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教师节(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桃核不是核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民间教师节:六月六日
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是6月6日,起源于民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邰爽秋倡导的。
1930年,邰爽秋到河南大学任教,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他目睹了农村、城镇经济的衰败。于是,他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民生本位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发展民众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生活水平。1931年5月,他联合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院长程其保、南京一中校长李清悚等人发起倡议,定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数日间,得到了南京、上海教育界数百人的响应。
笔者查阅1931年6月7日《中央日报》题为“第一次教师节”的报道,报道说:“6日下午3时,假中央大学科学馆举行第一次教师节大会,到有该会发起人邰爽秋、谢循初、张忠道数十人,暨大中小学校职员300余人。开会行礼如礼后,首由主席邰爽秋报告成立该节之意义,三点如下:(一)改良教师之生活待遇;(二)保障教师之地位稳固;(三)增进教师之专业修养。次由各机关代表、各埠代表相继演说。至5时许始摄影散会。”
在这次大会上,发表了《教师节宣言》,全国各地,闻风响应,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界因有“教师节”而欢欣鼓舞。1932年5月,南京教育界通过市教育局长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要求,明令规定6月6日休假一天,遭到当时教育部拒绝,但允许教师自行组织纪念活动。于是各地教师每年就在6月6日这天,自发集会庆祝,并举办各种活动以示纪念,如在南京、上海、杭州、长沙、开封、南昌、徐州、镇江等地,都有盛大的集会。
在以后的几年当中,每到教师节,各地都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各学校放假或停课一天,各地报纸大都发行纪念特刊,有的书局还对教师购书给以特别廉价优待。一些教育专家、教师撰写文章在报章杂志上讨论这个问题。一些报刊也纷纷报道有关“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当时还有人谱曲作了《教师节歌》。
各地不少教师还联名向教育部呈请设立教师节,并通令全国举行庆祝,有的还向国民代表大会提议案,但都无果而终。
民国政府教师节:八月二十七日
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教师节”,缺乏政治力量的推动,发展异常艰难。在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在民间流行了8年的教师节终于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不过日期更改了。
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的宗旨。另外还颁发《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八·二七”教师节是民国政府法定的教师节。
1939年8月27日的《中央日报》报道:“教育部陈部长(陈立夫)为纪念教师节,今日发表致各校导师书,并于今晚7时至7时20分,对全国教师广播演讲籍表示慰劳之意,对战区各校教师之勤勉奋斗尤致拳拳。又教育部并为确立今后整个教育训育方针,特于本年教师节颁布‘各级教育训育纲要’。”在第四版开辟了教师节特刊,全文刊登了陈立夫的《教师节致各校导师书》。
当时未沦陷的省、市、县,都按照重庆国民政府的要求举行了纪念活动,或召开纪念大会,推行识字运动。抗战期间,不少地方借“八·二七”教师节举行“献金”活动,有力地支援了全民抗日活动。我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也举办了各种庆祝“八·二七”教师节的活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5月5日还都南京,当年的8月27日即在南京举行纪念孔子诞辰和教师节大会,张继讲述纪念意义。
1947年8月27日上午9时,在国府大礼堂举行孔子诞辰暨教师节纪念仪式,蒋介石主持,国府委员及所属各院部会首长于右任、戴传贤、邵力子等300余人参加。于右任报告“孔子学说”。南京市各界联合在朝天宫大成殿举行祀孔典礼暨教师节纪念大会,各机关、各区公所、各学校代表约600人参加。由市长沈怡主祭,参议会副议长王潞等陪祭。祭孔之后,举行教师节纪念大会,沈怡作报告。下午6时,又在励志社礼堂举行了尊师运动游艺大会,全市各级学校教师约200人参加。相关负责人致辞、宣读慰问信后,学生向教师致敬,并派代表向各级教师献花、献旗,文艺团体表演了文艺节目,一直到晚上9时多尽兴而散。
这一天,邮政总局专门发行了“教师节纪念邮票”。《中央日报》专门予以报道:“该相邮票图案设计分四种,即(一)孔子造像(面值国币500元、红色),(二)杏坛(面值国币800元、青莲色),(三)至圣墓(面值国币1250元、绿色),(四)大成殿(面值国币1800元、蓝色)。”这套邮票可以算是第一套教师节纪念邮票了。
1948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逆转,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各大城市的**运动风起云涌。这年7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当年教师节的纪念办法,要求各省市“约集教师举行座谈会,讨论有关疏导当前学生运动及防止职业学生操纵**各项问题”,防止“**”成了教师节的主要内容。据《中央日报》1948年8月28日报道,总统府于8月27日上午10时举行孔子诞辰暨教师节纪念大会,蒋介石亲临主持,李宗仁、于右任、何应钦、王云五、朱家骅等400余人参加。南京市政府和各界人士也于当日举行祀孔和教师节纪念仪式。这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次纪念教师节。
