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点复习(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间鼓风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猎人海力布》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酬chóu(酬谢、报酬、酬金)
珍zhēn(珍珠、珍爱、珍惜)
叮dīng(叮嘱、叮咛、叮当)
嘱zhǔ(嘱咐、嘱托、遗嘱)
塌tā(倒塌、塌陷、塌方)
焦jiāo(焦急、焦虑、焦点)
誓shì(誓言、发誓、海誓山盟)
谎huǎng(谎话、说谎、撒谎)
延yán(延长、延续、延期)
悔huǐ(后悔、悔恨、悔悟)
扶fú(搀扶、扶着、扶手)
二、我会认组词
牺xī(牺牲)
三、多音字
挑 tiāo(挑选) tiǎo(挑战)
吐 tǔ(吐痰) tù(吐 血)
没 mò(淹没) méi(没有)
传 chuán(传染) zhuàn(传记)
四、近义词
尊敬一一尊重 酬谢一一感谢 再三一一反复
叮嘱一一嘱咐 崩塌一一倒塌 催促一一敦促
牺牲一一殉难 镇定一一冷静 悲痛一一悲伤
千真万确一一毋庸置疑
五、反义词
清楚一一模糊 镇定一一慌张 相信一一怀疑
方便一一麻烦 悲痛一一高兴
千真万确一一模棱两可
六、理解词语
珍宝:珠玉宝石的总称。人们用来泛指那些很有价值的东西。
崩塌:崩裂而倒塌。本文指的是突然分 裂开后而倒塌。
催促:叫人抓紧办某件事或赶快行动。本文指叫人赶快离开这里。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严肃地对某件事作出保证。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完全照原样。本文指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鸟商量,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的经过从头到尾说一遍。
飞禽走兽:各种鸟兽的总称。
千真万确:形容非常真实。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本文指大山崩裂的响声巨大。
飞禽走兽:飞翔的鸟,奔跑的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冀中的地道战》知识点
一、我会写
侵qīn(侵略、侵犯、侵占)
略lüè(粗略、大略、略知一二)
筑zhù(建筑、修筑、筑路)
堡bǎo(碉堡、城堡、堡垒)
党dǎng(入党、党员、同党)
丘qiū(山丘、沙丘、丘陵)
妨fáng(妨碍、妨害、何妨)
蔽bì(隐蔽、遮蔽、掩蔽)
陷xiàn(陷阱、沦陷、陷害)
拐guǎi(拐卖、拐弯、拐点)
二、我会认
垒lěi(堡垒、对垒)
搁gē(搁置、搁浅、耽搁)
岔chà(岔道、岔口、分岔)
三、多音字
种zhòng(播种) zhǒng(种子)
钻zuān(钻研) zuàn(钻石)
闷mèn(沉闷) mēn(闷热)
四、近义词
修筑——修建 简直一一实在 广阔一一辽阔
妨碍一一阻碍 坚固一一牢固 预备一一防御
坚持一一保持 想法设法一一千方百计
五、反义词
广阔一一狭窄 坚强一一软弱 隐蔽一一公开
防备一一进攻 不计其数一一寥寥无几
六、理解词语
侵略:侵犯掠夺。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使过程或进展变得缓慢或困难。
岔道:岔路。
吆喝:大声喊叫。
隐蔽: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
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五年级上册语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冠:冠军 夺冠 冠名 名冠全球
俯:俯身 俯视 俯冲 俯首帖耳 俯仰之间
喷:喷射 喷泉 喷发 香喷喷 含血喷人
枚:一枚 不胜枚举
箭:火箭 射箭 弓箭 离弦之箭 一箭双雕
浩:浩瀚 浩荡 浩大 浩浩荡荡 浩如烟海
筒:袖筒 靴筒 袜筒 笔筒 万花筒
束:束缚 拘束 光束 一束花 束手束脚
赤:赤子 赤诚 赤道 赤脚 赤胆忠心
圈:画圈 圈套 圈阅 一圈圈 可圈可点
置:位置 布置 装置 添置 置之不理
二、多音字
奔:bēn(奔跑) bèn(投奔)
冠:guàn(冠军) guān(衣冠)
三、形近字
俯(俯身) 府(城府)
枚(一枚) 玫(玫瑰)
置(布置) 值(值日)
四、词语解释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难以置信:很难相信。造句:这个事件如此离奇,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五、反义词
俯冲——爬升 摆脱——依附
关掉——打开 静止——运动
六、近义词
奋力——努力 摆脱——挣脱
立刻——马上 大约——大概
一、生字
落(luò)阳 榆(yú)树 花魂(hún)
湖畔(pàn) 帐(zhàng)篷 一缕(lǚ)幽香
幽(yōu)静 埋葬(zàng) 愁(chóu)眉苦脸
腮(sāi)红 甚(shèn)好 丝绸(chóu)
呜呜(wū) 称谓(wèi) 梳(shū)理
衰(shuāi)老 手绢(juàn) 华侨(qiáo)
箩(luó)筐 杭(háng)州 潺潺(chán)
婀(ē)娜(nuó)波光粼粼(lín) 干涸(hé)
点缀(zhuì) 螃(páng)蟹(xiè)
二、多音字
间(jiàn jiān) 还(huán hái) 更(ɡēnɡ ɡènɡ)
重(chónɡ zhònɡ) 分( fēn fèn) 抹(mā mǒ mò)
折(zhéshé zhē ) 盛(chéng shèng) 担(dān dàn)
和(hé hè huó)
三、近义词
分外——格外 训斥——斥责 稀罕——稀奇 眷恋——留恋
害怕——惧怕 仔细——细致 姿态——姿势 欣赏——观赏
担心——担忧 悦耳——动听 点缀——装点 自然——天然
浮现——显现
四、反义词
郑重——随便 凉飕飕——暖烘烘 爱惜——糟蹋
冰凉——火热 成熟——幼稚 完整——残缺 盛开——凋谢
提前——推迟 潮湿——干燥 清澈——浑浊 凉爽——炎热
柔软——坚硬
五、词语积累
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能书善画 颇负盛名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泪眼朦胧 灌溉田园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风雪欺压 凉飕飕 层层叠叠 思绪万千
多灾多难 颠沛流离 脱口而出 郑重其事 刀枪火海
历尽坎坷 重重叠叠 勇敢慷慨 睡眼惺忪 忠厚善良
天高气爽 峰岱岗峦 无与伦比 走火入魔 心旷神怡
千变万化 百看不厌 星罗棋布
【描写梅花的词语】
