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此情不关风与月散文(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appyvalle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此情不关风与月散文
有一种感情,浅浅的,淡淡的。却让你回味,让你感动,让你想念。那一定不是风花雪月的爱情。
-----题记
那年我才十八岁,在一家公司里任出纳会计。工作闲暇时会写些小丫头文字见于报端。
正是因为一篇文章,我“认识”了一位正在县城读高三的男生。他给我写了第一封信,诚恳婉娩。说喜欢我的文笔,希望我能寄几篇文章给他。
十八岁正是渴望友谊,渴望异性欣赏的年龄。
我毫不犹豫的给他寄了几篇我发表的文章。并象模象样的鼓励这个弟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成了笔友。才知道这个高三的男生竟大我一岁。
熟悉了,我们就直呼对方的名字。他固执的要我叫他的小名:子翔。
我们在书信里邮寄鼓励与友谊。我告诉他我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遗憾,让他一定静下心来应考。
他说喜欢我的信,那淡绿色的信封为他枯燥的学习生活送去了春天与希望。
日子就在我们淡淡的交往里悄然逝去。
那年立秋的时候,他如愿以偿的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他去了省城,去了我曾梦寐以求的象牙塔。
我为他高兴,却也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子翔,他会记得我这个象牙塔外的丫头吗?
没几天就收到了他的来信。
他说他们学校有我们县城那么大;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热情洋溢;他还说要是萍儿你也在该多好!
我感动,享受着云淡风清的友谊。
平安夜他说:宿舍里静静的,只有我一个人在给一个女孩写信,你猜这女孩是谁?
2月14日他说:今天情人节我很想去买玫瑰,只是玫瑰还没有找到“家”!
我们就这样期待信鸽飞来,心照不宣,波澜不惊。
大一那年暑假,他说要来看我。
当腼腆的他含笑的站在我面前,我竟没有半点的陌生感。还调皮的向他眨眼睛,做鬼脸。
笔友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成了现实中的朋友。没有掩饰,仿佛熟识多年。
他说大学校园里男生拉着女生的手,旁若无人的散步;说班主任老师那掉了边的眼镜;说同寝室的哥们追女孩的故事……
我说在公司里怎样逃掉老总的目光去逛街;说现金日记帐的下面压着写给他的回信;说一个男生追我时的傻样……
湿漉漉的青春被友谊点燃,我们单纯快乐!
分别时,我理节的握了他的手。这玉树临风的大男生竟羞红了脸。
我们彼此喜欢,彼此欣赏,只是好象与风花雪月的'爱情没有关联!
子翔大三的时侯,我遭遇了生命里的第一次爱情。
主角是一个霸道帅气的大男孩,眉宇间藏着深深的不羁。我陶醉在无法抗拒的爱情里,以为霸道就是爱的体现。
再收到子翔的信,我委婉的告诉他我有了爱情。男友不希望我与别的男生交往。
却没有想到友谊的风筝从此断了线。子翔给我回了一封信,也是他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
他说:友谊就是,永远是,天涯若比邻。天各一方或失去联系在它面前会黯然失色。萍儿,你一定要幸福快乐!字里行间有离别的味道。
那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我的主角去了别人的故事里。深深相爱的人瞬间成为陌路。
这时,我才发现,子翔也被我丢了。他毕业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数年过去,那曾经的风花雪月好象成了别人的昨天,我从不愿去忆起。但那段被我丢弃的友谊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梦里……
我常常会想,那个叫子翔的男孩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叫萍儿的女孩么?
