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诗经 新台(共含7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已注�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诗经 新台
《国风·邶风·新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民众讽刺卫宣公劫夺儿媳姜氏(宣姜)的诗歌,后世因此而用“新台”以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
新台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
注释
⑴新台: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省甄城县黄河北岸,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有泚(cǐ此):鲜明貌。
⑵河水:黄河。弥弥(mí mí):水满貌。
⑶燕婉:燕,安;婉,顺。指夫妇和好。
⑷蘧篨(qú chú渠除):鸡胸。一说蛤蟆。鲜:善。
⑸有洒(cuǐ璀):高峻。
⑹浼浼(měi美):水盛貌。
⑺殄(tiǎn舔):善。
⑻鸿:蛤蟆。离:通罹,遭受。
⑼戚施:驼背,一说蛤蟆。
鉴赏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了这首歌子挖苦他。自《毛序》以来,古今说无异辞。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先让她入道观做女冠一样,好像这一来,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反形(或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
“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齐姜:美丽的少女配了个糟老头,而且还是个驼背鸡胸,本来该做她老公公的人。这一对儿是怎样也不能般配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难怪诗人心中不忿,要为齐姜,也要为天下少年鸣不平。
他好有一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打鱼打个癞虾蟆,是多么倒楣,多么丧气,又多么无奈的事啊!想一想电影《红高粱》中的“颠轿歌”吧,如果忽略孰男孰女不计,整个儿就是“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歌中调侃的男子遇到个丑新娘,还可以通过“睡猪圈”来逃避。而旧时的女子,在婚姻上遇到白猫黑猫的掉包事件,除了认命,没有任何法子。——齐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诗中“河水弥弥”、“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如《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所表现的那样。
封建道德的虚伪性,表现在它的对下不对上。这是绝对的不公平。统治者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却谋私。道德沦丧之事,上层社会没有一代无之。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的唐明皇也有“新台”之讥,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新台》一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
诗经《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1.新台:春秋时卫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
2.泚:(cǐ,此)通“玼”。宋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 这里用为鲜明的样子之意。
3.弥:(mí)通“弥”。水满貌。
4.燕:“安”。《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婉:《诗•郑风•出其东门》:“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妇听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恶而婉。”《说文》:“婉,顺也。”这里用为和顺之意。
6.籧篨(jǔ chú ):亦作“ 籧蒢 ”。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
7.鲜:《诗•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诗•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尔雅•释诂》:“鲜,寡也。”郭璞注:“谓少。”《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8.洒:《诗•唐风•山有枢》:“弗洒弗扫。”《周礼•赤犮氏》:“以灰洒毒之。”《周礼•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国语•晋语》:“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这里用为散落之意。
9.浼:(měi每)《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这里用为沾污、玷污之意。
10.殄:(tian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瞻昂》:“邦国殄瘁。”《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11.戚施:驼背。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喻。毛 传:“戚施,不能仰者。”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译文
新筑的高台很鲜明,可是河水却停流。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粗席却不少。
新筑的.高台有散落,河水却被沾污了。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是粗糙的草席却不断绝。
鱼网布设想捕鱼,鸿雁见网纷飞去。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却是使人忧惧的安置。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1、新台:春秋时卫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
2、泚:通“玼”。宋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 这里用为鲜明的样子之意。
3、弥:通“弥”。水满貌。
4、燕:“安”。《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婉:《诗郑风出其东门》:“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妇听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恶而婉。”《说文》:“婉,顺也。”这里用为和顺之意。
