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砚,古砚无名氏,古砚的意思,古砚赏析(共含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ilenc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砚,古砚无名氏,古砚的意思,古砚赏析 -诗词大全
古砚作者:无名氏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癖性爱古物,终岁求不得。昨朝得古砚,兰河滩之侧。
波涛所击触,背面生K隙。质状朴且丑,令人作不得。
读一方古砚 - 初中记叙作文1000字
作为一个习书法之人,笔墨纸砚四宝,样样不能少。每天,我都面向这些伙伴,亲密无间。但那天,我却凝视着一方古砚,第一次陷入了沉思。这种奇妙的渊源!竟让我产生了一种美妙的联想。
他躺在死寂的展柜里,上面残留的一些些金粉,仿佛在彰显他百年或是千年以前的无限辉煌,里面沉睡了上百年的陈墨,又似夸耀他主人的勤学苦练,让我感叹不已,上面其秀丽的花纹,沉睡千年仍不蜕落;其刀笔凛冽地刻字,仔细敲磨的表壳,无不谱写着他主人的才华横溢,细心精致的赞歌!(饱含感情的文字,得益于热爱。)这价值难道是一张古板生硬的标签所能代表的?――砚的价值是多少呢?而它所能体现的最大价值又是多少呢?
我感觉,在我前方的,不是黑炭块,不是煤块,更不是什么破石头,他是珍宝!赛过珍珠,赛过黄金,赛过钻石,更不用说比不比得上铜矿,铁矿了――他是无价的!他的价值,无论是物质,或是精神,都是无法用钱去衡量的――他是无价的!他的价值如海洋般无边无迹,(深情讴歌,热情赞颂。)如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一样辽阔无垠,又如我们大中国一样地大物博,意蕴丰富!
突然一阵思绪飘荡,知觉恍忽,我仿佛跌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哪里?我没反应过来。只见古朴的大街上空无一人,透过窗子,也不见一个人影。我感觉十分孤独,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走了几分钟,方才找到一户人家。我跑了进去。
一个读书人正在勤练书法,头也不抬。我小心地问道:“就你一个人吗?”(大胆地展开想象,灵活地挥洒文字。)
“不,都去看镐京的撞船去了。”
“你为什么不去呢?”
“没兴趣,还是书法更吸引人一些。”他说。我接着问:“为什么书法吸引人呢?”
“我啊……”他顿了顿。“是镇上的一个秀才。本来我能上进士的……但他们说我没用,是疯子,我……”(灵巧的对话,疏密相间。)
我愣住了,看着前面的读书人,对啊,他们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处”,真是悲哀。我低下了头。古代的王朝……唉……(有个性的对话后面是有个性的内心与情感。)
我抬起头,却发现自己还在展厅里面,低头,看到几个二三年级的学弟学妹,围着我,不,围着古砚,笑啊笑,好灿烂。“好好看的砚台!能保存那么好,他的`主人一定很细心!”“不过,他为什么没留名字呢?如果有的话,我就知道这东西的主人是谁了。”……他们热火朝天地聊着。我感觉,他们都是那个读书人的知音。可怜啊!那个读书人,不在我们的时代中!
我读这古砚,仿佛,看到了一位读书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恼,无助;相比今天,他们的生活真是孤独。(这才是最好的读,是值得肯定的。)
庆幸我今天有这么一个强大的祖国,知书达理的华夏同胞们,在这个富强的时代里,估计再不会有人会有如此凄凉的遭遇了吧!(与时代与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看着这古砚和学习的后辈们,嘴角微微上扬,读这古砚,我学会了许多。
凄凉与光明,不受重用与遍地知音……华夏的确进步了许多。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狈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修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问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
人也。
予观令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给,赠
B.宜谨宝藏之 宝:像宝贝一样
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 射:追逐
D.人见世之熙熙者 熙熙:忙忙碌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俘辱而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12.下列对文中意思理解有误的二项是 ( )
A.作者当得知家里的这方砚是古砚之后,并没有及时去验证它的真伪。
B.在作者看来,砚在当时人手中使用时仅仅是一种工具,并没有特殊意义。
C.文中认为“好古”在兴起之初是一些人逃避世事。寄情书画的产物。
D.文中认为“好古”发展到后来,渐渐变成了一些人表现高雅的方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3分)
(2)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5分)
参考答案:
10.D(D项应为来来往往追求名利)
11.B(正确选项是B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可是”的意思。A项两个。“其”
虽都是代词,但意义不一样,第一个是“它”,指古砚;第二个是“其中”的意思。C项两个“则”都是连词,第一个表承接,“那么”;第二个表转折,“可是”。D项两个“者”都是结构助词,第一个为“的”,第二个凑足音节,无实意。)
12.C(C项“好古”在兴起之初应当是“以道臼重,以淡泊自守,不与坏风气同流合污的产物。)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火凡自称爱好古物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3分)
(2)思慕古人却不能见到,就徘徊流连,期望得剑他的遗物中存留下来的东西来玩赏, 就像见到他本人一样,因此喜欢它而没有满足的时候。(5分)
古砚说阅读题及答案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 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非以其物,以其人也王好战,请以战喻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分)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2分)
答案
1.B.
