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短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松之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短篇(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松之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短篇

篇1: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短篇

刘石庵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书法家,它能集各家之长自成一体,形成了厚重的独特风格。刘石庵有个学生,是另外一个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讲究“笔笔有来历”,不像古人之处,就认为是败笔。当他的女婿向他讨教书法时,翁说:“去问问你老师,哪一笔是古人的?”女婿没有听出其中的挖苦口气,便去问他的老师。刘石庵想了一会,说:“你回去问问你岳父,哪一笔是他自己的?”这样针锋相对的质问,表明了两位书法家不同的书法见解。可后人对注重创新有自己风格的刘石庵的评价远在一味仿古的翁方纲之上。这是对两种艺术实践的公正裁决。

篇2: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都有哪些

北京京剧团 1959 年演《赵氏孤儿》,由马连良饰程婴。在“说破《雪冤图》”一场中,当孤儿赵武叩门,念“开门来”时,程婴有一组“闻声大惊,急向右转身,甩髯口,左手掩桌上画册,脸向外场,战抖”的身段,接着唱“叩门声吓得我胆战心惊”。有一天演完戏,马

连良问他的得意门生马盛龙:“你知道我这身段是从哪儿来的吗 ? ”马盛龙一时想不出,马连良笑着说:“我是化用了《朱砂痣》里‘病鬼'的身段。不过那是向左转身,右手扶桌,我把它反过来了。”马盛龙这才悟出其中道理。

马连良常说:“革新要有所本,创作要有所需。”他本人在艺术实践中确是这样做的,由于他谙熟传统,又富于创造,才以柔润、潇洒的风格,形成了“马派”艺术。

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介绍

女神像翻新变废为宝

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 200 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主动承包清理。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选购。结果,本来无人问津难以处理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身价百倍,人们争相购买, 200 吨垃圾很快被一抢而空。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使别出心裁的他想出了多种处理办法,由此而获得大利。

氧的发现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创新成功的三大关键要素

创新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创新的结果是超级产品,即你所推出的是独一无二、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超级创新产品,如崭新的特点、挺拔的质量、高超的价值等。

统计数据显示,有极高优势的产品98%能成功。例如,安德鲁的“臭鸡蛋”、乔布斯的iPhone、王选的激光照排、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有中等优势的53%能成功,而具有少量优势的只有18%能成功。

以IT史上第一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IBMSystem360为例说明。1961年,时任IBM总裁的小沃森批准这款围绕“兼容”战略的产品创新计划。此前每台电脑都有自己的指令集,每开发一台新电脑就必须重写程序,System 360将是历史上第一款指令集可兼容电脑,对用户而言意味着一旦开发完一套自己的业务应用软件,它将不随硬件的更换而重新开发。

IBM为此创新计划总计招募了6万名新员工、扩建了5座新厂房、取得了300多项新专利,包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内存芯片、第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一个高级编程语言FORTRAN等。当年研发总投入5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约400亿,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私企创新项目,是美国第一颗原子弹“曼哈顿计划”的25倍,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当。

1965年,System 360革命性的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功,IBM一举垄断全球计算机市场,到1970年跻身美国10大企业之列,成为美国梦创新精神的象征,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第一要素的深层原因要从人类的心理切入。众所周知,人与人见面的第一印象会铭记终身,即容颜、穿着、举止、谈吐等外在形象,至于“人”这款产品的功效——才能,那要“辨才尚须七年期”;至于“人”这款产品的质量——人品,更须“狂沙吹尽始见金”,都是后话。

人与产品的见面亦然,消费者第一时间看到产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不是质量,不是服务,而是创新。想一想你对iPhone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震撼!即用户购买的本质是购买一种以满意度为标准的体验,而满意度都是在那一刹那间的总体感觉。人的本性是喜新厌旧,满意度的第一印象就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

创新成功的第二要素,是先胜后战,运筹充沛。即《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一款创新产品的成功,是在实施前就已经完整地确定好了产品概念,详尽地评估了目标市场,精美地做好了产品设计,细致地计算了各项利益,甚至在之上还有一个战略导向的一揽子“总体产品计划”,从产品组合而不仅仅是单款产品的角度考虑问题,当所有这些在帷幄之中运筹完毕,最后的实施就是决胜千里的把握之仗。

