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秋的诗词(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奶思兔米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秋》诗词一组
【江城子.秋】(词林正韵二部)
秋来寒露浸花黄,桂飘香,暮斜阳。
北雁南飞,霜染叶红妆。
楼外柳烟眉叶舞,秋几度,水流觞。
风疏亭柳絮飞扬,步闲廊,夜风凉。
池现残荷,月洒银凝霜。
褪尽繁华萧瑟锁,西窗月,凭阑望。
【鹧鸪天.秋】(词林正韵十二部)
云淡风高白鹭鸥,霜涂碧草陌凝愁。
枯枝落絮吟心月,蝉懒萧萧日暮休。
枫尽染,径林幽,空山归雁去悠悠。
露侵衰败迷荒路,疏影东篱独秀秋。
【长相思.秋】(词林正韵七部)
风也寒,雨也寒,黄叶轻飘碧露残。蛩琴对月弹。
水含烟,山含烟,雾锁苍穹霜暗卷。雁鸿归语咽。
【七绝.秋】
(一)(平水韵)
远望群山秋色暖,金风送爽菊花香,
层林轻染山不老,暮雁南飞草木黄。
(二)(中华新韵)
残叶别枝落浅愁,缤纷落絮惹凝眸。
凋零瘦柳逐东去,淡墨拙词写尽秋。
关于秋的诗词推荐
【江城子.秋】(词林正韵二部)
秋来寒露浸花黄,桂飘香,暮斜阳。
北雁南飞,霜染叶红妆。
楼外柳烟眉叶舞,秋几度,水流觞。
风疏黄叶絮飞扬,步闲廊,夜风凉。
池现残荷,月洒似凝霜。
褪尽繁华萧瑟锁,西窗月,凭阑望。
【鹧鸪天.秋】(词林正韵十二部)
云淡风高白鹭鸥,霜涂碧草陌凝愁。
枯枝落絮吟心月,蝉懒萧萧日暮休。
枫尽染,径林幽,空山归雁去悠悠。
露侵衰败迷荒路,疏影东篱独秀秋。
【长相思.秋】(词林正韵七部)
风也寒,雨也寒,黄叶轻飘碧露残。蛩琴对月弹。
水含烟,山含烟,雾锁苍穹霜暗卷。雁鸿归语咽。
【七绝.秋】
(一)(平水韵)
远望群山秋色暖,金风送爽菊花香,
层林轻染山不老,暮雁南飞草木黄。
(二)(中华新韵)
残叶别枝落浅愁,缤纷落絮惹凝眸。
凋零瘦柳逐东去,淡墨拙词写尽秋。
秋浦诗词四首
七律 春晨
一夜东风百树葱,茵茵嫩草透玲珑。
青山脉脉春模样,迷雾层层幻景宫。
冉冉娇阳从九岸,行行竹笋向苍穹。
胸前何得挽时锁,一把春晨驻梦中。
七律
细雨依依柳色新,紫荆红透客中身。
九龙诗赋歌华夏,维港波流洗劫尘。
八百豪情追古韵,五年壮志事黎民。
香江不尽骚坛水,润得南疆万物春。
踏莎行
雨洗鹃红,风吹荆紫,鲜花开遍神州地。
归期十六载欢年,开篇二届春欣岁。
八百词人,三千江水,洪波维港山川美。
溶情入画意如真,溶诗入酒情堪醉。
喝火令 春风
一自天涯始,回巡五大洲。
夜来花盛喜迎眸,惹得杜鹃声脆,蝶舞万花楼。
柳絮丝如剪,行人面带酬。
雪消湖上荡归舟,携着欢容。
携着两情瓯,携着一壶春色,献给故人收。
秋浦诗词
七绝 幻春
——兼赠陆春诗友
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
文/富贵梦
陆地江河云彩缭
春风和煦百花娆
愉怡蝴蝶姿优雅
快意渔翁醉索桥
七绝 断尘
——兼赠诗友酷爱诗歌
(平水韵,仄起入韵)
文/富贵梦
酷雨残霜花蕊娇
爱山惜水远尘嚣
诗音悦耳风光美
歌韵萦心烦恼消
调笑令 赞诗友浪迹涪人
(词林正韵)
文/富贵梦
尊敬,尊敬,
银发涪人似鼎。
边陲救死扶伤,
浪迹欢欣瑞祥。
祥瑞,祥瑞,
唱韵吟诗有味。
《秋词》原文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诗鉴赏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句。正是由于他这一悲秋名句,悲秋就成了后世文人作品中的传统题材。
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诗一开始,就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诗人自己的独特看法:秋日胜春朝。他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的春天。为了说明这个命题,他用鲜明、爽朗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七绝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它需要用最简约的手法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正是这样。秋色宜人,可以写的景物很多,诗人却只抓住白鹤凌云这一象征大好秋光的典型景物与自己诗情之旷远作为一实一虚的情景来描写,这样,无论是物是人,都没有半点悲秋气氛。
这种写法,既是以偏概全,也是以少胜多,笔墨简炼,而艺术效果极佳。
秋的诗词大全
关于秋的`诗词大全,由收集,希望有关于关于秋的诗词大全的文章关于秋的诗词大全能对您有所帮助!
1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2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4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5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6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7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8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9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10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11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2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14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15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6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17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18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9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0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1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22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3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4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25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26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27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28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29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30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吟秋诗词三首
七绝·秋临(平水韵)
暑过秋风爽万家,落英点点舞天涯。
光阴似箭匆匆过,又到东篱绽菊花。
七律·秋(新韵)
轻烟薄雾隐寒山,落叶纷飞舞半天。
捎去相思飘四野,频留夙愿寄三川。
满园秀色春光尽,半载风云暮日残。
岁月流金牵旧梦,红枫绣艳挽英年。
蝶恋花·秋殇(词林正韵)
日落西山余晚照,杨柳虽轻,怎比春时好。
叶落纷飞花色少,烟波浩瀚舟帆渺。
慢道枫红多丽俏,冷月残风,难把英年套。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帘幽梦何人晓 ?
★ 以秋为主题的诗词
★ 诗词
★ 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