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偷得闲情赋诗歌(共含9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ulehule200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落月轮回,云淡风轻
独开小轩,渐看景三千
斜阳外,小径香蝶
秀水池边柳色鲜
软莺声小,初月楼头
繁星点点,散落苍穹
最是书香宁静时
偏见竹韵摇窗影
诗花轻落案 ,忙把酒欢
人生草草,回望风雨处
青春枉多情,白首空余恨
自有千般味,万世沧桑
横笛兰亭,卧听松桃,自疏狂
江涵雁影,聚友言欢,古道夕阳无惆怅
浮云归岫,山秀水环,心随自然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磅礴生性淋漓
杨柳堆烟,落日翩翩,飞花轻似梦
东风剪柳,千里青青草
便是故乡无边色
和煦熏风,花渐老,
黄河九曲,汤汤不息
老骥伏枥,壮心唯与海相俦
哪有清凉词,画留淡雅客
唯留常怀惬意,友谊比天齐
一纸幽怀,仁心无怨
品德虚怀,奔走忙碌间
应是流星知我意
一笑粲然
花开人又老,天下万事难两全
诗章佐酒酬知己,邀月并肩
难得安然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译文
当初,张衡写作《定情赋》,蔡邕写作《静情赋》,他们摒弃华丽的辞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将(功名场里的)思虑发散开来,末了则归总到自制中正的心绪。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或坠于低鄙的不正当的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缀字成文的雅士们,代代承继(他们的传统)写作这种文赋并将之发扬,又(往往)从某些相似点推而之广言及其他,把原来的辞义推广到更开阔的境地。平日闲居里巷深园,多有闲暇,于是也重提笔墨,作此情赋;虽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约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啊,)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绝艳殊色,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叹着(时光易逝)晨曦又到了迟暮,如何不让人深深感慨人生艰勤;同样将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时)终止,为何人生中欢欣如此难得而愁绪却是时时不断!(那时她)撩起大红帏帐居中正坐,拨泛古琴而为之欣欣,纤长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为之迷。顾盼之际美目中秋波流动,时而微笑言语而不分散奏乐的心神。乐曲正奏到一半,红日缓缓向西厢那边沉。略作悲伤的商宫的乐声在林中久久回荡,山际云气缭绕白烟袅袅。(她)时而仰面望天,时而又低头催动手里的弦作急促的乐声,神情那么风采妩媚,举止又那么安详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渴望(与她)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近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愿化身成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推详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厢情愿地用心良苦。为情所困的心情却无人倾诉,缓缓踱到南面的树林。在尚带露汁的木兰边略作栖息,在苍苍青松的遮蔽下感受凉荫。若是在这里(与心仪的人)对面相觑,惊喜与惶恐将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树林里空寞寂寥一无所见,只能独自郁闷地念想而空自追寻。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头已见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一路走走停停流连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惨惨。(身边)叶子不住离枝簌簌而下,林中气象凄凄戚戚。红日带着它的(最后一丝)影子没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鸟凄声鸣叫着独自归来,求偶的兽只还没有回还。。在迟暮的年纪凭吊当年,深深慨叹眼前的(美好)光景顷刻就会终结。回想夜来梦中的情景想要再入梦境,又思绪万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桨,又似登山者无处攀缘。。