此情不关风与月亲情美文
风起的时候最易吹起心中思绪纷飞,他们在南面,我在北面,我们之间隔着洞庭湖的秋天,北方大雁南飞的日子里我一次次执起一支素笔想向南方的父母寄去我的牵挂,无奈在世间最质朴伟大的亲情面前再隆重的文字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的见解我的词穷让我害怕玷污了这世间的神圣,但我的感觉我的思念我不想让它凉在风里。
梧桐叶子在瑟瑟西风下又吹落了几许,随手拾起一片,冰冷的触感竟让我指尖凉透入骨,离家的日子,这是第几个秋天了?记忆又回到那个夏天,母亲欣喜的目送着我进入大学的校园,僵硬的笑容里挤出的鱼尾纹清晰可见,没有深情的拥抱亦无琐碎的叮咛,但只有我知道那苍老的眸子里饱含着多少热泪。梦里母亲容颜依旧,可谁又知道在这无情的秋季里她是否长了皱纹白了头发,风湿是否还犯,我的心深深的绞痛了,就如被这秋风摧皱的叶。喜欢独自抬头仰望天空,那时我总会问自己沧海一粟的我是多么渺小,何德何能竟成了家人的全部与唯一?尘世之中的风与月,利益之中的得与失,交往之中的情与义在亲情里皆不复存在,他们出于本能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桃花源,无关风花雪月,没有自私哀怨,只有无尽的付出与深爱。
也许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患得患失是人的天性,害怕一直珍惜的某一天离我们远去,所以总是将爱情、友情看得很重要,这两者一直不稳定的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当中,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他们与那虚无缥缈的缘分有着剪不断的关系,这些不定因素迫使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维护经营着。可亲情不同,那是血溶于水的牵扯,是天性也是命中注定,在它面前我们不必胆颤心惊亦无需伪装得完美,亲情给予我们任性撒娇的特权。在家的时候无节制的享受着父母恩赐的一切,离乡独处时浓浓的`恐惧却疯狂的席卷着我的神经。我害怕哪一天树静风止,他们会如天边的夕阳飘逝远方。一直憎恨无情的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却更愧疚我的无知倔强加速了家人的衰老。一年回一次家,每当我看到家人身上那逐年衰老的气息时总感觉自己的朝气与活力是多么讽刺,仿佛在提醒着我是偷窃他们青春的刽子手,用时光的刀刃在他们脸上划下了一刀又一刀。一年一见,多么残忍,每年不同样,看到家人按年老去的速度我仿佛听到了心在滴血的声音。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做着同一个梦。梦里父亲牵着我的小手走过故土的鱼塘边,我那时总喜欢任性的甩开被他包裹的大掌,跳到他身后,踩着他深深浅浅的脚印,即使小脚不及其一半,却乐在其中。现在我是父亲的臂膀,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家人的未来,这种感觉很奇妙,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可以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捧到他们面前,但我知道那时他们的笑容里掩藏的定是无尽的沧桑与疲惫,褪去光彩的眸子里透露出他们一生的操劳与牵念,半生年华仅凝结成了我们手心一点金,何等心酸!
我不知道如何尽己所能的去弥补对亲情的亏欠,我只知道在风起的日子里裹紧大衣,在空虚的时候执本书卷,告诉他们我很好,不成为家人心心念念的牵挂,他们需要的,仅此而已。
此事不关风与月散文
与大理湛蓝的天空相约是在隆冬的一个清晨。厌倦了冬季的沉重,逃离即将袭来的雾霾,告别南方还在熟睡的城市。踏上大理这片偏安一隅的土地,眼前豁然开朗。天空明净得如一泓湖水,白云曼妙的身姿悠闲地游走,久违的阳光从云端倾斜而下,暖暖的,好明媚!呼吸一口大理清新的空气,微笑着低语:你好,大理!