1994年,办公家具供应商世楷公司在间隔不长的时间推出了两款均采用革命性技术的创新产品,结果是Leap办公椅大获成功,而Pathways办公室区隔甚至被召回。

CEO詹姆斯·哈克特调查后发现,真正的失败始于产品计划形成之前,即在仅有一个好的产品概念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深思熟虑,就匆忙上马进入实施。 Pathways产品团队甚至在最开始就在基本理念上争执不下。于是,哈克特开发了四步法,其中前三步的独立思考、确定创新团队的统一观点和制订详尽的产品实施计划等都是“先胜”,而最后一步的配置资源、落地实施才是“后战”。

又如,在创新的同义词美国苹果公司内部,对于一个新产品的设计理念常常需要提供三份评价文件:一份市场开发文件、一份工程设计文件以及一份用户体验文件。苹果认为,通过市场调查,可以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通过工程设计,可以探究能做什么;通过用户体验,可以发现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偏好。

如果这三份文件被执委会认可,设计组就会得到一笔预算,并将指定项目负责人。自此,项目团队就致力于扩展这三份评价文件,追加如何实现市场开发、工程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具体要求和细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的工作进展还需要不断地被评价。

创新成功的第三要素,是有一个卓越领导人领衔的多元化的优秀团队。

人类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创新大师当属爱迪生,他一生申请了1039项发明专利。然而,其助手弗朗西斯·杰尔说:“'爱迪生’其实是一个集合名词,意味着许多人的共同工作。”这是一个由14人组成的团队,甚至在美国大萧条的6年间,整个团队发明了电报机、电话机、留声机和电灯泡等多种产品,申请了 400多项专利,而爱迪生就是这个优秀团队的带头大哥。

自起,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苹果连续6年蝉联第一,前10名的其他企业依次为:谷歌,微软,IBM,丰田汽车,亚马逊,韩国LG电子,中国比亚迪,通用电气,日本索尼。

说到苹果,不得不说其重返公司的带头大哥乔布斯。与谷歌的工程师可以和创始人佩奇·布林讨价还价不同,乔布斯拒绝了创新产生的民主来源。他坚信自己对消费需求的预判能力,并要求公司的产品创新要在自己的主导意识之下进行,他给团队注入了凝聚力和纪律观念,团队所要做的就是将他的想法实现。事实证明,这同样取得了成功。

团队方面,乔布斯说他从来没有备用团队或者“B计划”之类的概念,他的团队就是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为此,他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打电话,寻找那些他耳闻过的最优秀的人员,以及那些他认为对于苹果各个职位最适合的人选。

因为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碰撞”,是一种复合反应,由看似无关的想法、概念、领域、资源等相互作用、排列组合而产生,而发生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团队的联系和交流。

从统计数据来看,优秀团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团队成员的组成来源多元化,并且大家都尊重这种多元化;二是团队成员致力于实现一个“疯狂而伟大” 的目标,为了目标充满激情;三是他们热爱挑战,敢于冒险,毫不畏惧困境、挫折和最后截止日期,总会有一种在最后期限前实现目标的强烈意识;四是团队中没有尊卑等级之分,信任与亲密无间的关系能够激发创新的动力;五是开放、自由选择、资源共享的工作氛围;最后,团队是与外面的世界相联系的,可以自主地去获得任何其他所需要的东西。

关于团队成员来源的多元化,管理学者斯科特·佩奇将其统计实验的结果写入其著作《异质:多元化如何造就了一流团队、公司、学校和社会》之中:“如果我成立两个团队,一个团队的成员随机抽取,因而具有多样性,而另一个团队由个体绩效最佳的员工组成,那么第一个团队的产出总是最大的……结论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团队的异质性。”

管理学者弗朗斯·约翰松将这种现象称为“美第奇效应”。美第奇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银行家,曾出资帮助各领域里锐意创造的人,如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金融家、画家、建筑师等,使得他们之间互相了解、彼此学习,从而打破了不同学科、不同文化间的壁垒,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创造力爆炸的新纪元——文艺复兴。

