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教学实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想个毛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教学实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共含1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想个毛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教学实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教学实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实物,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表格,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这个盒子,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那么这个盒子的形状谁知道呢?(正方体)

师:真不错,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图片,你能从中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吗?(出示图片,指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自由回答:大部分药盒是长方体,香皂包装盒是长方体,骰子是正方体,粉笔盒是正方体、讲台是长方体。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特征

1、师出示长方体模型。

师:(师拿模型)关于长方体,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长方体有平平的面。(师在黑板上课前画好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面)

师:再看一看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生:有一条边。

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生:尖。(或点)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棱、顶点。

学生按要求摸一摸。

2、师: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自己数一数你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你们同意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转圈数,再数左、右两边的两个面,共6个面。

(边说边演示)

生2:我是按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顺序数的,共6个面。

(边说边演示)

师:她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这样既不重复,也不容易漏数,这个方法不错,你们认为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生可能回答:

生1:这6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2: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

生3: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

生4: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

生5:老师,我和某某有不同的意见,我手中的长方体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师拿着展示)

师:也就是说长方体的6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都是分别相对的,我们称它们为相对的面。那么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的大小是否真的相等呢?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共同验证一下这些相对的面的大小是否真的相等呢?

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并集体汇报:

生1:我们是用尺子测量的,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相对的面的长、宽、都相等,所以面积就相等。

生2:我们先在纸上描出底面的长方形,再把上面的长方形放在上面,发现两个长方形一样大。

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长方体相对的面是否相等。

师:我们也可以用剪的方法,就像这样(指课件)将各个面分开,然后看相对的面能否完全重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课上完成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师用课件演示)

通过我们的共同验证,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课件出示)

师:(师拿物体说)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那么其他的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就完全相等。也就是说一个长方体最少要有4个面是长方形的。

3、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是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数一数几颗珠子?

生: 8颗珠子。

师:这些珠子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师:那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课件)长方体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一共有8个顶点。

师:再数一数这个长方体用了几根小棒?

生:用了12根小棒。

师:这些小棒就是长方体的(棱)

师:谁来说一下长方体有几条棱?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

生1:这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2:这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师指名一生到前面演示

(师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结合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同一颜色的小棒方向都是一致的,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也可以把同一方向的棱归为一组,共有3个不同的方向,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4、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都相等时,它会变成什么图形?(正方体)(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认真观察,根据长方体的特征,结合大屏幕上的问题,同桌合作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讨论。

5、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生1:正方体也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生2:正方体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生3:它有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生4:有8个顶点。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咱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总结归纳特征

1、师:刚才我们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整理一下,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填在课前老师发的表格中。

学生自主填,教师个别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整理的表格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汇报。(师指生用实物投影展示)

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大胆提出来。

2、师:老师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整理在表格里了,仔细观察表格,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1: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正方体所有的面完全相等,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生3:正方体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师:也就是说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的所有特征,你觉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如果生说不出,师引导。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如果用一个椭圆表示长方体,正方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四)、认识棱的别名

师:通过刚才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现在,请一名同学来指一指相交于这个顶点的所有棱。

教师出示教具(框架),并指一顶点,学生指一指相交于这个顶点的所有棱。

请同学们观察相交于这个顶点(指图形上的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条棱分别是每组棱中的1条。(师用课件演示)

师:好,观察得真仔细,为了区分不同长度的棱,人们又给了这3条棱分别起了不同的名字。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定义)

师:我们把横着的这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板书:长),把旁边这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宽(板书:宽),竖着的这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高(板书:高)。

师拿纸盒指另一个顶点,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请同学们把你的长方体平放在桌面上,像老师这样,先确定一个顶点,然后指一指它的长、宽、高(同桌第人指一次)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纸盒竖起来,你还能指出它的长、宽、高吗?(让学生实际指一指。关注指得是否正确。)

师:我们不能根据棱的长短来判断长方体的长、宽、高,而要看它摆放的位置。长方体正对着我们这个面上横着的这条棱的长度是它的长,旁边这条棱的长度是它的宽,竖着的这条棱的长度是它的高。

师:长方体由于棱的长度不一样,我们给它们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正方体所有棱的长度都一样,还用起那么多的名字吗?

