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皓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论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共含6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皓皓”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论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篇1:论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论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探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观底蕴,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思想框架的确立主要有三个方面: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确立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的整体发展价值观;确立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发展价值观.

作 者:万光侠  作者单位: 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4(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论人类―自然系统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论人类―自然系统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人类―自然系统是内含着人、社会、自然的总体性系统,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当代转换就是从人类中心向这一总体性系统的转换。传统的即工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具有诸多缺陷,是造成当代发展危机的.根本原因。扬弃传统的价值取向,建立新的人类―自然系统发展价值观,是实现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建立新的发展价值观的思想框架。

作 者:万光侠 韩慧  作者单位:万光侠(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济南,250014)

韩慧(山东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50014)

刊 名: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3(2) 分类号:B038 关键词:自然系统   价值取向   人的发展  

篇3:论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论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在主体实践的层面上,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立德、立功、立言,注重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的相统一,注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相统一.在当前,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作 者:王永智 赵兴刚 Wang Yongzhi Zhao Xinggang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刊 名: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JUNIOR MANAGERIAL PERSONNEL 年,卷(期): 15(4) 分类号:B825 关键词: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青少年   价值观  

篇4:物质利益原动力论:当代我国价值观的新理念

物质利益原动力论:当代我国价值观的新理念

利益价值观的改变是思想的最大变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观念的最大革新是承认物质利益的原动力作用.这也是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内因.劳动致富光荣的价值标准是全新的价值评价.

作 者:刘俊 黄明理 余小江  作者单位:刘俊(江西师大科技学院)

黄明理(江西师大)

余小江(南京大学)

刊 名:江西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B018 关键词:物质利益   价值观   劳动  

篇5: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当代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是一支不可小视的主力军。放眼望去,大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题的大舞台上,大学生们使尽浑身解数,努力扮演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角色。然而,角色的选择是一个人生的选择,它取决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导向。

成为一名大学生是我小时候第二个光荣的梦想。诚然,这第二个梦想以第一梦想为主导,它是我实现终极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块奠基石。当我真正以大学生的身份容身于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的意义已不再是搭桥做梯的代名词。大学四年,是一个蜕变的集中训练营。每一个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生活过,挫折过,感受过的人,犹如浩瀚海浪中的一抹浮萍,当终于搁浅在岸滩,已是饱经风霜,但又“脱胎换骨”。

飞速的快节奏生活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一片竞争与激烈的招聘市场中,每一个希望的脸孔都涂满了对未来的茫然与无奈。有时候现实和梦想是两个世界的独立体,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就是即将从我们身上诞生而出的揭示我们大学生真正生存意义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命题。跻身于这个时代,感受到时代大潮的寒气逼来,知识的充实,实践的历练是我们正在经受或许在未来还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考验。怎样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切身利益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为家人,朋友和社会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有一丝光,发一点热,有一份力,做出一份成绩。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你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他也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们一起,被称为当代大学生。如此庞大的队伍,我们只要做足自己的任务,那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会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伟大的小事!

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80、90后的青年,在自始至终的质疑声中,我们本身受到长辈们和旁观者的严厉监督和审判。要冲出重围才可见日月晴天,建立良好的80、90后大学生新时代、新印象,博得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可才是首要关键!时尚因素可能造成了更多的人对我们的误解,但既然是误解,我们总有办法把它解开。因为经历的生活背景,不断扑面而来的新社会元素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主流。或许这股潮流来的太快,或许他们演绎方式逐渐趋向于非主流,使得那些革命年代,温饱为主的长辈们极为反感。我们要学习长辈们的优良传统,无论何时何地,传统和经典不能丢,也许正是我们缺失了“向历史致敬”的精神,脚步有些飘飘然,忘记了永不放弃“传承”的准则,只有青春活力,没有踏实稳重。 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这是当代大学生蚁群的共同心声。何为蚁群,仿佛蚂蚁一样,他们是一群富有智慧的生物,以群居为主。在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理想的工作之前,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就像一只只蚂蚁,三五成群的蜗居在狭小的出租房里,空有满腹才华,满腔热血,苦于怀才不遇!这是肩负大学生历史使命的起始阶段,也是最艰难,倍受打击的挫折阶段。我们刚刚接触社会,需要学习独立面对人世真情冷暖。坚持与坚韧,只有面向目标勇往向前冲,所有的一切才会成为我们不竭的动力。我们有我们的历史使命,在迎来使命带给我们的艰巨与光荣之前,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塑造完美的自己。如果自身基础都是一塌糊涂,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来谈论历史使命,更没有任何权利受到历史使命的神圣托付。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我看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要做合格的自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我们成长的时代接收了大量复杂的信息,有些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过度、冗杂的垃圾元素。他们侵染了我们的肌肤,毒害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纯洁的.品质受到了污染。正面的积极地世界总是会被大多数人接受,我们也须使自己始终保持优良的品质,做一块优质的模板。

