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共含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冬爱bo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
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帅晓梅
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可见,交流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灵对话。
“交流型”班级读书会主要是针对孩子所阅读的童书创设适宜的交流情境,确立开阔思维空间的交流话题,让孩子以开放的心态自由参与讨论,以丰厚、延展阅读主题。毫无疑问,情境体验与话题交流是“交流型”班级读书会的两翼。
那么,如何创设适合交流的情境呢?如何设置适合交流的话题呢?下面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创设情境的策略
1.披文人情。对于那些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对于那些语言有特色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从书中精选带有淡淡忧伤或浓浓亲情的文字,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去遭遇小说里的世界,遭遇小说里的人生。如曹文轩的纯美之作《草房子》,无论是风景的描写还是乡情的叙说,每一处都是如诗的文字,每一处都是纯真的情感,在正式交流之前,从书中选取任意一段纯净的文字让学生赏读,都能激发学生交流对话的欲望。 2.游戏入境。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和竞赛,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精心设计“人物竞猜”“知识抢答”等难度不大又容易操作的趣味游戏活动,这样既可以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就感,又能很好地帮学生梳理零散的阅读感知。如古典名著《水浒传》,书中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教师可信手从书中提取相关人物的特征,让学生来玩“人物竞猜”的游戏,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走近那群人,走进那个时代。
3.音乐渲染。在表达人类最复杂、最深刻而微妙的情感方面,没有比音乐更直接、也更神奇的了。因此,读书交流会也可以在荡涤灵魂的乐曲中开始,让文学和音乐这对孪生姐妹相伴而行,让音乐的意境来渲染文学的意境。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可以让学生在《送别》的歌声中拉开回忆的大幕,和英子一起走进她的童年。
当然,创设交流氛围时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氛围的营造必须与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设置话题的策略
1.从整体人手,提炼话题。把握整体,对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种需要进行长期训练的阅读方式。如《绿山墙的安妮》一书,教师可巧妙引导孩子提炼出“爱”的话题,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解读出“爱”,在“共赏优美文字,感受爱的内涵”中逐步引发深层讨论。
2.从局部人手,引发话题。因为阅读的局限性,大部分孩子对整体的把握不足,所以更多会关注细节和局部。教师只要从那些能抓住学生心理的细节或局部人手,就一定能找到整本书阅读的突破点。如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组织《乌丢丢的奇遇》一书的交流会,就从“逆风的蝶”这一片段进入,巧妙设计了“蝴蝶和狂风,谁更强大?”“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约定了,想一想,它已经成了蝴蝶心中的什么了?”“蝴蝶和蔷薇,它们谁更幸福?”三个话题,引导学生层层开掘文章的诗意,使学生在阅读、体会、冥想中进入作品构筑的语言天地和精神世界。
3.从冲突人手,组织话题。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就是一部蕴涵着各种冲突的好作品,漂亮老师米兰用她对学生“另类”的关爱与理解,使一个原本无人敢教、成绩倒数的班级,成为受校长夸赞、成绩出色的`班级。在组织交流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米兰老师的“另类”人手,围绕“处理打架事件的‘另类’、家访的‘另类’、课堂的‘另类’、家长会的‘另类”’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抛出“米兰老师真的‘另类’吗”,“你认为米兰老师是好老师吗”,“H4真的是坏小子吗”等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这些包含冲突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能让孩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很好地实现以“讨论”促“阅读”的目的。
总之,话题的设定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又要能启发学生的多元思考。为了让讨论目标更明确,交流过程更清晰,教师也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选择地从一条线索出发设计话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也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如长篇巨著《三国演义》,可以聊三国战役,可以谈三国猛将,可以赏三国诗词,这些都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当然,因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所需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进行必不可少的深度交流之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不同层次的读中交流,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认识,又为他们的后续阅读提供动力。
此外,教师还必须明确两点:第一,交流不是检测的手段,交流的形式也绝不止于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需要,尽可能做到读说结合、读议结合、读诵结合、读写结合、读编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让交流成为学生自我成长、自信展示的快乐过程。在交流过程中,最好做到小组交流与集体交流相结合,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机会。第二,不要局限于交流一本书。除了对一本书的阅读进行交流与共享外,还可以拓展到某一专题(如作家专题、人物专题、语言专题等)的交流,这样会更开阔学生的视界。
班级读书会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形式,前面所提到的几种类型,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其实,班级读书会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个性化设计。只要老师们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儿童文学的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灵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课堂,带领学生快乐穿行在引人人胜的文学殿堂。
泰戈尔说过:“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班级读书会,就是在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在他们最纯净的心田上种植一片阅读的高原。而作为种树人的老师,只要坚持不懈地播撒阅读的种子,就一定能见证高原的葱茏和生机。
(作者单位:株洲市教科院)
班级读书会课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感知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和文字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想象思维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引导下,探索具有实效性的课程设计并付诸实施是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基于班级读书会探索语文兴趣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班级读书会;课程设计;实施