篇3:创新成功的例子

去年夏季从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毕业的林金培,如今已拥有7家实体门店、30多名员工。今年3月,他和其他3所高校的6名大学生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专注于做“高校中间渠道商”,“商家让利给我们,我们再让利给大学生,从中获取微薄利润”。该公司运营半年来,营业额超过800万元,利润近百万元。而这一切,都得从他大二时当在校学生代理说起。

从代理校园旅游起步

6月22日星期日

期末到了,大家都忙于准备复习考试。我的校园旅游代理市场也开始进入淡季。掐指算算自己做这个学生代理也有半年多了,收获还不小。

去年10月,我花了两周时间在校门口察看,发现周末两天就有15辆旅游巴士从这里出团,按每辆车40人计算的话,就有600人出游。一个7000多人的学校,周末就有近10%的学生出游,可见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之大。

我想代理校园旅游市场应该不错,于是就上门找旅游公司谈。在校园占据份额最少的那家旅行社给我的返点最高,我决定给他们拉生意。

万事开头难。第一个星期,靠朋友的关系仅仅成交了一单。从第二周开始,我在校园贴海报、在路边发传单,课后挨个宿舍推销自己的“产品”,渐渐地有人开始主动联系我,并陆续接到一些集体出游的单子。其中级土木工程专业200人集体出游,是我接到的最大一单,单笔就赚了1200多元。前两个月,总共接了20多单集体出游,有了6000多元的收入,也算是“第一桶金”吧!

这个学期初,我在学校成立了见习与创业协会,自任会长。我们的协会像是一支创业团队,设有市场部、网络部、宣传部,40多名协会成员平时参与旅游代理业务。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盈利4万多元,同时还增设了驾校报名项目。由于业绩飙升,原先聘我为校园代理的那家旅行社,一周前任命我为项目市场部经理。

建立跨校区联盟销售团队

11月29日星期日

过去一年多,在代理旅行社产品的同时,我们还自行开发了适合大学生集体出游的户外项目,比如烧烤、登山、踏青等,并且在福州各大网站发布出游信息,吸引其他高校的同学报名参加旅游。

由于业务不再局限在我所在的至诚学院一个学校,我们需要在各个学校设立代理点。今年暑假,我特地留在学校,和同学们探讨如何把本校的代理模式复制到福州的其他高校去,大家认为需要组建一个跨校区的联盟销售团队。

开学至今,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通过联系各个高校创业协会负责人,总算建立了一支由13所高校组成的联盟销售团队。绝大多数同学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但也有人表示怀疑。一般需要三五天的答疑和解释才能说服一所高校加入我们的销售团队。联盟销售团队成立之后,我们才从真正意义上将“中间渠道商”模式从单一高校发展到福州各高校。但是,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和管理的弊端:代理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管理成本高;无固定办公场所,各高校利润结算困难,因分配而引发的小纠纷在所难免。这些问题得尽快着手解决,否则合作难以长久。

篇4:创新成功的例子

5000元启动金,玩票开出淘宝店

去年3月,丁奔带着玩票心态开出第一家卖棉拖的淘宝C店。而到今年9月,他已经运营管理着三家天猫店。在不到三个半月的时间里,三家店的营业总额已经近千万元。

今年22岁的丁奔,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台州椒江人。用他的话说,开淘宝店也是误打误撞。

开淘宝店,是因为大学好哥们的父母是做棉拖批发生意,可以作为货源提供。虽然淘宝上卖棉拖的淘宝店已经泛滥,但丁奔一算,合租学校里的小仓库、淘宝押金加部分货款差不多5000元的成本就够了。“投入不多,可以试试看。”

去年三月,他拉回第一批12个款式的700双棉拖。“第一步先拉同学朋友成本价买,2、3天后,慢慢有客户来问价,我干脆就亏本卖,赚人气。”

棉拖利润低,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也就挣三四百元,差的时候就几十块。”丁奔把这个阶段形容为一个人的小打小闹。

