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软驱故障维护(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日行一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软驱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早期的286、386机器中我们就以5英寸的软驱进行文件资料传递、重要信息备份,现代,软驱已演进到3.5英寸,虽然它的作用已不及原先那么重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软驱的功用仍不可替代。软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突然出现一些故障,让人不知所措。此时,劝诸友最好是沉着应战。我将带领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
1、灰尘引起的软驱故障
在软盘驱动器中,有些信号是通过光电耦合原理产生的,如写保护信号、索引信号、Ready信号。这些信号一般都是采用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来传达。如果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能有效地照到光敏三极管上,则光敏三极管导通。反之,则截止。在实际工作中,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在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堆积了灰尘,使得光敏三极管不能正常地导通和截止。
灰尘积聚常常是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故障现象有:
①能读写但不能格式化。原因:没有索引信号。因为在格式化中需要索引孔作位置参照,标志信息在第一个脉冲来了之后才写到盘上。由于无索引信号送到软盘控制器中,导致控制器无法确定写入信号的起始位置而不能进行格式化。由于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损坏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灰尘堆积所致。
②“写保护”错误。对没有“写保护”的完好软盘进行写操作或格式化时,计算机提示“Write Protect Error”。这种情况一般也是由于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表面被灰尘覆盖,使光敏三极管不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其效果相当于软盘的写保护口被封,二极管发出的光被截止,从而作出了盘被“写保护”的判断。
③“没有准备好”错误。对软盘进行操作时有时提示“Not Ready Error”。原因:当软驱主轴电机转动之后,检测有无索引脉冲以及信号是否正确,如果没有索引脉冲或信号不正确。则会出现以上错误。这种问题一般出现在检测索引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这两个元件上灰尘过多,造成索引脉冲被灰尘隔断,检测电路无法检测到两个连续索引脉冲,从而导致“没有准备好”的错误。
④“目录滞留”现象。开机后,第一张软盘能正常操作,但换盘后,运行盘上存在的文件时提示“Bad Command or Filename”或列文件目录时显示的仍是第一张盘上的内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目录滞留”,这也是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表面被灰尘覆盖所致。
以上的软驱故障,只须用软驱清洁盘清洁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即可排除。清洁后如果问题依旧,可打开软驱用棉球蘸无水酒精擦洗干净。
2、机械性故障
电脑常出现的软驱、光驱问题,其实在很多的情况下主要是机械性故障,一般都可以修复。光驱和软驱机械性故障常出现在光头组件、磁头组件等机械部位。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问题,及时修好。
故障现象:在Win98的资源管理器中双击驱动器A(软驱中已插入了磁盘),软驱指示灯亮,接着屏幕上出现“磁盘未格式化”。另换一张已格式化并且已有文件的完好磁盘,读盘同样出现“磁盘未格式化”的字样。从显示的“未格式化”的指令来判断,引起此故障的原因是软驱的磁头组件不能运动或磁盘不转动。
修理方法:先关闭计算机,用螺丝刀拧下固定软驱的螺钉,将软驱取出(不必拔掉电源线和数据线,否则在观察软驱工作状况时,又必须插上),取下软驱的外壳,就可以看到软驱的磁头运动组件了,