生:不用。

师:对!不用了。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出示)(板书:棱长)

(五)、巩固应用

1.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来到智慧城堡,开始我们的闯关游戏。先来看第一关,这一关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课件出示)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后汇报。

2、师:同学们真棒,动手能力都很强,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关(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师:最后一关,同学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有)(课件)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生1:图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cm,宽是2cm,高也是2cm。

生2:图2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cm,宽是2cm,高3cm。

(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勤观察、多思考,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篇2: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冀教版

一、判断:

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形。()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正方体棱长2厘米,棱的总长是20厘米。()

5.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二、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三、

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四、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篇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

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

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

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2)探索特征。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

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

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

4.阅读“你知道吗”。

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

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 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五第8题。

4.做练习五第9题。

5.做练习五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

篇4: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指出

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

现在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

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学科教学之中,先前学习中的知识、技能、积极情感对后继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5的倍数教学比较顺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数特征探索,学生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

谈话: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来练习几道题。

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用0、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先做第一小题,同桌学生合作摆、写,再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两小题

3、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4 的倍数是2的倍数吗?今天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4可有点不高兴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数的特征呢? 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后老师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数,可得意了,你们知道2得意什么吗?(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那么4能不能反过来说:2的倍数也都是4 的倍数呢?

4、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2、4、6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 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 数的和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 15、30、50、65,,,,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2的 倍数 5的倍数 作业纸: 在5的倍数中画“ ”

篇5: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探索2、5倍数的特征,初步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发现2、5倍数的特征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奥运带给我们的除了那种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学生认真看表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2、活动二:师:我们首先解决“各项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这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每个方队得人数有没有规律?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验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学生的思考可能停留在图中呈现的人数上,3个5、6个2、5个3。教师可适时引导:各队的人数与2、3、5有没有关系?

3、活动三;

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那些?5的倍数有哪些呢?3的倍数有哪些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后,可能采用无序排列、有序列举、在百数表中 圈出或涂色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4、活动四

师:同学们了不起,用这么多办法找出了100以内2、5的倍数,那你们有没有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师:像2、4、6、8、10、12……都是偶数,1、3、5、7、9、11……都是奇数。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偶数、奇数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举例,相互交流。

三、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第3题数学游戏: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看数字卡片说一句话。如:20是偶数,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等。同位两人轮流出卡片,参与游戏。

