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野外骨折急救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花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炎炎的夏季到野外旅行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出行在外难免会有意外发生,要是不幸遇到自己或是他人骨折了,我们该如何来急救呢?急救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技巧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骨折急救“三不”原则
1、不冲洗
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骨折也会出血,冲洗开放性骨折时可能将已经产生的血痂冲开,导致再次出血而难以止血。
2、不复位
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
3、不上药
以免增加处理难度。
骨折急救注意事项
发现或可疑骨折,现场人员首先要使伤者部位制动!用制式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树枝、手杖、报纸等做成的夹板进行骨折固定。如果这些条件均不具备,伤者自身身体也是良好的夹板。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处再次受损,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易于搬运。
上夹板前,凡是和身体接触的地方要用棉花,软物垫好,避免进一步压迫,摩擦损伤。骨的凹凸处,四肢,躯干的凹凸处,因骨折造成的畸形处,一定要加够厚的棉织品软垫才能避免再度损伤。
骨折固定绑扎时应将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固定,才能限制骨折处的活动。所以,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只有大腿骨折时夹板的长度是从腋下至足跟,因为大腿肌肉丰厚,仅仅固定髋及膝关节,难以固定牢固。
骨折固定绑扎的顺序
应先固定骨折的近心端,再固定骨折的远心端,然后依次由上到下固定各关节处。下肢骨折和脊柱骨折要将两脚靠在一起,中间加厚垫,用“8”字包扎方法固定。绑扎松紧度以绑扎的带子上下能活动一厘米为宜。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尖,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状况。如果指(趾)尖苍白、发凉、发麻或发紫,说明固定太紧,要松开重新调整固定压力。
现场急救,首先要及时止血和治疗休克,骨折后引起休克的重要原因是出血、疼痛和内脏损伤,一般出血多数可用纱布等消毒物品在伤口处加压包扎止血,如果现场没有消毒物品,可用干净的手帕或衣服等包扎,四肢大出血可用止血带在伤口上端进行止血,止血带扎在衣服外面,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时间长时,每间隔一小时松一次,见到伤口渗血时再扎上。如果没有止血带,可用布带等物代替。
现场急救中,对疑为骨折的伤员,可做临时固定,目的是防止因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减轻疼痛,预防休克,这对骨折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固定的范围应包括骨折处的上、下两关节,对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穿出皮肤)必须先行止血、包扎,再固定骨折肢体,固定的材料可用绷带、棉垫、木夹板等,亦可采用树枝、竹杆、木棍、纸板、书卷、雨伞、衣服、腰带等代用品,固定夹板与肢体之间要加棉垫、衣片等衬垫,防止皮肤受压损伤;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尖,便于观察血循环。固定完成后,如出现指、趾苍白、青紫,肢体发凉、疼痛或麻木,表明血循环不良。应立即检查原因,如为缚扎过紧,需放松缚带或重新固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部位骨折的急救法:
前臂骨折:用一块从肘关节至手掌长度的木板或用一本16开杂志,放在伤肢外侧,以绷带或布条缠绕固定,注意留出指尖,然后用三角巾把前臂悬吊胸前。
上臂骨折:把长达肩峰至肘尖的衬垫木板或硬纸板。放在伤肢外侧,以绷带或布条缠绕固定,注意留出指尖,然后用三角巾把前臂悬吊胸前。
上肢骨折如无固定器材,可利用躯干固定,将上臂用皮带或布带固定在胸部,并将伤侧衣襟角向外上反折,托起前臂后固定。
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固定法,先在两腋下垫上大棉垫或布团,然后用两条三角巾的底边分别在两腋窝绕到肩前打结,再在背后将三角巾两个顶角拉紧打结。
