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并州,并州薛能,并州的意思,并州赏析(共含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蒋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并州,并州薛能,并州的意思,并州赏析 -诗词大全
并州作者:薛能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携挈共过芳草渡,
登临齐凭绿杨楼。庭前蛱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
并州寓怀,并州寓怀薛能,并州寓怀的意思,并州寓怀赏析 -诗词大全
并州寓怀作者:薛能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人多知遇独难求,人负知音独爱酬。
常恐此心无乐处,枉称年少在并州。
并州遥远的旅行散文
01
我所要经历的这一次“旅行”充满夏天的味道,遥远的感觉,因为和六月季节交汇在一起,倒也显得温热十足,快意十足。
在我的印象里,六月的形象一直充满鲜活,和这座城市的风格有几分相似。六月风格里的路人,用各自的繁忙又匆匆的脚步从城市的郊区走向市中心,我们旅行所要中转的车站,即是在那里。
还是在早上六点刚过的时候,杨哥的车就哄哄上路,车里的我们仨,仍是睡眼蓬松。行程的远近似乎和我们此刻的状态毫不相干,无论多遥远的旅行总归是从朦胧的清醒之中进行。我起的早,等到真正走到室外时,才蓦然发觉这一天似曾相识,因为在某一年的六月,我也是以这种状态离开的。
杨哥的车送我们到达轻轨一号线的起点站,我和porun拎着行李,麻利下车,然后挥手与他道别。从轻轨的一号线转二号线,再从二号线转四号线,最后再出站进站,上到从遥远南方开来的k238。出行计划和路程极度吻合,望着慢慢加速行使的列车,我倒觉得城市在变渺小,而我们的旅行念头却是那样宏大。
卖盒饭和卖小玩意的列车员,穿着统一,推着小车,来回走动,盒饭的香味极度诱人,小玩意的包装简单简约。列车员俨然是天然的演说家,口若悬河的讲个不停,我耐不住饿,要了两份。我们的米饭刚吃完,卖盒饭的列车员又来走一遭,他笑着嚷嚷,又是半价一份。
列车上的风景单调,车窗外的景色倏忽,单一和丰富的景致以车窗玻璃为界限,形成角度相反的对称影像。只是这样的风景遗憾没有声音,单一地被列车的“隆隆”声点缀着,叫人想象的一片张狂。在这样的境况里,列车时隔几分钟停车,乘客上上下下,静止和缓缓移动的简陋站台和不变风格的各站乘务人员成了我会注意到的焦点。
一站路到达,下一站的行程更加遥远。
02
08号车厢的配置简单,除了三层的床铺和卡扣式座椅,走廊拥挤的让人咋舌。刚上来乘客,拖拉行李,面带疑惑,来回走动,只有将厚重的行李硬塞到行李架上后,才会露出轻松的笑容。天南地北的旅人相聚在这一方车厢里,对着咫尺之距,倒也不会拘泯什么,南方人的含蓄寡言和北方人爽朗大气相应成色,使得列车立即被微缩成一处小小的江湖。
各人的行程远近是可以通过各自的表情看出来的,长途旅行的人,放好行李就倒在床铺上,呼呼入睡,短途旅行的人坐在走廊的'卡扣式座椅上,交谈甚欢。行车的提示信息重复播放,多数人对此付诸新意,彼此确认之后,也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溺重复,列车的轰鸣声是伴奏,来回游走的乘务人员是观众,江湖无论多远,精彩不需多言。
南方城市的风景是在过了信阳地界之后慢慢减少甚至消失的,具有南方特色的水稻,丘陵以及河流水网丰富的视野渐渐隐去,代之而来的是无边的平原和麦田。高大的白杨树在麦田的一侧,飘动着硕大的绿色的叶子,树下即是松脆的黄土田地,田地都被修整过,露出整齐的网格状。浇水的农民搬动水管,在田地间轻轻移动,他手里飞出的水带,晶莹剔透,而他身后映衬出的是无边的土黄色,让人渐生错觉的秋意。
虽然华北平原的麦田在六月之初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无边鲜绿盛景,但透过零星的绿色植被和盛大的土黄热麦田,反而让人开始意外关注起北方的天空来。蔚蓝色的天空,由最近出的蓝色均匀渐变,飘向远处的天尽头,天空如此鳞次栉比,特点出众,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秀,也许,它才是一位最出色的光影大师。
平原和天空,麦田和绿树,此后的几百里车窗风景如此重复变换,我就端坐在窗前,呆呆观望,感觉是在欣赏一幅流动的油画,画的颜料光线角度都随着列车的速度和一天光景的变化而变化。风景在变,无论遥远咫尺,都轻易地印在窗玻璃上;人的心情也在变,五味杂陈或者沉思沉醉,都是真真切切。
我开始有点向往那个叫做并州的北国之地了。
03
晚上九点半,手机轻微振动,短信倏忽而至,简短的欢迎词句来自旅游局和电信公司,它们是在告诉我,我所乘坐的这列快车已经进入了古并州之地!
