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席慕容《驿站》原文阅读(共含6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等待千年风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席慕容《驿站》原文阅读
席慕容一般指席慕蓉。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以下为大家带来席慕容《驿站》原文阅读,一起来看看!
驿站
席慕容
昨天晚上,我又回到山上的那间画室去了。
屋子已经换了主人,我只能站在墙外,藉着脚下几块大石头的帮助,斜靠着墙头去探看院子里的风景。
风景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荒芜的院落里依旧种着半园菜蔬,屋子里亮着灯,灯光依旧斜斜地铺在廊外的土地上。这块在院子中间长着杂草的土地好像比从前更加空旷了,我想,也许是因为少了那六缸荷花的缘故吧。
那六缸荷花原来是在石门乡间种下的,几番开落之后,又被我移到阳明山上这一处偏冷的院子里,想不到夏天来时,也竟然都大朵大朵地开了起来。
那些个夏天的夜晚,画累了,我就常常会从屋子里走出来,坐到石砌的墙头上往出下望去,整个台北平原几乎都在我眼底,那无限灿亮而又密集的灯火不断闪烁颤动,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种无法控制的生命的律动。而在我身边这黑暗的山间,盛开的荷花在小小的院落里互相依傍静静站立,仿佛也在颂听着什么。夜晚微凉的空气中,飘浮着模糊的`花香。
我一直很喜欢这个画室。可惜因为房屋太老旧,许多地方一定要重新改建才能存放我的油画,屋主又不舍得把它卖给我,我只好搬家了。
离开这间画室已经有一年多了,此刻我早已在淡水海边一处长满了相思树的山坡前找到了新的工作室,六缸荷花也跟着迁移到新的院子里去,夏天来的时候也开了几朵。但是,也许是因为那朵带着盐份的海风的关系,一直不再能像在石门乡下的阳明山上时开得那么好了。
我因此而常常会恋念着这间山上的画室,当然记忆里不止是只有荷花,还有那些在春天会开得满树的山樱,那些会散发出香气的柏树,秋来时那山径旁一路延伸过去的芒草,满月的光辉在小路上曾经印下我那样清楚的身影,还有那个初冬的清晨,站在院子里,发现竟然有细细的雪花正在不断轻轻飘下。
还有那两只常常从天空飞掠而过,在遥远的云朵下盘旋呼叫的鹰,它们的叫声像婴儿的声音一样干净。一样清亮。
这山间的画室充满了我爱恋的记忆。
可是,当时的我心里总是惦记着工作的进度。所有的风景,所以的美丽记忆,不过就只是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得到的那些片段印象罢了。
而只有在离开了之后,从那许多时日推移出来的距离之外远远观看,才能发现,原来那些片段和零乱的印象,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蜕变成为生命里真正的主体,坚实圆满,反复出现,自成为完整透明不可切割的一瞬。
昨天晚上,站在旧画室的墙外,站在旧日许多记忆的墙外,我好像看见了我自己,在迂回行来的路途字上,原来曾经经过了那样美丽的一处驿站。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席慕容作品特色
席慕蓉的作品用语浅白,但写情深细浓郁。刻划精美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席慕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真诚。
也许是因为席慕蓉身为艺术系毕业的专业画家,故常常融入画意,使读者于欣赏其著作的同时,如同翻阅画本似的,沉浸在鲜明的画面中,此写作方式即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
身为蒙古族的席幕蓉,在创作初期虽从未踏过她的故乡领土,但她的诗、散文中却藏不了蒙古民族的意识,像是表现蒙古草原和历史文化相系的乡愁和具有蒙古民族哲学宗教特征的佛禅观念,这是迥异于其它民族的作家的。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答案: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
答案: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4.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5.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案: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6.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答案: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7.文中说:“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请你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作者的口吻写一段话,表达那种“朦胧的欢喜”和“朦胧的悲伤”。
答案:示例:燕子啊,你可是从我遥远的故乡飞到了我的身旁?你的声声呢喃,可是故乡人托你带给我的问候?燕子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什么时候我能够像你一样自由地飞回自己的家乡?
乡愁席慕容原文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乡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结束语:春节假期快要结束了。你是否已经开始准备着回到你工作的城市,是否准备离开家乡呢?或者,今年你没有回家?在外漂泊的你,或是已经在异乡定居的你,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怀念起你的家乡?这大概就是乡愁吧,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席慕容作品《燕子》原文及其阅读训练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剀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剀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地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很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园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完成以下题目:
1.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4分)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4.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4分)
【参考答案】
1.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3.(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4.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席慕容《中年的心情》原文阅读
今夜,在我的灯下,我终于感觉到一种中年的心情了。
这是-种既复杂却又单纯,既悲伤却又欢喜,既无奈却又无怨的心情。
这是一种我一直不会完全知道的心情。
在那个时候,在十几年前,当船停靠到旅程的最后一站,当我在法国的马赛港上岸的时候,世界曾经以怎样光辉灿烂的面貌来迎接我啊!我,一个艺术系的小小毕业生,一个年轻的东方女子,是怀着怎样一颗热烈如朝圣者的心,在博物馆和美术馆的长廊里,一张画一张画地看过去,每一个角落都不肯放过。而在学校里,每逢考试,每逢竞争,就用一种超乎平常百倍千倍的力气会拼斗,不得到第一誓不罢休。寒冷的深夜,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租来的简陋画室里,埋头作画的我似乎竟然有着一种烈士的心情了。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遭充满了种种美丽的事物,每一种都有一种不同的光采,我每一种都爱,都想要,并且,都一定要得到。
而十几年过去了,就在这个夏天,我去了一趟纽约和芝加哥,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里,我却有了一种不同的心情。墙上挂着的画幅依旧让我喜爱,但是,我已经学会用另一种方法来观看了。我知道这个博物馆里有着惊人的丰富珍藏,然而,我每一次去,却都只看一个小小的区域。我可以用好几个钟头的时间来欣赏莫内的一幅灰紫色的睡莲,在我喜爱的画幅之前,我变得非常安静和从容,我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的急切,那样匆忙地在博物馆里上上下下奔跑,渴望着能把每一样东西都看遍,渴望着能够不漏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我不再是那样的一个人了。
十几年的生活,使我有了不同,我已经知道,世间的美是无限的,而终我一生,我所能得到的却只是有限中的有限,就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
因此,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来享受我眼前所能见到的这-点有限的美呢?