四、课后小结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Lesson 1 Look!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四会单词:look, see, point  体会表演looking, seeing, pointing;巩固食物名称单词和动物单词; 2.能力目标:能灵活使用句子 I see ___________.能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式解决描述观察中所看到的东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要求四会的单词look, see, point和要求掌握的句式I see ___________.。 三、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  Game: draw and guess 教师在黑板上画不同的建筑物或者食物(window, train, school, mountain,road, car, park, pig, cow, tree)等词,指明几个学生到前面做猜单词,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或者用英语句子和单词提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既复习了一些单词,又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出了本课的内容。) 2.  由黑板上的图画引出句型: T: Look! I see a ____ .Can you say sentences like me? S: Yes! Look! I see a ____. 学生模仿老师的例句看图造句,感知see和look的意思之后,讲解: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look和see的区别,look表示看的动作,see表示看见,是看的结果。带学生多拼读这两个重点单词,让学生多运用这些单词说句子。 问学生,是否知道“看不见”应该怎样说? 个别学生可能知道,如果不知道,教师提示:don’t see, 并用 I don’t see ____. 造句 3. 学生熟悉句式后,再利用实物和单词卡片学习运用。 让学生看卡片,在小组中练习句型,Look! I see a _______.  4.  两人一组做问答练习。 What do you see? Look! I see ________.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减小教学的难度,同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教师加以指导就可以了,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5.  Reading: 第一遍听后回答问题,What does Jenny/ Danny/ LiMing see? 第二遍跟读,让学生足以模仿录音中的语调。 第三遍各小组朗读课文一遍,有问题可以寻求老师帮助。 6.Practice: (小组抢答判断对错并改正过来) Jenny is looking in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Jenny is pointing the little red school. What is Danny looking at? Looking! I see a car. Look! I see a buses. 7.四人一组仿照课文改编对话。(学生自创情景:操场上,汽车上……) 教师先找一个口语较好的学生作一下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鼓励学生多说些知道的句子。如:Hello! How are you? How do you feel? Are you hungry? / thirsty? (出示一幅图画) What do you see?教师在教室巡视检查每个小组情况,然后选择一个最优秀,或者最有进步的小组展示表演对话,并鼓励。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和词汇,并利表演出来,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Class Closing 四、板书设计: Lesson 1 Look! look, see, point looking,   pointing don’t see Look! I see a ___________. 六、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提示: don’t see, 没看见(see 的否定形式) look out, 向……外看 look at, 看着  look after  照料  look for  寻找 point at  指着  point to  指向  point out  指出 red (红色):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的日子有关,因此, red letter day 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blue(蓝色):在英语中通常表示不快乐,忧郁的情绪. 例: He looks blue today. 他今天情绪低落. black and blue  (浑身)青一块,紫一块 Lesson 2  What Are you doing ? 一、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四会单词:行为动词draw sleep 和形容词quiet  loud 2.  理解并能够运用短语:drawing a picture looking out the window singing a song  sleeping reading a book 3.  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___ing.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____ing .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四会单词:  draw sleep quiet  loud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对课文的理解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复习行为动词)  1.  唱歌曲:“I am Drawing”找一名唱的好的学生到前面做动作领唱。 2.  学生已学过,walk  run  jump  sit  stand 这几个行为动词,教师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势,借助体态语言说出下面的话 What am I  doing? ---I  am standing  .   What are you  doing?  ---You  are  sitting  . What  am  I  doing? ---I  am  walking . What am  I  doing?  ---I  am  seeing. What am  I  doing ? ---I am  pointing. (设计意图  标提倡“以旧引新”,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自己做动作,让学生借助形体语言理解句子,并复习学过的行为动词,为这一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Key concepts(新授)  1.学习单词:draw, sleep 继续上一环节的动作,What am  I  doing ? ---I am drawing. 让学生猜教师在做什么。What am  I  doing ? ---I am sleeping. 利用单词卡片学习这两个词汇,并练习拼读、造句。 2.给全班发指令,使用新旧词汇,特别注意draw和sleep,开始时,教师边发指令,边做动作,然后只发指令。 Read a book!  Draw a picture! Sing a song!  Go to sleep! …… 叫一名正在做动作的学生,提问并出示句子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_____ing.  两人一组做动作练习以上句型。  指名到前面表演并练习对话。 3.学习单词 quiet, loud (出示两张图画) She is drawing,  she is  quiet. (这时把食指贴在嘴唇上作“别出声”状,重复quiet, quiet) He is singing ,he is loud。 (这时也可以亮一嗓子,唱两句歌,也可以提示学生这两个词是反义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两个词了。并板书单词) 利用卡片学习新词,提示学生这是一对反义词。 结合前面学过的句型练习这两个词,可以教师发指令,学生将这个词用动作或声音演示出来。或老师演示,学生猜词。然后作对话练习What are you doing?  I am _____ing. I am ____.   4. 课文阅读 (1)(听第一部分录音)回答问题:In  the  morning.  Who is quiet? Who is loud?   What is Jenny /Danny/ LiMing doing?   (2)跟读课文加深理解。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分角色大声朗读。 (文章第二部分“In  the  afternoon”教法基本同上) 注意理解now这个词的意思。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意思。教师指正。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和“目标性听、读课文”由开始设置疑问到学生在听课文的过程中有重点的有目的地理解课文,再到听完课文后回答问题,学生经历了从带着兴趣好奇心想去了解课文到与课文的完全接触和初步理解,最后终于解决疑问找到答案的探究发现过程。 5. 表演课文对话,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本进行表演。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表演前的准备。 三、Class Closing 四、板书设计: Lesson 2 What Are you doing?  draw drawing a picture point  quiet  singing a song sleep   loud reading a book see  looking out the window sleeping 六、课堂教学资源: morning 指得是早上 从5点左右到中午12点 afternoon 指的是下午 从中午12点到下午7点左右 evening 指的傍晚 从7点左右到8,9点左右,看天亮的亮度 night:指夜晚,从日落到日出的一段时间,尤指不见光的时间 noon指的是正午12点整 为什么没有 “good noon的说法呢,因为你不能看着表到12点整,不能多一秒的时候说 good noon了 中午好:Good afternoon; 并且注意in the morning和in the afternoon/evening前的the的读音不同。 (备注:say 说,  say与says的读音要注意,  ask 问,  now现在) 七、课后习题: 1.  把单词补充完整,并连线。 q _ i _ t 睡觉 l_ _ d  安静的 s l _ _ p 画画 d r _ w 看见 s _ _ 吵闹的 p _ _ n t 指 2.拓展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创设一个任意情景,要求利用 quiet, loud, sleep, draw, 然后进行表演。 Lesson3 Who  is  singing?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单词man  woman  baby 和句型Who  is  it? It’s_________.并复习现在进行时。 2.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体会学习过程的成就感和快乐。 3.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词man  woman  baby 和句型Who  is  it? It’s________. 难点:能用句型Who  is  it? It’s________.进行情景对话。 三、教学过程 1、GREETING 2、REVIEW l  Sing “The  Family  in  Our  House”复习关于家庭成员的词汇。(brother\sister\father\mother\son\daughter….) l  Play “SIMON  SAYS”game. 如:Simon  says all boys point. Simon  says all girls go to sleep. Simon  says all boys stand . Simon  says all girls draw pictures. 3、Key  Concepts. man  woman  baby Who  is  it? It’s_________. (1)INTRODUCE 出示图片(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 学生给他们取名字,并说明年龄。 (A)T: (指第一幅图)This  is  Mr. Smith .Who 