2.B.
3.D.
4.(1)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3)这和用兵器杀人,然后说: 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 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
1.分析:B. 示 是 给 看 的意思。
《古砚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古砚说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狈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修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问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令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题目: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给,赠
B.宜谨宝藏之 宝:像宝贝一样
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 射:追逐
D.人见世之熙熙者 熙熙:忙忙碌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俘辱而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12.下列对文中意思理解有误的二项是 ( )
A.作者当得知家里的这方砚是古砚之后,并没有及时去验证它的.真伪。
B.在作者看来,砚在当时人手中使用时仅仅是一种工具,并没有特殊意义。
C.文中认为好古在兴起之初是一些人逃避世事。寄情书画的产物。
D.文中认为好古发展到后来,渐渐变成了一些人表现高雅的方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3分)
(2)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5分)
参考答案:
10.D(D项应为来来往往追求名利)
11.B(正确选项是B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可是的意思。A项两个。其
虽都是代词,但意义不一样,第一个是它,指古砚;第二个是其中的意思。C项两个则都是连词,第一个表承接,那么;第二个表转折,可是。D项两个者都是结构助词,第一个为的,第二个凑足音节,无实意。)
12.C(C项好古在兴起之初应当是以道臼重,以淡泊自守,不与坏风气同流合污的产物。)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火凡自称爱好古物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3分)
(2)思慕古人却不能见到,就徘徊流连,期望得剑他的遗物中存留下来的东西来玩赏, 就像见到他本人一样,因此喜欢它而没有满足的时候。(5分)
拾得古砚,拾得古砚姚合,拾得古砚的意思,拾得古砚赏析 -诗词大全
拾得古砚作者:姚合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僻性爱古物,终岁求不获。昨朝得古砚,黄河滩之侧。
念此黄河中,应有昔人宅。宅亦作流水,斯砚未变易。
波澜所激触,背面生罅隙。质状朴且丑,今人作不得。
捧持且惊叹,不敢施笔墨。或恐先圣人,尝用修六籍。
置之洁净室,一日三磨拭。大喜豪贵嫌,久长得保惜。
陆涛声《古砚》阅读练习及答案
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土陶烧制的。这是姚斌送的。
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批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序。后来姚斌送舒老古砚表示谢意。
舒老早年曾做专业美术工作,三十多岁改行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评论,在全国有些影响,业余还一直与书画做伴,书法也享誉一方,常有人求“墨宝”。早在二十年前当地有人出书就请他作序。舒老作序从不收润笔。也有人求他书法,他也没有要人酬谢的念头。不过,请他作序或写字的人也总会送点儿小物件、食品、茶叶、酒之类的礼物。他每回都拒收,然而对方大都坚持留下。
姚斌送这方古砚,是在请舒老吃饭时,说:“是别人送我的,我不写书法不画画,给您才能派上用场。”
舒老万事力求简朴,写字不讲究砚台档次,书台上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物商店买的歙砚,虽也属名砚,只是普通级别。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吃饭时,舒老谈了些关于文学、书法的话题,姚斌边饮边听,似乎很佩服,激动地说:“我还有一块古砚,也是别人送的,上面雕着龙,是乾隆年间的,在老家,我下次回去看老母亲时也取来送给你。”口气里显然有比澄泥砚还珍贵的意思。
舒老忙说:“我哪用得了这么多砚台?千万不要。”
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
这方砚台是不规则的圆形,灰黑色,沾满墨垢,上部雕刻着的深浮雕,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麒麟,头似龙,纯写实造型,形很准;底部有一方雕刻的印章:“大清乾隆年制”,按颜色看,可能也是歙砚。舒老又一次表示拒收。
代送者却拒绝带走:“我受姚校长之托,得忠他之事,求您别为难我。”
舒老无奈,任其留下。他专心于写作,没有兴趣弄清它的价值,把它放到博古架上。