当然,我知道,就在另外一幢楼里,或者,就在另外一间展览室里,甚至,能在隔墙,就在一扇门之外,有我还没有见到的珍奇与美丽,也许在我一举足,一跨步,一开门之间就可以见到。
可是,我也深深地明白,就在我惶急地一转身的时候,那张原来已经在我眼前,原来已经安静地呈现在我眼前的'那一幅画,原来已经在墙上等待了我那么多年,原来已经等到了我的来临,原来,原来巳经就要马上进入我的心里,马上成为我日后的安慰与幸福的那份美丽,就会在我一转身的那一刹那,被我永远地抛在身后了。
因此,我就站住了。也许是在这一张灰紫色小幅的睡莲之前,也许是在另一个博物馆里,在那个神奇的月夜,无邪的狮子轻嗅着沉睡中的吉普赛人的画幅之前,我静静地站住了。在我能得到的有限之中,我甘心做一个无限专注热情的观众。
中年看画,竟然看出了一种安静和自足的心情来。
然而,“看画”,到底仍然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收获,而在人生的这一条长路上,走到中途的我,错过了的,又岂仅是一些珍奇与一些美丽而已呢?
在人生的长路上,总会遇到分歧的一点,无论我选择了那一个方向,总是会有一个方向与我相背,使我后悔。
此刻,在我置身的这条路上,和风丽日,满眼苍翠,而我相信,我当初若是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也必然会有同样的阳光,同样的鸟语花香。只是,就因为在那一个分歧点上,我只能选择一条被安排好的路,所以,越走越远以后,每次回顾,就都会有一种其名的怅惆。在我心里,那条我没能走上的小径就每次都在那里,在模糊的颜色里,向我展露着一种模糊的忧伤。
然而,中年的心情,是由不得我来随意后悔的啊!
于是,我不断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告诉自己:要了解世间美丽与珍奇的无限,要安静,要知足,要从容,要不后悔我所有的抉择,所有的分离和割舍。
因此,对现在的时刻就越发地珍惜起来。我想,所有被我匆忙地抛在后面的日子,对于它们,我是再也无能为力了。可是,对那些即将要来临的,对眼前的这一个时刻,我还来得及把握,还可以用我的全心与全力来等待、企盼与经营。
我想,无论如何,在往后的日子里,对所有被我珍惜的那里事物,我都要以一种从容与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我原来以为,只要认真地琢磨,我可以把中年的时光琢磨成一块晶莹剔透的玉,只要我肯努力,生活就可以变得极为光洁、纯净、没有丝毫的瑕疵。
可是,我却不知道,生命里到处都铺展着如迷般的轨道,就算是到了中年,有些事情仍然是我无法探索也无法明白更无法控制的了。
因此,我愕然发现,人类的努力原来也是有限的。理想依旧存在,只是在每一个画夜的反复里,会发生很多细小琐碎的错误,将我与我的理想慢慢隔开。回头望过去,生命里所有的记忆都只能变成一幅褪色的画,而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在我心里,曾经是那样鲜明的颜色啊!
面对着这样的一种结果,我在悲伤之中又隐隐有着欢喜,喜欢臣服于自己的命运,喜欢时光与浪潮对生命的冲洗。
而正如他们所说的:那就是我所有的诗里的心情了。
自从把诗印成铅字以后,就不断有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读者来问我,很直接或者很技巧地问我,他们很想知道,在我诗里的这种心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而我要怎样才能回答他们呢?
莫内的那一幅灰紫色的睡莲,或者他画的所有的睡莲:清晨的、正午的、傍晚的、一那些巨幅的连作,或者是那些小张的速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在他作画的时候,那池中的睡莲开得正好,与它们娇艳的容颜相比,莫内画上的睡莲应该只是一种没有生命的颜色而已。可是,画家在他的画里加上了一引他愿意留下来的,他希望留下来的美丽,藉着大自段里那无穷的光彩变化,他画出一朵又一朵盛开的生命。
这个夏天,当我站在他的画前的时候,七十多年前那个夏天里那一池的睡莲早已枯萎死去了。和他画中的睡莲相比,到底谁才是实?谁才是虚?那一朵是真的?那一朵才是假的呢?
又有谁能够回答我呢?
而中年的心情,也许就是-种不再急切地去索求解答的心情了吧?
也许就是在被误会时,不再辩解,再被刺伤时,不再躲闪的那一种心情了。
无怨也无尤,只保有一个单纯的希望。
希望终于能够在有-天,画出一张永不褪色的画来。
★ 生命驿站散文
★ 席慕容经典语录
★ 席慕容散文集
★ 席慕容散文
★ 席慕容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