新中国教师节:九月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国民党时代的“八·二七”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全国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界得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国上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日益受到社会尊敬。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将《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在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1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同意恢复教师节。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教师节。这年9月10,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第一个教师节。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勉励教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汉子还真不是宣太后,而是比他早以前多年的妇好,他是有迹(甲骨文)可寻的第一位女军事家和女政治家。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据说她还有六十多个“姐妹”(武丁的老婆可比汉武帝多多了)。妇好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当时她的丈夫武丁正在重整商王朝,为了配合丈夫的政治活动,妇好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英雄。
她是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甲骨文中记录了很多她攻克周边方国的战事,当时商民族的文明初期,和其他几个远古文明一样,同样遇到了古印欧人的威胁,但正是在妇好的带领下,商人成功地战胜了侵略者,把自己的种族和文明保存了下来。
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这位女汉子却不幸在三十余岁去时世,这让武丁十分悲痛,因此给妇好建了一个巨大的墓穴,其中有很多巨型青铜器陪葬。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慈禧太后的形象都是很不好的,仿佛就是因为这个老太婆,近代的中国才会遭受那么多屈辱。我们先把这些口水官司放在一边,做为一个女人,慈禧能够在男人的权力层中独掌大权,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女汉子。
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死的时候,慈禧只有二十七岁,论到现在也就大学毕业一两年的样子。
咸丰临死前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然后又任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朝政。但同时,咸丰为了实行权力制衡,又给了慈禧和此案两枚印章,诏令必须加盖印章之后才能颁行。这样,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就发生矛盾。
咸丰死后,弟弟恭亲王奕䜣就获准赶到承德避暑山庄,然后秘密的在行宫拜见了两宫皇太后,定下除掉肃顺等人的计策。而当时醇郡王奕缮又成为了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了实际的军事权力。
在护送咸丰皇帝的遗体回北京的过程中,慈禧和慈安只陪了灵驾一天,然后就以皇帝(同治)年龄小为借口,从小道提前赶回北京部署。
慈禧回京之后,立即召见了恭亲王,瑞后发动政变,公开宣布在载垣、肃顺等人的罪状,并将他们全部缉捕,随后处斩。
公元1861年农历11月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垂帘听政就是在同治皇帝的御座后面设一道黄幔,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亲王奕䜣立于左,惇亲王奕缮立于右,这在中国历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祝英台女扮男装出门求学,爱上同窗梁山伯。临行前祝英台不断暗示自己的女儿身份,梁山伯却始终不解其意。当梁山伯知悉真相时,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家,梁山伯忧郁而终。祝英台在大婚之日到梁山伯墓前跳坟殉情,化成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典出民间传说。
织女是王母的外孙,牛郎是人间的一个孤儿,后两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玉帝大怒,就把织女抓回天上,牛郎在后追赶,王母拔出金簪,画成天河,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每年乞巧节时,喜鹊搭桥让两人相会一次。典出民间传说。
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孟姜女与杞梁--泪酒倾盆长城新
孟姜女是秦代杞梁的妻子,秦始皇筑长城,把死去的杞梁埋在长城下。孟姜女送寒衣来到长城,知道丈夫已死,就对着长城大哭。十日后,长城崩塌。露出了杞梁的尸骨。典出民间传说。
唐代诗人元稹与韦丛夫妻恩爱,妻子27岁时不幸早逝。元稹心失所爱,却难忘旧情,对女色再无眷恋之意,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和怀念。典出唐代元缜《离思》:“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吴三桂与陈圆圆--冲冠一怒自古有
吴三桂是明军将领,手握重兵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陈圆圆本为姑苏名妓,因其美丽而被吴三桂收为宠姬。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攻入北京,掠走了陈圆圆。本想归附李自成的吴三桂一怒之下,转而勾引清兵入关,导致明朝灭亡。典出清代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唐玄宗与杨玉环--渔阳鼙鼓正销魂
唐玄宗李隆基因杨玉环貌美而倍加宠幸,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反叛后,唐玄宗逃亡西南,在马嵬坡被哗变的军队逼迫,处死了杨贵妃。典出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陈阿娇与汉武帝--金屋犹自赋长门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姑母的女儿,武帝五六岁时曾说如能娶阿娇为妻,就建一座金屋把她藏起来。汉武帝登基,立阿娇为皇后。阿娇因妒忌卫子夫得宠,多方离间武帝与卫子夫的关系而被废黜,退居长门宫,不再得幸。阿娇想恢复昔日的专宠,就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呈献武帝,企望复得宠幸。典出司马相如《长门赋》。