这时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启动计算机,看计算机在启动的过程中软驱的磁头组件是否运动。经观察发现:启动时软驱的磁头组件不动,这时在软驱中插入一张磁盘,读盘一试,结果磁盘旋转,磁头组件还是不动,屏幕上继续出现“磁盘未格式化”字样。软驱磁头组件不运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驱动磁头组件的电机损坏;一是没有使电机旋转的正负电压。再次启动计算机,在计算机读软驱时,用MF47型万用表直流1伏档,测得软驱的1、4针脚处约有正负电压约0.1伏。再关闭计算机电源,拔掉软驱上的电源线和数据线,测驱动电机电路的四个焊接点的内阻,若有电阻则可知软驱的驱动电路、电机不存在问题。那么,看来电机不转动的原因是电机的螺杆轴卡死,因电机马力较小,阻力略大,螺杆轴就会转不动。问题找到,修复就容易了。在电机的螺杆轴上滴少许机油,用一把摄子夹住螺杆轴,用力向右旋转,磁头组件开始向中心移动,反复移动几次,感到转动较灵活了,就可开启计算机试软驱了。这时看软驱的磁头组件在软驱指示灯亮时是否运动,结果能运动了,然后在软驱中插入磁盘,磁头能读到磁盘的数据,再拷贝一个文件到磁盘。OK,一切正常。
3、软盘零磁道损坏
软驱不能读盘,也部分原因可能是软盘的零磁道损坏。当软盘插进软驱,在“我的电脑”下打开A盘时,光标在屏幕上颤动一会即显示:“无法访问A:。系统无法读取指定的设备”。
软盘零磁道损坏,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修复:
(1).首先在Win98桌面上双击“我的电脑”,打开后在软驱图标下点击右键,选择“属性”,点击“工具”,选择“查错检查”。如果经检查后显示“严重损坏……”,就应该放弃修复。
(2).试用PCTOOLS 9.0修复。打开DISK菜单,选取“Format”项,将坏磁盘插入A驱,再在屏幕上选取“A:1.4M”→“OK”,出现配置菜单,选择“Safe Format”选项,然后根据原磁盘容量选择合适的磁盘空间。格式化完成后,用“Unformat”命令将软盘中原来的内容恢复。
(3).利用Norton中的Disktools修复。在DOS下启动Disktools后,出现一个主菜单,菜单第三项是“Revive a Defective Disk”(救活一个有缺陷的磁盘),然后出现一个对话窗口,选择坏盘所在驱动器和磁盘类型,然后回车即可修复。
(4).应用HD-COPY修复。HD-COPY可在软盘上每磁道不超过一个坏块时,另取一个好块替补,将此坏块从FAT表中剔除并完成格式化的功能。因此,可利用此功能进行修复,具体方法如下:
进入 HD-COPY,选Options menu。设好源盘和目标盘(此处均设为1.4MB),然后将Options-4菜单设置如下:
选Format destination,在Format菜单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磁盘规格作格式化。先选80×18即标准1.44MB格式,失败,提示 Bad CRC Error……。再选82×18,1.476MB格式时格式化成功,系统提示在FAT区发现一个坏块并用另一个好块替补,然后顺利完成格式化。
格式化完成后,用DOS 5.0以上的Scandisk作磁盘检查,并要注意作Surface Scan(磁盘表面检查)。然后反复拷贝,证明格式化完全成功。
软驱虽然被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所替代的趋势,但软盘在电脑维修过程中,可能帮上大用处,在计算机房或网吧等地方,它的用处就更大了,在不少行业中,软驱的使用还是比较频繁的。软驱无法使用,可以分二种,一种是在系统(我的电脑)中没有显示,另一种是有显示但无法读盘,或则读盘是问题较多。
软驱在系统中无法认出的原因一般是出在软驱的连接线或者是软驱的电源部分发生故障,BIOS设置问题也可以产生故障。我们应该先对物理连接进行检查,电脑使用时间长后,难免会发生软驱数据线脱落,电源线磨损等问题。主板故障引起系统对软驱无法检测也是常见的原因,对于安装/xp的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属性中的设备管理器来检查是否有软盘控制器,软盘控制器是否正常,判断标准就是看是否有?或!,
如果出现感叹号我们可以把这个设备删除,然后重新安装一次,如果不能安装,那么问题就可能出在主板上,要送到维修点检测。在软盘电源和数据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安装软盘控制器后,如果还是无法认出,那么我们就要检查BIOS设置。因为BIOS中,如果设置错误,也会导致软盘无法正常使用,或者软盘无法认出来。
当然,有的时候没有注意改动了设置也是可能的,对于刚使用电脑的人来说设置CMOS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一般都只是安装一个软驱,所以FloppyDriverB:是不用设置的。而A:设置成1.44MB31/2,目前我们所用的软驱都是1.44MB的软驱。设置完,保存后退出,如果再无法认出软驱,那么就要把软驱拿到维修处检修了。这里有一个小技巧,我们只要找一张质量比较好的软盘多格式化几遍就可以了。