大理古城
走在大理古城,古老的街道,古老的城楼,让我立刻穿越了时空,寻觅金庸笔下曾繁华一世的大理古国。五华楼是这座城市的标志,门头上苍劲的“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的书法而成。朱门、红柱、黛瓦这样古色古香的城楼诉说着千年沧桑,几经兴废。手扶五华楼栏杆,岁月斑驳的痕迹处处可见。拾级而上,镂空雕花的木窗,色泽依然鲜艳。红色的门框里,蜚声海内外的剑川木雕让人叹为观止。碧绿叶片,簇拥着国色天香,每一片花瓣线条柔美,舒展自如。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四季白雪皑皑的`苍山,崇圣三塔矗立在青山绿影间。位于三塔中间的是千寻吧!千寻――因为这样一个赋予哲思的名字,多少人不远千里,寻遍千山万水,虔诚地来到你的身边,膜拜你的雄伟与庄严。俯瞰整座古城,从苍山淙淙而来的清澈溪流,横穿大街小巷。清流从每家每户的屋前潺潺而去,这就是“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兼具的景象。
跟着流水前行,你会看见户户门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大理的人家无论庭院大小,都会种上几株茶花。早春二月,香气袭人。或艳压群芳、或妖娆妩媚、或颔首娇羞。“云南山茶甲天下,大理茶花冠云南”。在这个茶花的绚丽王国,你一不小心误入茶花深处,驻足于某一朵玉带紫袍,容颜与花儿两相辉映,嫣然一笑,醉在春风里。
走在大理古街,脚下静静流淌的溪水,不知曾经承载了谁的忧愁与欢悦?耳畔传来清浅的弹唱。此时,大理,只有音乐。在这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吉他和手鼓的浅唱低吟,唤醒了多少迷失的灵魂。
喜洲
渐近喜洲,有棕色骏马和车夫在公路两旁等候。踏上马车,车夫挥舞着马鞭,驾驭技术娴熟。一阵铃铛作响,拐过几条巷口,眼前让人赞叹的就是堪称建筑艺术的白族民居。白族人家对自己房屋的建造特别讲究,他们耗费心血和财力只为修建舒适安身的“三滴水”、“四合五天井”。一座座古典华丽的庭院惊现于眼前。奔跑过去,一排红色格子门脸,中有金色的镂刻,十分醒目。在朱红的格子里,是能工巧匠雕刻的精美图案。每个格子的图案各不相同。既有“花开富贵”、“玉兔望月”还有“麒麟望芭蕉”,富丽堂皇而不失趣味盎然。取出相机,不停地闪拍。转过头,又与一阵惊喜相逢――门楼。雕梁画栋,飞檐串角。这户白族人家精心讲究,随处可见书香世家的气宇轩昂。拱形的木门,在门楣上精致地雕刻着“二龙戏珠”,古色古香。木门的两边,青砖砌成的灰墙,向内凹进的方框里写着一幅对联:门承五台芝兰茂,庭润花溪子墨香。白墙、黑瓦定格出这幅水墨画的底色,饱蘸笔墨,晕染出千年不解情结:兰心蕙质,踏雪寻梅,从灵魂深处透出的缕缕墨香,浸染着大理含蓄蕴积的民族文化。与白墙相接得恰到好处的是凿榫铆眼,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门楼的最高处,左右两侧则是飞檐,黑瓦铺就而成,两角向上翘起,“展翅欲飞”。
轻叩门扉,我想象着推开木门的一刹那,庭院里幽兰馨香,山茶争妍。在繁花似锦中,一位头发花白,身着白族服饰的老奶奶,正绣着手帕,而那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一定是精美绝伦的大理茶花。在庭院的一个角落,孩童摇头晃脑地念着:洱海有个小月亮,月亮照着海娘娘……我迟疑地站在门前,手还握着门上的铜环,一阵遐想,思绪万千。
洱海・双廊
洱海是静卧在茫茫苍山下的一湾湖水。她湛蓝而又澄澈。无论时光变迁,她都这样安然而宁静。驱车来到洱海湖畔,平坦的沿湖公路在眼前不断扩展,洱海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岸边,神奇的是湖中居然能看到几棵奇特的树。树上叶片稀疏,而伸向苍穹的枝干,没有古刹老树那么遒劲,却多了几分柔和,组成了漂亮的树冠,一如徐徐展开的扇面。在飘渺的湖面上,它们恒久地站成了一道风景。不知道她们固执地站在这里,坚守的可是一份天荒地老的承诺。