教学目标
1、能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能简要叙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能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了解:教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的浮雕和林则徐的图片)
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多媒体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课题)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1、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鸦片战争的原因)
2、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抗战,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远离,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_、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轻时(1919-1927)曾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其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人冲和谦逊的徐悲鸿曾亲自向一个洋学生挑战赌造诣。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不过是个愚昧无知的材料。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倍受歧视。一个和徐悲鸿一同就学的洋学生看不起徐悲鸿,甚至公然对徐悲鸿说: “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这种放肆的挑衅,深深激怒了怀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徐悲鸿,他严肃地对那个洋学生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愚才!”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我中华民族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发奋努力,埋头学业。他经常到罗孚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刻苦学习,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一次竞赛考试中,他又获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趾高气扬、歧视中国人、当面向徐悲鸿挑衅的洋学生,与徐悲鸿比较学业,已是望尘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认自己不是对手。
鲁迅是我国现代的著名文学家,可是他当年在日本留学时,起初选择的并不是文学,而是医学专业。是什么原因促使鲁迅先生弃医就文的呢?-德育名人小故事
鲁迅(188l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19,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
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
19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挚的热爱,促使鲁迅做出了弃医从文的抉择,这一抉择使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更增添了若许光辉。
抗战期间,一年割麦子时,一队八路军从一个村边开过,营长骑马走在前面。一位老太太很吃劲地背着一大捆麦子,从对面走过来。这时,路边有一个穿军装的人把营长拦住:“你担任什么职务 ·” “我是营长!”那人又问: “任务是不是要紧·”营长跳下马来说: “不十分要紧。”那人用手指着老太太说: “那么,让队伍前头走,用你的马到村里去套一辆车,替他把麦子拉回去。”
营长按照吩咐把老太太的麦子拉到家里。那个吩咐营长的人就是朱德总司令。总司令还和蔼地告诉他: “革命干部的优良品质,首先就是群众观念。你骑在马上,看见老太太那样吃力地背着麦子,不体恤她,不帮助她,这是不对的,因为你的任务并不是十分紧迫。以后要好好记着:只要有一点时间,一点力量,就不要忘记帮助群众。”
中国历史上励志故事:谭嗣同-英雄视死如等闲
“世间万物抵春秋,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充满了忧国忧民的诗,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作。
188月,谭嗣同被光绪帝召见,参与新政,进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把变法看成洪水猛兽,提出“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并派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北洋军队,控制北京,伺机扑灭变法运动。
改良派幻想争取荣禄部下的袁世凯的支持来扭转局势。袁世凯表面假装支持,暗中却向荣禄告密。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改良派。日本志士劝谭嗣同去日本,朋友“再四强之”,他不肯走。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表现了一个爱国者自我牺牲的伟大情怀。后来,他刁二幸被捕,旋即遇难。临刑前,谭嗣同神色坦然,写下了激越悲壮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中国历史上励志故事:张自忠-有良心的将军
1940年5月,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的张自忠,亲自率领一支纵队在湖北宜城与敌军血战九昼夜。在日寇的重兵包围中,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奋勇冲杀,连中七弹,壮烈牺牲。临终时,他向随从说:“对国家,对民族,良心都平安,大家要杀敌报仇!”