第二、与书本做最好的朋友,不要拒绝知识的诱惑!网络时代使人眼花缭乱,似乎神通广大的网络覆盖了所有领域。要看书,网上直接百度,想看什么有什么。但一旦接触了网络,网上读书不知会是第几名的选择。不管经济领域如何发达,但知识经济的主题永远不会老去,多留点时间给书本,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这样你才会货真价实。

第三、能够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人和人的和谐体。而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依靠于身边的有利资源,与周围的社会元素和谐相处。符合社会需求是成才的关键。

第四、结合以上几点,本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价值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身的能力条件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具体国情,担负起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发展多方面才能,应对国际化发展。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知晓最新时代信息,然后勇敢站出来,充当时代的的先锋。

1、做份内应做的事。最基本的要求其实不是要求,他只是要你首先实现自我满足。

2、对自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深思熟虑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决定不仅仅会影响自 己,还会涉及他人,引导社会。三思而后行可谓明智。

3、自爱、自尊、自律、自强、要敬畏生命。爱自己,要自尊,约束自己,能够独立,始终保持生命的可贵。

4、关爱帮助他人。同情、爱护、帮助其他社会成员。以言论和行为来制止那些危害他人生命、财产的行为。

5、忠诚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爱国才会团结,才会凝聚民心。做人民的公仆,奉献自己,为社会做贡献。

6、拒绝迷信、反对传销、远离赌博。这些与积极文明悖逆而行的畸形文化,应该尽早舍弃。

第五、世界只有不断发展才会永葆青春,我们只有不断汲取与创新才能仅仅环绕在承担历史使命的主轴上。

以“我的价值观”为主题。

1、我们要继往开来的继承与复兴中华文明。儒家思想的传统文明直到今天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将使这些历史文化在新时代里产生新的意义。

2、我们要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从小事开始,举手投足的环保,都会凝结成一股大的势力推动和平发展,环境保护。

3、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志愿者已不再是新名词,大学生志愿者更是比比皆是。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的具体实现其实很简单。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你发挥的力量是大是小,比如志愿者,它就是施展你自己的一个很好的舞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每个人都会诠释出不同的形式,只要他是好的,进步的,有利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就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响应和认同。

总之我们阶段的现实任务就是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寻求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强健体魄,总结起来即八个字:“养德、修学、储能、健身”,养德以宽厚而博爱,修学储能以实现厚积薄发凭实力应对重重挑战,健身以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完成肩负的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我的价值观”为主题。

我们未来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引领时代潮流,振兴中华,改造社会,和谐世界,这将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使我们当代我们——进步青年的代表需要肩负起的责任和伟大的历史使命。

篇6:论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向三所中等规模普通全日制高校的3000份调查问卷和20余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调查分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和择业期望。

一、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的来源

本次研究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调查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样本来自三所中等规模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涉及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体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美术、音乐、园林技术等30个专业。被试者中男性40.25%,女性59.75%;研究生6.13%、本科生34.21%、高职牛59.66%。调查时间2009年为4月至2009年5月。问卷采用半开放式调查,共包括五部分内容:被调查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期望与求职经历、就业指导与学校教育、对就业政策和措施的认识与评价、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实际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018份,有效问卷3006份。有效回收率75.15%。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择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薪酬与福利

大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多选)分别是:个人发展机会(38.84%)、薪酬与福利(34.13%)、公司规模名气(12.97%)、地域(14.23%)、岗位级别(11.05%)、家庭期望(3.00%)。只有3.00%的学生选择“家庭期望”,这说明学生的择业观念趋向成熟,倾向于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而不是被动听从父母辈的意见和安排;随着户籍概念的淡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学生已经不再把留在大城市当成自己重要的职业理想,更看重的是发展空间、薪酬与福利。

