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书的序言范文 最后的祝愿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odeerF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作品集书的序言范文 最后的祝愿(共含10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deerF”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作品集书的序言范文 最后的祝愿

篇1:作品集序言散文

作品集序言散文

从的那个秋天开始,我就开始了甘为人梯“传道授业解惑”的生涯。自己的职业,在过去的年代忝居神圣牌位的末位,崇高得很。每日里,我夹着书本和教案,带着满腔热情匆匆行走在校园里。虽然说是新世纪的教育,提倡素质的培养,但其学习和教育,有着更强的目的和功利性。为了考试成绩而教,为了考试成绩而学。这些,让我心中失去了教书育人的神圣感。

就这样在教案和作业中忙碌,在班级管理无小事中奔命,在微妙的校园人际网中应付。一天天,一月月中,匆匆又无为的生活成为了岁月的记忆。

在浑浑噩噩中跨过生命的32个年头,让我感到生活的无奈,职业的厌倦。4年前我的朋友杨佳鹏先生成为了我的同事,我们在一起工作。他是一个爱思考,勤动笔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儒雅之气。聆听他的课堂教学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拜读他的文章,我读出了热爱生活、关爱亲人的感动,读出了他对教育的热衷,对教育的忧虑,更读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及体验。

我也曾喜爱文学,喜爱作品,但我却懒得动笔。每每改完作业,写完教案,我宁可躺在床上让思维无意识地驰骋,宁可看看泡沫剧,也懒于动笔。在一次和杨佳鹏闲聊时,杨老师唤起了我写作的欲望。他告诉我写点东西,动动笔和脑给无聊的生活添些染色剂,对自己大有裨益。

于是乎,在朋友的启迪下我拿起了疏懒的笔,写写自己,写写生活,写下我的人生经历。或许,若干年后,当我能够回首来看自己人生经历的时候,这稚嫩的文字真诚地记录下的我这一段心路历程,可能会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或许能成为后来者成长的一份力量源泉。不管它是否会写出我灵魂里那无数的“小”,我想我都是会真诚地面对自己灵魂的拷问的。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作品集内作品中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鲁迅先生说过,任何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用现实生活中无数人的重新组合而成的一个“新人”,像我们熟知的阿Q。所以,我真诚地说一句,朋友,当你看到我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可以指责我不会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如同一个病人在魇语。但是,千万不要怀疑我是在写身边的张三,骂旁边的李四,没有的,我没有写一个特定的人,没有骂一个具体的人,我作品里面的人都是虚构的。因为这些文字写的是我长久以来内心的思考结果或者内心的一种渴望。也许,你可以从我的文字中了解到一部分人别样的生活,了解到人类心灵的一部分秘密,甚至,它会触发你内心那些隐秘而温馨的感动,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我内心的一种安慰,起码它没有让你阅读我文章的时间变得毫无意义。

但是,我也会在字里行间告诉你:庸常生活的欢乐与歌唱,生命的卑微与坚韧,灵魂的清洁与高贵。愿你能从我的文字中得到一种奇妙的亲切。

我知道,人类的心灵,就好象阳光照耀的树林,你能感觉到树林的深邃。

篇2:钱钟书诗词作品集

钱钟书诗词作品集汇总

还乡杂诗

昏黄落日恋孤城,嘈杂啼鸦乱市声。

乍别暂归情味似,一般如梦欠分明。

还乡杂诗

盘餐随例且充肠,不羡侯鲭入馔尝。

知为鲈鱼归亦得,底须远作水曹郎。

谈坡诗因戏作

还乡杂诗

浅梦深帷人未醒,街声呼彻睡忪惺。

高腔低韵天会籁,也当晨窗唤起听。

还乡杂诗

深浅枫如被酒红,杉松偃蹇翠浮空。

残秋景物秾春色,烘染丹青见化工。

还乡杂诗

索笑来寻记几回,装成七宝炫楼台。

譬如禁体文章例,排比铺张未是才。

【注释】:

梅园一 还乡杂诗

未花梅树不多山,廊榭沉沉黯旧殷。

匹似才人增阅历,少年客气半除删。

梅园二还乡杂诗

未甘闾里竟浮沉,湖海飘姚有夙心。

一首移文惭列壑,故山如此负登临。

玉泉山同绛

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当步出夏门行

天上何所见,为君试一陈。

云深难觅处,河浅亦迷津。

鸡犬仙同举,真灵位久沦。

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

薄暮车出大西路

点缀秋光野景妍,侵寻暝色莽无边。

犹看矮屋衔残照,渐送疏林没晚烟。

眺远浑疑天拍地,追欢端欲日如年。

义山此意吾能会,不适驱车一惘然。

【注释】:

宋史洪皓传载悟室语曰、但恨不能天地相拍耳

大雾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

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

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

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沪西村居闻晓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

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

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

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较何如。

【注释】:

以上一九三四年

秣陵杂诗

非古非今即事诗,杜陵语直道当时。

云闲天澹凭君看,六代兴亡枉费词。

秣陵杂诗

评量抹淡与妆浓,点缀风光策首功。

除却夭桃红数树,一团夫色有无中。

【注释】:

寓园桃始华

秣陵杂诗

鬓毛未改语音存,憔悴京华拙叩门。

怪底十觞浑不醉,寒灰心事酒难温。

方艺生来共饮酒家

秣陵杂诗

栖栖南北感劳生,邱陇田园系客情。

两岁两京作寒食,明年何处度清明。

【注释】:

去岁清明予在北平

秣陵杂诗

虚传水软与山温,莽莽风沙不见春。

京洛名都夸后起,略同北相贵南人。

风鉴书谓南人北相者贵

秣陵杂诗

山似论文法可师,故都氯象此难追。

只如婢学夫人字,宜写唐临晋帖诗。

秣陵杂诗

中年哀乐托无题,想少情多近玉溪。

一笑升天鸡犬事,甘随黄九堕泥犁。

吴雨僧师寄示忏情诗 秣陵杂诗

桃李冰霜怜颊涡,知穷绝塞走明驼。

归来抖擞泥沙障,与我京尘较孰多。

绛书来言春游塞外 伦敦晤文武二弟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

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

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

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牛津公园感秋

弥望萧萧木落稀,等闲零乱掠人衣。

此心浪说沾泥似,更逐风前败叶飞。

篇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序言

作为一个正处活力青春的20岁青年,脑子里有着一股子的干劲,在现实社会面前表现得非常的自信,那种渴望成功的欲望十分的强烈,这也源于我好强好胜的性格,一旦是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会下定决心努力去做好。但我自身也明白自己现用的能力,也仅仅还是个学生,经济方面还是得依靠父母,我只会做那些实际一点的事,而不去追求那些我力所无能的,我相信一个人的能力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是从实际事情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

篇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序言

作为一名幼儿园新教师,我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篇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序言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途。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与收获的快乐。同时我们作为未成年的学生。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学习知识并非一下子就能学会。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无止境的。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并不是让你一直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在你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熟练掌握一门能立足于世界的一门技术。所以我觉得“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未来”。所以天下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拚、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创造自己的未来。

篇6: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序言或者说是前言如何写?

最近要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我不知道序言或前言如何写?

1.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序言或者说是前言如何写?

2.职业生涯规划书引言

3.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4.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

5.如何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6.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

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言

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怎么写?