清晨的洱海,在袅袅升起的薄烟中,睡眼惺忪。东边的朝阳晨曦微露,轻撒在湖面上。此时,一只小船驶向湖中,船尾留下一道长长的涟漪,打破了静谧。双廊依湖而建的楼房、客栈披上了今日的第一道金光。于是,主人、游客都慵懒地从睡梦中醒来。跨上背包,慕名而来的游客要去寻找一段奇遇。沿着湖边前行,一路都有游客走走停停。越往前走,客栈逐渐减少,离湛蓝的湖水越近。远远的,有一两只白色的海鸥从湖面起飞。心情随着海鸥也飘飞起来。加快脚步,向着海鸥飞翔的地方奔去。海鸥越来越多,人声越来越喧闹。跑到湖水退去的一块地方,加入欢呼的人群。这里离湖水近在咫尺,伸手就触及到蓝得透明的水。这里和海鸥完美邂逅,它优雅地盘旋于上空,又擦身而过。买来一包农家晒干的小鱼,向空中抛出一把,一群精灵就扑扇着翅膀来到你的身边。这时,你足以端详,轻盈的舞姿,一尘不染的羽衣,红色小嘴,加上机灵的眼珠,都让你深信它是这澄净天地间最灵性的鸟儿。手里举起一条小鱼,侧身对着它飞来的方向,眼睛不时偷看它飞来的身影。就在你一眨眼的瞬间,它那红色小嘴就敏捷地衔走了小鱼。你还处于惊喜之中,可它已飞往彩云升起的地方。
双廊是来发呆的。阳光下,洱海码头,一字摆开的太阳伞下,沐浴着春风的人们满脸惬意。乐队的演唱此起彼伏,摇滚乐的架子鼓敲得铮铮作响;又一首怀旧的经典老歌被深情地唱起……听歌的人手里举着咖啡杯,眼睛眺望着水天相接的远方,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或许此时你已忘记那个霓虹闪烁的都市,或许你恍然想起那次灯火阑珊处的相遇,思绪犹如脱缰的野马已不由你控制……洱海这一片深沉的、柔软的湖水,轻吻着岸边的沙石,原来你就在这里,可以容纳我所有的难以释怀……
此事不关风与月
大唐咸通年间,京城长安一座普普通通的道观――咸宜观外,贴出一纸告示,纸上只有七字“鱼玄机诗文候教”。短短几日内,长安城文化界尽人皆知,大批文人雅士纷纷登门拜访,清静之地变成了热闹的文化沙龙。
这一切都是因为鱼玄机是一个特别的人。她是个女人,还是个美女。于是这“诗文候教”中,不只有挑衅,还暗含了一分挑逗。
从来才女名妓,多是空有虚名,略有一二分才情,便被捧上了天。以她们那两把刷子之所以能出名,是沾了身为女人的光。在刻意忽视女性教育,甚至限制女性活动自由的社会,这也无可厚非。开办文化沙龙的女人,拍卖的不仅仅是才情,作客“太太客厅”的男人,目的当然也不是纯粹的学术交流。鱼玄机的咸宜观,有诗有文,也有声有色,屹立在礼法名教之外,徜徉于花月风流之中。人人都知她是荡妇,但还是排着队来了。
无数后人为一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折服,在只言片语的史料中试图探索这个传奇女人的心理。可是,有什么好探索的呢?看看她的经历就知道了:少有才名,却出身低贱;暗恋温庭筠而不得;嫁与李亿,为其悍妻所逐;苦守咸宜观,只换来情郎的背叛……但凡有一丝幸福的可能,也不至于饮鸩青春,高张艳帜。与其说她是个反叛者,不如说是个绝望者。
男权社会,女人永远是被消费者,名女人更是不能例外。人们不爱挖掘汉武帝的后宫,却津津乐道武则天的男宠;没人管辛弃疾的老婆是谁,却都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提起张爱玲就是胡兰成,提起三毛就是荷西……女人永远和她们的男人捆绑销售。这种思维已深深渗透进了潜意识,时至今日也没有改变。实现两性平等的主张,依然任重而道远。
可是向男权打响第一枪的女权主义,却似乎步入了歧途,变得越来越狭隘偏激。放浪形骸的鱼玄机,在被男性消费的同时,成了女性的工具。自由、平等、解放这些理念被强行标注在这个名字下方。而讽刺的'是,这位女性主义旗手的生命却因为杀害了另一个女人而被终结,一个比她更弱小的女人――她的婢女绿翘。女人为难女人,这便是现实给泛女性主义者的一记响亮耳光。
归根结底,鱼玄机只是一个普通人,想过幸福生活而不得,便破罐破摔出一个精彩的悲剧。
她最让我感念的不是倾国的容貌、情色凶杀的花边新闻、俗套的闺怨和酬酢诗歌,而是折柳送别时的一句:“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这一刻,诗人鱼玄机超越了个人的“悲”,触及了更具有普世价值的“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文学史上注定为鱼玄机留下属于她的一页。
鱼玄机,唐代诗人。无关风月。
此情无关风与月高中作文
他们一位是乱世皇帝,亡国之君;一位是出墙红杏,风韵徐*。
梁元帝、徐贵妃;采莲赋、半面妆。
他们的恩怨情仇,他们的往事今朝。
此事无关风月,只问真心几许?
