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药图谱:百部图谱(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椰子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药 名」:百部
「拼 音」:baibu
「英文名」:sessile stemona root japanese stemona root tuber stemona root
「来 源」: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功 效」:温润肺气,止咳,解毒,杀虫。
「主 治」:治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疳积臌胀。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①《别录》:“微温。”②陶弘景:“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③ 《药性论》:“味甘,无毒。”④《日华子本草》:“味苦,无毒。”
入肺、脾、胃经。①《滇南本草》:“入肺。”②《本草新编》:“入肺经,亦入脾、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脾胃有热者慎用。《得配本草》:“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药物配伍」:1、白前为佐,沙参为使,苦参为使。2、配白前,一降一润,相须相辅,寒温相宜,化痰中有润肺之力,润肺又不碍祛痰,具有较强的化痰止咳作用,故无论新久,虚实之咳嗽均可选用。3、配车前子(草),一润一利,化痰止咳,对湿热痰嗽为宜。4、配沙参,润肺气,养肺阴,止咳祛痰功效较好,可用于肺热气津两伤的咳嗽,肺痨久嗽。5、配贝母,一温一散,能润肺化痰,散结止咳。6、配苦参,杀虫之力增强。
「别 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九虫根(《分类草药性》)、一窝虎(《江苏植药志》)、九十九条根(《中国土农药志》)、山百根(《中药志》)、牛虱鬼(《闽东本草》)。原植物蔓生百部又名:百部草(《抱朴子》)、婆妇草(《日华子本草》)、蔓草百部
「处方名」:百部、肥百部、生百部、制百部、蒸百部、炒百部、蜜炙百部、炙百部,百部根
百部有毒,生品很少内服,多作外用,灭虱杀虫。故处方中写百部、肥百部均指制百部或炙百部,用生品时需写“生百部”。
生百部为原药材去除杂质及须根,洗净晒干,再润透切片或切段入药者。
制百部为生百部置甘草水中浸泡后,晒干入药者。可消除或减缓其毒性。
蒸百部为原药材蒸透,至无白心,再晒干切片或切段入药者。
炒百部为制百部用文火炒至略黄,外带焦斑而入药者。
蜜炙百部又称炙百部。为生百部或制百部炼蜜炙后入药者。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商品名」:直立百部:为植物直立百部的干燥块根。以粗壮肥润、坚实色白者为佳。主产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蔓生百部:又名蔓草百部。为植物蔓生百部的干燥块根。以粗壮肥润、坚实色白者为佳。主产于安徽、山东、江苏、湖南、湖北、江西、陕西、四川等地。
对叶百部:为植物对叶百部的干燥根茎。以肥壮、色黄白者为佳。主产于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安徽等地。
百部:又名大百部。为以上三个品种的统称。均以块根粗壮、质坚实、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药 名】:连翘
【拼 音】:lianqiao
【英文名】:weeping forsythia capsule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功 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 治】: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咽喉肿痛,风疹。
【性味归经】:苦,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无毒。”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苦。”④《纲目》:“微苦辛。”
入心、肝、胆经。①《汤液本草》:“手足少阳、阳明经。”②《纲目》:“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①《本草经疏》:“痈疽已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药物配伍】:配赤小豆:解心火、利湿热;配牛蒡子:散风除湿,宣肺透疹;配金银花:清气凉血、清热解毒;配蔓荆子:通窍止痛。
【别 名】:旱连子(《药性论》)、大翘子(《唐本草》)、空壳(《中药志》)。连翘 ,又名:连、异翘(《尔雅》)、兰华、轵、折根、三廉(《本经》)、连草(《尔雅》郭璞注)、大翘(《唐本草》)、黄花杆、黄寿丹、黄花瓣、落翘、黄花条。处方名:连翘、青翘
【处方名】:连翘、连召、青翘、连翘壳、连翘心
【商品名】:青翘:又名青连翘。为白露前采摘的初成熟的颜色青绿的果实。品质较优。以色绿、不开裂者为最佳。
黄翘:又名黄连翘、老连翘、老翘。为寒露前采摘的熟透的颜色发黄的果实。品质较青翘次。以色黄、瓣大壳厚者为佳。
连翘心:又名连召心。青翘采摘后,蒸熟晒干,筛取子实即为连翘心。
带心连翘:连翘壳和子实俱存者。