篇7: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单词(四会)

look看 see 看见 point 指 draw 画 sleep睡

quick快速的 slow慢的 loud 吵闹的 quiet 安静的 some一些

a 一个 an 一个 baby婴儿 man 男人 woman 女人

二.现在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发生的动作或事情时,(句子中出现look, now, 或者问题是What are you doing ?时,要用到现在进行时。)

动词要在后面加上ing

draw-drawing look-looking point- pointing

see - seeing sleep- sleeping dance- dancing

have - having write – writing put- putting

shop - shopping

三.句子( 注意划线的单词)

1. Jenny is looking out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向火车车窗外面看

2. Look! I see a tall tree. 看!我看见了一棵树。

3. Point to the woman. 指

4. What's Danny looking at?

5.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drawing a picture. 你在干什么?

6.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回答:Yes , please.\ No, thanks.

7.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pop, please.

8. May I have some grapes, please?

回答: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Sure.

四. Some and a和 an

Some and a和 an,使用时候要分清;

一般单数要用a,

苹果橘子鸡蛋冰淇淋,an an 是例外;

两个以上或不可数,some some不要忘。

篇8: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动词的过去式

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在一般过去时态的句子中动词要用过去式。

注意:句子中出现yesterday时,动词要变成过去式。

规则的动词过去式:

⑴词尾直接+ed

例如:help---helped jump---jumped look---looked play---played talk---talked

walk---walked miss---missed want---wanted miss---missed

⑵以不发音e结尾+d 例如:like---liked

⑶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

例如:do---did see---saw go---went have---had am/is---was

are---were hurt---hurt break---broke buy---bought

shop---shopped fall---fell

2. 单词,短语

⑴gift 礼物everyone ⑵大家,每一个人

⑶for 给… 例如:a gift for you This is for you .

⑷fly a kite 放风筝 ⑸by bus 乘公共汽车 ⑹from 来自

⑺at the train station 在火车站 ⑻on the train 在火车上 ⑼put…on 穿上,戴上

3. 重点句子

⑴What did you do ?你做了些什么事情?

⑵Thanks/Thank you. You’re welcome.

⑶What happened? 发生了什么事情?(回答时用一般过去时态)

⑷This is (人)at the(地点) (Lesson28)

例如:This is Li Ming at Tian’anmen Square.

This is Jenny,Li Ming and me at our hotel.

⑸How did you go to Tian’anmen Saquare ? We went by bus.

⑹Do you…? Yes, I do./No, I don’t .

⑺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 Sure.

⑻It’s too small for me. (too… for 对于我来说太…)

篇9: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南和县闫里学区河上村学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评价这个话题,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常常被提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重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现就评价在教师教学中的实施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评价

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快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这样的情景下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学生,并进行鼓励、表扬,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开展生动的自评、互评,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相信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评价

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总是下意识地给予学生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心理、肯定学生的价值、呵护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主观能动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善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基本理念就是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材施教,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命题时,教师尽量选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重开发性。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评价积极性。正因为此,才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学生解答时的热情空前高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评价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依托。

借助多个目标,让学生参与并乐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从过去的日常生活中更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状况到同时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只一把尺子抛在学生中,孩子们得到的概率很小,很轻易地就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这对大部分的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弊大于利的。假如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就会努力向前走,就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

总之,实践充分证明: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学目的为中心的评价,它能有效的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对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篇10: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

基数词能否加“s”

1.thousands of / millions of / hundreds and hundreds of /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成千上万

例:There a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in the park. 公园里的人有千百个。

2. in twos and threes 三三两两

例:They came home from church by twos and threes. 他们三三两两地从教堂回来。

3. at 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

例:His wife was away and the house was at sixes and sevens. 他妻子不在,家里乱七八糟的。

4. in ones fifties 在五十多岁时(fifties 前可插入 early, late, mid-, middle)

例:The boys are all in their teens. 那些男孩年纪都在十几岁。

Jane is only in her early forties. 简才刚刚四十出头。

She was in her mid-twenties. 她有二十五、六岁。

He was then in his late seventies. 他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了。

5. in the 1960s (in the 1960s)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例:He made acquaintance of her in the 1960s. 六十年代他认识了她。

篇11: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

单词音节重读

Today’s tip is on how syllable stress can affect the meaning of words.

