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根植新区,做一个“爱心”老师(共含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暗你著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根植新区,做一个“爱心”老师
爱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中,我尝试着把自己情感中最精华的部分送给学生,我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尊重和支持,也得到了学习成绩上的回报。我充分运用了体态语言:和蔼可亲的表情语言、关心鼓舞的眼神语言以及身体距离的艺术运用等等,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情感距离,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师生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我在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受益匪浅。我一直树立着师生平等的意识,满足学生心理和安全的需要。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诚的微笑和满腔的热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行动感化学生,使学生愉快地、轻松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直以来,“差生”都蜷缩在教师的角落,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在他们心中有一块“寒冰”,使他们变得自卑、孤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为此,我加强了与“差生”的接触,随便的谈话,侧面的了解,发动同学们进行帮助,种种爱心抚慰,终于融化了他们心中的那块“寒冰”,他们也变得和其他学生一样,有说有笑,乐观开朗,学习上、活动中都变得积极向上,我看在眼中,喜在心上。全方位评价学生分数是学生命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单纯的成绩评价方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我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中,以鼓励为主,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个体,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也是我所关注的。为此,我实行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每个学生的身心特殊性,进行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力地促进了班级整体学习的进步。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教育这棵大树的源泉,缺乏爱的教学是灰色的,是没有生机的。
我愿根植于新区,做新区教育的一棵草,为新区教育贡献光和热。
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
有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也缘于从小就有这么一个梦想,如今梦想成真了。而那些曾经是我梦想中的镜头,如今仍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做有爱心的教师!”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我都要在心里提醒自己;这要成为我!
“爱心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全部的力量,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献给孩子。”人们常说,教师担任的是教书育人的角色,而不是“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发现缺点,而是肯定成绩。
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之爱,那么老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我觉得,在提倡爱的教育的同时,还应了解爱的教育的基本要求。
了解学生,是做到真正的爱的教育的前提。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特长、性格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有效的教育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提倡爱的教育,并不是说,对学生就不需要严格了。无论是表现好的还是差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对待成绩和表现好的'学生要一丝不苟;而对待表现和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只有对其严格要求,才能促使他们从后进转化为先进。
公平对待学生,是做好爱的教育的关键。这点非常重要,对待学生必须是非分明,办事公正,实事求是,绝不可感情用事。抛弃一名后进生,对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的损失,而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况且这样的区别对待,容易使两类学生都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和人格上的扭曲。关注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学生,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诗哲泰戈尔说:“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如此光彩亮丽。”在教育上,教师和学生是互为水,也互为鹅卵石的。教师的教育艺术之水让学生日臻完美,而学生的心灵泉水也在洗涤、滋润着教师的心灵,让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事业日臻完美。
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
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不知不觉,一学期过去了,也慢慢适应了老师这个角色,也许我对学生不够严厉,因为我想起小时候的我如果被老师夸奖了,或老师说一句关心的话就会让我温暖很久,所以我要求自己对每一个孩子要有耐心,再有耐心。
我也一直在追求一种既不需要打骂学生,又能让他们学好的方法,毕竟学习是主要的,家长或其他评判者,他们关注的不是你对孩子人格的教育,而是孩子成绩的起落高低,这就是中国教育。
我喜欢的不是优秀学生,而是不断改变自己的学生,前段时间二年级一个小女孩闹着不想上学,性格也孤僻,以前我同她说话她从来不回答,我也想放弃她,但是她才七八岁,由于家庭的原因变成这样,说实话让人很心疼。后来我想想,是我对他们太不用心了,我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四年级了,虽然是二年级的班主任却很少于二年级的孩子亲近。于是我在空课的时候就去二年级坐着,陪她们一起写作业,在课前课后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想法,那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画画,我会夸奖她画的漂亮,她羞涩的笑了,我的出来她很开心,有孩子在凳子上画画,坐一屁股彩笔的颜色,我会先夸他画的好,然后问他想让裤子后面添副图画么,再告诉他以后不许这样了,慢慢的孩子们都和我熟悉了。
当看到那个女孩子在作业本上写的"我爱李老师”,不管她是跟着别人学的还是怎样,我都很感动,看到一个男孩歪歪扭扭的写的“我喜欢季老师,季老师的笑声很漂亮”,虽然这句话有错别字,语法也不对,但我看懂了,当和四年级学生讨论压岁钱的时候,问他们准备怎么花,听到有孩子说要存着等李老师生日时买大蛋糕,我心里暖暖的。所以,上班的时候我是快乐的,充实的。
这里的'孩子百分之九十都是留守儿童,常年看不到父母,有的甚至几年没见过爸妈,有的是单亲家庭,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一个女孩说,她想设一个相聚节,因为妈妈和她男朋友走了,不要她和爸爸,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要她们,她想设个相聚节和妈妈见面,听着她略带哭腔的声音,真的很让人心疼。有些父母生下孩子就把他们丢下,出去过自己的生活,不明白她们怎么忍心。
这里的孩子很需要老师的关爱,而我也需要孩子们的爱来支撑自己在这里待下去,有时候晚上会感到很孤单,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心烦,会把火气迁怒到孩子身上,但他们的童言无忌总是会让我心情变好,我希望在我在的日子,给予这些孩子快乐,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