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的简介(共含5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半脸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国际儿童广播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of Broadcasting)为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号召全世界广播电视人共同参与的一个年度盛会,旨在让世人正视儿童权益,让儿童有机会透过传播媒体发言,并向全世界展现儿童所特有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简介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为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订定的一年一度国际儿童广播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of Broadcasting)。
每年都有来自全球两千多位广播电视人,针对这个特别的日子制作一系列特别节目,再透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整合,交由全球各地的电视台播送。据统计,共有一百七十个国家共两千多个频道,在世界儿童广电日当天,规划并播出一系列以儿童为主题的特别节目。
由来
随着电视和广播节目在提高对全球性问题关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播电视在塑造儿童的生活中也起了大量和非常关键的作用,甚至成为儿童与青少年在媒体方面有意义的、积极的人生经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作为联合国专为世界各地儿童的权利和福祉服务的唯一机构,呼吁广播电视机构通过制作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详细纪录片,有助打破性别角色中陈规陋习、减少歧视的戏剧片,及兼教育和娱乐一体的动画片,使儿童所在国家的儿童整体发展得到提高。
宗旨
节日的宗旨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传媒机构能于当日制作一些以儿童为主的电视或电台节目,希望藉此能唤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怀、关注。
主题
:所有儿童,所有权利(AllRights,AllChildren);
:女孩是什么,男孩是什么(GirlsAre…BoysAre…);
获奖作品
电视类区域获奖作品
央视北京广播电台获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奖提名
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台为孩子们播放专题节目,同时鼓励孩子们参与媒体策划与节目制作。“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的主题是“我们想要的世界”,旨在鼓励儿童青少年探索身边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欢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台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促进儿童权利,特别是儿童参与媒体活动权利方面进行了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其参赛作品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国家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将分别在电视和广播类节目中与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的提名作品共同角逐”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全球大奖。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在路上》反映了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心声与梦想。节目记录了从中国最偏远的农村地区到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们各自不同的上学路程。北京广播电台选送的节目《倾听自然》鼓励孩子们在喧嚣的城市中倾听和记录大自然的声音,表达为下一代创造更绿色环保世界的呼声。
奖励
“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奖”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电视文理学院于 1992年协同发起的,旨在鼓励广播电视媒体每年在12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专门为孩子们播放节目。自那时起,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数以千计的广播电视媒体机构参与了这一活动,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节目。同时,他们还让孩子们参加到节目的策划与制作过程当中,谈论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并与小伙伴们开展交流。
意义
为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号召全世界广播电视人共同参与的一个年度盛会,让世人正视儿童权益,让儿童有机会透过传播媒体发言,并向全世界展现儿童所特有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活动
20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会议于年3月7日(星期日)举行,邀请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一起来庆祝并特别筹划由儿童、为儿童、关于儿童的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所有儿童,所有权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为那些全力推广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原则、目标和主题的广播电视机构颁发地区奖。每个区域获奖单位都应邀参加2010年11月纽约的颁奖典礼,电视类和广播类各一个节目获得著名的“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奖”。
2010年11月4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举办的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颁奖活动上庆祝了电视和广播对青少年思想产生的影响。这个奖项表彰了允许青少年发表心声的节目。,非洲的广播工作者们赢得了最高的荣誉。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电视奖被颁发给多哥国家电视台“多哥电视”,以嘉奖其每周播出的节目《我们的星球》。该节目涉及到儿童权利、保健、文化和环境等领域。这个节目的主持人,13岁的安德烈.埃斯米拉.提提干(AndreaEsmiraTetegan)说:“这对我们来说着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我们非常感动。”
联大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并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决议说,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决议指出,需要采取更包容、公平和平衡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消除贫穷,增进全体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为“国际幸福日”举办活动,包括举办教育和公共宣传活动。
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国际幸福日”的确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因为她明晰了“幸福”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宗教与信仰,无论是东方的“平安和谐幸福”,还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都是并行的幸福路,目标都是为了“共同幸福”。
人类文明将在“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融合,社会矛盾将在将在“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化解。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濒危生物相继灭绝,拯救地球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
然而,利益纷争,弱肉强食,战火和硝烟从未在这里平息过。
在这个发展与博弈并存的时代,“平安、和谐、幸福”应该是人类共有的追求:保护环境,维护和平,造福人类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倡议: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杜绝战争,美化地球,创造人类共同“平安和谐幸福”的生活!
潘基文呼吁
3月20日是首个“国际幸福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表致辞,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类奋斗的核心,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人类向往的幸福未来。
潘基文说,追求幸福是人类努力奋斗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渴望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没有恐惧和贫穷,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对太多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来说,基本的物质福祉依然是难以企及的奢望,对更多人来说,经常性的社会经济危机、暴力和犯罪、环境恶化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都是现实存在的威胁。
潘基文说,在去年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会员国一致认为有必要采取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支柱结合在一起。
他说,各国认识到,为了让决策更加有据可依,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应采用更加广泛的标准来衡量发展状况。
潘基文说,一些国家政府以综合幸福指数为依据制定政策的努力令他感到欣慰,他鼓励其他国家效仿这一做法。
潘基文说:“值此首个‘国际幸福日’之际,让我们进一步致力于包容且可持续的人类发展,重申我们帮助他人的承诺。
在投身公益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会得到充实。
善心会带来幸福,并有助于建设我们向往的未来。
”
6月15日,第61届联大通过决议,决定将今后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非暴力思想和策略的创始人。他曾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
联大创设国际非暴力日,其宗旨是建立“和平、宽容、理解和非暴力”的文化,并希望能够通过传播这种非暴力文化,促进宽容和增进人类尊严,帮助制止暴力,使人类不仅能结束战争,而且能最终远离战争。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战乱正造成沉重代价;经济危机正引发仇外心理,并引发其他各种形式的危险而又致命的歧视;恐怖主义、侵犯人权以及针对妇女的暴力层出不穷。为扭转这种趋势,弘扬和传播真正的宽容与非暴力文化刻不容缓。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国际非暴力日致辞中指出,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加强各宗教和各社区间的相互谅解,加强各宗教和各社区内部的相互谅解,并加强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相互谅解,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非暴力和持久和平的世界。
非暴力原则——又称为非暴力抵抗——反对为了实现社会或政治变革而使用暴力。这种方式的社会斗争往往被称为“普通人的政治”,已经在全世界为广大群众采用来争取社会正义。
非暴力抵抗问题的着名学者吉恩·夏普教授在他的着作《非暴力行动的政治》中使用这样的定义:
“非暴力行动是反对驯服并认为必须进行斗争的人民采取的方法,他们可以不使用暴力而进行抗争。非暴力行动不是想避免或无视抗争。它是对如何在政治中采取有效行动这个问题、特别是对如何有效行使权力这个问题的一个答复”。
★ 国际牛奶日祝福语
★ 国际家庭日致辞
★ 国际民航日演讲稿
★ 国际幸福日祝福语
★ 国际志愿者日标语
★ 世界儿童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