我是在拥挤的车厢卧铺上铺里佝偻着手打开手机的,车厢里是清冷的空调和刺眼的光线,车窗外是无边的黑暗和隆隆的发动机声音。手机屏幕清晰显示此次旅行花费的时间,21个小时的车程,还不包括其他的工作事项,对于旅行的人来说,也最平常不过。
并州的称呼,最早来自汉代,汉初,全国设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并州之称谓即是源于此,是时,并州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而从隋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政权或发迹于并州,或以此为国都,显赫一时,传为“龙城”。
我这次目测到的并州却是黑茫茫的一片,分辨不清地界和建筑,感觉模糊,只有乘务员在午夜十点不到的时候发表过简单预告,大致是说列车在进入并州之地的其他附属地方。一个个熟悉又古老的名字接踵而至,最有韵味的当属“临汾”和“杏花岭”两个地方了,想当初诗人杜牧即是在清明时节,用寥寥数字的言文描摹出了通俗易懂的言辞,落笔成诗,并因此流于后世。
而现在的我,面对着这一方悠远的古地,还在为近日的琐事分心,丝毫没有幽幽诗意和涓涓洒脱涌上心头。故事和诗人都是遥远的,人的想象和思维大抵也是如此,面对怅茫历史心生疑惑惆怅,也是人之常情。古人常说,唯有一支秃笔写尽世间疮痍;古人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便是行与思的结合。
乐于行走的人大多是善于思维的,对于要到达的并州,我感觉十分幸运!
04
并州之地给我的印象是从才建成(尚未启用)的列车南站开始的,站台上人影寥寥,几辆高大的动车停在轨道上,相向而列,纯白色的车身和子弹头型的车头极富视觉冲击力,不用等到未来,现在的高速铁路都能由南而北直通过来。
k238最终停在了城市中站,因为是终点站的缘故,下车的人特别多,我们跟随人流,走出站台。在出了火车站后,我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高大楼宇,站前的建设北路被施工的机器挖掘的坑坑洼洼,加上施工挡板的隔离,使得人流看起来断断续续,在破败的工地左右来回。这座城市在早上八点十分表现出的混乱又斑驳的样子,让即便是看惯了工地的我也心生诧异,原来“城市建设的大跃进”存在于任何地方,并州也不例外。
也正是因为这些施工影响,将我之前做好的工作计划打乱,公交车临时停运,改线,出租车嫌弃路远,我们两个人只能四下寻觅,问路,指向,重新计划。初来遥远并州的我们,似乎被无情地扇了耳光,怅茫不已,而对着这座本来就不算大的城市,我也只能多些耐心去适应。
实际上说并州遥远似乎有点过,因为现代交通日新月异,早就将所谓距离束之门外;而真正的并州深居西山和东山之间的平原地带,清澈的汾河穿城而过(与武城有着相似面貌),怕是用“玲珑”一词去修饰更合适了,再加上“精致”的城市街道小巷,干净的市政广场,极具北方特色的自行车人流,用这些言辞去概括并州,去形容我初次见遇的印象古城,也算是实至名归。
并州的建城历史据说有25,一座千年以上的城市自是少不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和饮食,然而“文化”这个词语到底太过宽泛,似乎能用一字一句去概括,但总不能概括全面,只有“饮食”是最直白又浅显易懂的。我们坐在21路公交车上,观望着车窗外熟悉的拥堵交通和特色的马路中央公交站台,偶尔再泯一口冰镇饮料,还是对中心城区的美食充满了期待。
05
午后13点,还是因为长风街施工的原因,使得我们半路下车,然后转换出租车,前往平阳路上的酒店和印刷店。司机师傅特别好聊,一个劲地向我们推荐热闹的景区和美食,这正好是我们向往的。
工作完结,返回酒店,并州夜色渐临,平阳路上的街景流光溢彩,选上一家小店,两个人的夜宵开始了。菜是北方菜,因为我的提议,没有点酒,但这也不影响菜肴的美味,坐在有巨大落地窗位置的桌畔,遥望远处的城市夜景和近处的夜色美女,对他们评头论足,也算爽快至极。
夜色微凉,并州之地的景色咫尺而已,漫步在城市迷离的小巷内,我又在慢慢筹划,因为下一站的旅行,又得开始了!