·为谁吟得采莲赋·
他名萧绎,是南朝的皇。
他风流潇洒,文采斐然,本是天之骄子,自当举世无双,奈何身有缺陷,独一眼而视物。
他是真的喜欢徐昭佩。
当他还是湘东王的时候,便娶她为妻。望着妻子那如花娇艳的面容,听着妻子那如鸣佩环的声音,恍惚一句“山似莲花绝,流如明艳光”便脱口而出。他包容了她的骄纵脾气,忘记了自己的高贵身世,只想得要对她好一些,再好一些,要把她捧在掌中,给她万丈光芒。
他开始努力,想要成为帝王。想要携着她的手站在天下人的面前,接受万人祝福。
从王到皇,他与她患难与共,本该感情日深才是。
可惜,本该是。
他愿做隋炀帝,可徐昭佩却不愿当那萧皇后。
他曾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采莲赋》,其词有云:“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是所见所看,还是脑中幻想?一切景语皆情语。那妖童媛女,可是他心中所盼的琴瑟和谐?
可叹徐昭佩终是负了他的心。她知其弱点在独眼,她便想方设法地刺激他。每当萧绎来的时候,她就只化半边脸的妆去见他,双眸视两边,一眼一面足矣。他每次都被气得拂袖而去,但又总会再次到来。一计不成,再成一计。她或是借着酒醉,将呕吐之物吐到他的龙袍上,每次都吐得精准无比,百发百中。
面对她一次又一次的羞辱,他的心渐渐开始冰冷,他空悬后位,只封她贵妃。
她的红杏出墙,他心知肚明。他冷眼看着她每日出宫离去,巧笑嫣兮流连他的臣子与侍卫之间,他却从不提,只做不知。他在等,等着她幡然醒悟,等着她回心转意,等着有一天可以亲手交她凤印。
他给她留足了余地,她自己却从不珍惜。
她那情郎调笑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言论终是闹了个满城风雨,那朝前臣子廷后侍卫的嘲弄蔑视终是让他决定了放弃。他对她忍无可忍,借一妃子之死*她自裁。曾经有多爱她,他如今就有多恨她;曾经等了她多久,如今就要恨她多久。
隔窗望月,又见莲花盛开,雪白鲜红,好似数年未曾经过。
合上窗子,他却不忍再看。
·为谁梳作半面妆·
她是徐昭佩,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是侍中信武将军的女儿。
她有绝世美貌,惊为天人,自幼精通女红诗赋,才情无双。
二八年华,本是情初窦开的年龄,她也曾在后院临水弄花时想过未来夫君的容貌。他该是儒雅抑或威武,或可以和她和诗对偶,或愿意带她走遍山河。他要英俊,他要温柔,他要有担当,他要是个如兰似松的高雅君子。
她想得那么美好,如观月圆,如见花开。
只可惜,现实的月是残月,现实的花是落花。
一切与她想得截然不同——那丑陋的面貌,那残缺的眼睛,一切让她无力。她哭闹啜泣,却还是为了家族披上那如血嫁衣,十里红妆。
一个女人,可以爱上一个内心险恶的男人,如果那个男人拥有外貌英俊;一个女人,可以爱上一个两面三刀的男人,如果那个男人对她温柔爱护。她不在乎他是否残忍暴戾,只要肯对她缠绵,纵然是装模作样也无所谓;她也不在乎他是否妻妾成群,只要肯对她关切,纵然是逢场做戏也无怨言。
一个女人,可以在不理解一个男人本性的前提下爱上他。
但她看着他一步步往上爬,看着他囚禁侄儿暗杀父亲。看着他从身体到内心,一寸寸地腐烂,一点点地污秽。又怎能骗过自己,又怎敢再付出感情?