6、籧篨:亦作“ 籧蒢 ”。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
7、鲜:《诗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诗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尔雅释诂》:“鲜,寡也。”郭璞注:“谓少。”《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8、洒:《诗唐风山有枢》:“弗洒弗扫。”《周礼赤犮氏》:“以灰洒毒之。”《周礼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国语晋语》:“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这里用为散落之意。
9、浼:(每)《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这里用为沾污、玷污之意。
10、殄:(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瞻昂》:“邦国殄瘁。”《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11、戚施:驼背。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喻。毛 传:“戚施,不能仰者。”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译文:
新筑的高台很鲜明,可是河水却停流。
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粗席却不少。
新筑的高台有散落,河水却被沾污了。
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是粗糙的草席却不断绝。
鱼网布设想捕鱼,鸿雁见网纷飞去。
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却是使人忧惧的安置。
赏析:
本诗讽刺卫宣以强占儿媳的丑陋。诗中反复以虾作比喻,突现其陋的形象,而且一再与“新台”的鲜明、河水的盛大作对照,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说明这是一首讥讽卫宣公筑台的山歌,从《诗大雅灵台》中,我们知道周文王筑灵台,从《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亦看到梁惠王筑灵池,齐宣王辟园囿筑雪宫,可见自殷商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建筑一些豪华的标志性建筑以表明自己的政绩。因此卫宣公也不例外,想筑一座新台来表明自己国力的强盛,并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却不料这些建筑却是“豆腐渣”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写新台建成后,本想登台观水,可是水却停流了,也就是说水量大为减少了,登上新台后,却发现许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则是描述新台粉落在河边,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则是比喻,说明“事与愿违”的启发。
自古以来,凡是这些劳民伤财,不得民心的工程大都如此,人民从心里不满意这样的炫耀,便敷衍了事。这便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邶地的一种风俗,人民不是以直接的对抗来反对统治者,而是采取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行为方式。这与《北风》一歌略有相同,《北风》是描述人们逃离,本诗之意,则在于人们的消极。这是对卫宣公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
诗经《新台》鉴赏
《新台》,是《诗经》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是一首讥讽卫宣公筑台的华夏族民歌。故事情节是,春秋时,卫宣公为儿子 伋娶齐女,闻其貌美,欲自娶,遂于河边筑新台 ,将齐女截留。后用“新台”以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 新台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境。《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原文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1.新台:春秋时卫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
2.泚:(cǐ,此)通“玼”。宋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 这里用为鲜明的样子之意。
3.弥:(mí)通“弥”。水势丰沛充盈。
4.燕:“安”。《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婉:《诗·郑风·出其东门》:“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妇听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恶而婉。”《说文》:“婉,顺也。”这里用为和顺之意。
6.籧篨(qú chú ):亦作“ 籧蒢 ”,蛤蟆。此处形容卫宣公德行之丑陋。
7.鲜:根据上下文行文规律,”不鲜“与”不殄“相近。鲜,先秦时期可能与”斯“同音,意为”死“。
8.洒:《诗·唐风·山有枢》:“弗洒弗扫。”《周礼·赤犮氏》:“以灰洒毒之。”《周礼·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国语·晋语》:“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这里用为散落之意。毛诗洒、高峻也。从水。先礼切。按西声当在古音十三部。古文为洒埽字。
9.浼:(měi每)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
10.殄:(tian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瞻昂》:“邦国殄瘁。”《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11.鱼网之设,鸿则离之:鸿,美好的大鸟。意指本想设网捕鱼,却有鸿鹄入彀,是天大的惊喜。与下两句形成鲜明对比。
12.戚施:驼背。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喻。毛 传:“戚施,不能仰者。”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诗词大意
新台光鲜又明亮,河水盛大且充盈。
本想嫁个俊公子,这个丑货还不死。
新台高大又雄伟,河水湍急且丰沛。
本想找个好配偶,可这老丑不短寿。
人家捕鱼得鸿雁,叫人好生不艳羡。
本想找个如意郎,谁料蛤蟆丑难挡。
赏析
本诗讽刺卫宣以强占儿媳的丑陋。诗中反复以蛤蟆作比喻,突现其丑陋的形象,而且一再与“新台”的鲜亮、河水的盛大作对照,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