在电脑系统里,恐怕只有软盘驱动器是升级最慢的了,1.44MB的软驱,不管是几年以前,还是如今,只要是装机,它都是必需品。当然,现在还有ZIP等大容量软驱,但由于价格等原因,它的普及率远远不及1.44MB软驱。另外,别看软驱个小,对于文件资料传递和重要信息机外备份来说,它可是功不可没。正因为软驱有如此高的普及率和重要性,所以对软驱的日常维护十分重要。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软驱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软盘驱动器与硬盘驱动器不同,它的机械系统并未密封,如果使用与维护不当,很容易出现故障,造成软盘数据的丢失。因此,为了延长软驱的使用寿命,保证软盘数据存取正确、可靠,在软驱的日常使用与维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购买软盘时,一定要购买质量好的名牌产品。质量不好的软盘放到软驱中进行读写,很可能将软驱的磁头弄脏或使磁头发生偏位。其次,质量不好的软盘存储数据也是不可靠的,经常发生不能正常读写等问题。
2.不要使用有物理损伤、受潮、磁层脱落的软盘,以免损坏软驱磁头。
3.软盘不使用时,应从软驱中取出存放好,不要将软盘长时间放在软驱中。
4.软驱读取数据时(软驱工作指示灯亮),不要强行取出软盘,以免损坏软驱磁头和软盘。
5.软驱不能正确读取数据或出现划盘故障时,不应继续使用,以免使故障扩大或损坏其它软盘。
6.定期(如一个季度或半年)对软驱的机械部分及检测元件进行除尘。可用无水酒精擦洗磁头小车、钢带、导轨、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当磁头小车、钢带或导轨上有灰尘时,这些灰尘粘附在小车和钢带之间,就会导致磁头定位不准而出现读写错误。
7.软驱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软盘上的磁层脱落或灰尘的堆积,将降低磁头的读、写灵敏度,因此,必须定期清洗磁头(一般以半个月清洗一次为宜)。
清洗原则是:一般情况下,使用干清洗盘,如清洗后无效,可用湿清洗盘(滴入清洗盘读写口的清洗液不宜太多,否则会划烂清洗盘和损伤磁头)。利用HD-COPY软件中的Specialmenu中的Use cleaning disk(使用清洗盘)功能,可让软驱磁头从0磁道到最高磁道来回走动,同时驱动马达旋转带动清洗盘转动,达到清洗磁头的目的,该功能使驱动器自动旋转15秒钟。该方法清洗磁头比较彻底。如果磁头太脏,则要采用手工清洗,即用棉球蘸清洗液或无水酒精,轻轻擦洗软驱的上、下磁头。需要注意的是,擦洗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使磁头移位。但是,有时灰尘堆积时间太长,会在磁头上产生重度污染,而利用浸泡法去掉磁头上的重度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具体步骤如下:
(1)取下软驱,露出软驱的磁头小车;
(2)用小螺丝刀(有条件的最好用注射器)将无水酒精滴在软驱磁头上,使磁头被酒精浸泡住;
(3)浸泡约2分钟~3分钟后,观察酒精是否已干,在冷天及潮湿天气时最好用电吹风吹吹磁头部位;
(4)装回软驱、插上电源线及信号线;
(5)在清洗盘的磁头工作处滴上几滴清洗液,将其插入软驱,主机上电工作,利用常规手段,将磁头摩擦清洗2次~3次。
故障一例
故障现象:将一张正常的软盘插入软驱后,在进行读、写操作时,屏幕出现以下错误提示信息:
SectornotfounderrorreadingdriveAAbort,Retry,Fail?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根据以上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原因在于软盘驱动器本身,于是打开机箱,检查软盘驱动器读磁盘的操作过程。结果发现:磁头小车移动不正常。通常情况下,磁头小车的前后移动是靠步进电机带动钢带进行的,而磁头小车则沿着一条光滑的钢导轨来回滑动。由于长期没有对驱动器进行磁盘操作,导致钢带、导轨因积尘而使得磁头小车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增大,从而形成了上述故障。为了排除该故障,先关掉电源并卸下该驱动器,然后用脱脂棉球蘸上少量无水酒精清除钢带、导轨上的灰尘。重新装好驱动器,启动微机,该驱动器的读、写操作恢复了正常。
故障二例
故障现象:在对软盘驱动器中的软盘进行操作时,可以正常地读取文件,但却不能将别的文件拷贝到该盘上,也无法删除该盘上的文件和对该盘进行格式化操作,并出现下述写保护错误信息:
WriteprotecterrorwritingdriveA Abort,Retry,Fail?