冰肌玉骨 暗香疏影 傲霜斗雪 冰清玉洁 凌寒独放
【描写桂花的词语】
清香馥郁 沁人心脾 芳香醉人 丹桂飘香
【描写景色的词语】
草长莺飞 烟波浩渺 落英缤纷 繁花似锦 一泻千里
层峦叠嶂
六、词语搭配
(高贵)的梅花 (冷艳)的梅花 (轻轻)地抹净
(慢慢)地抹净 (晶莹)的泪珠 (冰凉)的泪珠
(新鲜)的桂花 (美丽)的桂花 (纷纷)地落下
(悄悄)地落下 (清澈)的小溪 (欢快)的小溪
(优美)的舞姿 (婀娜)的舞姿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一、反复阅读,感知选文大意
解答阅读理解题阅读是基础。有些同学不论是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在考场上,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选文总是没有耐心仔细阅读,一目十行之后提笔就答题,其准确率可想而知。记住,浮躁是答题的大忌,你必须静下心来,将你面前的选文通读两至三遍,这时你方能去解答文后的试题。通读之后,该文的文体、大概内容在你的脑海中应有个初步印象。
二、明确基本概念,变简答题为选择题
同我们学习理化学科一样,基本概念的掌握在语文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学由于对知识点的把握不牢固,常常会弄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当问到这篇说明文选段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时,有的同学回答采用了“总——分”的顺序,这显然是将说明顺序和说明文的结构混为一谈。如果你概念清晰,起码在回答问题时能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问到表达方式,你会知道在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说明中进行选择;提到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你会知道答案必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之中;谈到议论文的论证方式,那定是立论、驳论二者选一。如此一来,似乎不知如何做答的简答题也简化成了选择题,答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当然,语文学习中的基本概念远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几种,它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去积累。采用知识卡片,将平时学到的基本概念记录下来,不失为积累的一种好方法。
三、将问题带回文段中再次阅读
在解答试题时,我们不妨将问题带回文段中,在反复阅读之后,答案有时会清晰可见。同学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原文加以做答,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原文的语言有时比我们自己组织的语言要简练、明确、生动。因此,学会在文段中寻找有用信息,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遇到考查“这”、“那”、“它”等代词的指代作用时,我们可以用自己所寻找到的答案去替代这些代词,看看文段是否说得通,衔接是否恰当,以此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同学们还可以用铅笔将文段中提出问题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明确问题的所在,增强答题的针对性。另外,学会在文中抓中心句,抓关键词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多做练习,厚积而薄发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又从何而来做题时的得心应手?因此,要注重平时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如同英语学习中强调语感,你也会在语文学习中发现一些规律。
多音字:
兴xìng兴致 xīng兴盛
hōng哄然大笑 hǒng哄人 hòng一哄而散
近义词:
齐整——整齐 小器——吝啬
忌讳——避讳 晦气——倒霉
精致——精美 寂寞——孤独
逼近——靠近笑嘻嘻——笑呵呵
七手八脚——手忙脚乱
各式各样——各种各样
反义词:
齐整——凌乱 小器——大方
晦气——福气 精致——粗糙
寂寞——热闹 逼近——离开
笑嘻嘻——哭啼啼
七手八脚——有条不紊
理解词语:
【窗屉子】窗户上糊冷布或钉铁纱等用的木框子。
【丫鬟】婢女。
【齐整】整齐。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晦气】不吉利;倒霉。
【放晦气】旧时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巴不得】迫切盼望。
【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剪子股】放风筝时,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线,称为“剪子股”
【籰子】绕丝纱线等的工具。
【顶线】风筝的系牵线,约长一二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豁刺剌】象声词。
【咯噔】形容皮鞋踏地或物体撞击等声音。
【铰】剪。
【飘飘飖飖】随风飘动摇摆。
【展眼】比喻极短的时间。
【睃眼】斜着眼睛看。
多音字:
辟:pì 开辟 bì 复辟
遂:suì 遂愿 suí 半身不遂
宿:sù ..夜宿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近义词:
开辟——开拓 炎热——炙热
称扬——称赞 宽阔——广阔
欢喜——喜悦 顾劣——顽皮
力倦神疲——筋疲力尽
喜不自胜——大喜过望
反义词:
炎热——严寒 宽阔——狭窄
欢喜——悲痛 顽劣——乖巧
理解词语:
【名曰】名字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芝兰】芝和兰是两种香草,古时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
【盖】句首语气词。
【天真地秀】天地间的灵气。
【既久】已久。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迸裂】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赶闲】趁着空闲。