肋骨骨折:可用多头带固定之,先在骨折处盖上大棉垫或折叠数层的布,然后嘱伤员呼气后屏息,将多头带在健侧胸部打结固定。
大腿骨折:用一块相当于从足跟至腋下长度的木板放在伤肢外侧,然后用6~7条布带扎紧固定。
小腿骨折:可用两块由大腿至足跟长的木板,分放于小腿内、外侧,或仅用一块木板放于大腿、小腿外侧,然后用绷带缠绕固定。
胸腰椎骨折:病人不宜站立或坐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抬动病人时不要让病人的躯干前屈,必须仰卧在担架或门板上运送。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头仰卧固定在正中位(不垫枕头)。两侧垫卷叠的衣服,防止颈部左右转动。勿要轻易搬动,否则有引起脊髓压迫的危险,发生四肢与躯干的高位截瘫,甚至死亡。
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骨科疾病,现实生活骨折都是突发性的,所以面对这种突发病,其急救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着你的病情是否能急时的治疗。那么骨折的现场急救方法有哪粘结呢?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了解到骨折的急救方法,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骨折急救的方法:
(1)首先检查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判断局部及全身损伤的严重性,以便及时抢救或挽救生命。
(2)如果肢体完全离断,就应将断端肢体包扎止血后,再将离断肢体放入冰桶(夏天),连同病人一块送到医院急救。
(3)若为不完全离断肢体,就应在近端用止血带止血,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还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5分钟。
(4)简单固定:在骨折现场找些木棍、扁担、木板等物对骨折肢体进行固定。若没有任何东西可用来固定骨折肢体,可将骨折上肢固定在胸侧,骨折下肢固定在健侧,一般固定用品长度应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5)安全搬运病人。若为一般肢体骨折,在固定好后,用担架或其他工具运送即可。若为脊柱骨折,在搬动时,最好3人站在同侧,用手平平托起,再平放于木板上,以防脊柱扭曲造成截瘫。若为颈椎骨折,搬动时,应由一人轻轻牵引头部,平放在担架上,而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应保持牵引位,以防翻身时扭动颈椎。
以下是下肢骨折的固定法:
参考资料:《骨折急救》www.gkxiehe.com/guzhe/
户外骨折现场急救第一步是要求第一文库网对伤员骨折情况进行判断:
在不知道伤员受伤程度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移动伤员。如果伤员正身处危险境地,如燃烧的汽车内、车辆较多的马路上,救助者应以不扭动伤员体位的方式,将伤员移到安全的地方。注意应该平行搬运。
对骨折伴有伤口的伤者,应立即封闭伤口。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过松时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引起深部感染。
临时固定:
车祸往往导致骨折,伤者出现局部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情况。有的骨折外观无创口,称为闭合性骨折。同时存在有创口的骨折,称为开放性骨折。
肋骨骨折往往伴有胸腔脏器损伤,要注意有无血气胸发生。对没有明显呼吸困难的肋骨骨折,可在呼气未了时用宽胶布或三角巾紧贴廓扎好,以便限制呼吸运动,减少痛苦。
肩部骨折:可将上臂固定于胸侧,前臂用颈腕带悬吊。
手臂骨折包扎:
上臂骨折:上臂骨折可用前后夹板固定,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如无夹板,也可屈肘将上臂固定与胸部。
前臂及腕部骨折:前臂及腕部背侧放一夹板。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并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
髋部及大腿骨折:夹板放在上肢外伤,上自腋下,下至踝上,用绷带缠绕固定,也可用两侧并拢中间放衬垫,用布带捆扎固定。
小腿骨折:内外侧放夹板,上端超过膝关节,下端到足跟。再缠绕固定。
躯干部骨折:伤员应平卧于硬板上,最好仰卧位,两侧放沙垫等物防止滚动。
颅骨骨折:
开放性颅骨骨折有头皮裂开,所以容易发现。闭合性颅骨骨折有时可见局部凹陷或头皮有血肿而隆起,这多半表明有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漏。如果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有颅内血肿压迫,则昏迷时间较长,或清醒后又陷入昏迷,说明情况十分严重,应即速外理,否则有生命危险。正确的急救措施是将伤员平放,头稍垫高。有创口或脑脊液外溢时,按前面所述原则处理。耳鼻有溢液者,切不可加压填塞。应急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尽可能保持伤肢于伤后位置,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
单纯的颜面骨折、上肢骨折,在做好临时固定后可挽扶伤员离开现场。
膝关节以下的下肢骨折,可背运伤员离开现场。
颈椎骨折:一人双手托住枕部、下颌部,维持颈部伤后位置,另两人分别托起腰背部、臀部及下肢。
受伤者搬运
胸腰椎骨折:一人托住头颈部,另两人分别于同侧托住胸腰段及臀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维持脊柱伤后位置。
髋部及大腿骨折:一人双手托住腰及臀部,伤员用双臂抱住救护者的肩背部,另一人双手托住伤员的双下肢。
主要症状
1、损伤区严重疼痛。
2、肿胀。随后变青肿。
3、损伤部位活动受限。
4、损伤部位出现畸形――肢体弯向其他方向,或看起来比未受损的一侧肢体短。
妈妈可采取的急救措施
1、如果患处在腿上,要轻轻地脱去鞋袜,并除去在损伤区的一切压迫物。
2、除非绝对需要,不要移动孩子脱臼或是骨折的关节。
3、把受伤的关节支撑在孩子觉得最舒服,的位置上。
4、检查有无休克的情况,必要时给以急救。但如果孩子有腿部骨折的话,就不要抬高双腿。
关节扭伤时,韧带大多也同时受到损伤。因为关节扭伤的症状与骨折症状十分相似,当不能确认是哪方面的问题时,可按骨折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及时就医。
常听老人说“冬天的地硬,孩子骨头脆,出去玩一定要小心,别碰伤了骨头”。这是老人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告诫我们冬天要预防宝宝骨折。确实,医院里那些骨折或扭伤的病人中,宝宝占的比例要比成人高。专家解释说,因为孩子好动的性格,又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再加上他骨骼比较细、硬度比较小,所以更容易受伤。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选择了很多含丰富钙的食物,帮助宝宝做锻炼让他的骨骼变得更结实。同时学习一些骨折的紧急治疗措施,可以保证在宝宝受到意外伤害时,可以将危险降到最低。
宝宝骨折的几种情况:
1、有些骨折能让你一眼看出来,但也有些会被我们忽略,甚至几天后宝宝出现不适我们才发现他受伤了。所以爸爸妈妈应该了解各种骨折的基本情况。
2、开放性骨折:断骨刺穿了皮肤,伤口血流不止。 宝宝会因为惊恐和疼痛哭个不停。可能有大量的血流出来,甚至能看到这段的骨头。 用干净的布压住流血的地方,先止血。然后马上和医生联系。
3、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无损伤,无裂开、骨折断端不外露、又称单纯性骨折。 宝宝的哭声会告诉你他受伤了。发生骨折的部位会肿胀、或成角、变短、扭曲等畸形;有时可听到骨磨擦音。 在不能准确判断宝宝哪个部位发生骨折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挪动宝宝,要先和医生联系。
4、新生儿产伤骨折:产伤骨折指分娩过程中发生的骨折。除常见的新生儿锁骨骨折外,还可以见到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 宝宝平时表现很好,奶吃得好,觉也睡得足。可是,只要一抱,孩子就哭闹。受伤的地方可能会有些肿胀、一碰就疼得哭闹不止。 马上和医生联系,暂时不用再抱宝宝。新生儿锁骨骨折不需要特殊固定,一般10-14天愈合。其它骨折治疗方法复杂一些,请遵照专科医生安排。
宝宝骨折时你该怎么办?
1、宝宝摔倒、受伤了,光是孩子痛苦的表情就可能令你手足无措,专家提醒我们,这时候应该冷静,仔细辨别孩子受伤的情况,理性的给孩子做紧急处理,才能帮孩子减少痛苦的最好方法。
2、马上打电话通知急救中心:如果宝宝出现出现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昏迷、骨头已经露在皮肤外,流血不止,或者不能走路,受伤的地方可能是腿骨、脚踝骨、颈椎、脊椎等。在这些情况下,千万不要试图碰宝宝受伤的骨头,更不要擅自移动宝宝,让他保持原样。马上给急救中心打电话,冷静的说出孩子的状况和你所在的位置。在等待急救人员的时候,找一块干净的布,甚至撕掉你的衬衣,压在出血的地方,帮宝宝止血。
3、迅速带你的孩子到医院。如果宝宝没有伤到下肢,或受伤后还能自己走路,为了节省时间,你可以自己带他到医院。但也要先做好一些紧急处理:仍然不要挪动宝宝受伤的部位,利用身边一切结实、笔直的东西帮宝宝固定骨折的地方不变形,比如木板、树枝、雨伞等。因为哪怕轻微的运动也可能引起受伤骨头围绕血管破裂,甚至伤到宝宝的神经组织。
当骨折发生的时候一定要迅速地使用夹板来固定受伤的部位,如果不固定的话就很容易会让骨折的部位乱动,在骨折后一定要用夹板和绷带来固定每隔30分钟左右将手指插入查看,确认夹板是否松紧适当,那么当我们的四肢出现骨折的时候除了以上的方法是否还有其他的急救方法呢?