今天的小贴士是关于音节重音如何影响单词的意思。

Remember that stressed syllables are said louder and are lengthen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are pronounced more softly, and often have the vowel sounds reduced.

要记住重音的音节会发得会大声,声音会延长,而非重读音节就会发得较轻,但经常是元音声音降低。

Sometimes, this difference can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verb and a noun, or an adjective.

有时,这种不同可以区分动词与名词或形容词。

There are at least 14 pairs of words in which syllable stress alone makes this difference.

至少在十四组单词里面,重读音节就会区分单词。

Some examples include `addict, a`ddict, `convict, con`vict, `perfect, per`fect.

一些例子包括:`addict, a`ddict, `convict, con`vict, `perfect, per`fect.

Each time the second syllable is stressed, the word is a verb.

当单词里第二个音节重读的话,这个单词就是一个动词。

When the first syllable is stressed, the word is either a noun or an adjective.

当第一个音节重读的话,这个单词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

Let’s look some examples more closely.

让我们来更仔细地看一些例子。

`Permit and per`mit, `permit和per`mit A `permit is a noun, it is a piece of paper which authorizes you to do something.

单词`permit就是一个名词,意思是许可证;执照

For instance, a fishing `permit allows you to go fishing.

比如说,有了捕鱼许可证就可以去钓鱼。

Permit is a verb.

Permit就是一个动词。

It means to allow.

意思就是允许。

For instance, fishing isn’t per`mitted here without a `permit.

比如说,没有许可证是不允许在这里钓鱼。

Another example is `perfect and per`fect. `Perfect is an adjective.

另一个例子就是`perfect和per`fect,`perfect 是一个形容词。

It means 100% correct, no mistakes or errors.

意思就是正确,没有错误。

The verb is perfect, it means to make something perfect.

perfect 是个动词,意思是使…完美。

For example, “I want to per`fect my English” means “I want to make my English perfect”.

比如说, “我想改善我的英文”意思是“我想让我的英文变得完美”.

Make sure you stress the right syllable. It can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speech.

确信重读在合适的音节,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重音也会不同。

This has been today’s daily tip. Till then, tomorrow, for another tip on learning English.

五年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要培养良好的发音,正确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两年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已基本养成。但由于教材难度偏大,教学内容与课时不成比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持,两极分化较严重。因此,本学期应注重因材施教,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任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在一些英语教学活动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或完成教学活动。具体教学任务:

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2、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

4、能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5、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6、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

篇12: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小学五年级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

轴对称

1.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时的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做对应线段。

2.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重合。

旋转 1.旋转的意义: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方向: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成为顺时针旋转;反之,称逆时针旋转。

3.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相对应的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4.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1.设计图形的基本方法:利用平移、旋转或对称,可以设计简单而美丽的图案

2.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形;(2)确定平移的距离;(3)确定平移方向;(4)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运用平旋转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形;(2)确定旋转点;(3)定好旋转角度;(4)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4.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形;(2)定好对称轴;(3)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指导:立体图形知识点总结

立体图形【认识、表面积、体积】

一、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圆柱的特征: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无数条高。

三、圆锥的特征: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一个顶点、一条高。

四、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五、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六、圆柱和圆锥三种关系:

①等底等高:体积1︰3

②等底等体积:高1︰3

③等高等体积:底面积1︰3

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①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

②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③圆锥体积比圆柱少2/3,

④圆柱体积比圆锥多2倍。

八、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锥1、差2、柱3、和4。

篇13: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英语知识点

基数词能否加“s”

1.thousands of / millions of / hundreds and hundreds of /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成千上万

例:There a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in the park. 公园里的人有千百个。

2. in twos and threes 三三两两

例:They came home from church by twos and threes. 他们三三两两地从教堂回来。

3. at 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

例:His wife was away and the house was at sixes and sevens. 他妻子不在,家里乱七八糟的。

4. in ones fifties 在五十多岁时(fifties 前可插入 early, late, mid-, middle)

例:The boys are all in their teens. 那些男孩年纪都在十几岁。

Jane is only in her early forties. 简才刚刚四十出头。

She was in her mid-twenties. 她有二十五、六岁。

He was then in his late seventies. 他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了。

5. in the 1960s (in the 1960s)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例:He made acquaintance of her in the 1960s. 六十年代他认识了她。

五年级英语知识点归纳

单词音节重读

Today’s tip is on how syllable stress can affect the meaning of words.

今天的小贴士是关于音节重音如何影响单词的意思。

Remember that stressed syllables are said louder and are lengthen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are pronounced more softly, and often have the vowel sounds reduced.