此刻,毕昂二宿的星光将轩内照得透亮,室外北风大作声音凄厉,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脑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带等待天明,屋前石阶上的重重冷霜晶莹泛光。(司晨的)鸡也还敛着双翅(栖息)而未曾打鸣,笛声清嘹忧郁的声音往远处荡扬:起初节奏细密而悠闲平和,最终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颓败的声音。 在这样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请天上的行云来寄托我的心怀,行云很快流过不语,光阴也如此荏苒而过。徒然殷殷思念着独自体味悲心,终是山阻脚步河滞行。迎风而立,希望清风能扫去我的疲累,对泛来的阵阵轻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与你)作《蔓草》那样的聚晤,吟诵从《诗经·召南》起未曾断绝的长歌余风。(而这终究是不能的)(还是)将万千杂虑坦然释怀,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让心情在遥阔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连。
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留在后世人心目中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所谓的远离社会、回避现实、庄重肃穆之类。所以,诗人凸现出的那种高傲超脱、不懂人情和老气横秋的脸谱与形象,就成为千余年来人们习以为常、难以消除的印记。大约在晋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陶渊明27岁的时候,曾写了一篇《闲情赋》,却异常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以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赞美女性、热爱美丽、青春激荡、大胆追求爱情的另一面,也是非常活泼可爱的一面。现将诗人所写的《闲情赋》试译如下,以供读者朋友品味:
她是那样有着瑰丽潇洒的优美姿态,她是那样有着绝佳秀色而脱俗超群。她的容颜倾国倾城且娇美艳丽,更期待着将美好的品德与声名传播。像佩戴的玉石一样纯洁,像幽香的兰草一样芬芳,在世俗之中她是那么柔情淡泊,并且怀抱着高雅的凌云志向。
伤悲的是晨曦短暂倏忽又到夜晚,感慨的是人生有许多的辛劳勤苦。生命总是同归于百年之期,为何寡欢而又多愁!撩起红色的帷幔正襟端坐,弹奏清丽的琴瑟来表达自己的欢欣,纤细的指尖传送出美妙好听的声波,洁白的衣袖也随之上下轻舞。美丽的眼睛顾盼生辉也流光溢彩,隐含着悦耳的言语又好似甜美微笑实难分辨。鸣奏的曲调已将近一半,日光的影子也移动至西窗前面。悲凄的秋风叩响着树林,飘动的白云缭绕在山峰。她仰首凝视着天空的景色,低头不停地抚弄着琴弦。神态气度是那么妩媚多姿,一举一动更显得灵巧可爱。
美人弹奏的清纯音乐使我感动,我也愿意紧紧地靠近她倾吐心声。想要同她结交啊诉说山盟海誓,又担心违背礼制而受到谴责。想等待着用凤鸟为媒传递心中的话语,又害怕别人抢在我的前头。我的心情惶恐而不能安静,顷刻之间魂魄又多次离散。
我愿在她的衣服上成为衣领,承受起她那美丽头颅与容颜的芳香;悲伤的是她夜寝时要与衣衫分离,真怨恨这秋夜多么漫长。我愿在她的长裙上成为衣带,束缚着她那窈窕纤细的腰肢;可叹的是气候常常有冷热的变化,不免脱掉旧衣衫换上新装。我愿在她的黑发上成为发膏,涂抹到两鬓间垂落披散在肩头;悲惜的是美人时常洗发,发膏随着清水而轻轻地流掉。我愿在她的眉端成为黛色,随着她那顾盼的眼睛而张扬,悲怜的是她所使用的脂粉讲究新艳,青黛的色泽又被华美的脂粉遮掩。我愿在她的床铺上成为凉席,供她那柔软的躯体倚躺到秋凉;悲哀的是要用绣着文彩的皮褥更换,经过漫长的一年才能重新铺上。我愿成为她的绢丝织成的鞋子,穿在她那雪白的脚上以供倘佯;悲伤的是她的行走终有停止,坐卧之时常常弃置于床前地面。我愿在白昼成为她的影子,依附着她的形体走东走西;可惜的是高树有太多的树阴,有时候也不能一起偕同。我愿在夜晚成为点燃的蜡烛,在厅堂的两柱间照亮美人的容颜;悲哀的是日出扶桑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仓促之间蜡烛的光芒就要被熄灭。我愿成为青竹制成的罗扇,让她轻轻握在手掌中扇出凉凤;可叹的是清晨降落下寒露,那襟袖中的罗扇早已离她丢弃。我愿成为树木中的梧桐,制成放置在她膝盖上的鸣琴;可恨的是在她心里乐极生悲之际,突然之间推开而停止了演奏。
细想之后我所有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只是白白地花费了我的一片苦心。我满怀忧愁又无处可诉,只好独自彷徨徘徊在南边的树林。歇息在坠露的木兰之下,隐蔽在青松遮盖的树阴里面;如果在行路之时偶然相遇,那欣喜与惧怕之情将会交织在心中。最终只有寂寞而一无所见,独自怀着忧郁又在空虚中前往找寻。
整理衣服返回到了原路,眺望着夕阳长长地叹息。我脚步踟蹰忘记了前进,形色凄惨而神色严峻。萧瑟的树叶离枝落下,天气凄清渐渐寒冷。太阳带着影子一同隐没,妩媚的月亮高高地挂在了云层。鸟儿悲鸣着孤独归巢,野兽为寻找同伴而不肯归还。哀叹壮年之后将要衰老,怨恨岁月也将终了。追忆着要去寻找夜晚的梦境,神情恍惚而不得安宁。好像船儿失去了船浆,又好像爬上山崖时无可攀缘。