但该软盘并没有处于写保护状态。更换软盘,反复试机,故障现象依旧。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在软盘驱动器中,有些信号是通过光电耦合原理产生的,如写保护信号、索引信号、准备好信号。这些信号一般都是采用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来实现发送和接收的。如果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能有效地照射到光敏三极管上,则光敏三极管导通;反之,光敏三极管就截止,
在格式化中,需要索引孔作为位置参照,用以标志信息是在第一个脉冲来了之后才被写到软盘上的。由于无索引信号送到软盘控制器中,导致软盘控制器无法确定写入信息的起始位置而不能进行格式化工作。由于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损坏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被灰尘覆盖所致。于是打开机盖并卸下驱动器,在取下驱动器前左侧的电路板后发现读写孔内灰尘较多,此时使用脱脂棉球蘸上少量无水酒精进行擦拭,然后装好驱动器及机箱,重新启动微机并对该盘驱动器内的软盘进行操作,结果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故障了。
故障三例
故障现象:在软盘驱动器中插入软盘时,读、写操作正常,但如果插入另外的一张软盘,则无法进行读、写。即使用DIR命令查看软盘文件,屏幕上仍显示前一张软盘的内容,而对新插入的软盘根本不认识。如果抽出该盘,即软盘驱动器内没有任何软盘,然后对该驱动器执行任意一条命令(如DIR),再次插入软盘,才能对该盘进行正常操作。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从故障现象看,该驱动器在不换软盘时的操作一切正常,说明驱动器中有关选盘、零道、步进、方向、索引、寻道、读/写均正常;而在换软盘后就出现上述故障,故应重点考虑软盘换盘机构或换盘信号(DISKCHANGE)是否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当新换软盘插入到检盘器光电耦合管的中间位置时,检盘器将产生更换软盘的信号,然后,此信号将被送给磁盘驱动器的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完成更换软盘的工作。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判断:当软盘达不到正常位置时,检盘器使控制器发出了错误的换盘信号,软盘缓冲器刷新信号没有被送出,软驱不能做好读、写准备,从而产生上述故障。于是打开机箱,拆下软盘驱动器,仔细检查内部结构。结果发现:推动软盘的弹簧已经变了形。用一根新的小弹簧更换后,故障被排除。
在Flash优盘随处可见的今天,软驱的使用率正逐步降低;不过要是有一天,你突然需要用到软驱,然而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后却发现软驱无法正常工作时,你一定会认为是软驱自身坏了,
其实许多情况下,软驱使用起来并不那么娇气,我们常见的软驱故障中就有不少是假故障,不信的话,就来看看下面软驱假故障吧。
假故障1、软驱图标丢失
当你进入到我的电脑窗口中时,常常会由于找不到软驱图标,而无法使用软盘驱动器;那么软驱图标突然丢失,是不是意味着软盘驱动器发生了故障呢?遇到软驱图标不翼而飞的故障时,你该怎样让它失而复得呢?