【上溜头】河川的上游。
【拖男挈女】带着儿子和女儿。挈:挈带;带领。
【瞑目】闭上眼睛。
【冲贯】冲击贯穿。
【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
【石碣】石碑。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承受不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胜: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1、先阅读题目
在拿到阅读理解的题目时,人们首先需要阅读的是文章后面的题目,很多人一拿到题目之后,就开始急急的读文章的内容,这是错误的做法,试想一下,有的时候文章篇幅非常的长,如果一上来就开始读文章,很容易导致后面做题的时候,忘记前面阅读的内容,只能再重复读一遍,时间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只有先读完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这样有目的性的阅读,才能够提高做题的效率。
2、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文章的时候,还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与中心思想,只要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自然做题目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偏差。
3、仔细研读
一旦涉及到文章的相关段落,就需要仔细的研读,再结合上下文,进行全面的理解,再进行作答。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包括先阅读题目、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仔细研读,相信掌握了这些技巧,一定可以迅速的提升大家的解题能力。
日积月累
(一)《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程门立雪
(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七)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八)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坚持“三精”原则进行习作总复习
复习课,教师千万要避免浓烈的功利性,更不要有押题的奢望。习作复习课,根本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长里,尽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习作的能力。若是还是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操练法来进行习作复习的话,师生必定都是苦不堪言的——总不能要求学生在复习期间,一天一道习作题地进行操练吗?试问,语文教师有这样的精力做到篇篇批改吗?因此,小学语文期末的习作总复习必须遵循以下的“三精原则”:
1.精选习作复习的内容。习作题犹如天上繁星,总也写不完。在有限的期末复习时间里,究竟要训练什么,怎么训练,语文教师在总复习之前就必须要有充分的思考与准备。笔者认为,期末语文习作总复习的内容应以学期教材的阅读内容、教材单元习作题目及学校的学期重大活动或事件等为“蓝本”,以范围性、范畴性等的命题为主,精选比较重要的内容,不宜过多,一般以4—5道题为宜。不在于贪多,只有将这些题的写法、技法等说全说透,学生能有所领悟,能有所尝试运用,比平时的习作自如、有提高,才是习作复习课所追求的。
2.精讲习作的一些常用技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习作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能彰显学生的想象,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提法是正确的,这对于让学生自由作文而言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在习作中,有一类题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那就是命题作文。我们常见这样的一种情景,不少学生在自由习作时水平不错,但一旦拿到规定的命题习作时,就开始有点“找不着北”了,在习作效果上也大相径庭。当然,不同的学生,对不同体裁的习作,喜好与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与参差,这是正常的。就好比我们语文教师在写论文,自由选题写,每个人写起来都很顺手,因为那是自己要写的;若是要求你命题论文的话,就止不住要抓耳挠腮了,因为那是在规定的圈圈里作文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就能理解学生的困难了。因此,在习作总复习时,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好用的习作技巧,帮助他们建构一点必要的习作知识。当然,这种技法绝非文学理论,而是与学生的认知相吻合的必备的习作知识点。
1、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3、醍醐灌顶: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4、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不受拘束。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外部行动。
5、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6、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指人虽死,精神不灭。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7、顺风耳――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8、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9、天经地义:指不可改变的真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毋庸置疑。