闲情赋 并序
(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绢去纟补忄---或可与狷通?)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赏析:
陶渊明27岁的时候,曾写了一篇《闲情赋》,却异常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以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赞美女性、热爱美丽、青春激荡、大胆追求爱情的另一面,也是非常活泼可爱的一面。
其实陶渊明在写这个《闲情赋》之前,他是为自己先站住一个道德的角度,一个伦理道德的角度。他说我为什么写《闲情赋》呢?他说“初,”就是以前,“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东汉的张衡曾经写过《定情赋》,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他作了一篇《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我就检点前人写过的《定情赋》跟《静情赋》,而我的宗旨是澹泊,就是说你写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男女私情的感情,但是其实不然的,所以他说怎么样?“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他说开始的时候“荡”,“荡”就是动荡、动心了,我们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上说的,子都还不是美女,子都是美男子,他说不能够看到、不知道欣赏子都之美的人,除非是没有眼睛的人。你看到了美好的东西,那大家就会欣赏,这是一种本能,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花都会欣赏一样。所以“始则荡以思虑”,那美好的东西就使你动心了,可是最终要归于闲正。
第二节是全赋的高潮,一反作者朴素淡远的风格,炽热无比。
十愿连翩,一气呵成,要化己身为美人衣之领,腰之带,发之膏泽,眉之黛墨,身下之席,脚上之鞋,随身之影,照颜之烛,手中之扇,膝上之琴,只为了亲近美人,陪伴美人。一连串拟物手法的运用,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十种物事,寄托同一个美好心愿,十番转折,十种设想的结果,表达同一种担忧,尤为衬出心愿的强烈。
该赋所写十愿,有人赞曰:“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原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寨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芜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槛;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臀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觐,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掉,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昂盈轩,北风凄凄。恫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赏析:
《闲情赋》比较长,我们来简单地看一看。他说“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何”就是多么的意思,“旷世”就是说这个时代没有的,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瑰”是美玉、美好的意思,“逸”是飘逸、出群,与众不同,“令姿”,美妙的姿态,他说那是多么美好的、与众不同的姿态,“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秀群”,“秀”是草木的那个花开出来,她是在一群人之间,你要看到她是杰出的,特别美好的,“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她表现出来倾国倾城的美丽的颜色,她所希望的是“有德于传闻”,不但是容色的美丽,而且希望美好的品德能够传闻,能够流传,能够把美好的品德流传下来。“佩鸣玉以比洁”,她身上佩着鸣玉,古人身上都有佩玉,玉是代表一种美好的品德,所以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守身如玉”,说一个人持守自身的品德,像拿着一块贵重的玉石,不能够让它有一点的瑕疵,你要把自己的品格像一块玉一样地珍重保存。“佩鸣玉以比洁”,跟玉一样的洁净,“齐幽兰以争芬”,有幽兰一样的芬芳,“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她虽然有那种多情的柔情,可是她的柔情不在世俗之间,她不是那种庸俗的、卑下的感情,“负”,就是内心怀抱的,她内心怀抱着也者高雅的志意,像高天上的青云一样。