要记住重音的音节会发得会大声,声音会延长,而非重读音节就会发得较轻,但经常是元音声音降低。

Sometimes, this difference can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verb and a noun, or an adjective.

有时,这种不同可以区分动词与名词或形容词。

There are at least 14 pairs of words in which syllable stress alone makes this difference.

至少在十四组单词里面,重读音节就会区分单词。

Some examples include `addict, a`ddict, `convict, con`vict, `perfect, per`fect.

一些例子包括:`addict, a`ddict, `convict, con`vict, `perfect, per`fect.

Each time the second syllable is stressed, the word is a verb.

当单词里第二个音节重读的话,这个单词就是一个动词。

When the first syllable is stressed, the word is either a noun or an adjective.

当第一个音节重读的话,这个单词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

Let’s look some examples more closely.

让我们来更仔细地看一些例子。

`Permit and per`mit, `permit和per`mit A `permit is a noun, it is a piece of paper which authorizes you to do something.

单词`permit就是一个名词,意思是许可证;执照

For instance, a fishing `permit allows you to go fishing.

比如说,有了捕鱼许可证就可以去钓鱼。

Permit is a verb.

Permit就是一个动词。

It means to allow.

意思就是允许。

For instance, fishing isn’t per`mitted here without a `permit.

比如说,没有许可证是不允许在这里钓鱼。

Another example is `perfect and per`fect. `Perfect is an adjective.

另一个例子就是`perfect和per`fect,`perfect 是一个形容词。

It means 100% correct, no mistakes or errors.

意思就是正确,没有错误。

The verb is perfect, it means to make something perfect.

perfect 是个动词,意思是使…完美。

For example, “I want to per`fect my English” means “I want to make my English perfect”.

比如说, “我想改善我的英文”意思是“我想让我的英文变得完美”.

Make sure you stress the right syllable. It can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speech.

确信重读在合适的音节,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重音也会不同。

This has been today’s daily tip. Till then, tomorrow, for another tip on learning English.

五年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要培养良好的发音,正确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两年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已基本养成。但由于教材难度偏大,教学内容与课时不成比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持,两极分化较严重。因此,本学期应注重因材施教,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任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在一些英语教学活动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或完成教学活动。具体教学任务:

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2、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

4、能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5、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6、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

篇14: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学习本学科基本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在听读两方面能力较强,但在说和写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练习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教材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尽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分析

全册书由六个单元构成,后面附有生字表,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1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2个。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来安排学习,分别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五篇课文按照、三篇精读穿插两篇略读组成。识字量与教材的体例和上册基本相同。综合学习依旧由“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等基本环节组成。

在教材的编排上,每单元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以此为核心,安排了相应的内涵丰富,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课文。本册教材依然强调着一个观点:这样的编排是出于整个单元教材的考虑,以求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性,决不妨碍我们在共同的学习中对教材主题和内容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本学期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教学要让学生学会152个生字的书写,和116个生字的认读,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重视课后练习中的范写和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字词。阅读方面首先关注学生默读,培养几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预习复习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另外还要关注课外阅读的指导。习作方面首先避免学生作文“程式化”真是学生的.独特感受,努力做到能够如实、客观、具体地反映生活,另外还要重视习作兴趣的培养。

完成教学任务,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参加教改实验,落实活动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开始学习高年级段的第二册书,文质兼美的教材又为我们师生打开了一片新的学习语文的空间。这册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既有沉醉版的闭目思考,又有动情的浅唱低吟,既让学生感受着来自于先人的传统文化的美丽,又会在我们的面前打开一片创新教育的天地。

篇15: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为了能够更好的展开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伊始,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水平,特进行如下教学措施的制定:

转变认识,从学语文的角度来教语文: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内涵,走进文本,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开展变得得心应手。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

1、从习字的细微处入手,不懈地坚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举办各种形式的书写比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将书写“双姿”贯穿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中。

(三)阅读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让学生有慢慢品味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拓展阅读。

3、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4、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5、在教学方法上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6、加强教师自身的阅读量。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作文注重平时练笔。

3、鼓励并逐步训练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习作的习惯与能力。

4、对学生初步完成的作品,要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5、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篇16: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1. 一部完整的机器应包括(控制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工作部分)。

2. 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是用(种子)繁殖后代,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茎)或(叶)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它们繁殖。

3. 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写成的科学巨著是(《物种起源》),他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4. 化石是保存在底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5. 大多数金属矿石是(不透明)矿物,往往具有(金属)光泽。

6. 克隆是英文Clone的译音,即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而产生的一系列后代。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思·威尔莫特)和他的同事们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生殖)获得的(克隆羊)多莉诞生了。

