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婧婧子要努力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含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署”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节气、大暑节气、处暑节气,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酷暑时间比较长。暑热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古人将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到了处暑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处暑节气虽然还是热,但气温已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

处暑注意事项

1、饮食:营养要跟上

因天气热,出汗多,会损失大量蛋白质、维生素,更会丢失水分及电解质,所以老年人可以每天喝点牛奶,吃一个鸡蛋,适量的豆粥、鱼及瘦肉,以补充钙质和铁。多吃水果、青菜,比如每天吃一个香蕉、一个西红柿,既可补充维生素又可补充钾离子,还可预防便秘。吃一些西瓜可以补充水分并有利尿的作用,香瓜和哈密瓜应少吃,每日最好饮水或豆汤1000ml以上,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比较适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另外,常食沙参、玉竹、莲子粥、百合等清凉补食,既能防热,还能益气。但有些人肠胃不好,经常腹泻,就不适宜清凉补身。

进入初秋,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不过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2、环境:调节利保健

有些人在出汗后喜欢马上用凉水冲澡,还有些人则选择大量喝冷饮,更有甚者,干脆在地上铺上凉席就躺下了。其实,如果这样不在意的话,很可能会导致阴暑。阴暑也是中暑的一种,其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湿的入侵。所以,在消暑时别太贪凉,要预防阴暑的发生。

室内空调的使用要得当,建议室内外温差保持在5℃左右,避免着凉感冒,还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将家中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混浊、潮热。另外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调的老人,要物理降温,如电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体。老年人出汗多,更易发热,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应勤洗澡、换衣服,内衣要以纯棉制品为主,既能吸汗对皮肤又无刺激。这时节更应早睡早起,保证休息时间。有条件的,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时,让大脑和肠胃都休息一下。

3、锻炼:“不累”是标准

活动对老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适量做些运动,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有所差异。夏秋季节,中午气温偏高,应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热的天气,会使血压急剧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早晚气温相对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适当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爬山等比较适合中老年人,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否则更容易感到困乏。

4、防病:“老毛病”易复发

不少关节炎患者因为立秋过后不注意保暖,还经常吹空调、吹电扇,结果导致旧病复发。此外,像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老毛病”,在这个阶段复发的概率也很高。

除了慢性顽疾外,像秋后腹泻、胃炎和肠炎等,在这个季节,稍不注意,也很容易发作,而且久治难愈。另外,老人在这个多变的季节里,也容易感冒、发热。因此,专家提醒,在立秋过后,每日早晚的温差较大,老年人在入秋后更要特别注意保健防病。

除此之外,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发作,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除了要留意温差变化,适当添衣之外,在平时也要多做一些运动。

夏秋更迭之际也正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要吃过多的冷饮料,不要用冷水洗澡、洗脚;夏天时很多人喜欢开空调睡觉,但立秋以后的睡眠,要特别避免受凉气侵袭,晚上睡觉温度低时,要注意保暖。老年人起床动作宜缓慢,做到“三个半分钟”:起床前伸个懒腰床上坐半分钟、床沿坐半分钟、下床站立半分钟,然后洗脸、刷牙,适量饮水。

5、出游:秋后出游要“六防”

一是防意外。老年人出游时,行动宜谨慎小心,坐车、乘船、登山时均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同时,要精心安排旅程,尽量减少劳累。

二是防过敏。过敏体质的老人,要尽量回避有花处,或事先口服防过敏药物。

三是防晕动。经常晕动者,可随身携带相关药物,并于行前半小时服用。

四是防跌倒。老年人外出时,最好带上手杖以防跌倒;一旦跌倒,不要急于扶起,应弄清原因后再作处理;如跌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可能与道路有关,注意是否骨折;若跌倒在厕所里,可能是由排便引起的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如面色苍白,脉搏不清,经简单处理后要速送附近医院诊治。

五是防痢疾。在外就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生、冷、不净之物。

六是防感冒,秋季天气变化无常,外出时要带足衣服,携带雨具;不要坐在潮湿的地面上,切忌迎风而立,避免受凉;睡前要用热水洗脚,睡时适当垫高脚部,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处暑的谚语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很多人一直都很关注处暑节气后还热不热,其实这句谚语就给出了答案。处暑是一个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其中“暑”就是大家所理解的炎热、酷暑的意思,而“处”则是指停止、停留的意思。

另外关于处暑节气的含义,元代文人吴澄在其著作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了:“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和前面所说的意思一样,“处”就是终止的意思。因此处暑节气表示的就是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随着太阳高度的不断降低,其所带来的热力也有所减弱。但是处暑节气到了也未必就真的凉快了,因为降温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句农谚的意思则是说,处暑节气到了依然还是比较酷热的,这个期间的天气就好像是“秋老虎”一样。