“悲晨曦之易夕”,她悲哀生命的短促,“曦”是晨光,晨光熹微,你堪她早晨的光影,转眼之间就到了黄昏。“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她哀感人生是如此的忙碌,是“长勤”,人生是短促的,人生是忙碌的,“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殷”是厚重,说我们每一个人人生一世不过百年,那百年之中为什么我们的欢笑这样少、而悲哀这样多呢?“褰朱帏而正坐”,“褰”就是拉开,他说这个女子拉开她那个红色的帷幔,端正地坐在里面,“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泛”是流传,她弹瑟的声音流过去, 凄清的弹瑟的声音就流传出去,“以自欣”,她以这个作为她的喜乐,她喜欢弹这个音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弹瑟当然是手指在弹,所以就看她的手指在动,你的眼睛就送着她的手指,留下她美好的手指的姿态。“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弹的时候她手在动,衣袖也在动,古人不是像我们穿这么紧的袖,古人的袖子都很肥,所以“攘”就是举起来动的样子,那个洁白的衣袖“缤纷”,那个袖子就像飞舞一样的,长袖在缤纷地飞舞。“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瞬”就是眼睛这么一动,说一瞬之间,就是眼睛这么一动。她的美丽的眼睛一动,“流眄”,就流过来看你一下子。“含言笑”,就是她要说话啊,还是要微笑啊?你看不出来。她好像有一种表情,可是没有具体的言语,也没有具体的欢笑,就是说表情在似有似无之间。
“曲调将半,景落西轩”,她弹瑟弹到将近一半的时候,“景落西轩”,这个“景”字就通“影”字,日光。她弹这个音乐,弹到一半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景落西轩”。他刚才不是说人生是短暂的吗?“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你无论有多么美好的本质,无论你要表现什么美好的才能,曲调还没有弹一半呢,而日光已经从西边的窗前落下去了。“轩”就是窗了,太阳从西边沉没了,所以光影就从西边沉没了。“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商”是一种悲哀的声音。欧阳修的《秋声赋》说,秋天你听那干枯的树叶哗哗的响声,就是“商声也”。所以不但是太阳西斜了,而且季节也到了秋天了,那悲哀的商声就敲响了园林,那树上都是一片商声,一片干枯的树叶的声音。“仰睇天路,俯促鸣弦”,这个女孩子仰望一下高天,她不是“负雅志于高云”吗?她所向往的是高天上的青云。“仰睇天路,俯促鸣弦”,她低下头就把瑟弹出非常急促的声音,因为人生也是短促的,光阴也是短促的,“神仪妩媚,举止详妍”,你看她的精神,你看她的仪态,那是如此的妩媚,她的举止姿态真是安详。我们说有的人你看她就好像老是慌慌张张的、安不下心来的样子,而有的人不管是怎么忙怎么快的动作,她的精神的表现也是安详的。“妍”是美丽,如此的安详而美丽。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所以她就弹奏了那种凄清的声音,而这种凄清的声音就感动了我,“激清音以感余”,我就希望能够跟她“接膝”,就是膝盖相接,能够坐在她的对面跟她有一个交谈,“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所以我就想不但是走到她的对面跟她交谈,而且跟她“结誓”,我要跟她说,我真是欣赏她,我愿意跟她永远地相知,“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可是我就想,我这样走过去就违反了礼法,我不可以。古代的女子,象李商隐《无题》说的,“十四藏六亲”,女孩子到了十四岁,就不可以出来见人了,不用说一个陌生人,就是疏远的亲戚都不可以出来见面了。所以我听到她的音乐这么美好,我愿意跟她对面谈一次话,可是我担忧的是“冒礼”,就是违反了礼法,“愆”就是罪愆,就是说不合理的意思,他说我担心这个恐怕是不合礼法的,“惧冒礼之为愆”。说我自己不能去,“待凤鸟以致辞”,我就等着,有没有一只象凤凰一样美丽的鸟能够给我传一句话呢?“待凤鸟以致辞”,可是那个凤鸟还没有来,“恐他人之我先”,我就担心别人会不会比我先去跟她交往了呢?他说“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所以我心中就是如此的惶惑不安,我怎么才能够跟她认识?是“魂须臾而九迁”,所以我的.精神就不能安定,就是须臾、片刻之间,“九”是极言其多,“迁”就是摇动的样子,表示我的精神之极度不安定。所以他就说了,我没有机会跟她见面,也没有人给我传一个消息,后面就是陶渊明最有名的一段话,就是陶渊明的“十愿”,他许下的十个愿望。十个愿望是什么呢?
