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透明在哪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透明在哪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

篇1: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

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

本文以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发展事实为依据,提出区分古代技术、近代科学、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当代技术五种历史形态.详细阐明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史实及其分期、特征和发展模式.着重探讨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哲学和文化的本质和规定.从哲学和文化层面区分开科学和技术,区分科学和技术的`不同历史形态,对于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尤其对于认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文明的时代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 者:周昌忠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20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19(6) 分类号:N031 关键词:古代技术   近代科学   现代技术   现代科学   当代技术  

篇2: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社会哲学

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社会哲学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技术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技术哲学――技术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社会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社会哲学――社会是被社会地建构的。

作 者:安维复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36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18(12)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社会哲学  

篇3:历史近代的科学和文化课堂的教案

历史近代的科学和文化课堂的教案

一、知识目标

17世纪法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德意志文学,19世纪法国文学、英国文学、俄国文学、印度文学、美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近代的绘画和音乐中的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近代世界的代表性建筑。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课列举的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名著和艺术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初步的分析鉴赏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从而能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学习本课列举的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高尚品质,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学习文学艺术家们严谨勤奋、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

2.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很好地继承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继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文化。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近代法国文学及其艺术,歌德和贝多芬。

难点:对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描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创设情境,将本课众多的经典艺术精品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知艺术美。

教学要点

一、17世纪和18世纪的文学

1.莫里哀和《吝啬鬼》

2.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3.歌德和《浮士德》二、19世纪的文学

二、雨果和《巴黎圣母院》

1.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

2.狄更斯和哈代

3.普希金,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

4.泰戈尔和《戈拉》

5.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三、近代艺术

(一)绘画

1.荷兰伦勃朗

2.大卫的《马拉之死》和德拉科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米勒的《拾穗者》和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

(二)音乐

1.近代音乐前期代表人物

2.近代音乐后期代表人物

(三)建筑

1.巴黎圣母院和凡尔赛宫

2.泰姬陵

课堂教学设计

1.本课涉及近代文化中的文学、绘画、音乐、建筑四大门类,包括众多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人物25位、作品25部),实际上就是一部近代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简史。由于在一节课时间内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对教材的剪裁取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巧作安排,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否则将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难以掌握。对教学的处理可按整体→局部、宏观→具体的顺序,先粗线条式勾勒出近代文学艺术基本发展线索,再选取重点人物、重点作品进行描述。

2.本课内容是对学牛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素材。文学艺术知识是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学艺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形象感知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基础上,通过适时的点拨、导引,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内在美和所表现的时代精神,进而在精神价值层面的追求、思索、体验上有所感悟。

3.本节课适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的综合刺激,让学生充分感知艺术作品的审美愉悦,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突破性的成果,使我们感受到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与提升。与此相适应的,近代世界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和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文艺大师们创造的经典作品反映了人类在精神世界不断追求与探索的印迹。下面我们沿着大师们留下的精神足迹,去进行一次审美之旅。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向学生讲明近代的时间概念大致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约3时间,即从文艺复兴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时期,经历了工场手工业和工业资本主义两大时期。其次说明近代世界文学艺术的重点在欧洲,而且是最主要的欧洲国家:法、德、英、俄。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目的大字内容,并对其中重要的人名、作品进行标注。在此基础上,出示下表,要求学生完成表中内容。

表一:17世纪~19世纪近代文学成就

师:在了解17世纪~19世纪近代文学基本概况后,我们再来探寻这些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法国莫里哀是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作家,17世纪世界文学最重要的大师。他的代表作《吝啬鬼》生动地刻画了爱财如命的守财奴阿尔巴贡的丑恶形象,其喜剧夸张手法十分出色。这部剧作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家庭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早、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鲁滨孙在航海遇险、独自漂流荒岛、面临绝境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而取得胜利的故事。(教师可请阅读过此书的同学讲解故事梗概)鲁滨孙的形象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坚定的事业心和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风貌。18世纪世界文学最重要的大师是歌德。他的代表作是创作了将近60年的诗剧《浮士德》。全剧以浮士德的思想为线索,以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特的打赌为核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否定过去、努力探求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艰苦历程。主人公浮士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也是永不停息地追求完美人生的象征。这部诗剧被认为是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年间西方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史的总结。当歌德写完《浮士德》后,他的秘书问他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全剧的主旨,歌德随即用剧中浮士德灵魂升天时天使的话作为回答:“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

19世纪的世界文学是群星闪耀、大师辈出的时代。我们先来看法国。19世纪前半期,法国出现了两位世界文豪:雨果和巴尔扎克。雨果的一生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和文艺理论著作。《巴黎圣母院》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情节离奇紧张,人物鲜明夸张,场面绚丽多彩,气氛浓郁浪漫。

(如有条件,可放映影片《巴黎圣母院》片断)