周恩来同志曾把张自忠誉为“全国军人的楷模”,说“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抗战军人之魂”。曾到湖北前线访问过的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中国战歌》一书中将张自忠称为“有良心的将军”,并写道: “人们都说他视死如归。以求良心得到安慰。”张自忠将军是国民党抗日英烈中的一位。他以身殉国的壮举,正是他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民族良心的体现。
中国历史上励志故事:高文华卖子为党
1935年2月,高文华接替朱理治担任河北省委书记,6月,又接任北方局书记的职务。这年冬天,北方局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断绝,同志们的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同志们的生存和党的工作,高文华和他的妻子贾琏(当时负责河北省委的财务工作),毅然忍痛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只有六个月的东光卖给了别人,得了五十块大洋,用这点钱维持了党的机关几个月的开销,直到又和中央取得联系。
高文华的儿子从此就下落不明了,他们夫妇从未向人讲起过这件事。他们认为,他们迫不得已这样做--卖掉儿子支援革命,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向别人说起。直到“文化大革命”时,高文华被关押迫害,贾琏找陈云同志汇报,才淡了这个情况。
中国历史上七大丑女
华夏族始祖母——嫫母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黄帝授以“方相氏”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并广而告之天下人:“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史传记载,嫫母脑门突出似锤下巴短缩,身材矮小粗壮怪异,面色发黑如碳,即使善于谄媚者都不好意思开口夸了,足见奇丑无比,但为人贤德。嫫母不负黄帝的厚爱,对妇女们实施德化教育。当她看到当时人们冬衣兽皮,夏串树叶时,就发明了养蚕缫丝,把丝织成绸子后,又染上各种颜色,用来做衣服。这样就解决了人们赤身裸体、有伤风化的难题。后人为了感谢嫫母的这一重大发明,尊称她为“先蚕姑娘”。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因嫫母内助有功,黄帝败炎帝,杀蚩尤。
齐宣王之后——钟离春
钟离春即“无盐”,复姓“钟离”,单名“春”,是战国时期齐国无盐人。其女子额头前突,双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翘,头颅大,头发稀疏干黄,皮肤黑红,骨节粗大,颈部喉结比男人的还要大,四十未出嫁。钟离春虽然貌丑,但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格暴烈,喜欢被人吹捧,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为了拯救国家,她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到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只见那丑女举目、张口、挥手,然后指着膝盖高喊:“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让她给吓得浑身冒冷汗,赶紧问怎么危险了。钟离春就给他提了四条意见:一是缺乏人才储备;二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三是沉湎女色;四是乱建楼堂馆所。宣王觉得钟离春的意见很中肯,就采纳了。尤为可贵的是,宣王对第三条意见非常重视,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他让钟离春做了皇后。后来任用田忌、孙膑等大将,齐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临淄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元人还将她的事迹编成杂剧,赞扬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齐愍王之妻——宿瘤
生长在齐国都城郊外的丑女,宿瘤,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正史中只有一句:“君子谓齐瘤女通而有礼。”宿瘤世居临淄东郊,以采桑,养蚕,缫丝为生,因为颈项下长了一个大瘤子,所以大家就称她“宿瘤女”,整天忙忙碌碌为生活操劳,年逾花信还无人问津。“瘤子”长在颈下,古代医药不够发达,无法抑制,无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
尽管远远近近的婚龄男子,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宿瘤,但她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甚至不屑一顾。她这种与众不同的性格,突然引起齐愍王的好奇心理,不惜移樽就教。不接触不知道,一接触吓一跳,齐愍王对她的贤德才智肃然起敬,更为敬重而滋生爱意。
可惜宿瘤早逝,齐愍王过早地失去了一个有力的贤内助,否则历史有可能改写。