他说“愿在衣而为领”,他说如果在她的衣服,我就希望变成她的衣服的领子,“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这个领子就可以承接着她那美好的头发上的芬芳。“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他的十愿每一个后面都跟着一个“悲”,悲就是落空,其实他所写的十愿就是十个落空。所以他说我在衣服就愿意变成她的领子,可是我恐怕到晚上的时候,“悲罗襟之宵离”,罗襟就是她的罗衣,到晚上她就把衣服脱下来了,“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而秋夜是这样的寒冷、这样的凄清、这样的漫长,我就再也接触不到了,只有等到她明天早上再穿这件衣服,我才能够“承华首之余芳”了。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裳就是下裳,衣是上衣,裳是她的裙子,如果是再她的下裳的裙子,我就愿意变成她裙子上的一条腰带,“束窈窕之纤身”,我这个腰带就围束在她那么窈窕的腰身之上。可是呢,他说“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随着天气的变化,一下暖一下冷,她就把这个裙子脱掉了是不是?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如果在她的头发上,我就愿意变成她头发上的头油,泽就是光泽,头油。“刷玄鬓”,玄是黑色,这头油就刷在她黑色的鬓发之上,然后这头发就垂在她的肩上了。“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我就悲哀这个美人常常洗头,她一洗头就用热水把我冲跑了,白水就把头油冲跑了。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如果在她的眉毛上,我就愿意变成她画眉的那个黛色,“黛”就是画眉的那个黑的颜色,“随瞻视以闲扬”,随着她的眼睛看来看去,我这眉毛上的黛色也可以跟着到处扬动,所以“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他说我就很担心,虽然这个脂粉、我的黛色还没有脱落,可是“或取毁于华妆”,她说要化一个更美的妆的时候,“华妆”就是艳丽的化妆,“取毁”,她就把我洗掉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如果是铺在她床上的席子,我就愿意变成她的一领席子,“安弱体于三秋”,就将她那柔弱的纤弱的身体睡在我这个席上,可是“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这个席子是竹席了,说三秋她还睡这个竹席,可是我就悲哀到了冬天呢,“文茵”就是有花纹的厚褥子,“代御”,御就是用,她就用那个厚褥子了。我要再见她,“方经年而见求”,“经年”,只有明年夏天她才会需要我这个席子了。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如果是丝线呢,我就愿意变成她的鞋子,如果我这块丝绸变成她脚上穿的绣花鞋的话,我就可以“附素足以周旋”,依附在她洁白的脚上,随着她周旋,走来走去。可是“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可是我就悲哀,她有行就有止,“有节”,有一定的节制,有一定的变换,有时候走有时候停,所以到晚上就“空委弃于床前”,就把我脱在床前了。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如果是在白天,我就愿意变成她的影子伴随着她的身体,她走向西,我这影子就跟着她向西;她走向东,我这影子就跟着她向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可是我就悲哀,有时候有树,这个树有很浓密的树荫,影子就不见了,我就不能伴随着她了。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楹”是两个窗柱之间,他说如果是在夜里,我就愿意变成一根蜡烛,照亮她美丽的容颜。“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扶桑”就是东边太阳出来的地方,那我就悲哀,等到明天早晨太阳的光线上来了,我这蜡烛就悲吹灭了,什么都没有了。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如果是竹子呢,我就做成一把扇子,握在她温柔的手腕里,给她送上清凉的风。“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我就悲哀秋天的白露下来了,“顾襟袖以缅邈”,她就不用这个扇子了,就把我丢开了。这里其实用的是汉朝班婕妤的那首诗,班婕妤说有一块丝绸,裁成一把团圆的扇子,我就老随着你,给你送美好的风,可是秋天来了,你就把扇子收起来了,秋扇就见捐了。所以他说“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缅邈”就是离开你的衣袖很远了。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如果是木头的话呢,我就愿意变成一段梧桐的木材,这个梧桐的木材就可以做成琴,放在你的膝上弹奏。“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可是人有的时候欢乐完了就悲哀了,所以你就把我推开了,你就把膝上的鸣琴推开,“辍音”,你就停止了,不再弹了。这一共就是十个愿望。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他说我考察、反省了一下,凡是我的愿望都是不能长久的。