7. 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制造的一种仪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一般在(左盘)盘中放所称的物体,在(右盘)盘中放入砝码。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8. 铜、铁、铝等金属类物质具有共同性质,如(传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等。

9. 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10. 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实际上已经是下一代了。

11.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斜面)、(杠杆)、(轮轴)和(滑轮)。

12. 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13. 把枝条(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扦插。

14. 月季可以使用(扦插)法繁殖新个体。

15. 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土埋起来,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法叫压条。

16. 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

17. 现在人们普遍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大多数都经过了(人工培育)的过程。如金鱼等

18. 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有些生物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叫做(无性繁殖);有些生物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叫做有性生殖。

19. 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

20. 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除了(自然力量)外,人类(活动)也在改变地表。

21. 我们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矿产能源。

22. 试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23.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不过,他不仅需要一个支点,而且还需要一根(棍子)。

24. 人们把杠杆变成汽车方向盘上的(轮盘),工作起来既(省力),又(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5. 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26. 杠杆的三个点(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27. 当杠杆的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到阻力点的距离

时(费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平衡)。

28. 使用定滑轮的优点(能改变用力方向),缺点(不省力);使用动滑轮的优点(省力),缺点(不能改变用力

方向);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9. 大齿轮20齿,小齿轮10齿,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向右转1圈,小齿轮向(左)转(2)圈,可以(增加)小齿轮的工作速度;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向右转2圈,大齿轮向(左)转(1)圈,可以(减慢)大齿轮的工作速度;齿轮转动有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作用。

30.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在拧螺丝钉时,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省力)。

31.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机器)。

32. 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因此,(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33. 有一种简单动物叫水螅,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

34. 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35. 7月25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25岁得生日;1988年3月10日,(中国)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不仅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遗传、优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解决(不孕症)、实施(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6. 克隆动物是在没有(精子)的参与下,由单一的(卵细胞)经过人工处理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代理妈妈”的子宫内,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

37. 任何技术的应用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38. 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39. 通过(繁殖),基因由生物的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在这一过程中,基因有可能会发生(变异),由此而导致生物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40. 科学家能过运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药物处理,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火箭搭载等手段使植物的种子发生

(变异),从而选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例如,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可以从变异的青霉菌中选出青霉素产量高的青霉菌;用药物处理萌发的西瓜种子或幼苗,再经过杂交,可以培育出无籽西瓜。

41. (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美国科研人员运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95%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的动物(恒河猴)。

42. 恐龙生活在距今(2亿—6500万)年前,(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根据(恐龙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之一化石,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350)属,其中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

43. 位于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被科学家称为(恐龙公墓)。

44. 山脉占陆地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它们是(地球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45. 岩石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而发生破碎。

46. 裂缝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对岩石的挤压力量使岩石发生破碎。

47. 有些山脉是(3亿)年前形成的,被称为“老年山脉”;有些山脉是(6000多万)年前形成的,被称为“幼年山脉”。

48. 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蘑菇石的形成原因是(风沙侵蚀)。

49. 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50. 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51. 冰川流动时会带走地面的石块,这就是冰川的(搬运)和(冲刷)作用。

52. 在自然界中,除了河流、冰川有冲刷和搬运作用以外,(风)也有冲刷和搬运作用。地球上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就是(风搬运)的结果。

53. 在(高山)和(南北极)地区,仍有不少冰川在流动。

54.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春天经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

55. 我国广西地处(石灰岩)地区,常年(温暖多雨),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里的钟乳石到处可见。

56. 自然界的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57. 从溶洞顶部渗出的水滴,会再洞顶留下少量的(碳酸钙)晶体。这些晶体凝结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向洞底下垂的又长又粗的(管状)柱体,这就是(钟乳石)。

58. 我们今天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流水)、(平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59. 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

60.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目前,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10%以上的陆地表面、10亿以上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过度耕种)、(草原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森林)。

61. 年,我国将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

62. 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自然资源)。

63. 要准确的知道矿物的真正颜色应将矿物在(无釉瓷片)上用力刻划,直到在它的表面留下清晰的(粉末痕迹)为止,形成条痕,观察条痕的颜色。

64. 确定岩石硬度时,需要用的工具有(铜钥匙、小刀等)。

65. 有些矿物经过(切割)和(磨光)可制成美丽的宝石。。

66. 1822年,德国地质学家摩斯提出用(10种)矿物做标准,衡量世界上矿物的相对硬度,这就是(摩氏硬度计)。

67. 红宝石还可以用做(激光发射器)的主要部件。

68. ()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从(矿物)中提炼铜和铁,铸造出铜器和铁器。

69. 金属通常都是从(岩石)和(矿物)中提取出来的。炼铁的三个原材料是(铁矿)、(焦炭)、(石灰石)。

70. 工业上所用的各种金属是从(金属矿物)中提炼出来的。冶金工业就是从(矿物)中冶炼各种工业需要的金属,比如从磁铁矿、赤铁矿中提炼(铁);从方铅矿中提炼(铅);从黄铜矿、斑铜矿中提炼(铜);从铬铁矿中提炼(铬)等等。