所谓的班级读书会,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带领和积极引导下,让全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可以是课外书,也可以是与语文教材相关的读物,阅读时,学生一般要展开心得交流和问题讨论,将自己通过阅读所收获的所理解的表达出来,所以班级读书会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辅之以综合能力形成和全方面发展的教学形式,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下面就基于班级读书会的课型设计与实施展开讨论。
1.基于班级读书会的课型设计
就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而言,所有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综合考量、利用这三个基本的学习阶段,是实施班级读书会的环境基础。
第一,在课前,我可以采用以课前导读形式的班级读书会,老师针对教学内容,向同学们列举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推荐阅读书目,推荐书目要结合教学需要,慎重选择,既便于小学生理解,也要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推荐的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积极推荐所喜爱的阅读内容。
第二,在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老师要生动形象的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入课文所呈现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学到语文表达方法,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认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要教会他们系统的读书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第三,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的阅读体验并没有结束,课后的阅读表达和读书汇报也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并且可以巩固语文阅读的成果,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和阅读心得,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组织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可以相互启发思维,共同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所以课后阅读汇报也是班级读书会的重要形式。
综上,语文教学的班级读书会可以在教学的课前、课上和课后结合开展,既能够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也会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的动力,达到以班级读书会为主要内容的课型设计目标。
2.基于班级读书会的课型实施
基于班级读书会的课型设计是课型实施的基础,下面以课后的《精灵鼠小弟》班级读书交流会为例说明基于班级读书会的课型实施。
第一,话题导入。因为是课外的读书交流会,所有的学生都已经课外阅读过了故事书的基本内容,所以就可以直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讨论的话题。老师可以直接说:&“同学们,咱们都已经读过《精灵鼠小弟》这本书了,今天,咱们就通过这次读书交流会,分享学习《精灵鼠小弟》的体会和阅读心得吧!&”采用这样的方式直接进入课后班级读书会。
第二,内容回忆。所谓的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这对学生的阅读体会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了解整本故事书的'人物、内容大意和故事框架的方式就是查看故事书的导读和目录,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的回忆所阅读的内容,达到让学生进入阅读的情境的目的。在内容回忆起来之后,就可以让学生用几句话总结故事大意。
第三,故事回放。这个环节就是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环节开展交流讨论,因为,对于儿童阅读来讲,书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可以在故事的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感受多姿多彩的故事情节,在故事回放中,要让学生最感兴趣的情节展开讲解和交流,可以是针对一个故事情节,也可以是针对一个故事人物。比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读了《精灵鼠小弟之》之后,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什么,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等等。这个环节能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内心情感更加丰富。
第四,阅读交流。这个环节一般采用学生自主交流或者小组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充分的自由,当然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老师的监督引导之下,并且老师要限制好时间,学生可以针对许多阅读中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负责指点学生的迷津,最后,老师负责总结,确立学生阅读汇报的内容,然后点评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励学生更加广泛的阅读。
3.班级读书会课型设计与实施工作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的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型设计和实施方面,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两点,第一,老师一定要对班级读书会的阅读情况展开多维的评价工作,一方面这是对学生的鼓励,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学生欠缺的方面加强督促,发挥引导作用。老师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和学生的阅读习惯,针对学生的阅读数量、班级读书会中的表现等方面展开多维的评价。第二,老师也要把握班级读书会的开展策略,注意对学生的具体阅读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想象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积极地与同学分享阅读体会,使书上的知识在学生的口中变得鲜活灵动,从而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在脑中沉淀升华,变成自己成长的营养和原料。同时,老师要督促学生在阅读中的积累,学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重文字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触觉和鉴赏能力。
结语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对一个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我们要开展一系列能走进学生内心、迎合学生兴趣的班级读书会,以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气氛浓厚的和谐班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这既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也是语文课程改革下的新课型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朝安. 论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8)
[2] 施晓岚.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9)
[3] 王春玲. 如何做好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3)
[4] 宗丽.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2)
★ 班级读书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