2.工作初期期望的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

超过七成的学生在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3000元。过低或过高的收入定位都会给用人单位不自信或自负的印象。薪酬的预期也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中自我价值定位的表现之。根据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分析,个体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导致事业的失败,大学生在择业之初要对期望和自身实际条件进行衡量、融合,明白自己能干什么、能拿多少薪水,而不是我想干什么,想拿多少薪水。大学生心理定位是否正确是就业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

3.大部分学生认为培训考证有助增加就业竞争力,愿意从基层做起

83.71%的学生选择从基层做起;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再深造(17.1O%)或参加短期职能培训(57.48%)是良策;不到一成的学生勇于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75.63%)认为培训考证有助增加就业竞争力,已经在参加或准备参加各种就业技能培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毕竟大多数人从事的是相对“合适”的工作,而不是绝对“理想”的工作。兴趣和职业是两个概念。与其一。味坚持“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试着去“喜欢自己的工作”。

4.“调整心态、提升综合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89.4%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还是从自身找原因,调整心态、提升综合素质。36.9%的学生希望学校和社会给予更好的就业指导或政府出台支持就业的政策。

52.60%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要“调整心态、降低择业标准”;36.8%的学生意识到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5.求职经历是“人生必要的'历练,是人生的财富,使自己更成熟”

求职是学校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也是社会给学生上的第一课。当被问起求职经历时,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经历风雨洗礼的故事。73.14%的被调查者认为求职经历是“人生必要的历练,是人生的财富,使自己更成熟”。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有11.91%在经历求职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或“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消极,与周遍的人产生了疏离感”或“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6.事业单位成为首选

“您期望就业的单位性质”调查数据如下:国家行政机关(31.49%)、事业单位(42.99%)、公有制企业(14.46%)、非公有制企业(11.06%)。数据反映学生对行政事业单位情有独钟。职业安全、待遇、社会地位是大部分学生对“好工作”的看法。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职业的选择常常受舆论的影响,而忽视了自身需求,导致了择业失误,频繁跳槽。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及时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我,尽量减少择业中的理想化成分。

7.就业初期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展前景”、普遍存在心理契约违背感

工作一年内离职的原因(多选):没有发展前景(24.91%)工作性质不适合(20.01%)受更好的单位邀请加盟(19.31%)工作环境欠佳(11.87%)对薪水不满意(13.70%)人际关系糟糕(6.13%)其他(4.07%)据调查,大学生工作前五年内离职的比例高达70%,普遍存在(85.36%)心理契约违背感。不少大学生却肓日地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在极度低下的职业认同感中频繁地跳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盲目选择职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职业流动周期短的主要诱因。

8.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就业政策足够的了解

5.53%的应届毕业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非常了解”;了解甚少、一无所知的比例却高达45.22%、3.53%。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这五个职业生涯规划环节相互联系,完整不可分割。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了解就业环境(包括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落户流程、档案转机去向)是相当必要的。必要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做出理性抉择。对自己的将来没有系统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缺乏追求成功的决心和达到目标的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都是导致毕业,没有就业竞争力的原冈。

9.自我评价和职业发腱期望过高

调查显示主动面向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并不是毕业的首选。问及为何不赞成或不愿意到基层T作,毕业生所考虑或担心的主要问题是: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34.69%);待遇比较差(18.75%);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18.69%);对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11.80%);其他(9.30%)。不少大学牛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食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期望过高。

三、结束语

根据调查反应的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应始终贯穿科学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在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背景下调整教学知识与技能结构,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尽早明确专业发展与指定职业生涯初步规划,避免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第二,职业探索的过程中毕业牛需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真实有效的就信息;通过理论学爿和实践,增强就、出过程中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毕业生需要提升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合理定位,克服“好高骜远”的就业心理障碍,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促进自身的职、生涯规划与发展。第三,学校需要加强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杏,了解业生在职业探索期遇到的闲境并予以一定帮助。职业探索是个人透过工作或者工作世界所提供的资料及刺激,对其本身的需要、兴趣、性向、价值、工作角色以及能力作澄消的活动,是个人对自我特质、职业、工作内涵以及个人与环境和资源关系的认知和行为。职业探索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职业的成熟和职业适应。盲目地“先就业后择业”不应该成为个别高校提高就业率指标的权宜之计,也不应该成为大学毕业生为缓解就、压力而追随的潮流。毕竟,初涉职场的经历对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弥足珍贵,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职业心理的稳定性与成熟度。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论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论当代企业秘书的人格魅力

价值观

两个确立心得体会十篇

两个确立学习心得体会

当代诗歌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谈社会发展的悲剧性

论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论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的确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