她临窗描画半面妆,看那镜中女子一半妖娆美貌,勾唇浅笑,一半朴素苍白,面无表情。她扶案痛饮梨花白,任那烈酒灼烧喉咙,四肢如浴烈火,也捂不热那颗麻木的心,抹不去那滴落下的泪。
她陪了他那么多年,从王到皇。他要了她所有的.青春岁月,把她困之重宫、锁之高阁,却只是给了她一个贵妃之位,一个冰冷头衔。
她曾低声下气乞求母家势力助他为皇;她也曾精打细算步步为营替他笼络人心。她不爱他,却抛却了尊严去维护他;她不爱他,却放弃了天真去扶持他。
而今,他却那么待她。
她终是倦了,厌了。连那半面妆也无力再绘,连那梨花白也再难灌醉。她开始痛恨天明,痛恨生命,她变得疯狂而危险,变得绝望而妖冶。
她开始辗转于各色美男子之间,看他们为她如痴如醉;她开始出入权臣才子的府邸,看他们迷她难以自拔。她用精美的妆容掩盖了疲惫的面容,用华丽的衣裙遮挡了瘦削的身骨。
萧绎、萧绎。
夜深人静之时,她总爱独上高楼,凭栏对月。那皎洁的月光一如当年,只是自己却不复当年雀跃。她念着他的名字,一遍又一遍。什么东西在月光下盛开,什么东西在月光下腐*。
当迎来赐死诏书的时候,她竟是微微的笑了,带着点天真与向往,好似一瞬间变成当年那个不谙世事,临水弄花的少女。
她坐在高楼上,饮下掺了鸩毒的梨花白,看着远处皇宫外的春花盛开得重重叠叠,好似当年。
时间久了,竟也这么过来了。
她闭上眼浅浅地笑,帝宫之外,有钟声远远传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意不关风与月作文
从工业化到电子化,再到智能化,科学技术的革命如万斛泉源,一次次地挑战人类的力量。随着手工劳动和机械计算逐步被程序替代,人也不知不觉涌入革命的旋涡。然而,总有着些许无可替代的品质,造就了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成就了这“万物的灵长”。“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如欧阳修所写,人所以能焕发永恒的光辉,在于其独一无二的情意。
窃以为,独属于我们人类这一物种的价值大体有三。
其一是原则。野蛮部落到成熟社会的转变不只是从茹毛饮血到“烹羊宰牛”,更是构建出一套“有所不为”的价值底线。当人们将个体生杀予夺的权利让渡给集体,并冠以“公意”这一神圣的名字,这便是以契约的形式保护了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而由此更进一步,从社会原则这一底线出发,为个人确立价值目标的`上限,亦赋予了社会中每个生命别具一格的光彩。
其二是共情。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所谓共情,就是对与自己相似的生命个体的情感认同。尝试走进文学宝库中的任意一角,即使是虚构故事,主人公的人生遭遇也十足扣人心弦。究其原因,绝不仅仅是格里高尔揭示了人的异化,葛朗台反映了人的物化,或是苔丝概括了社会对贞洁人格的玷污。“人生自是有情痴”,正是这人所共有的感情,通过主人公的举手投足,牵动着所有读者,让抽象的笔触在遥远的时空中同自己构成和谐的回响。
其三则是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人作为一种平凡的生命体,既拥有了公意保障下的物质安全和心有灵犀间的精神共鸣,也相应地不难产生对个人体验的整合、反思与规划。每个人的志向各不相同,但都由自己决定,也都决定着每个人的价值。一如孔子面对礼崩乐坏、斯文将丧的社会现实发出“天生德于予”的宣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脱胎于环境,却紧系于意志,思考成熟后一旦确立,任何变故都左右不得,成为了一种与生命本身共存的执着,此“执”不关风与月。
从基本自由到社会情感,再到价值追求,这是“社会人”、“有情人”和“有志者”的交融。可塑性和稳定性的刚柔并济,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人格。面对充满机械轰鸣和金属光泽的时代,扛起“人”的大纛,不难发现,物我都将焕发出永恒唯一的光彩。
从工业化到电子化,再到智能化,科学技术的革命如万斛泉源,一次次地挑战人类的力量。随着手工劳动和机械计算逐步被程序替代,人也不知不觉涌入革命的旋涡。然而,总有着些许无可替代的品质,造就了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成就了这“万物的灵长”。“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如欧阳修所写,人所以能焕发永恒的光辉,在于其独一无二的情意。
窃以为,独属于我们人类这一物种的价值大体有三。