.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侧,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做超过关节固定,这样才能彻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出血严重,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在纱布外面再用夹板。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并在止血带上标明止血的时间。
注意事项
当遇到强大外力撞击时,身体可能发生骨折,而且最易骨折的多为四肢的某一部分,当摔倒或受其它外伤以后,四肢的某个部位疼痛剧烈、发生畸形或活动受限,就要想到可能是发生了骨折。尤其是老年人,四肢受外伤更容易发生骨折。家里万一出现了骨折病人,应做紧急处理,然后
急救措施
1.骨折发生后,应当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如果不固定,让骨折部位乱动,有可能操作神经血管,造成麻痹。但是,骨折时,由于局部有内出血而不断肿胀,所以不应固定过紧,不然会压迫血管引起淤血。
2.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侧,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做超过关节固定,这样才能彻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3.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出血严重,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在纱布外面再用夹板。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并在止血带上标明止血的时间。
大腿骨折的时候日出血量可以高达1000毫升,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1/4,所以包扎固定得过紧也有可能会引起神经麻痹,从而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冻伤]
冻伤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循环系统的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因长时间暴露在冰冷或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或者接触冰雪,因而产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冻结伤害。冻伤的症状有:患处刺痛并逐渐或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山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故,很容易导致局部或者大面积的骨折,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他们的骨密度不及青壮年,骨头更脆弱,所以相对更容易发生此类事故。我们知道,一旦发生骨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那么,骨折的急救处理有哪些原则呢?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最后专家特别强调,如果是颈椎部位的骨折,不当急救操作可使颈部脊髓受损,发生高位截瘫,严重时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时,不恰当的搬运也可能损伤胸腰椎脊髓神经,发生下肢瘫痪。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如果怀疑有脊柱骨折,应就地取材固定伤处,合理搬运伤者。四肢骨折处出现局部迅速肿胀,提示可能是骨折断端刺破血管引起内出血,可临时找些木棒等固定骨折处并可对局部用毛巾等压迫止血;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伤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导致出血。
上面所说的就是骨折发生时的一些正确的急救原则和处理方法,发生意外时,一定不要慌张和随便乱按乱动,以免造成对以后治疗不利的影响。按上面的方法初步处理之后,一定要及时的送往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看护好小孩和老人,以免发生意外。
[临床表现]
(1)休克 严重外伤、大型骨折或多发性或开放型骨折、大出血、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合并其他脏器的复合损伤或疼痛剧烈,均可引起休克。
(2)肿胀与瘀斑 由于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而出现肿胀及皮下瘀血斑。
(3)疼痛和压痛 骨折处疼痛且有直接或间接压痛。
(4)功能障碍 因机体内部的支架作用丧失而出现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5)发热 一般骨折体温正常,血肿吸收时可有低热,一般在38℃左右,若伴有感染时,可有高热。
[诊断要点]
(1)有明显外伤史如高处坠地、撞击、挤压等。
(2)临床表现。
(3)特有体征:①畸形 骨折段的移位,使肢体出现畸形。②异常活动 在没有关节处出现不正常的关节样活动。③骨擦音、骨磨擦感或骨传导音减弱。
(4)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性质及类型,且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家庭应急处理]
(1)积极抢救昏迷、休克患者。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合并损伤的治疗。
(3)开放性骨折应先清创,再进行复位。
(4)肢体肿胀严重者,先临时外固定,抬高患肢,待肿胀消退后再复位。
(5)小夹板固定后,应抬高患肢和注意血运,及时调整松紧度,定期复查。
(6)科学功能锻炼 早期 伤后1~2周,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以肌肉舒缩形式的小幅度锻炼。 中期 伤后2周以后,肿胀消退,损伤组织开始修复,骨折日趋稳定。此期除上述锻炼外,逐步锻炼骨折上下的关节,并在接近临床愈合时加大活动幅度、次数及活动力量。 晚期 伤后7~10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病人可作些室外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工作功家务,还可配合按摩、理疗或外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
★ 急救措施
★ 腰椎骨折护理查房
★ 野外之旅作文
★ 野外郊游作文
★ 野外考察报告范文
★ 野外小学作文
★ 野外见习心得体会
★ 野外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