但在这期间,他也意识到:小规模的棉拖淘宝店在激烈的竞争中是难以生存下来的,必须依附大的平台。他开始花大量时间钻研网店的运营。

成功的秘诀:态度诚恳+有想法

转机发生在今年9月。“原先从批发商处进货,要比出厂价贵2、3块,没有价格竞争力。”回到老家创业的丁奔,想办法找到了同在台州的拖鞋生产厂家,没想到,厂家也正想找人合作运营电商平台。

“我向厂长提出,运营成本我承担,利润均分的合作方案。这相比其他运营团队提出几十万运营费,再利润抽成的办法,要更有竞争力。”丁奔说,在多次争取后,合作谈成了。

好运在半个月后再次降临。“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还有其他天猫店店主也在这家厂进货,就辗转联系上了对方。”没想到,两人第一次见面就非常投机,聊了十几个小时。这位有2家天猫店,去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的店主,当即和丁奔提出合作意向。

“其实当时我很矛盾。一方面怕耽误学业,也怕同时经营3个店,步子太大,风险太大。另一方面,合作对方的天猫店规模大,当时开给我的条件不算好,但我很看重这个学习机会。”但3个月后的今天,丁奔很庆幸自己最终选择了合作。他用坐时光机来比喻合作的好处,这两家天猫他在我运营的3个月里,销售额达到了近700万。运营过这类规模的天猫店后,他在运营自己那家销售额200多万的天猫店时,能更好地把握和预判了。“例如我现在会花2、3万一天的推广费来为自己的天猫店做推广,压力很大。如果没有运营过另外两家天猫店,我估计没有这个心理承受力。”平衡学业和创业,仍是创业大学生的难解题

去年8月,早报曾报道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三男生宁沛然创业淘宝,10个月天猫店销售额近万的创业故事。宁沛然当时面临着,创业后学业跟不上,毕业有点悬的问题。

而难以平衡学业和创业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丁奔。因为忙着淘宝创业,他有8门课需要补考。“我也考虑过要不要休学,但现在还是想争取顺利毕业。”

儿子能否平衡好学业和创业,也成了丁奔爸爸的心头大事。“他创业我不反对,但前提条件是学业不能落下太多。要是把握不好度,那就麻烦了。”

而之江学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睿也是丁奔创业的指导老师。他告诉记者,丁奔这样的创业型同学,此前学校里并不多见。“我们现在在尽各种努力,例如帮他联系重修,以学校认可的竞赛中获奖等方式,来帮助他毕业。而今后,我们也制定某些课程有学分替代制等办法,给创业同学更多的支持。”

篇5:创新创业成功的例子

他是一名退休老兵,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有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凭着这股劲儿,他将企业做大做强,为当地百姓提供200多个就业机会。

52岁的孙建,是大安市两家子镇同兴村人,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从小他心中就有一个梦想,要带领家人、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当兵复员后,孙建打过工、卖过菜,还开过饭店,积攒家业,本想大干一场,没想到1989年的一次大火让他又回到了起点。他没有放弃,只身一人来到长春继续打工,2002年,他拿出多年积蓄,创办了金奥型材,主打PVC建筑材料。工厂开工后,他亲自跑工地,跑买家,推销产品,有时忙的一天都顾不上吃一顿饭。在生意上,孙建牢记诚实守信,宁可自己损失,也不让客户吃亏。一次,发往大庆市的一批建筑型材,因为一捆里的一根儿型材出现了质量问题,客户要求返货。孙建二话没说,将货物运回,还向客户道歉,并承担了运输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2014年,他筹措资金1.2亿元,成立了鑫源木塑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在2014年6月开工兴建,11月份完工投产,12月份产品出炉,5个月就做到了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真正实现了开发区速度。目前,鑫源木塑面向社会长期提供200多个就业机会、30多个专业岗位,预计每年缴纳税费近500万元。

个人成功计划的例子

成功的例子英语

成功的例子英文

减肥成功的例子

成功的名人例子

坚持才能成功的例子

机遇创造成功的例子

成功后失败的例子

网店创业成功的例子

成功需要积累的例子

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短篇(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个人创新成功的例子短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