北连翘:产于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北方地区者。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连翘根)、茎叶(连翘茎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江西、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药材主产山西、河南、陕西、山东。此外,湖北、河北、四川、甘肃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果实初熟或熟透时采收。初熟的果实采下后,蒸熟,晒干,尚带绿色,商品称为“青翘”;熟透的果实,采下后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称为“老翘”;其种子称“连翘心”。
【拉丁名】:药材fructus forsythiae原植物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 vahl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搓开,除去枝梗。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连翘处处有,今用茎连花实也。” ②《唐本草》:“连翘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生下湿地,著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翘子,不用茎花也。” ③《本草图经》:“连翘,今近京及河中、江宁府,泽、润、淄 衮、鼎、岳、利州,南康军皆有之。有大翘、小翘二种。(大翘)生下湿地或山岗上。叶青黄而狭长,如榆叶、水苏辈。茎赤色,高三、四尺许。花黄可爱,秋结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以此得名。根黄如蒿根,八月采房阴干。其小翘生岗原 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细。南方生者,叶狭而小,茎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黄,实房黄黑,内含黑子如粟粒,亦名旱 连草,南人用花叶。今南中医家说云,连翘盖有两种,一种似椿实之未开者,壳小坚而外完,无附萼,剖之则中解,气甚 芬馥,其实才干,振之皆落,不着茎也。一种乃如菡萏,壳柔,外有跗萼抱之,无解脉,亦无香气,干之虽久,着茎不脱,此甚相异也。今如菡萏者,江南下泽间极多。如椿实者乃 自蜀中来,用之亦胜江南者。据《本草》言,则蜀中来者为胜,然未见其茎叶如何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果实呈长卵形,长1.5~2厘米,直径0.6~1厘米。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柄,或已脱落。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青翘多不开裂,绿褐色,表面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种子多数,细长,一侧有翅,黄绿色。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青翘以色青绿、无枝梗者为佳;老翘以色黄、壳厚、无种子、纯净者为佳。显微鉴定: 粉末:淡黄棕色。①内果皮纤维多成束,有的上下层纵横交错。短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整齐或有凹凸,长80~224μm,直径24~32μm,壁厚8~18μm,木化,纹孔较少,孔沟细。②石细胞类多角形、类长方形、圆三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直径36~ 48μm,壁厚8~22μm,有的壁一边较薄,纹孔疏密不一,孔沟隐约可见。③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类长方形,直径24~30μm,外壁角质增厚,厚8~17μm,侧壁亦增厚,有的作半球状;表面观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厚,稍弯曲,外平周壁表面现不规则或网状角质纹理。此外,有中果皮细胞、导管及管胞等。 黄翘以身干、色黄、壳厚、枝柄剔净、果瓣开裂者为佳;青翘以身干、色灰绿、完整不裂口、无杂质为佳。有报道用连翘甙与连翘脂甙为指标,薄层扫描法测定连翘果壳中连翘甙含量为 0.338%,连翘脂甙0.10%,连翘心中前者约0.417%,后者0.0474%,而连翘叶中前者高达6.04%,后者为0.79%,以连翘甙的含量来看,壳与心的区别不大,认为加工时无需去心。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连翘酚、甾醇化合物 c49 h74一80 o6 、皂甙(无溶血性)及黄酮醇甙类 、马苔树脂醇甙(matairesino-side)等。果皮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青连翘含皂甙4.89%,生物碱0.2%。 果实含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牛蒡子甙元(arctigenin)、牛蒡子甙(arctin)、罗汉松脂素 (matairesinol)、罗汉松脂酸甙matairesinoside)、连翘脂素(forsythigenin)、连翘甙 (forsythin)、连翘酚(forsythol)、(+)-松脂素及(+)-松脂素β-d-葡萄糖甙和芦丁。尚含 β-香树脂醇乙酸酯isobarerenyl acetate、20(s)-dammar-24-ene-3β,20-diol-3- acetate、甾醇化合物及黄酮醇甙类化合物等。又有报道,含连翘脂甙(forsythiaside)。种子含挥发油约 4%,已鉴定了12种成分,主成分为β-蒎烯(β-pinene)占60.2%,其次为α-蒎烯15.7%,另有芳樟醇6%和对聚伞花烃3.5%。初熟青连翘含皂甙为4.89%,生物碱约0.2%。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5ml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4h,提取液回收甲醇,再用甲醇定容成5ml,为供试液,在硅胶g板上,以甲乙酮-醋酸乙酯-甲酸-水-苯 (4:3:1:1:2,上层液)为展开剂,稀三氯化铁试液显色,连翘脂甙显绿蓝色斑点,rf约0.2。
