(成都土话,便宜的意思),又好吃,你莫要忘记点!”老汉儿故意用有点撒娇的.口气和李娟说着话。

李娟要了肥肠、腰花,还要了辣子鸡、盐煎肉、半斤梅子酒。酒、菜上齐了,爷俩碰了杯——李娟不喝酒,也没舍得要饮料,她杯子里是白开水。

爷俩有着说不完话:小美表姐的婚事定下了,是村东头老万家的幺儿;老姑奶奶的病怕挺不过明年春节了;李娟说现在工作的这家饭店老板不错,中秋节前还发了红包;老汉儿说今年跟着的老板信誉好,到年底肯定不会赖账;最高兴的是弟弟的成绩,弟弟上高三了,在镇中学,很争气,爷俩说到弟弟,都高兴得不得了。

“不晓得那个人和哪个一起过节!”

本来高高兴兴的,不知怎地,老汉儿冒出这么一句。半天,爷俩谁都不吭声了。

老汉儿说的那个人,是李娟的妈妈。李娟十岁那年,妈妈和别人跑了,再没回来。

半斤酒喝没了,李娟叫过服务员,要再加三两梅子酒,老汉儿死活拦住,李娟不由得高了声:“一两就两元,今天又过节!”索性添了半斤——梅子酒度数低,老汉儿酒量又大的很!爷俩吃着、聊着,可气氛怎么也不像先前那么热烈了!

拉拉杂杂的,又说了一会儿,就快两点了。

老汉儿说到李娟的宿舍看看,不远,就去了。一个老旧的小区,六十年代的工人新村。一楼,楼道黑洞洞的。李娟牵着老汉儿,摸索着进了屋。宿舍正好没人,老汉儿环顾着逼仄的小屋,六张床--三个上下铺,就一点空间都没得了。

“我的,”李娟指了指靠里的那张上铺。老汉儿走过去,伸手摸了摸被子、褥子。

“这上铺怎么没得梯子?”

“不晓得你女儿身轻如燕吗?”李娟故作轻松地双手撑着床沿,一下子就上去了——天知道,这些日子李娟的腿被磕青了多少次!

老汉儿默默地注视着李娟床上叠的整整齐齐的铺盖,那被子还是李娟妈的嫁妆呢。褥子也太薄了!

“我走了,你莫送!”

等李娟下床追上老汉儿,老汉儿已走到街上。李娟把买好的东西塞给老汉儿,老汉儿只收下护膝,毯子却说啥子也不要。爷俩争竞了半天,李娟急了,直着眼冲老汉儿吼,惹得路人都往这边看。老汉儿闷闷地收下。

李娟送老汉儿到车站,一路上默默的。

车来了,车开了,开远了,看不见车的影子了。李娟慢慢地往回走。眼泪悄悄地流下来,李娟就流着眼泪,慢慢地往回走。

晚上的夜班那叫一个长啊,谁叫是中秋节呢!最后一桌客人,吃呀,喝呀,说呀,笑呀,眼看着起来要结账了,谁知道又坐下说说说的,又半个钟头!下班后李娟连洗漱的力气都没得了,上床时又把腿重重地磕了一下,这次磕的比哪次都重,明天再看吧,不晓得要青多大一块呢。

李娟揉着腿,默默地计算着:节前发的红包,买东西和中午吃饭都花了,过节嘛!好在这个月还有加班费,加上薪水,手里应该有八千元了,够给老汉儿买一辆新摩托车了,李娟已经到车行看了五次了。老汉儿的那辆摩托太旧了,李娟想起来就担心!

那件小衫儿还买不买呢?前天和店里的姐妹们上街,一件窄身的小衫,天蓝色,小碎花,姐妹们谁穿着都不好,不是显得胸小,就是衬着腰粗,唯有李娟一穿,哎呀,姐妹们说,和范冰冰有一拼呢!只是都没带钱,不然当时就买了。说好了过完节一起陪李娟去买,价钱都侃好了,老板答应留呢。

编个啥子理由不买呢?李娟盘算着,盘算着,就睡着了。

篇5:中秋散文

中秋散文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成熟,长大的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生存在各地奔波,每到中秋我总是会想起儿时的中秋,那些我永远也无法忘怀的时光。

中秋佳节,一轮明月悬挂夜空,月光如水,清澄般透明,清风徐来,窗前树影婆婆,月光打在窗前,忽有鸟鸣语来,显得格外空旷寂静。

皎洁的月光,自古到今就是文人雅士所称赞的。“惧怀逸兴独思心,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海上生明可,天涯只此时”的相似眷恋。