我愿意做你的衣服上的领子,可是你会把我脱下来;我愿意做你衣服上的带子,你也会把我脱下来;我愿意做你的鞋子,鞋子你有时候也抛开了。所以天下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我内心有这么多的感情,感情为什么说是“劳情”呢?你如果心里怀念一个人,心里老想着一件事情,你的心永远不放松,你的心当然是“劳”了。所以我“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我中心这样劳苦地思念,可是我没有机会跟你诉说,“步容与于南林”,我就出去散步,“容与”是慢慢地散步,我就到南方的那个树林去漫漫地散步,“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那个南林里有木兰树,木兰树上有露水滴在我身上,我还走在一棵高大的青松之下,在那个树荫底下,“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他说我在散步,“步容与于南林”,我就盼望,“傥行行之有觌”,倘若就在我散步走来走去的时候,我忽然间看见你了,你忽然间在我的路上出现了,“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所以我的内心又欢喜又害怕,我希望看见你,我又害怕碰见你,所以“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终于没有见到你,竟然又感到寂寞。所以我现在只是我内心的“悁想”,内心的怀念、内心的思念,白白地寻找了。他说“敛轻裾以复路”,“裾”就是衣服的下摆,我就把我的衣襟往上提起来,走回我原来的那条路,所以“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看到西下的斜阳,我就发出叹息了,“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徙倚”是来往徘徊的样子,我就“步徙倚以忘趣”,这个“趣”就通“趋”,他说我希望跟那个女子碰见,但是我一直没有跟她碰见,那我心里边就是怀着这种思念的感情,在这里走来走去,“以忘趣”,我要到哪里我忘记了,我不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我内心都是我刚才希望遇见又没有遇见的这种感情。所以我就来回在这里徘徊,忘记我要到哪里去了。“色惨惨而矜颜”,所以我的脸色这样悲惨,这样凄惨。他说这个时候呢,就是“叶燮燮以去条”,不是秋天吗?那个叶子“燮燮”,哗哗哗的叶子的声音,就离开它的枝条,树叶就都落下来了,“气凄凄而就寒”,那个天气在太阳落下去以后就越来越寒冷,“日负影以偕没”,太阳带着它的光影消失了,“月媚景于云端”,月亮的光影就出现在白云之上,“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他说我这个时候就好象我本来划着一只船,现在我没有船桨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又好象我在爬一个山崖,又发现我没有办法再爬上去了。“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毕昴”都是星星,这个星星就照在我的床前,已经是深夜了,“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天气就很寒冷,“炯炯不寐,众念徘徊”,“炯炯”是眼睛睁得很大,我就不能够成眠。“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我就起来整理我的衣带,等着第二天早晨的天亮。这个时候我的那个台阶上都挂满了繁霜,“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那个鸡的翅膀还收着,鸡还没有叫;“笛流远以清哀”,远方的这个笛子传过来那么凄清的悲哀的声音,“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开始的时候这个声音这样的微妙、这样的繁密,这样的悠闲、这样的和平,最后是发出嘹亮的声音,“藏摧”,“藏”就是你中心的深处,“摧”,那个摧折的、哀悔的声音,所以这个笛声变得这么悲哀。“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我就想,那个女孩子是不是就在我的附近,我要托天上的流云把我的怀抱、感情送给她,“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但是天上的流云就消逝了,行云不说一句话,而光阴就“奄冉”,慢慢地都完全过去了,所以他说我是“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我白白地这么勤劳地思念,就是一直在不断地思念,我自己如此的悲哀,可是我跟她最终还是“阻山而滞河”,好像中间隔着一座高山,隔着一条长河,我永远没有办法跟她接近。“迎清风以祛累”,所以我就迎着早晨的清风,我希望清风把我内心的烦累祛除,吹走。“寄弱志于归波”,我就把我内心这点微弱的志愿寄托在那流回去的流水,“归波”就是流水。