时隔半年,好友俞季年来访。俞季年是雕刻大师,对古玩比舒老内行,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砚,便搬到书台上仔细鉴赏,拿起小刀在砚台背面边沿刮了刮,说:“是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假,连普通天然石头都不是,是石头碾成粉末拌胶用模子压成的,根本经不起墨磨。这麒麟也不是刀雕刻的,是模具压出来的。”
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
俞季年却又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
舒老只好作罢。
过后,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
舒老早年辅导的许多学写作的学生中,有两个也已经退休的,定期来看望他,陪他聊天。闲聊间,他提起假古砚的事。
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
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就更复杂了。”
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底层。
又过了六年,舒老年近八十,所过生活正是世间所羡的安度晚年。人生到这一步,渐生彻悟,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
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
姚斌送的砚台,这回两方一并归还,其中一方澄泥砚是真的,就不再有因是假的才归还的嫌疑,不会伤及对方面子,也不会再涉及补不补情。
姚斌也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市郊。
这天,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他本想就在门口递给姚斌后马上离开,姚斌偏要他坐坐喝口茶。他一坐下,率真本性便占了上风,觉得假砚台的事还是该告诉姚斌,免得姚斌当珍宝再送别人,便脱口说了。
姚斌先是惊呆继而尴尬:“那老兄也真是,怎么用假砚来糊弄我?”
舒老顿时又后悔,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
姚斌愣了愣,似有所悟,感激地说:“真相在您老心里憋了这么多年,您背了这么久的包袱。反倒让我不安。幸好您今天终于告诉我真相,否则我还会无心地去糊弄人。”
舒老想想也是,轻松了,洒脱地说:“是呀,说明你我都需要真相,不要包袱。”
坐车回家的路上,舒老不由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姚斌送的”单独成段,意在突出舒老对姚斌的重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姚斌又赠送舒老一方砚台。
B.虽然姚斌所送两方古砚表面看来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舒老对此并不在意,在他眼里砚台能研墨就行。
C.在他人的劝说下,舒老没有向姚斌说明古砚的真实情况,因为他确实也害怕将简单的事情搞得更复杂了。
D.这篇小说选材贴合生活实际,语言符合人物身份、个性特征,主题深刻,揭露了人性的弱点,令人深省。
7.文中画线部分对于小说情节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处内容紧紧承接上文,交代了姚斌找舒老作序的原因,使故事情节完整合理。
B.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方大都坚持留下”,这才有了舒老退还礼物情节的发生。
C.介绍了舒老的职业和业余爱好,为文中姚斌为表谢意送给他两方古砚交代缘由。
D.突出了舒老的性格特征,此处是全文的主干,由它提挈起小说全部的故事情节。
8.请结合全文,谈一谈设置俞季年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4分)
9.舒老在是否向姚斌说明第二方砚台是假的这一点上,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A
7.D
8.①俞季年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他是一个古玩行家,他揭露了古砚的真相,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他认为不必说出古砚是假的,与舒老看法不同,在文中反衬了舒老,使舒老勇敢说出真相的求真的品格更为突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变化:舒老的心理经历了从纠结于要不要告诉姚斌真相到决定告诉姚斌真相的变化。(2分)
作用:①这种心理变化使故事更真实,舒老讲人情,讲面子,众人的劝说暂时能打消他的念头,但是舒老骨子里是个认真的人,所以他最终决定说出真相.②这种心理变化使舒老的人物形象更饱满、鲜活,舒老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后说出真相,这使舒老骨子里的求真品格更鲜明。(每点2分)
古石砚,古石砚李山甫,古石砚的意思,古石砚赏析 -诗词大全
古石砚作者:李山甫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虚心。
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相州古瓦砚,相州古瓦砚王安石,相州古瓦砚的意思,相州古瓦砚赏析 -诗词大全
相州古瓦砚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声名动世人。
★ 砚边随笔
★ 苏轼《端石砚铭》
★ 墨与砚的寓言故事
★ 古记/如梦令,古记/如梦令无名氏,古记/如梦令的意思,古记/如梦令赏析
★ 古诗集
★ 古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