9.职业生涯规划书怎么写

篇7:最后的书作文450字

最后的书作文450字

爸!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留着这些纸做的书干什么!咳咳我也知道这些书随便在电脑上一搜就能看,可这书是上几辈的人一字一字的写出来的呀!你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本书要写多久你知道吗!万一你们那电脑坏了,怎么办?爸你消消气我知道,可最近不是让环保吗,还是尽早把这些书烧了吧,喏,火炉在那。我先走了。我爸最近老咳嗽不敢随便气他,对了这是你们那个时候的.30年后。哎你们我不舍得呀!这时门外站着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小女孩,不是很大六七岁的样子。只见她眨着大眼睛。你想要吗?她点了点头,来给你,她跑过来,拿了三本书高兴地跑了出去。

可剩下的怎么办,哎,要不就依他的意吧。哎他一步一步的走向火炉,不舍的把一本书丢进去,伤心了好久才有把另一本丢下去。哎我对不起你们啊!全部丢进去了,他蹲在火炉旁,留了几行老泪。过了几个小时,全部的电脑坏了,里面的名着一字也没剩下来。人们都赶来我家,来寻找最后的几本书,却只在火炉旁找到了半本悲惨世界,而我爸也在几小时前把名着丢进去时晕倒了。还在医院里,外面的一个不起眼、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小女孩的怀里抱着三本书,是《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和《阿q正传》.

篇8:最后的书英语作文

最后的书英语作文

I recently seen a movice called “Alice in Wonderland”. Maybe you have read a fiction named it.You should guess now.Yes,this film is based on the novel.

And I have already read this book many times. It is so interesting a book that I enjoy read it.It was a good book, soI could not put it down.But the main reasn is that this book is my grandpa gave me the final book. He have been died last December.So it also has a special meaning to me.Alice is the main charater of the novel. She is very kind, beautiful, smart and brave.I hope to be a fantastic girl like Alice.

I will never give up tring to achieve my dream.And I am always missing my grandpa.I will always be thankful to him.

篇9:最后一片书叶作文350字

最后一片书叶作文350字

将树叶挟向了远方,摇摇坠坠地落地了。

原来树叶也有思想,也有灵魂,会依恋大树;原来许多被人类看作没有生命的东西都有思想、灵魂。

刹那间的玄妙。

秋天到了,这棵茂盛的大树开始落叶了。

秋风带着凉意吹着,树叶一片又一片被秋风吹得打着旋儿离枝而去。剩下的树叶在秋风中颤粟。

一片、两片、三片。。。。。。树叶断断续续被秋风卷着飘离了枝头。

最后的一片树叶在风中抖索,在风中共颤。“呼、呼”最后一片树叶终于飘离了大树。

大树,秋风中的大树,光秃秃的大树,光秃秃的'杆,光秃秃的枝。光秃秃的大树不在有过去的秀美,但裸露着的杆枝如同条条清晰的大小血脉,流淌着生命,流淌着惊人的力量整棵大树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

被秋风卷的最后一片树叶,旋儿旋儿地绕着树转,始终不肯落地。树叶转呀转呀,总是不断往上腾起,仿佛是想回到枝头。

篇10:钱钟书伊索寓言的最后瞬间

关于钱钟书伊索寓言的最后瞬间

1998年12月21日中午,我接到深入、详细报道钱钟书先生的任务。

我即与钱先生生前所在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办联系。这个时间根本找不到人。我赶紧呼平时联系较多的一位朋友,他不在,是一位叫孙海泉的同志回的电话。

他说:“唉呀,你快来吧,我们也正在商量这两天请新华社和人民**发一个弘扬钱钟书精神的长篇通讯呢。你打个车来,一点半就要向遗体告别了。”最后一句话很重要!我一看表,这时已经一点了。我马上赶到北京医院告别室。门口有几个港台记者被拦住了,不让进。看样子,国内记者就我一人。这很可能是一次独家报道。

孙海泉说:“你先看一看。今天采访很困难,杨绛不同意采访。”钱钟书要求丧事从简,现场没有挽联,没放哀乐,也没有几个前来告别的人。钱先生的外孙在忙着拍照;还有社科院文学所的所长和几个工作人员。几分钟后,李铁映来了,然后杨绛也来了。他们说了一些话。我想采访杨绛,哪怕请她说一句话,但是这时已经没有时间了,而且看样子对方的心情也不允许。我问了一下殡仪工有关情况。这位姓刘的大爷谈了对钱先生的感想。他很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名人,写了很多书,他看过电视剧《围城》。