《并州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傍晚。“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2)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3)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翻译
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黄色的榆树叶落在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故:消失的,以前的,在这里引申为被敌人占领的`)。被敌人包围的孤城才刚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大军的军帐跟临水遥相对应,牛羊从那上面下来(自:从某地方,在这里不是自己的意思)。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开始了。
简析:
本诗为边塞题材的五言律诗。
内容: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傍晚时间的景象,“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
征人“垂泪”的原因是因为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烽火起云间”: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作者:李宣远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溧阳(今湖南澧县)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与兄李宣古俱以诗名。
《并州路》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释】
故:消失的,以前的,在这里引申为被敌人占领的。
自:从某地方,在这里不是自己的意思。
起云间必须用意译,就是在不远的地方。
【翻译】:
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黄色的榆树叶落在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故:消失的,以前的,在这里引申为被敌人占领的)。被敌人包围的孤城才刚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大军的军帐跟临水遥相对应,牛羊从那上面下来(自:从某地方,在这里不是自己的意思)。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开始了。
【赏析】
本诗为边塞题材的五言律诗。
内容: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傍晚时间的景象,“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
征人“垂泪”的原因是因为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烽火起云间”: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作者:李宣远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溧阳(今湖南澧县)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与兄李宣古俱以诗名。
【阅读训练】:
(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傍晚。“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2)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3)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并州路,并州路李宣远,并州路的意思,并州路赏析 -诗词大全
并州路作者:李宣远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送并州郭书记,送并州郭书记温庭筠,送并州郭书记的意思,送并州郭书记赏析 -诗词大全
送并州郭书记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宾筵得佳客,侯印有光辉。候骑不传箭,回文空上机。
塞城收马去,烽火射雕归。惟有严家濑,回环径草微。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李世民,谒并州大兴国寺诗的意思,谒并州大兴国寺诗赏析 -诗词大全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对此留余想,超然离俗尘。
抒情留别并州从事,抒情留别并州从事马戴,抒情留别并州从事的意思,抒情留别并州从事赏析 -诗词大全
抒情留别并州从事作者:马戴 朝代:唐 浅学常自鄙,谬承贤达知。
才希汉主召,玉任楚人疑。
年长惭漂泊,恩深惜别离。
秋光独鸟过,暝色一蝉悲。
鹤发生何速,龙门上苦迟。
雕虫羞朗鉴,干禄贵明时。
故国诚难返,青云致未期。
空将感激泪,一自洒临岐。
《狄仁杰,并州太原人也》阅读答案
狄仁杰,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经①举,授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属仁杰令出,仁杰曰:“……陛下作法,悬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肃然。”
越王贞④称兵汝南事败,缘坐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⑤国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⑥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赦原之,配流丰州,诸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邪?”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流所,复相与立碑颂狄君之德。 (《旧唐书·狄仁杰传》)
注:①明经:唐代科举中一种主要科目。 ②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阙。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悬挂公布。“悬之象魏”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 ③繇(yóu):由。 ④越王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则天,失败自杀。 ⑤诖(guà):连累。 ⑥乖:违背。
6、下列句中与“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杀一将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可以一战 B.祭以尉首 C.策之不以其道 D.先帝不以臣卑鄙
7、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狄仁杰被人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做河南道黜陟使,查办此事后,称赞狄仁杰是没有被人发现的明珠。
B.狄仁杰对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郑崇质家有年老多病的母亲而要派去戍守边境时,主动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颜力谏,严明执法,使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D.狄仁杰执法宽严有度,在越王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请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牵连犯罪的人及其家属,当地的父老乡亲都为他立碑颂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 ②坐误斫昭陵柏树
③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 ④我狄使君活汝辈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⑵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
6、D
7、A.(B不是“戍守边境”;C权善才并没有受到惩罚;D“当地的父老乡bsp; 所以:……的原因 活:使……活
9、(1)狄仁杰于是到长史蔺乡亲”说法有误)
8、狱:案件 坐:因犯……罪,犯罪 &n那去,请帮忙替代崇质前往
(2) 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都并非出自本意,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
★ 并列式议论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