10、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_,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翻译: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唿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_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煳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简介:
《愚溪诗序》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背景:
这篇文章是借述愚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
字词:
一词多义
1.为:
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动词,叫做)
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动词,筑成)
③愚池之东为愚堂(动词,是)
④智而为愚者也/睿而为愚者也(动词,假装)
⑤皆不得为真愚(动词,算是)
⑥故凡为愚者(动词,称作)
2.乐:
①夫水,智者乐也(动词,爱好,喜爱)
②乐而不能去也(动词,快乐,高兴)
3.名:
①名之以其能(动词,命名,取名)
②而名莫能定(名词,名称)
4.居:
①冉氏尝居也(动词,居住)
②得泉焉,又买居之(动词,积蓄,储存)
5.莫:
①而名莫能定/寂寥而莫我知也/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代词,在句中作主语,没有人,没有谁)
②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溪虽莫利于世(副词,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没有)
6.类:
①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动词,类似,好像)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名词,种类)
虚词用法
1.之: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土之居者犹龂龂然/愚溪之上/愚池之东为愚堂/池之中为愚岛(的,结构助词)
②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故更之为愚溪/又买居之/然则虽辱而愚之/而无所避之(它,代词)
③皆山水之奇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焉: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得其尤绝者家焉(语气词)
②予得专而名焉/咸以愚辱焉(代词,它,它们)
③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兼词,于之)
3.然:
①土之居者犹龂龂然/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代词,这样)
练习题:
1.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宁武子“在国家不太平时显得很愚昧”,那是聪明人装煳涂。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过去的凡是称为愚人的,没有谁像我这样愚昧。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D.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客人高兴地笑了起来,洗净杯重新斟酒。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哪一项最适合加“如果……那么……”()
A.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B.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C.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答案:D
3.下列各句是对文段的分析,选出分析恰当的一项()
A.甲文中列举了宁武子和颜子之愚,意在表明要向古人学习,做一个隐者,过着安闲生活。
B.甲文作者说在“有道”的社会而做出“违于理”、“悖于事”的事情,是真正的愚昧,表现作者因遭贬而自省。
C.乙文中“客喜而笑”说明客人从我对“变”与“不变”分析中领悟什么,实际上也是作者化“苦闷为旷达”的一种转变。
D.甲、乙两段文字均从山水着笔,借景抒情,都表达了作者遭贬之后的一种激愤之情,含而不露。
答案:C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四、词类活用
1、事: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2、义: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遇)
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却: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他实际上。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①古义:祖辈父辈。
②今义:爷爷。
3、至于:①古义: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智力:①古义:智谋,力量。
②今义: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以:①古义:可以凭借。
②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六、句式
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_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没有_秦国的国家因为_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_,理固宜然。
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