在我们这儿过中秋节,对于我们少年来说,吃月饼,赏月就成了最大的乐趣,记得每年过中秋节,总会想起童年的往事。

制作月饼

犹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吃的月饼,是我吃到的最美味,因为它是我和我的家人亲手制作的。一团面,一桶水,于是,开始了我们的“战斗”,放一些鸡蛋,放一些甜食,我们迅速地“结束战斗”,放在锅里蒸熟之后,放在室外,等到月饼凉了之后,我们把月饼放回屋里,开始了我们的“大扫荡”,不一会儿,月饼便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了。我们吃着我们自己制作的月饼,脸上的笑容如花苞般绽放。

吃团圆饭

天色渐晚,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中,我看到了父母渐渐苍老的容貌,心中不免多了些伤感,童年稚嫩的我,在那时,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辛苦,所以,从那时起,我会竭力的.去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过晚饭后,我们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赏月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辛勤的人们在此刻欢聚一堂,我拿着所剩无几的几块月饼,爬上屋顶,呆呆的望着月亮,“为什么会这么美呢?”我心里暗暗发出这样的声音,“或许是嫦娥在的缘故吧!”,我望着皎洁的月光,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心中也如明月一般清澈,忽然一阵凉风袭来,乌云挡住了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不禁心里这样想。

那年的中秋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挥毫一笔,它就是一幅虽短小而又完美的山水画。

篇6:中秋情结散文

中秋情结散文

我喜欢中秋节,但又怕过中秋节,过往的多少个中秋节里,一家人从未团圆过,每次总有缺席的人,留下了言不尽的遗憾。

幼时过中秋,总认为是大人们的节日,与孩子无甚关系。大人忙前忙后,折腾的不得安宁,孩子前呼后拥跟着凑热闹,忙是帮不上,倒造成了不少干扰。中秋节在孩子心里,只是个名词而已,实在没多少内涵份量。每每过中秋,母亲总在头一天和好面,蒸好硕大厚实的千层月饼和馒头,买好滚圆的西瓜,苹果,梨。中秋节当日晚饭后,母亲早早麻利做完家务,经营好牲畜肉鸡,开始着手拜月献月的准备工作。首先打一盆清水,清洗干净家人平日吃饭的小方桌,将先前备好的瓜果逐一洗净,用指甲在瓜果上划上月牙形状的痕迹,然后用水果刀沿画痕深镂,沿刀痕用手掌轻拍几下,瓜果一分为二,皆露出均匀好看的月牙。母亲用毛巾擦去瓜果流出的瓜果汁,净双手,将剜好的月牙形瓜果小心翼翼装入盘子,连同装盘的千层月饼,馒头和瓜果的盘子依次摆放在门口的方桌上,摆放齐备后恭恭敬敬的鞠一躬,表情严肃而又虔诚。献月拜月后,母亲和我们在院落赏月,聆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在皎洁的月色下,我们孩子戏嬉追逐,踢沙包捉迷藏,见母亲在里屋做针线活,迅疾偷偷扮下小小瓜牙偷吃,待献完月亮撤下贡品时,玩累的我们早已伴着溶溶月色入睡。母亲凑耳喊一声吃月牙了,我们一个个翻身下炕,竞相抢吃月牙形的瓜果,眨眼的功夫,盘里的瓜果横扫一空,仅剩瓜皮和果核,母亲在一旁乐呵呵的笑着,不作声。在我们孩子的心里,始终等待着父亲的到场,始终期望看到父亲的微笑,父亲在外工作,每次皆缺席,父亲每每缺席,我们总觉中秋节里缺少温暖。

后来,姐姐妹妹相继出嫁,每过中秋,母亲便早早托人问讯出嫁的姐妹中秋节能否回来团聚,中秋节当天,母亲格外喜悦,大早恭候女儿的光临,渐近晚饭时分,姐妹总不能如愿而至,因家庭琐事不能一一赶来,总也凑不齐,母亲便有些失落,常常一边忙活一边唉声叹息。我们作为孩子,想不了那么多,总玩的很开心很尽兴。我们外出上学后,母亲常一个人过中秋,想必母亲断然在空落的院子里等待姐妹,不住的念叨在外求学的我们,一定很失意,一定很难眠。