其一是原则。野蛮部落到成熟社会的转变不只是从茹毛饮血到“烹羊宰牛”,更是构建出一套“有所不为”的价值底线。当人们将个体生杀予夺的权利让渡给集体,并冠以“公意”这一神圣的名字,这便是以契约的形式保护了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而由此更进一步,从社会原则这一底线出发,为个人确立价值目标的上限,亦赋予了社会中每个生命别具一格的光彩。
其二是共情。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所谓共情,就是对与自己相似的生命个体的情感认同。尝试走进文学宝库中的任意一角,即使是虚构故事,主人公的人生遭遇也十足扣人心弦。究其原因,绝不仅仅是格里高尔揭示了人的异化,葛朗台反映了人的物化,或是苔丝概括了社会对贞洁人格的玷污。“人生自是有情痴”,正是这人所共有的感情,通过主人公的举手投足,牵动着所有读者,让抽象的笔触在遥远的时空中同自己构成和谐的回响。
其三则是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人作为一种平凡的生命体,既拥有了公意保障下的物质安全和心有灵犀间的精神共鸣,也相应地不难产生对个人体验的整合、反思与规划。每个人的志向各不相同,但都由自己决定,也都决定着每个人的价值。一如孔子面对礼崩乐坏、斯文将丧的社会现实发出“天生德于予”的宣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脱胎于环境,却紧系于意志,思考成熟后一旦确立,任何变故都左右不得,成为了一种与生命本身共存的执着,此“执”不关风与月。
从基本自由到社会情感,再到价值追求,这是“社会人”、“有情人”和“有志者”的交融。可塑性和稳定性的刚柔并济,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人格。面对充满机械轰鸣和金属光泽的时代,扛起“人”的大纛,不难发现,物我都将焕发出永恒唯一的光彩。
路过一片曾经,无关风与月散文
我想自己是个拾荒的小孩,在某个已经被忘记或正在被忘记的路上,拾捡过往的记忆以及填满记忆的那些人和事。
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时一样,四四说的。
我说的四四可不是小郭,她是在我生命里只留下一个模糊了一下继而异常清晰的脸庞。可以看到她站在七色阳光下眼神清澈、唇角飞扬、满脸纯真、表情寂寞的笑,然后说: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时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想,什么时候可以用四四那种静眼旁观的语气来写我的文字。她的文字总如她的人一样,外表柔弱,内心坚强,性情乖戾。她可以称自己是小孩子,然后又很沧桑的说:“看低年纪的那些孩子明媚的脸庞,新鲜的名字,稚嫩的文字,恍然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苍老。”会在她的文字里看到她与她小鬼的漫漫纠结,看到她的小鬼棕色的发丝飞扬在明晃晃的阳光下。大片大片金色向日葵的斜坡里,桃花舞落空气氤氲的江南水乡里。
四四在很多人的留言册上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死讯能激起你的一丝恐慌吗?记得要送我矢车菊,向日葵那样的黄色的矢车菊。记得要送我矢车菊。
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时一样。
很多时候会想,若有一天我们真的不在一起了,你还会不会记得我,记得那个你曾对他说: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的那个人。
很奇怪,记忆里的时光四四一直是那种只能仰望的角色,可分开后却有这样无止无境的想念怀念。伴在生活里的打打闹闹的那些人,脸色却总也模糊不清——是不是因为那时的印象和现在分别又重逢后的影子合不起来了,还是像谁说的:时间带走了过去。亦或时间没有改变,只是我们已不是当时的自己。
曾经在文章里写过,一辈子都不愿忘记的四位异性:老爸,曾以为可以被他牵着手闭上眼睛都不会迷路的他,因他而认识的小米以及,可以包容我无里头的任性、一起嘻笑斗骂的另一位。
老爸,是一定追随一辈子的。他,是不愿忘记、不会忘记也不愿想起的,结束了,就该搁浅了的,有些注定是过客。另外两位,已经有一位开始飘离视线了。另一位,会不会像生命里的那些,在一起的日子里打闹的太多了,把以后的'印象也给消耗了,最终的是生命的过客的点缀,温暖些许时间的记忆,会不会有一天记忆也消散了。
小米,那位已经飘离的,最晚认识,却有最早离开的一位。很多时候都会听他甜甜的说:
“你个猪!”像是一片金色的阳光带着七彩的泡泡掠过阴霾。
是小米陪我走过那段从自以为是闭上眼睛都不会迷路的迷梦里惊醒的时间。
每晚都会有短信:
——快点睡吧,不早了,晚会。
——晚会,晚会,晚会……
——不是偷懒吧?应该晚安好不好!