名人的后事办得这么简单,很少见,他很感动。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能说出这么一些关于一位大学者的肺腑之言,我觉得很有价值。

另外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仔细观察,包括灵堂陈设,钱先生的形象,人们的神态动作,尤其是杨绛的一举一动。两点钟,一辆丰田旅行车载着钱先生的灵柩出发了。

我向社科院的同志提出,要跟着去,他们同意了,并让我搭乘王忍之的车。在去八宝山的路上,我和王忍之聊起来,他语气沉重,欲言又止,感情十分真挚。

王忍之谈到了他来社科院四年中,与钱钟书的交往和印象。他说他自己没有水平评价钱先生的学术,但钱钟书的确是一个淡泊、亲切、不求名利的人。他还谈到了钱钟书的一些情况,钱先生住院有四年了,一个星期前才出现病危。

王忍之不是以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的身份来的。他说,他是以钱先生朋友的身份来的。惟其如此,杨绛才同意了。

我更感到,我能来,的确不容易。后来听说,钱钟书逝世后,社科院接到40多家新闻单位要求采访的电话,新闻发言人的回答一律是“没有消息”。

王忍之说话时,我没有记笔记,而是把一切记在脑子里。一边谈,我一边注意前面的灵车。能看见司机后面杨绛的背影,坐得很端正。她始终没有回头看躺在身后的钱钟书。

一路上,车子也跟任何一辆普通车一样,遇到红灯就停下来等待,车速只比其他车稍慢一点,没有市民注意这辆车。

我们后面,跟着港台记者的一辆车。在北京医院,他们虽然没能进去,但在马路对面,用长焦镜头对现场作了拍摄。李铁映来,杨绛来,王忍之来,他们都看在眼里。

看着他们的车,我心里想,作为新华社记者,一定要把今天的新闻报道出去,并且报道好。

采访受阻

车子开了40分钟,到八宝山。火化的事情没有对钱钟书的同学、朋友、学生发任何通知。来送行的,除了亲属,其他人大都是打听到消息后自发来的。这中间有人民**的方成,也是要事先“禀报”,通过传话,才“放”进灵堂来的。

钱钟书的遗嘱说,只希望二三亲属送行。不过,在场的还是超过了20人。到八宝山来的,还有胡绳,中宣部副部长白克明。

现场没有看见港台记者。我想他们一定被坚固地封锁在外面了。国内记者好像也没有。我小心翼翼接近了钱钟书的主治医生李大夫。她四年中一直为他治病,刚才一直搀扶着杨绛。

我说:“听说您是钱先生的医生。”

她说:“是。但我今天是以钱先生的朋友的身份来的。”又反问我是做什么的。

我说我是新华社的。她脸色微变,径直走到一个剃着平头的彪形大汉面前,说:“他是记者。”那人也不客气,连搡带推把我拽到灵堂外面。

他审视着我说:“你来干什么?”

我说:“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来采访的。”

他严厉地说:“什么记者也不行。你们也不真知趣,也不看看是什么场合。

今天不让采访。你马上走!”

说着堵在门口。又上来另一个人往外推我。

这时,我看见社科院办公厅主任崔智友。我忙打招呼。他才来解了围。

但采访杨绛的'企图却完全落空了,甚至都不让接近她。我只能把看到的一切,牢牢记录在脑海里。

近年来,包括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曾试图采访钱钟书和杨绛,但都被拒绝了。

火化还要等一会儿。现场很感人。杨绛两次从座位上起来,扶着棺沿细细打量丈夫。神态和身体语言都耐人寻味。

杨绛的坚强留给在场的人很深的印象。钱钟书和杨绛惟一的女儿去年也去世了。

还有胡绳,他和杨绛默默坐在一起,两个显得十分衰老的人,无言地让人们拍照。这些,都是比谈话更感人的细节。但因为稿件容量有限,很多都没有能写进去。

在报道中,我没有提胡绳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官衔,只提了他是“另一位学术大师”。