【药 名】:莲子心
【拼 音】:lianzixin
【英文名】:药材 lotus plumule
【来 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的绿色胚芽。
【功 效】:清心,去热,止血,涩精。
【主 治】:治心烦,口渴,吐血,遗精,目赤肿痛。
【性味归经】:苦,寒。①陆玑《诗疏》: “味甚苦。”②《纲目》: “苦,寒,无毒。”③《重庆堂随笔》: “甘苦咸。”
《本草再新》: “入心、肺、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钱;或入散剂。
【别 名】:薏(《尔雅》)、苦薏(《本草图经》)、莲薏(《纲目》)、莲心(《本草再新》)
【处方名】:莲子芯、莲心、莲子心、莲芯等
【商品名】:莲子心,莲心,以色绿、干燥洁净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药材主产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收莲子时,从莲子中剥取,晒干。
【拉丁名】:药材plumula nelumbinis原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
【考 证】:出自《食性本草》。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莲心,略成棒状,长1.2~1.6厘米。顶端青绿色,有2个分歧,一长一短,先端反折,紧密互贴,用水浸软后展开,可见2片盾状卷曲的幼叶。中央的胚芽直立,长约 2毫米。基部胚根黄绿色,略呈圆柱形,长2~4毫米。质脆,易折断,断面有多数小孔。气无,味苦。以个大、色青绿、未经煮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含莲心碱(liensinine)、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甲基莲心碱(neferine)、荷叶碱(nuciferine)、前荷叶碱(pronuciferine)、牛角花素(lotusine)、甲基紫堇杷灵 (methylcorypalline)、去甲基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又含木犀草甙(galuteo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等黄酮类。 含多种生物碱:莲心碱(liensinine)、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甲其莲心碱(neferine)、莲心季铵碱(lotusine)、甲基紫堇杷灵碱(methye-corypalline)、荷叶碱、前荷叶咸及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还从分离莲心碱母液中分得非晶性生物碱nn-9。并含木犀草甙(glucolrteolin)、金丝桃甙、芸香甙等。
【中药化学鉴定】:本品粉末1g,加乙醇冷浸过夜,滤过。滤液水浴上蒸干,残渣用1%盐酸溶液1ml溶解,滤液适当加1%盐酸溶液稀释后,加碘化铋后,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立即有橘黄色沉淀产生。
【药 名】:路路通
【拼 音】:lulutong
【英文名】:beartiful sweetgum fruit
【来 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果实。
【功 效】:祛风通络,利水除湿。
【主 治】: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病,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性味归经】:苦,平。 ①《现代实用中药》: “味苦涩,性平,无毒。” ②《浙江民间草药》: “性平,味淡,无毒。” ③《泉州本草》: “辛苦,性平,无毒。”
《纲目拾遗》:“通行十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煅存性研末。外用: 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烧烟闻嗅。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 ①《中药志》:“阴虚内热者不宜。” ②《广西中药志》:“虚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药志》:“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别 名】:枫实(《南方草木状》)、枫木上球(《德胜堂经验方》)、枫香果(《槐西杂志》)、枫果、nie子(《纲目拾遗》)、狼目(《药材资料汇编》)、枫球子(《中药志》)、狼眼(《中药材手册》)、枫树球(〈药材学》)、九空子(《江苏植药志》)。枫香(《本草经集注》)又名:摄摄(《尔雅》)、枫木(《说文》)、枫树(《尔雅》郭璞注)、香枫、枫宸《纲目》)、枫仔树(〈植物名汇》)、三角枫、三角尖(《岭南采药录》)、鸡枫树、鸡爪枫、大叶枫。
【处方名】:路路通、狼目、狼眼、枫香果、枫树果
【商品名】:路路通,狼目。以果大、干燥、无果梗、无泥土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枫香树根)、树皮(枫香树皮)、树脂(白胶香)、叶(枫香树叶)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等地。药材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此外,湖北、河南、贵州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季采摘,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拉丁名】:fructus lipuidambaris liquidambar taiwaniana hance,
