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共含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nnabel11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简述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④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
(1)努力:①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2)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4、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时,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7)1949年,国民党退台湾。
(8)1950年,美军第七航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的?
①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此后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队。
②空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③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型号的导弹。
2、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3、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
3、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问题。
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一、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指南针、火药的发展和西川
宋朝人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和军事中,南宋时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之中,人们发明了火球、火箭、火枪等各类火药武器。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
三、沈括、郭守敬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撰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他创制的“十二气历”十分先进。他是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词并意识到石油的用途与价值的科学家。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编成的《授时历》推算一回归年长度是365.242日,和地球实际线太阳一周的周期只差26秒。
一、司马光于《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修成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该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二、宋词和元曲
宋代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词的兴盛。宋代涌现出来很多杰出的词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北宋的柳永、苏轼,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文学家,在多数文学形式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开创了豪迈奔放的新词风,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李清照发明了婉约的词风,擅长以浅近的语句、白描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真挚的感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他以悲壮慷慨的词,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悒不平之气。其中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语以寄之》最为著名。
元曲以杂剧为主。杂剧作家辈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最为著名,他一生写过60多种杂剧,其中《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三、绘画和书法
宋微宗在绘画和书法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花鸟画细致传神,“瘦金体”书法自成一家。张择端擅长画风俗画。他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宋代的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号称为“北宋四大家”。赵孟頫则为元代书法巨匠。赵书用笔圆润,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
一、明朝的建立与制度
元末红巾起义爆发。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占领大都。朱元璋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互不相属,直接对中央负责。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和《太浩》,完善司法制度。完善学校制定,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
二、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采取措施撤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夺取了侄子的皇位,是为明成祖。明成祖登基后,改北平为北京,14,正式迁都北京。明成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同时又重用宦臣,设立东厂。
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一、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有效的控制了蒙古势力的南侵,保障了边境的安全。他不顾大臣的反对,迁都北京,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东北地区。
二、戚继光抗倭
嘉庆年间,沿海一些奸商勾结倭寇,给沿海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戚继光组成的戚家军,在人民群众和明军的配合下,先后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顺利,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三、郑和下西洋
明初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使中外交流。其中郑和下西洋影响最为深远。从14到1433年,郑和率领明朝庞大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底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同沿途国家发展贸易,宣扬明朝的国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① 原因(目的):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借口(导火线):虎门销烟。
③▲结果: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
(1)主要内容:
(2)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① 原因:鸦片战争后,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②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圆(“万园之圆”美誉)。
③ 结果: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10月)
(1) 内容:
(2)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④▲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曰本发动甲午中曰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
① 黄海海战:最具代表性的战役。
② 1895年初,李鸿章命令清军躲进威海卫,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③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
(1)双方代表:(中)李鸿章、(曰)伊藤博文
(2)主要内容:
(3)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④甲午中曰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1901年9月)
①原因(借口):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②八国:英、俄、美、曰、德、法、意、奥(领导人:西摩尔)
③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④▲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9月)
(1)中方代表:李鸿章
(2)主要内容:
(3)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