其实软驱图标突然丢失,很有可能是用户自己设置不当,把软驱图标隐藏起来了;为了验证软驱图标是否被人为隐藏起来了,你可以先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然后在该窗口的地址栏中直接输入字符串A:并单击一下回车键,要是软盘中的内容能够显示在窗口中的话,那就表明软驱图标被人为隐藏起来了,而不是什么故障。此时,你要想让软驱图标重新显现出来的话,不妨按照如下步骤来操作:
首先执行系统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打开系统运行框,然后在其中执行Regedit命令,进入到系统注册表编辑界面;其次在该界面中找到注册表子键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检查Explorer子键下面是否有NoDrives键名存在,要是看到NoDrives键名存在的话,你可以直接用鼠标右键单击它,再从弹出的右键菜单中执行删除命令,之后再按一下F5功能键刷新一下系统注册表,这样你再次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时,就能看到失而复得的软驱图标了。
当然,要是你在我的电脑窗口地址栏中输入A:之后,软盘中的内容并没有显示出来,相反系统却提示你无法访问软盘时,就表明对应软盘的系统文件夹已经被移动或者不小心删除了,此时你不妨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从随后出现的右键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打开系统的属性设置窗口,单击其中的设备管理器标签;接着在对应的标签页面中,检查一下软盘驱动器下面标准软盘控制器前面的图标上是否有红色的差号存在,如果发现该项目前面的图标上的确有红色的差号出现的话,那就表明此时的软盘驱动器已经被暂时禁用了,
为了让软驱图标重新显示在我的电脑窗口中,你可以用鼠标右键单击图2界面中的标准软盘控制器选项,从弹出的右键菜单中单击属性命令,再单击其后界面中的常规标签,然后在对应标签页面的设备的用法处,将在此硬件配置文件中禁用复选项的选中状态取消,同时单击其中的启用设备按钮,再单击该标签页面中的确定按钮,最后重新启动一下计算机系统,如此一来软驱图标就能重新显现在我的电脑窗口中了。
假故障2、软驱名称变异
一般来说,显现在我的电脑窗口中的软盘驱动器标准名称为3.5英寸软盘(A:)。所以,有朝一日当你看到我的电脑窗口中的软盘驱动器名称突然变异成可移动磁盘A:,再双击这个变异了的软驱名称,系统竟然弹出了磁盘未被格式化的错误提示时,你一定会认为此时的软盘驱动器一定被损坏了。
其实软驱名称一般不大容易变化,之所以这里会出现可移动磁盘A:这样的变异名称,很有可能是用户自己在系统的BIOS设置页面中对软盘驱动器进行了不恰当的设置;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将计算机系统启动一下,然后进入到系统的BIOS设置界面,找到其中的StandardCMOSFeatures设置项,并检查该设置项下面的DriveA参数是否被设置成了1.44M,3.5in,如果不是的话你必须将它修改过来;接下来找到IntegratedPeripherals设置项,并检查该设置项下面的OnboardFDCController参数是否被设置为了Enable,如果不是的话你也必须将它修改过来,最后保存好上述设置,并将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一下,相信上述操作一定会让变异了的软驱名称恢复正常。
众所周知,软驱是PC不可或缺的标准组件,它的发展相对于计算机翻天覆地的变化,显得有些缓慢,因此它成为了PC中使用寿命最长的器件之一,但如果这个不大不小的东西坏了,着实让人头疼,虽说现在软驱价格便宜,真不如自己拆开小试牛刀。以下是笔者检修的三例典型的软驱故障,希望能抛砖引玉。
故障一:开机后软驱灯亮,但自检不通过,系统提示:Floppy disk s fail 40 Press F1 to continue ... 这表明软驱有复位或寻道故障。
检修步骤:确定软驱电源线和数据线无误后,拆开软驱仔细清洗,加电自检,发现磁头小车有轻微动作,将磁头小车推离0磁道,再加电自检,磁头可复位至0磁道,则表明不存在电机故障和磁头小车行走不畅。在小车后部的电路板上找到一个由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光敏三极管和透光缝隙组成的光电耦合器,即00道传感器。将磁头小车推离0磁道,用一塑料片插入透光缝隙中,加电自检时磁头不复位,不插入塑料片时磁头复位,则表明00道传感器完好无损。至此可断定,软驱复位系统运行正常,寻道系统存有故障。进一步检查发现,柱状步进电机工作不正常,电机电源连接针脚有脱焊现象,并测得针脚处无电压输入,重新焊接针脚,开机后通过自检,软驱正常工作。
故障二:开机通过自检,软驱主轴正常转动,磁头有寻道动作但出现读写错误,这是典型的磁头偏位故障。
检修步骤:拆开软驱清洗后仔细观察,正面放置软驱,处于下方的是0磁头,固定在磁头小车上;处于上方的是1磁头,安放于塑料件上。一般情况下,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受震动,会出现0磁头偏位或1磁头压力故障。开机进入DOS系统,放入已经格式化好拷入文件的软盘,键入命令:“DIR A:”,此时系统提示:“General failure reading drive A: Abort,Retry,Fail?”