雨果在这部小说中抨击了教会的虚伪、残酷和专制制度的黑暗、野蛮,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有一段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愿我们都有一颗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巴尔扎克是与雨果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文学巨匠。19世纪30、40年代,是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巨著《人间喜剧》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人间喜剧》包括90多部小说,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是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从教材中引用的恩格斯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巴尔扎克的小说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巴尔扎克勤奋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精神遗产,但他的一生却与贫困、疾病等各种苦难相伴。对于苦难,巴尔扎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人的一生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苦难,当苦难来临时,希望我们都不要做弱者。

下面我们再把目光转向英国。19世纪的英国文学也出现了两位著名作家:狄更斯和哈代。限于时间,对两位英国作家及作品的介绍从略,可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作一大致了解。

最后,我们把目光聚焦俄国。19世纪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教材上介绍的三位俄罗斯文学巨匠是享誉世界的重量级人物。普希金的诗歌,果戈里的剧作,托尔斯泰的小说都是世界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

对泰戈尔和马克・吐温,应点明他们是欧洲以外的文学大师,在世界文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对世界近代文学做过一番粗略的扫描后,我们再来考察近代艺术的发展轨迹,这也是美的历程。要求学生阅读第三国大字内容,对重要名词进行圈注,然后出示下表,请学生完成。

表二:近代艺术成就

关于绘画成就,应将教材中提及的五幅绘画名作以投影片或幻灯片展示出来,增强直观性。教师可先问学生从每一幅画中得到哪些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赏析。这里重点分析《自由引导人民》和《拾穗者》两幅名画。

《自由引导人民》最鲜明的艺术特征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

命中巴黎人民与统治阶级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街垒战,德拉科洛瓦目睹了这场战斗,人民的英勇无畏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这幅画除了写实手法描绘巴黎街头激战的场景外,还以浪漫笔调塑造了一位一手执旗、一手持枪的女神形象,她是自由与权利的精神象征,是人性与解放的旗帜,她引导着学生、市民和工人冲锋陷阵。她健硕而丰满的身躯,回首振臂的姿态,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仅是理想、精神的象征,俨然还是一位奋进的战士。这是作品中的灵魂,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拾穗者》的艺术魅力在于对生活的真实描绘和隐含其中的社会批判意识。在秋天的收割季节,三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拖着沉重的身躯,争先恐后地在麦地里捡拾撒落下来的麦穗。她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终年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这片土地,但是收获却不属于她们。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麦堆堆得高高,麦垛旁停着两匹马拉的大车和忙碌的雇农。远远立着一个骑马人―一地主或是地主的管家。不劳动者拥有一切,劳动者却一无所有,还要靠捡拾麦粒糊口。这幅作品以凝练厚重、浑朴自然的绘画语言,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同时也无声地倾诉着农民的贫困和饥苦、焦虑与哀愁,隐含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关于音乐成就,重点介绍贝多芬。教师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片断,让学生感受贝多芬与命运抗争、追求光明与自由的不屈斗志。关于贝多芬事迹,可作如下补充:

贝多芬的音乐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和革命精神,他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痛苦、欢乐、悲哀、喜悦、沉思、豪迈、悲壮、自尊、自信等,都是动荡时代在他感情上的回声。贝多芬后期的作品,贯穿了渴望自由,井为之不屈奋斗的英雄主义基调。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成就,贝多芬的音乐都达到了高峰,堪称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苦难,与贫穷、疾病、残疾、孤独相伴。他26岁开始耳聋,49岁听力全部丧失。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而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了人类。一个不幸的人,由痛苦

铸造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关于建筑成就,可让学生欣赏三大建筑(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泰姬陵)的影像资料。点明建筑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建筑的存在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生活及其观念的变迁。

[课堂练习]

1.填表:

表三:近代法国文艺成就简表

文学

绘画

建筑

作家

代表作

画家

代表作

代表建筑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

材料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

请回答:如何正确理解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课小结]

由于时间所限,我们的审美之旅只能走马观花、蜻蜒点水。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多看一些美术名作,多听一些音乐名曲,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品味。使自己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无论是对于我们个人还是整个民族而言,只有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创造出新时代的先进文化。

篇4:从人性技术化到技术人性化的哲学反思

从人性技术化到技术人性化的哲学反思

本文以基因科技为例,简要地论述了科技与人性对立的几个方面,批判了纯粹科技理性对这种对立的技术消解方式及其人性技术化的后果,主张以人性系统的观点规约科技的发展,反对以技术逻辑改造人性.

作 者:孙岩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系,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0(6)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纯粹科技理性   技术的.人性化   人性的技术化   人性系统的规约  

篇5: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使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科学功利主义的产生、发展依托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的功利主义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其不适当的应用也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科学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 者:王东明  作者单位:湖北工学院,学工部,湖北,武汉,430068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2004 “”(9) 分类号:C05 关键词:科学   技术   科学功利主义  

从社会哲学视角看知识经济

论哲学唯心主义走向无神论的根据和形态

从辩证法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

讲哲学要理解和把握好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应用探讨

科学、技术与社会和基础科学教育

从神经认知看隐喻的理解和生成

言语道断与道在言中-从道言关系看东西哲学的差异

眉毛看相:从眉毛看一个人的品格和感情动向

从十八亩试验田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丰硕成果

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推荐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