71. 当金属矿物的储量在某一地区达到(可开采)水平,就称为(矿产)。我国储量最高的金属矿物是(黑钨矿),从中提炼的钨占世界(第一位);我国(湖南)是世界著名的辉锑矿产地;内蒙古白云鄂博是世界著名的(稀土矿)产地。

72. 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层里)里,开采矿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当矿物从“矿石体”中开采出来后,剩下的废弃物质就是‘‘炉渣”,“炉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我们应该(深埋)处理。

73. 石油中能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沥青)、(润滑油)和(石蜡);煤中能提炼出(煤焦油)、(煤气)、(沥青)和(焦炭)。

74. 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和糖精等都是由(煤)和(石油)的提炼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加工制成的。

75. 在(2亿—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海中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这些动植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76. 煤层很浅的时候,可以(露天开采)。煤层较深时,则需要用(采煤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一般需要建起(采油井架),用(钻头)和(油管)进行开采。

77.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根据他的理论,地质工作者在松辽平原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油田(大庆油田),从而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78.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器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主要能源等,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79. 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

80. 人类创造的最奇妙的工具是(机器人),它是一种在一定(程序)控制下,能够(自动工作)的机器。

81. 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是由(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来的,智能机器人除了参与工农业生产外,还可

以(为盲人带路)、(与人下棋)、(替人做饭)等等。

82. 杠杆尺平衡规律: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钩码数=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钩码数

篇17: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

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一根橇棍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杠杆。

3、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

4、像汽车方向盘那样,有一个圆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我们称之为轮轴。

5、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6、像旗杆上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7、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齿轮属于传动机械,齿轮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还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9、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即斜面。

10、大部分机器都是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11、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 12、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的名字叫路易斯〃布朗。 13、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它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14、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羊诞生了。

15、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我国在转基因鱼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1年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95%的基因和人类相同的动物——恒河猴 16、扦插适用于:杨树、柳树、月季等植物 压条适用于:葡萄、草莓等植物 嫁接适用于:梨树、苹果、杏、桃等果树

17、工具及其利用的原理:压水井——杠杆;盘山公路——斜面;方向盘(石磨)——轮轴;羊角锤——杠杆;辘轳——轮轴

18、标出常见杠杆的三个要素点,并标明杠杆类型。

跷跷板——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压汁器——省力杠杆 支点 阻力点 动力点

夹子——费力杠杆 支点 动力点 阻力点 船浆——费力杠杆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高尔夫球杆——费力杠杆 支点 动力点 阻力点 19、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造并工作的一种测量仪器。

20、天平的规格常标出称量和称感两个特征。称感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称量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

21、天平使用前一定要先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 。使用天平时,砝码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加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取 。 22、动物的特殊本领:(1)雄蛙为了吸引雌蛙,放声歌唱 (2)萤火虫利用萤光找到彼此(3)雌蛾分泌特殊气味物质吸引雄蛾(4)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体内,由雄海马怀孕(5)杜鹃把卵产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类来孵化、哺育 23、妈妈是双眼皮我也是双眼皮——遗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 母生九子,各不相同——变异

我和姐姐长得很象但是却不一样——变异 爸爸会游泳,我也会游泳——不属于遗传(因为后天的练习可以获得的)

24、生殖有两种方式:(1)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草履虫、水螅等;(2)需要靠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如:猫、狗、鱼等

25、绝大多数动物的繁殖过程: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二、问答

1、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答:夹子、剪刀、钳子利用杠杆,方向盘、石磨利用轮轴,旗杆、吊车利用滑轮,引桥、盘山公路利用斜面。

3、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答: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自行车是由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组成的。 4、有性生殖(种子繁殖)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播种操作容易,同时可得多数幼苗,便于贮藏及远途运输,植物发育强壮,寿命长,利用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可以培育新品种。 缺点:易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不易保持母本固有的遗传特性,有些种类开花结实较迟缓。

5、简要回答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答:人们利用基因技术培育成功了优质抗病虫害、抗除草剂、耐储藏的新品种,基因诊断和治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医治和预防人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但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基因技术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

《正方体和长方体》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评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教学实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整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教学实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