他最后说了,“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他说我就觉得,“尤”就是怨尤,我就怨恨这种《蔓草》的聚会是不应该的,那什么叫做《蔓草》的聚会呢?所以你要知道中国文学的传统。《诗经》上有一首诗就是《野有蔓草》,《诗经》不是有十五国风吗?《野有蔓草》属于《郑风》。《论语》上说“郑声淫”(《卫灵公》),因为《郑风》里边写了很多男女欢会的这种歌诗,所以《郑风》的《野有蔓草》是写的男女的欢会: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就说野地里有这么多野草,上面有很多的露珠,有一个很美丽的女子,她是如此的美妙,我跟她偶然之间相逢了,我们两个人就有一个美好的约会。陶渊明所以说了,“尤《蔓草》之为会”,“尤”就是责备,说责备《蔓草》的这种幽会,就说随便一见面就欢好了,这是不对的。“诵《召南》之余歌”,所以我们要歌诵的是十五国风里边《召南》的这种歌辞,《周南》、《召南》都是比较雅正的。那《召南》说什么呢?《召南》里也有一首歌辞,叫做《行露》,说“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厌浥”是这个露水的样子,地上有很多的露水,我不轻易地走到这个露水之上,是“谓行多露”,我不愿意走在这么多的露水之上,露水就沾湿了我的衣服。就是说我不随便做一种行为举止而沾惹上任何的污秽,这是《召南》上说的,“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我不能够沾上这样的露水。所以陶渊明说“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说现在我就把我所有的思念都放下来了,我只是表现我内心的一点忠诚,“憩遥情于八遐”,“憩”就是寄托,我把我的遥远的那种怀思想念,寄托在八荒的遥远的地方。李太白有一首诗,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最后李白说什么?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之一)。所以我把我的感情收回来了,我要把它寄托在那个高远的八荒的那种遐思之中,“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们刚才说了,中国批评这个诗,说哪一首诗是好诗,哪一首诗是坏诗,就比较注重诗里边的内容的情意,我们说杜甫诗为什么是好的?因为杜甫所表现的感情都是合乎伦理的,杜甫诗里所表现的感情对于国、对于朝廷、对于家、对于妻子兄弟,都完全是合乎家国伦理的感情,那真是博大深厚,他所关心的是广大的人民。李商隐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的身体不能象那个彩凤,我不能够跟你并肩双飞,但是我心里面有一点灵犀跟你相通,这种感情也写得很动人,但是这跟杜甫的合乎伦理的感情是不同的。
当初,写作《定情赋》,写作《静情赋》,他们摒弃华丽的辞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将(功名场里的)思虑发散开来,末了则归总到自制中正的心绪。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或坠于低鄙的不正当的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缀字成文的雅士们,代代承继(他们的传统)写作这种文赋并将之发扬,又(往往)从某些相似点推而之广言及其他,把原来的辞义推广到更开阔的境地。平日闲居里巷深园,多有闲暇,于是也重提笔墨,作此情赋;虽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约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啊,)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绝艳殊色,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叹着(时光易逝)晨曦又到了迟暮,如何不让人深深感慨人生艰勤;同样将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时)终止,为何人生中欢欣如此难得而愁绪却是时时不断!(那时她)撩起大红帏帐居中正坐,拨泛古琴而为之欣欣,纤长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为之迷。顾盼之际美目中秋波流动,时而微笑言语而不分散奏乐的心神。乐曲正奏到一半,红日缓缓向西厢那边沉。略作悲伤的商宫的乐声在林中久久回荡,山际云气缭绕白烟袅袅。(她)时而仰面望天,时而又低头催动手里的弦作急促的乐声,神情那么风采妩媚,举止又那么安详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渴望(与她)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近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愿化身成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推详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厢情愿地用心良苦。为情所困的心情却无人倾诉,缓缓踱到南面的树林。在尚带露汁的木兰边略作栖息,在苍苍青松的遮蔽下感受凉荫。若是在这里(与心仪的人)对面相觑,惊喜与惶恐将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树林里空寞寂寥一无所见,只能独自郁闷地念想而空自追寻。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头已见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一路走走停停流连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惨惨。(身边)叶子不住离枝簌簌而下,林中气象凄凄戚戚。