检查发现1磁头刚好压在软盘盘片上并且没有划痕,即1磁头压力正常,原则上就不要再动1磁头。接下来开始调节0磁头。找到0磁头后的两个螺丝做好原始位置标志,按照一定的方向每次只调一点,然后按“R”键重复同一操作,调整时若依次出现“General failing reading drive A:”,“Sector not found reading A:”,“Data error reading drive A:”,表明调整方向正确,否则表示调整方向错误,要反向调整,直至能列出磁盘目录。但这并不表示软驱完全正常,还要切换到A:下,键入命令“copy . nul”,从头到尾列出磁盘所有文件,
若能列出表示软驱恢复正常,若不能则要按上述步骤进行微调,直到列出所有文件。最后同时缓缓拧紧两个螺丝,防止磁头再次偏位。总之,调磁头是件很细致的工作,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反复调整,要细心、耐心一点。
故障三:软驱使用时间较长,内部布满灰尘,经常出现可读不可写和读盘内容均一样的故障,这是由于写保护传感器和磁盘更换传感器不灵敏引起的。
检修步骤:拆开软驱清洗后,在软驱门的左右两边找到两个按压开关,它们分别是写保护传感器和磁盘更换传感器。当插入软盘时,磁盘更换传感器开关打开,将软盘内容读入内存;当拔出软盘时,磁盘更换传感器关闭,清除内存中的软盘信息。当打开写保护,写保护传感器打开,无法进行写操作;反之,写保护传感器关闭,既可读又可写。由于灰尘污染,两个按压开关弹起不灵便,从而造成了上述故障。用酒精除尘后,使两按压开关都可以灵活弹起,插入软盘测试,读写均正常,故障消除。
小结:① 软驱检修过程中要打开BIOS设置“BIOS FEATURES SETUP”中“Boot Up Floppy Seek”,使在开机时对软驱进行寻道测试,并且所有检修步骤最好在DOS环境下运行。
② 清洁软驱时,应先用毛刷刷去软驱壳内灰尘,再用棉棒蘸取高纯度的酒精清洗小车行走轴和传感器,然后清洗磁头,最后在小车运行轴上加少许固体润滑油。
③ 现行3.5英寸英软驱内有三个传感器,即00道传感器、写保护传感器和磁盘更换传感器,除00道传感器为光敏开关,其余两个为按压开关。有些文章中提到“软驱中写保护信号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来实现”,其说法有待商榷。
④ 根据笔者经验,现总结软驱检修的一般步骤:(另附左图加以说明)
一般情况下,由于软驱控制器和软驱电路板极不易出现故障,因此忽略此部分的故障。
⑤ 由于笔者知识有限,难免会有些许疏漏,谨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热门推荐:彻底了解Cookies在网络中的应用 揪出你QQ中的隐藏好友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一、硬盘使用时的常见故障
1.为自己的旧机器升级,挂上了新的大硬盘,而且主板却不认:
由于在较早的主板上存在着8.4GB容量的限制,而现在硬盘的容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界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定义了新的扩展INT 13H。新的INT 13H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它使用存储在操作系统内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的LBA地址,如果硬盘支持 LBA寻址,就把低28位直接传递给ATA,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统就先把LBA地址转换为CHS地址,再传递给ATA接口。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在ATA总线基础上CHS寻址最大的容量是136.9GB。因此。要正常使用大容量的硬盘,要从软、硬两方面来解决。先给出三种解决方法,供您参考:
(1) 升级主板或者BIOS:
新的主板BIOS对磁盘读写中断INT 13H进行了扩展,一般主板升级BIOS后即可支持8.4GB以上的硬盘。此外还可以使用BIOS扩展卡(它对大容量硬盘提供了正确的LBA寻址支持)。
(2)利用硬盘自带的DM分区软件进行分区:
使用特殊的驱动程序(一般是硬盘自带的分区软件DM),也提供了INT 13H的扩展功能。从而在不动主板的情况下支持大硬盘。一般的来说,软件能有效的转换大容量硬盘的各种参数,在BIOS启动后,操作系统启动前会自动加载,达到全容量使用硬盘的目的。
(3)使用WIN98或以上的操作系统,硬盘格式采用FAT32,并进行合理分区。
2.加新硬盘以后,系统无法启动:
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你的WINDOWS原来不是装在C盘而是其他盘符上的。而加装了多个硬盘以后,在原来的硬盘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会引起盘符的交错,导致原硬盘的盘符发生变化。WINDOWS在启动时找不到安装时默认的相关系统文件的位置,自然是无法正确启动。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的分区基本上是这样的:原来的C盘还是被认为是C盘,而第二块硬盘的主分区会被认为是D盘,然后,第一块硬盘的其他硬盘从E盘开始算起,接着,是第二块硬盘的其他分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是当接上第二块硬盘的时候,对其进行重新分区,删除其的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区,这样,盘符也不会交错了。
3.BIOS检测不的硬盘,或在自检时出现“HDD Controller Failure”字样:
如果是检测不到硬盘,可能是IDE接口与硬盘连接的电缆线位连接好。当然,如果I DE连接线接头接触不良或出现一定的断裂,,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以上的部件经过更换后问题还是没有好转,你就要考虑硬盘电源的问题了,是不是电源线损坏或没有良好接触。如果是自检时出错,也有可能是上述的问题。当然,如果在自检时你的一股脑盘有周期性的严重噪声,那就表明你的硬盘的机械控制部分或者传动臂有问题了。
二、硬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硬盘正在读写时不可突然断电
硬盘读写操作时,处于高速旋转之中(目前通常为7200转/分钟或5400转/分钟),如若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
因此最好不要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机。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在潮湿、灰尘、粉粒严重超标的环境中使用微机时,会有更多的污染物吸附至印制电路板的表面以及主轴电机内部。潮湿环境还会使绝缘电阻等电子器件工作不稳定。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切记: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或磁头。所以当硬盘出现故障时,切勿自行拆卸硬盘外壳,应该交送专业厂家修理。
3.注意硬盘防震
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盘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微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4.注意控制环境温度
使用硬盘时应注意防高温、防潮、防电磁干扰。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件上,造成短路。湿度过高时,电子元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还会使磁介质的磁力发生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这些静电会烧坏CMOS电路,吸附灰尘而损坏磁头、划伤磁盘片。机房内的湿度以45~65%为宜。注意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量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喇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
5.养成使用与整理硬盘的好习惯
根目录一般存放系统文件和子目录,尽量少存放其它文件。要经常运行Windows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注意经常删“垃圾站”与“WINDOWSTEMP”目录中的临时文件。
6.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硬盘的破坏
硬盘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重点目标,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防范。并注意对重要的数据进行保护和经常性的备份。
7.硬盘的拿法
硬盘拿在手上时别磕碰,这只是要求之一;另一个忌讳是“静电”。气候干燥时极易产生静电,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小心用手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则“静电”就有可能会伤害到硬盘上的电子元件,导致无法正常运行。正确姿势应该是以手抓住硬盘两侧,并避免与其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此外,有些厂商(如Seagate)会在其硬盘外部包上一层护膜,此护膜除具备防震功能外,更把电路板保护于其中,如此使用者在拿取硬盘时就可以少一些顾忌了。
一、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
1.1自动重启
导致计算机自动重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CPU问题,无论是温度过高还是功能电路损坏,计算机都可能会处于自我保护,进行自动重启;二是内存问题,若计算机内存与主板接触不良,内存数据加载过量,同样会导致计算机的自动重启;三是电源问题,计算机电源本身的稳定性关系着其运行的稳定性,如果电源性能差,或者功率不足,计算机同样可能会频繁的自动重启。
1.2 CPU故障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最为核心的硬件设备,其一旦出现问题,计算机会直接丧失功能。从日常的使用经验分析,CPU故障的常见表现有芍郑一是CPU温度过高,不仅会导致其运行速度变慢,严重的还可能造成CPU烧毁。对于用户而言,想要对CPU的温度进行判断,可以安装相应的检测软件,实时监测CPU的温度变化,或者以手掌紧贴CPU的位置,感受其温度。如果发现CPU的温度异常,则应该关闭电脑,对CPU的散热器和风扇等进行除尘,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二是超频死机,通过超频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不过如果CPU的运行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系统运行失稳,造成死机。对此,应该结合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系统的性能,对工作频率进行合理设置。