——你个猪!
呵!认识五个月,听他说了三个月的“晚会”。
都没课,寝室里褒电话粥,开始聊自己老爸老妈的故事。小米说:他爸爸对彩票颇有研究,可妈妈从来嘴巴上反对,但每次开奖是总是热切的关心,然后会说:
“看,我也猜了这几个数字呢,若我买的话也不差呢。”
“那你怎么不买啊?你个猪!”
“你个猪!”
其间,阳光突然斜照进来,灿灿的不像话,总觉得当时是有辆火车轰隆隆的驶过,碾碎溜进来的阳光,有满地针样的阳光碎屑。
曾经酷爱烟火,爱那种看着它喷薄而起随即绽放在头顶后徒然而下坠的失重的错觉,只是现在听到烟火远远的闷闷的绽放的声音都会有微微的心痛。曾经有人说过会有一次烟火是特意为我而燃的。小米说,没有兑现的承诺你就当他是风吧,放心好了,我说过的话不会成风,放心,会有一次的烟火是为你而燃的。
可是,小米,你也随风一起走了吧。
小米曾有过一段挫败而铭心的感情,应该是一位清秀而安静的女孩子。他们现在又很幸福的在一起了。
见到小米最后一个晚会时他说的。日子极度暧昧:2.14。她现在是不是每晚可以安静的看到那两个字:晚会——晚安,梦里再会。
希望她可以被牵着手一辈子都不会迷路,希望她听到的承诺不会像风一样离开。
博客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是在手术室里的四个半小时,其实其间的四个半小时是完全处于那种无意识的状态,或许唯有导尿管里流出的淡黄色微温的液体还可以证明是活着的生命。干净,纯净。没有记忆,没有回忆,没有现在和未来的恐惧。其间有朦胧的醒来,有人安抚:别动,马上就好。
恩,马上就好。
再混沌地睡去。
期望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
偌大的房间,可以不必有许多装饰,只要有一张足够大的足够宽的床,有一个占满整面墙壁的向阳的落地窗,米色的窗帘,有足够的阳光或月光洒进来,甚至可以洒在我沉睡的脸上。窗外,有一片葱郁的绿色欣欣向荣,有只倦怠而庸懒的猫卧在床边浅眠。
而我希望可以与那张床纠结下去,没有思维没有意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安静,干净,纯净的睡去。其间,亦或还有在乎过的记起过的我的人在房间里或窗外的阳光或月光里唏唏嗉嗉地做着他自己的事。我想,我能感觉的到他——尽管他可能不会是我所期盼的人。
被第八号当铺诱惑,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地方,我想,我愿意用我所有的意识和记忆换取在乎过我、爱过我以及我在乎、我爱的人的幸福与快乐,而我,只希望可以拥有那样一个空间。
——呵呵,什么时候变这么高尚啊!
——呵呵,一直都是嘛!不然你也爱我吧!
……
……
——这样对你对我都没好处。
对你对我都没好处。知道的,彼此都是。只是没有必要这样拿出来说,这样对你对我都没好处。
一直想站在生活之外看我和他的样子,一直想留下点与他有关的文字。可是,会怕,怕留下后他就该走了。像四四,想小米,像曾经的他,像曾经生命里的那些人,成了一阵温暖记忆的风。
★ 月风随笔
★ 月风随笔 续2
★ 月有情-散文
★ 季节的风散文
★ 檐下听风散文
★ 风言疯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