红日带着它的(最后一丝)影子没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鸟凄声鸣叫着独自归来,求偶的兽只还没有回还。。在迟暮的年纪凭吊当年,深深慨叹眼前的(美好)光景顷刻就会终结。回想夜来梦中的情景想要再入梦境,又思绪万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桨,又似登山者无处攀缘。。此刻,毕昂二宿的星光将轩内照得透亮,室外北风大作声音凄厉,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脑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带等待天明,屋前石阶上的重重冷霜晶莹泛光。(司晨的)鸡也还敛着双翅(栖息)而未曾打鸣,笛声清嘹忧郁的声音往远处荡扬:起初节奏细密而悠闲平和,最终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颓败的声音。在这样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请天上的行云来寄托我的心怀,行云很快流过不语,光阴也如此荏苒而过。徒然殷殷思念着独自体味悲心,终是山阻脚步河滞行。迎风而立,希望清风能扫去我的疲累,对泛来的阵阵轻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与你)作《蔓草》那样的聚晤,吟诵从《经·召南》起未曾断绝的长歌余风。(而这终究是不能的)(还是)将万千杂虑坦然释怀,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让心情在遥阔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连。
闲情诗歌
点起一支香烟,孤独与寂寞相伴。眼睛在窗前交给大地,青春如水。思绪,游啊游,突然想起你——女人,爱情,或理想。
冬去春来,迎风怀笑。相信,生命的河流两岸,你也在等待。时间是一杯鸡尾酒,兌一杯日子,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心里。
心头,有一粒种子唤慈爱,生长使我虚脱,生长使我快乐。夜空里,明丽的星星,像你的眼睛,看着我,一声不语。今夜,我属于谁?
夜月,枝头的一轮温暖。风吹着酒气,上了脸,喜悦涛涛,那是什么颜色?忆起秋叶!悄落,离别枝梢,归入土地的怀抱。
单脚前行,我们怀着同样的心情,走在闹市里,彼此陌生。嘴唇间颤颤的温柔,生生错过耳朵殷勤的期待,错过那个不叫季节的'季节,任风带走。
醒着又醉了的是什么?举起酒杯,对着你,我看的迷茫。月亮如灯,照过去,也照未来,今夜照的影子,又聚又散!
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留在后世人心目中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所谓的远离社会、回避现实、庄重肃穆之类。所以,诗人凸现出的那种高傲超脱、不懂人情和老气横秋的脸谱与形象,就成为千余年来人们习以为常、难以消除的印记。大约在晋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陶渊明27岁的时候,曾写了一篇《闲情赋》,却异常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以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赞美女性、热爱美丽、青春激荡、大胆追求爱情的另一面,也是非常活泼可爱的一面。在这篇赋中,陶渊明以十分热烈的情感,抒写出了对一位品貌出众的美人的爱慕与追求。因为思恋这位美人,追求者的魂魄在顷刻之间多次飞散,就好像乘船失掉了船浆,好像爬登山崖之时无物可攀,心神不宁,通宵失眠。尤其是赋中所写的十愿,表现了诗人对美人如痴如狂的思恋。但是,当意识到两人之间已被山河阻隔,苦苦思恋也是徒然之时,仍然能克制自己的情怀,把放荡的感情收敛起来。因为这种青年男女非正式的结合是不合乎礼义的。
闲,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从门中有木,有防止、挡住之意。其序文中“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就是本赋的写作思路。赋从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写法入手,可能有寄托诗人追求政治理想的用意,但占据主要篇幅的则是奔放的情思,是对纯真美好的男女爱情生活的炽热追求。诗人的可贵之处,是所思慕的女子德貌双全,她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女性形象,不是神女之类的幻想人物;赋中十个“愿为”,未得而先患失,真是痴心感人。赋中所表现的这种思想感情,与南朝时期流行的色情艳诗绝然不同,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鲁迅先生曾经说:“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实际上,从这篇赋中,可以看出田园诗人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他也是一位很热情的人。这篇《闲情赋》就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思想作风的另一面,非常值得一读。
★ 与闲情的诗歌
★ 知己者赋诗歌
★ 七绝闲情随笔
★ 赋春
★ 闲情偶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