东汉贤士之妻——孟光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讲的是东汉贤士梁鸿妻子的故事。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梁鸿是当时的大名士,是位儒雅倜傥的美男子,当地不少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所以当人们听了孟光的话后,都讥笑她是不切实际、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取笑她眼界太高。但梁鸿却看中了孟光的品行,断然娶孟光为妻。夫妇婚后第二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梁鸿虽然很有学问,却不愿为官,曾作一首《五噫歌》而被当权者追杀。梁鸿夫妇逃至吴地(今苏州一带)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夫妻二人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东晋名士许允之妻——阮氏
《三国志》里有许允传,说明他是个名人。东晋的许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花烛之夜,发现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后来,许允的朋友桓范来看他,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许允听了桓范的话,果真跨进了新房。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妇一把拽住他。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妇有‘四德’(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你符合几条?”新妇说:“我所缺的,仅仅是美容。而读书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几条呢?”许允说:“我百行俱备。”新妇说:“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俱备呢?”许允哑口无言,顿生敬佩之心。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许允任吏部郎,所任用的地方官吏都是他的同乡,于是魏明帝派人把他抓起来。武士带走许允的时候,许允妇光着脚追出来,告诉许允:明君可以用道理去说服,不能求情。许允被抓后,家人号泣,许允妇说:不要紧,他很快就会回来。然后煮了小米粥等许允回来。等到明帝审问许允用人之事,许允答到:为国选才,一定要了解他们。臣的同乡,是臣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领罪。考察的.结果,许允任用的同乡都称职,于是明帝放了他。
诸葛亮之妻——黄月英
三国演义里她没有出场,可能是有点自知之明。刘备第二次探孔明“茅庐”未果回家之时,正好碰见黄月英的父亲黄承颜骑着毛驴迎面赶来。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玄德滚鞍下马。”能够把刘备吓成这个样子,可见其容貌真的非同一般。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女,黄月英的容貌就不难想象了。
黄月英,又名黄硕,又黑又小,一头黄发,身形猥琐。但能诗善文,博学多识,相夫教子,勤劳持家,成就了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千秋大业。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克敌制胜,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的丑媳妇教的。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稳定蜀国后方奠定了基础。而他在南征过程中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丑媳妇黄月英教的。可见,黄月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虽然貌丑,却富有才智。诸葛亮成功的背后是黄月英默默地支持和付出,她是真正的幕后英雄,诸葛亮的军功章上应该有她的一半功劳。
西晋丑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是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史称惠贾皇后。贾南风之父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这是她能够与皇太子联姻的主要原因。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丑女人:据史书上记载,惠贾皇后身材矮小(约1米4左右),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保地,眉后还有一大块胎记。根据史书《晋书》及《资治通鉴》所记载,贾后除了与太医令私通以外,更经常派人在路上寻找美少男,并加以虐杀。《晋书列传第一》帝曰:“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贾南风的“暴戾”和“专制天下”及废黜太子奸谋,终于引起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贾南风的干政,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更使西晋“宗室日衰”,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其中贾南风本人罪责是难逃的。
人们总期待丑陋的人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像《巴黎圣母院》里丑陋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丑陋的女人都是贤德的!
★ 中国教师节祝福语
★ 历史上的传奇故事
★ 历史上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