我成家后,在县城有了自已的家,有了自已的孩子,每至中秋,很少能去老家陪母亲过中秋,有时竞是节前节后带各式新潮月饼去看母亲。姊妹与母亲在中秋节团圆的日子越发稀少,越是稀少,越发稀罕。母亲有时也埋怨我们做子女的中秋节不回老家跟她团聚,节后见到拿去孝敬她的月饼,她总饥讽我们,母亲不是缺吃的`,啥样的月饼也没心情品尝,再好的月饼也不如看到你们的脸。中秋节希望与你们团圆,不盼你们带啥好吃的,说啥好听的话语,只愿聚在一起,能够感受一次亲情的温暖和喜乐,听后莫不感到愧疚和渺小。再后来,工作生活稳定好转了,想好好陪伴父母过中秋节,以此孝敬父母时,父亲母亲又先后别我们而去,每每中秋节,每每难团圆。伫窗仰望满满圆圆实实明亮的月亮,心里难抑涌动不安的悲情。月亮缺了,有圆的时候,家人缺了,永远没有团圆的日子。在没了亲人的日子,尽力将工作生活中的大小事宜处理妥当圆满,多一份努力多一份付出,少留一份遗憾少留一份悔恨,真真实实过好当下,让九泉之下的亲人瞑目,给健在的亲人一份安抚和慰藉,不愧对已故的亲人,不愧对健在的家眷和自已,砥砺前行,不枉活余生。

篇7:中秋结散文

关于中秋结散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吟哦着,咏唱着。此时此刻,我似乎更能晓谕、感悟大词人苏轼的人生意境与生活情结。

自前年下学期伊始,妻也成为陪读的拓荒者以来,我的生活变奏曲宛如钱塘江大潮潮起又潮落,尽管毛坦厂镇与我们久居的校舍仅仅16千米之遥,每天至少通一次电话,我与妻却总是难以挣脱四五天暂别的乡思愁苦。我已是快奔五该知天命的人了,妻也将跨入不惑之年。我俩中秋租房婚办以来,饱尝了近的艰辛滋味,一路走来,可谓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相濡以沫。殊不知,四五天不见,恍如相隔四五年!若不是为了独生爱子的教育,不至于在他成年之前出现断层,我巴不得天天与妻厮守,氤氲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而又温馨的日子,然而,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俩只能忍痛割爱,各自甘愿承受着暂别的苦楚,这苦楚的尽头便有甘醴欣慰的果子缀满枝头,并且已从孩子的懂事及对我们的孝心中初见端倪。“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哲语,年少时背得挺熟的`,储存于脑海中,却参透不了个中味道;人至中年,人生的历炼,方才渐渐领悟其真谛。唯有朝朝暮暮长相守之后,方能体味离别之后的撕心裂肺之痛。

去年的中秋,本来我们当回老家长塘埂与母亲在一起过节的,尽一点做子女的微薄孝心,以稀释、驱赶母亲的孤独。我父亲的去世,对母亲的打击不小,母亲常常以泪洗面,念叨着父亲生前的好,所受的苦,虽然她的身子骨还算硬朗,但是消瘦了不少,茶饭也似乎不如从前了。这不,前两天我们就与母亲相守一天,促膝谈心,欢声笑语,三代同乐,母亲那布满沟壑的脸上,堆满了久久拂之不去的灿烂笑容。回学校前,我们盘算着再去陪陪母亲度中秋呢,然而过节那天,天意难违。上午8:45,我们在学校刚用完早餐,只见天公抖擞,大雨倾盆,汹涌激荡,有万夫不当之势。霎时,宿舍厨房里接漏的盆具便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地闹腾起来了。看来,上天已经替我们做好了抉择:“别回老家过节了吧!你们的孝义我上帝已看到了,就在你们的校舍里过节罢。你老母亲有你四弟三口之家陪伴着呢!”这时,我的心结仿佛得到了一定的释怀。

中秋节一日两餐:早饭是肉丝鸡蛋下挂面,午餐则是下午2:00左右才吃的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焖肉加黑木耳,吃进肚里的是永远的回味与惬意、相思与惆怅……

晚上6:44分,山色空蒙。徜徉于相思雨中的校园与乡村,渐渐黯淡下来了。窗外,屋檐的滴水声犹如雨打芭蕉行色倥偬;室内墙壁上,不时递来大时钟悠闲自得的“嘀嘀嗒嗒”声。门外院落的长廊旁,传来一位年轻陪读母亲命三年级儿子回来写字的吆喝声。妻骑着一周前才买的3000元雅迪牌电动车,带孩子回毛坦厂去了,下午2:30出发的,距现在已经4个多小时了。孩子此刻定是端坐于高二实验班教室里了。妻呢,也一定是在陪读租房里忙乎着、收拾着吧?