后来我只跟钱钟书的一位“学生的学生”聊了一小会。她也很烦记者的样子。这些人都继承了钱先生的品行,不愿与媒体打交道,并以沉默来维护钱先生最

后的片刻安静。

火化时,大家都到了炉边。这时,胡绳、白克明、王忍之等都走了。工人先把放在钱钟书头边的几张发票一样的单子拿起来看了看,大概是确认一下。然后把棺椁停在一边,先打开炉道,从里面拉出前面刚烧过的一具尸体,把骨灰铲进一个筐里,然后叫大家退后,他则用一块白布使劲扑打尸床上的余灰。灰很大,一些人咳嗽起来,并开始抱怨。我注意观察杨绛,发现她没有表情,也未捂口鼻,定定地看着工人干活。有人一直扶着她。

然后轮到钱钟书了。炉门关上时,我真切地感到了两个世界的分界线。

杨绛没有看火化炉。她站着不动。有人要让她坐下,她坚决不坐。

有人要她离开,说车准备好了。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她没有掉一滴眼泪。

争取发稿

杨绛和亲属离开后,崔智友过来对我说:“我跟你商量一下,今天不要发稿了。杨先生也不同意。”

我一听急了,不发稿我也不同意埃我说:“必须得发。否则,就没有人记录钱先生这最后的时刻了。”交涉了好一会儿,他最后才答应让我写一个“简单的消息”。

在回去的路上,我有意与钱先生的女婿杨伟成先生、夏衍之女沈宁女士、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同乘一辆车。路上,他们刚开始也不同意采访,说遗嘱都说好了,不希望渲染,他们不能“承担责任”。我便说我是惟一的记者,报道钱先生这最后的时刻,是新华社记者的任务和职责。

我说:“有千千万万人在关心钱先生。我们尊重钱先生淡泊不争、不求名利的品格,但毕竟,钱钟书这个名字已属于全社会。他是虚怀无私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报道呢?”

他们才小心谨慎地讲了一些钱钟书逝世前后的事情,以及对他的评价。尤其是转述了杨绛的一些话。他们其实也希望钱先生的做人和治学风格能影响到整个社会。但他们说,消息越短越好,并且千万不要提到他们。

但这些对于今天的报道来说,已经足够了。我回去后,赶快写了一篇国内消息一篇对外消息,并送审。杨绛一定要看。据说是做了很多说服工作,她才同意报道。另外,我还写了一篇特写稿对海外播发了。

我决定在钱钟书火化的报道中,不发一句议论,全用白描。这倒并不是出于一定要把行文风格与钱钟书后事从简的实际相配合。我只是一个冷静、客观、注重细节与活生生的现场的表述者,希望今天的人、以后的人、每一个,都能从我的新闻中看到他们想要知道的关于钱先生的东西。让时间和读者去诠释吧。

第二天,几乎所有报纸都采用了我写的消息。崔智友后来对我说:“你成了目睹这一历史时刻的惟一的记者。”但我却感触良多,也有许多遗憾。如果不是竭力争取,这篇新闻可能就发不出来了。长期从事新华社对外报道养成的一种敬业心和新闻敏感,使我在参加钱钟书遗体告别仪式时自始自终强烈地意识到,我必须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不能让历史在我的笔端留下空白。

《宽容》序言...

序言人生哲理

《序言》 3

序言学习心得

曹文轩作品集读后感

村上春树经典作品集

冰心作品集读书笔记

最后一片书叶作文

教育随笔序言

序言的散文

作品集书的序言范文 最后的祝愿(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作品集书的序言范文 最后的祝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