所谓秋老虎是民间对立秋后所出现的短期的气温超过35℃的回热天气的俗称,因为到了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虽然开始南撤了,但是它依然还是比较强势的,尤其是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还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而这也就是“秋老虎”,它和立秋前的暑热一样是非常难熬的。

2、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

估计很多的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这句农谚了,因为它主要是在农村口口相传,而且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常年在外面,自然没机会听到它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到了,但是却还没有出伏,那这样的年份粮食的收成就不太好,甚至可能还会导致粮食严重歉收。

一般处暑节气都是在出伏以后才到来,可是有些年份还没有出伏就已经迎来处暑节气了,也就是处暑节气在出伏前,而今年就是如此。今年的处暑节气是在8月23日,而出伏则是在8月25日以后,处暑在出伏前3天。

今年的情况确实特殊,不仅气温高,而且长时间不下雨,再加上处暑节气是在出伏前,让一些农作物因为高温、干旱而生长不良,产量也受到了影响,于是有些农民就联想到了这句谚语。

3、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古人在长期观察发现了,处暑节气还是秋季降雨的一个分界点。如果在处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预示着在后面的降雨就较多,甚至连着18天都会下雨。

可如果在处暑节气的时候是大晴天,这天一滴雨没有下的话,那预示着处暑节气后依然以晴天为主,甚至在整个秋季的雨水偏少,还可能出现旱情。

其实对于多个地方的农民来说,他们都是不太期盼处暑节气下雨的,因为“处暑下雨万人愁”,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粮食作物马上就要收获了。如果真的是如同前面所说,处暑下雨了,后面持续的阴雨天气,不仅对农作物收获不利,也会影响到粮食作物的晾晒。

但是今年的情况不一样,好多人却都在期盼着处暑节气能下点雨。就是因为前面很多地方长时间高温、少雨,农作物受旱很严重,如今是非常急切希望下雨,这样不仅降温了,同时还能缓解旱情,因此南方很多地方都在人工降雨。

4、处暑下雨秋来早,大寒无雪春来迟。

通过处暑节气这天的天气,还能预测一下秋季来得早和迟。前面也说了,处暑节气如果下雨了,预示着在后面的雨水偏多。而在立秋以后降雨,往往就会带来降温。往往几场秋雨以后,天气就很凉快了。

而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那么就预示着这一年秋天来得及时,甚至还会早点到。相反,如果处暑节气这天是大晴天,那后面降雨少,气温高,甚至可能出现秋旱,这样秋天就会来得迟。至于后半句的意思是说大寒节气如果没有下雪,那么就预示着冬季有点长,春天来得晚。

5、伏天热得很,冬天冻断筋。

有些人会好奇,处暑节气的谚语怎么和三伏天扯上关系了呢?那是因为处暑节气是在末伏期间,今年就是处暑以后,然后才出伏的。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处暑期间如果还是比较的炎热,像三伏天一样热,那么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比较寒冷。也就是说夏季的时候偏热,这样到了冬季就会偏冷。

对于这种说法,农村的很多老人都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一般夏季的时候非常热,那么冬季的时候就会非常冷。

其实吧,冬季冷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夏季热,冬天冷,这是自然规律,而且冬季冷可以冻死地里的很多害虫,第二年农作物更容易丰收。

处暑节气的天气特点

1、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之后气温走低是一个明显的现象,处暑以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2、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是偶尔也会再次杀回来。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特别是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就容易形成夏秋连旱的情况。

3、秋高气爽

处暑以后,冷高压开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现象,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处暑时节吃什么食物好?

1、滋阴润燥食物

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因此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除此之外饮食还应该以清淡为主,随着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

2、酸性食物

进入秋季后肺经当值,我国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在秋季应该适量的多吃些酸性食物。过一段时间后橘子和山楂将要成熟,这个时候不妨多吃这两种食物,以此来达到保肝护肺的功效。

3、维生素食物

在秋季必须要多吃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西红柿、鲜辣椒、茄子、马铃薯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同样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是秋季里必不可少的食物。

4、优质蛋白质食物

蛋白是我们人体的生命基础,因此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都应该保证优质蛋白的充分摄取。比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秋季是一个增液养津的特殊时段,因此适量的增加一些蛋白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处暑节气经典语录

处暑节气问候语

处暑节气文案

处暑节气祝福

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关于谷雨节气含义

白露节气含义是什么

处暑节气文案句子

处暑节气文案语录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