刚收起手中的笔,打开那以旧换新的21英寸彩电,看一会儿电视,电视中播放着全国各地欢度中秋节的阖家团圆场景。“月是故乡明”。今夕,虽无皓月当空与己“起舞弄清影”,却有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意韵婉切,亦有庭院中的黄桂“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的飘逸扑鼻,思绪已与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的心境共鸣,心灵在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里流淌。泪水顷刻间夺眶而出。

我的年逾古稀的老母亲!我的常年在江苏打工的姐姐!我多么想念你们啊!无以言表,扑簌簌的泪花怎么也堵不住澎湃于我心头的汩汩乡愁,化解不了我对亲人的刻骨铭心的思念!我抽咽着,哭泣着,早已没了清高伟岸的大丈夫踪影。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机,跟远方的姐姐、姐夫聊了十几分钟,紧接着又与外甥晓宝谈了一会儿,心绪总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慰藉与释然。然后,我振作精神,调整心境,去谛听着、品尝着《雪豹》里如火如荼的抗日剧情了……

小心翼翼地卷起的中秋结,我祈愿的中秋节,月圆月明人欢唱。

篇8:这个中秋散文

这个中秋散文

夏,轻轻地挪动着脚步,带着浓浓的不舍;秋,盛装上演,开始诠释自己的壮观,在这个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里呈现的淋漓尽致。9月,注定是特别的……

清晨6点30的闹钟响起,外面豆大的雨滴声促使我以最快的速度从床上爬起,一打开门,外面丝丝凉风吹得人毛孔悚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啊!一会功夫,舍友们纷纷起了床,不能穿夏天漂亮的连衣裙了,大家开始翻箱倒柜找出秋天的衣服,叮叮咚咚好一会儿才收拾完毕。虽然,这个天气不免让人觉得头疼,但是撑起小伞,心中眷念着的家就是最大的动力源泉。马路上,再也看不到穿T恤衫的身影了,每个人都裹上了小小的外套;廊道上,片片凋零的树叶儿,还沉浸在对树枝的无比恋念中;公交车上,虽然拥挤,但是看着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感动……

上了车,一路的颠簸让我困意浓浓,但是,只要一想到爸爸一定点着香烟远远的守着每一辆过往的.车辆,便激动极了。回家的感觉是美妙的,哪怕是一天,甚至是一顿饭的时间,都会觉得很幸福。回想着上一次回家的情景,想着他*的叮嘱、爸爸的教育。妈妈关心的总是身体,想着能长胖点,衣服能穿厚点;爸爸总是叫我做人做事,教我懂得去感恩,去微笑,去用心工作;爷爷奶奶则总是叨念着什么时候结婚,能让他们早点抱抱穷孙子……

快要下车了,现实中的爸爸跟想象中的一样,夹着香烟远远的凝视着,隔着车窗,看着他那略带搞怪的复杂神情,应该是看见车窗前“常州”二字了,迅速丢掉了手中的香烟,朝我的方向奔来。一下车,一件熟悉的外套搭在了我的肩上,“这不是我高中时候穿的嘛,好小呀!”“你妈说你肯定不知道今天降温,又穿一点点!”我阙起了小嘴,爸爸瞅着我直笑,让我觉得好温暖。

远远的,就闻到了香喷喷的红烧鸡味道,妈妈知道我最爱吃红烧鸡了。常常在电话中抱怨,常州的红烧鸡都是好甜的,每次回家,妈妈都是烧上两大盘家乡的辣子鸡给我吃。眼前全是熟悉的面孔,家里来了好多亲戚,都在等着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桌席上,仿佛所有的核心都是我,亲戚们你一句我一句,让我应接不暇;妈妈就在身边不停地为我加菜,她总是这样,就想把我胃里塞得满满的,然后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咦?长胖了!

晚上,我也搓起了麻将,以前每年过年过节,他们碰都不会让我碰,让我只能在旁边过过看瘾,难得有机会放松放松。晚上跟妈妈睡在一起,聊到很晚,虽然第二天又要回常州了,妈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还有好多话没有嘱咐我,生怕天亮了,就忘记了……

这个中秋,不仅让我品到了秋,更品到了在这个季节这个节日里特有的温馨。

中秋散文

又到中秋散文

漫谈中秋散文

中秋望月散文

中秋随笔 散文

中秋随笔散文

闲话中秋散文

岁末忆中秋散文

关于中秋的散文

童年的中秋散文

散文中秋道情(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散文中秋道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