1.3显示问题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如果散热不畅,可能会由于过热而导致显示器寿命缩短,如果工作时间过长,或者电源散热不均,同样会导致图像色彩的失真,引发死机问题。对此,必须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可靠,散热性能良好。
1.4存储故障
存储故障通常表现为计算机启动不能、系统运行错误等。如果计算机长期放置不用,则由于内存松动或者接触不良,可能会出现无法启动的情况,用户可以将内存拔出,清理内存槽中的灰尘,然后重新插入内存开机即可。如果由于新增加内存后,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则可以检查新增内存条的插入方式是否正确,接触是否可靠等,对其进行调整后,开机测试。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报错警告,可能是内存故障或者兼容性问题,需要对硬件和内存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更换。
二、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
对计算机硬件的构成进行分析,在日常维护中,需要维护的内容包括了主机、电源、显示器、主板、内存、CPU、硬盘以及外设装备,如键盘鼠标、移动硬盘等。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需要遵循几个基本的基本的原则,一是先外设后主机,即首先对鼠标、键盘、显示器等件检查,确认不存在异常后,在对计算机主机进行详细检查;二是先电源后部件,应该将电源的检查放在首位,然后在对CPU、主板、内存、硬盘等进行检查;三是先简单后复杂,对于用户而言,如果遇到计算机硬件故障,应该从最简单的原因开始,通过逐步排除的方式对故障进行检查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故障处理的效率。这里对不同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进行简单讨论:
(1)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所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以半年为周期,对主机内部的元件进行全面清理,去除内部积存的灰尘,对显卡、主板等进行擦拭,保持机箱的整洁。
(2)主板:在对主板进行维护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计算机设备不能随意进行热插拔,如果想要拆下主板进行维护和检修,需要首先对电源和系统进行关闭,以避免造成主板和内部存储的损坏。
(3)显示器:在新装设的显示器使用前,可以贴上防辐射膜,同时在日常使用中加强清洁,以专用的清洗液和清洁刷,对计算机显示器进行除尘,避免灰尘覆盖影响正常散热和显示。
三、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硬件故障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用户应该正确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使用方法,做好日常维护工作,针对一些常见的硬件故障进行处理,在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前两天,电脑的软驱经常出现数据读入、写入错误,有时双击我的电脑3.5寸软盘还会发生死机现象,
从故障上来看,起只是怀疑软驱的磁头太脏,于是打开软驱对磁头进行清洗,结果故障依然存在。又怀疑可能由于软驱内部电路存在接角不良而引起故障产生,将各插头、插座、接口处进行脏污物的清洗,再将它们插回原位测试软驱结果失败,故障依旧。于是怀疑可能是由于软驱对软盘定位不准而引起读写错误。打开软驱,仔细观察软驱内部的结构,发现该软驱的磁头小车采用的是滚针丝杆驱动装置,用手轻轻推动磁头小车试运行,发现步进电机连轴丝杆不能动,再次检查发现了滚针压板弹簧变形,滚针与丝杆的齿不能良好结合,以致于步进电机运转时出现磁头小车随机运转现象,不能将磁头送到准备的读写位置,造成定位不准,引发读、写错误,
我找来尖嘴钳,对软驱压板弹簧进行较正;完成后开机,读盘、写盘故障解决。
读写错误是解决了,可是第二天却连发死机,双击3.5寸软盘就可能半天没有响应直至死机,必须重启才能运行,再次双击3.5寸软盘现象同上。分析引发死机跟软驱内部的结构关系不大,猜想跟电路有着很大的关系。于是用万用表对软驱内部的电路进行了检测,发现没有断路或短路现象;这就说明软驱内部的电路是良好的。于是把目光移到了软驱数据线上,可能由于数据线的内部接触不良而影起软驱在运行时死机;从其它机器上更换一根好的软驱数据线分别接上主板接口和软驱接口进行测量,结果故障依旧。既然软驱内部电路没有出现问题、数据线又是良好的,唯一可能出现问题的只剩下了主板。于是,对主板上软驱接口仔细检查,发现在软驱接口旁边和内部有许多的灰尘,于是对主板的软驱接口进行清扫;完成后重新接上软驱测试故障解决。
又称FDD、FLOPPY接口,是最为传统的软驱接口,直接与电脑主板上的软驱接口相连,
软驱接口
,
★ 沉睡的软驱散文
★ 故障的近义词
★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
★ 维护合同书
★ 电梯故障应急预案
★ 奥迪维修故障案例
★ 底盘故障排除经验
★ 供水故障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