【考 证】:出自①《南方草木状》:“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大如鸭卵;二月花发,乃著实,八、九月熟,曝干可烧。惟九真郡有之。”②《唐本草〉:枫香,所在大山皆有。树高大,叶三角。五月树为坎,十一月采脂。”
【生药材鉴定】:干燥复果呈圆球形,直径2~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有多数鸟嘴状针刺,长约5~8毫米,常折断;苞片卷成筒状,有时裂开,内藏多数小蒴果。复果基部残留果柄,有时折断。蒴果细小,直径1~2毫米,顶端有一裂孔,内有种子2枚。种子淡褐色,有光泽。气特异,味谈。以色黄、个大者为佳。 本品以个大、色黄、无泥、无果柄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果序含挥发油等,预试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及糖类。据报道从干燥果序中分得路路通酸(liquidanbaric acid)。
【中药化学鉴定】:本品95%乙醇浸出液滴在滤纸上,干后滴加溴甲酚绿试液,显黄色斑点。(示有机酸)
【药 名】:龙眼肉
【拼 音】:longyanrou
【英文名】:dried longan prlp
【来 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功 效】: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主 治】:治虚劳羸弱,失眠症,健忘,惊悸,怔忡。
【性味归经】:甘,温。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无毒。”③《唐本草》:“味甘酸。”④ 《本草汇言》:“味甘,气温。”
入心、脾经。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少阴经。”②《药品化义》:“入肝、心、脾三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用药忌宜】: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①《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②《药品化义》:“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药物配伍】:配酸枣仁,补益心脾;配石菖蒲,养心醒神;配柏仁子,补心宁神;配生姜,健胃益胃,养血益胃;配鸭胆子,驱邪扶正;配莲肉、芡实,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别 名】:益智(《本经》)、蜜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果实呈球状,形似龙眼状。又名:龙目(《蜀都赋》)、比目(《吴普本草》)、荔枝奴(《南方草木状》)、绣木团、川弹子(《清异录》)、亚荔枝(《开宝本草》)、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纲目》)、海珠丛(《群芳谱》)、桂圆(《药品化义》)
【处方名】:龙眼肉、元肉、桂圆肉、桂元肉、龙眼等
【商品名】:龙眼肉、桂圆肉。以肉厚片大、色棕黄、甘味浓、干燥洁净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龙眼根)、树皮(龙眼树皮)、叶或嫩芽(龙眼叶)、花(龙眼花)、果皮(龙眼壳)、种子(龙眼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药材主产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台湾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拉丁名】:药材arillus longan原植物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炮制方法】: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开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①《开宝本草》:“《本经》云一名益智者,盖甘味归脾而能益智,非今益智子尔。”②《纲目》:“龙眼正圆,《别录》、苏恭比之槟榔,殊不类也。其木性畏寒,白露后方可采摘,晒焙令干成朵,干者名龙眼锦。按范成大《桂海志》有山龙眼,出广中,色青,肉如龙眼,夏月实熟可啖,此亦龙眼之野生者欤?”
【生药材鉴定】:生药为由顶端纵向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宽1.5~3.5厘米,厚不及 1毫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质柔韧而微有粘性,常粘结呈块状。气香,味浓甜而特殊。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本品以肉厚、质柔润、色棕褐、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果肉(干)含水分0.85%,可溶性部分79.77%、不溶性物质19.39%,灰分3.36%。可溶性物质中,有葡萄糖24.91%、蔗糖0.22%、酸类(以酒石酸计〕1.26%、含氮物(其中含腺嘌呤和胆碱)6.309%等。其他尚含有蛋白质5.6%和脂肪0.5%等。 假种皮含葡萄糖 26.91%,酒石酸1.26%及少量蔗糖;另含维生素b1、b2、p、c。
★ 中药自荐信
★ 中药教学论文
★ 中药管理规章制度
★ 中药社会实践报告
★ 中药药材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