本诗无论是反兴手法的运用,还是语言词汇的凝练,无不体现强烈的怨愤之情、悲凉之苦。不采取诅咒谩骂之激烈言辞,不足以宣泄其满腔怒气。
诗经·新台原文及译文
《诗经: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新台:春秋时卫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
译文:
新筑的高台很鲜明,可是河水却停流。
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粗席却不少。
新筑的高台有散落,河水却被沾污了。
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是粗糙的草席却不断绝。
鱼网布设想捕鱼,鸿雁见网纷飞去。
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却是使人忧惧的安置。
赏析:
河水的盛大作对照,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说明这是一首讥讽卫宣公筑台的山歌,从《诗大雅灵台》中,我们知道周文王筑灵台,从《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亦看到梁惠王筑灵池,齐宣王辟园囿筑雪宫,可见自殷商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建筑一些豪华的标志性建筑以表明自己的政绩。因此卫宣公也不例外,想筑一座新台来表明自己国力的强盛,并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却不料这些建筑却是“豆腐”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写新台建成后,本想登台观水,可是水却停流了,也就是说水量大为减少了,登上新台后,却发现许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则是描述新台粉落在河边,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则是比喻,说明“事与愿违”的启发。
敷衍了事的行为方式。这与《北风》一歌略有相同,《北风》是描述人们逃离,本诗之意,则在于人们的消极。这是对卫宣公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
诗经·国风·邶风·新台
原文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有:语气助词。 泚(ci 音上声):清,鲜明。 弥弥:大水弥漫的样子。
燕婉:燕,安。婉,顺。仪态安详温顺,优美、柔和,这里指夫妇和爱。
蘧篨(qu音阳平chu音阳平):粗竹席,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
鲜:有光彩的。 洒:古同“洗”,洗涤。
浼(mei音上声):污染。浼浼:水大的样子。
殄(tian音上声):通“腆”。美好,善。
设:设置。 鸿:大雁。 离:通“罹”,遭受。
戚施:蟾蜍的别名;驼背。
译文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
诗经故事
行为放荡,喜好淫乐的卫宣公,竟然养了一个好儿子伋来,这多少也让卫国人有了一点盼头;说来奇怪,那伋本是卫宣公和他父亲庄公的妃夷姜私通所生的呢,可一点也没继承他老子的爱好,为人诚实、忠孝、能干,所以当到齐国去聘齐僖公的美丽的公主宣姜给伋当妻子时,齐僖公没有推辞,满口就答应了,伋当时十六岁,是卫国的太子。
为了给儿子办好婚事,夷姜摧促卫宣公修起了新台,那新台修在卫水河边,色彩明亮,在平静的卫河水面映衬下,上下相映成辉,很是漂亮;那新台修的很高大,巍峨壮观,方园几十里都能看见,卫国的百姓都对过往的客人介绍着,他们有个好太子,会娶一位最美丽的公主,他们为他修起了天下最漂亮的房子,每一个人都赞叹不已,说这是卫国几十年来最好的事。
伋当然听说了宣姜的美丽,宣姜也听说了伋的年少英俊,两个人应该是心心相映的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宣姜来了,在告别了齐国沐浴十多天风尘后,来到了新台,漂亮的新台自然让她满是欢喜,只等那英俊的少年郎来了。
拜完堂、成完亲,进了洞房揭开头盖一看,哟,怎么是:头发稀白、满脸鸡皱、牙齿零落、鼻毛外现、眼屎点点、驼背弯腰、一脸淫笑的卫宣公?
宣姜苦不苦?谁也不知道;太子伋恼不恼,谁也不知晓。卫国的老百姓,把歌子唱得天下人都知道。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鉴赏
这是一首讥讽卫宣公筑台的山歌,从《诗·大雅·灵台》中,我们知道周文王筑灵台,从《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亦看到梁惠王筑灵池,齐宣王辟园囿筑雪宫,可见自殷商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建筑一些豪华的标志性建筑以表明自己的政绩。因此卫宣公也不例外,想筑一座新台来表明自己国力的强盛,并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却不料这些建筑却是“豆腐渣”般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写新台建成后,本想登台观水,可是水却停流了,也就是说水量大为减少了,登上新台后,却发现许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则是描述新台粉落在河边,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则是比喻,说明“事与愿违”的道理。
自古以来,凡是这些劳民伤财,不得民心的工程大都如此,人民从心里不满意这样的炫耀,便敷衍了事。这便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邶地的一种风俗,人民不是以直接的对抗来反对统治者,而是采取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行为方式。这与《北风》一歌略有相同,《北风》是描述人们逃离,本诗之意,则在于人们的消极。这是对卫宣公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l,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了这首歌子挖苦他。自《毛序》以来,古今说无异辞。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先让她入道观做女冠一样,好像这一来,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反形(或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
“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齐姜:美丽的少女配了个糟老头,而且还是个驼背鸡胸,本来该做她老公公的人。这一对儿是怎样也不能般配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难怪诗人心中不忿,要为齐姜,也要为天下少年鸣不平。
他好有一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打鱼打个癞虾蟆,是多么倒楣,多么丧气,又多么无奈的事啊!想一想电影《红高粱》中的“颠轿歌”吧,如果忽略孰男孰女不计,整个儿就是“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歌中调侃的男子遇到个丑新娘,还可以通过“睡猪圈”来逃避。而旧时的女子,在婚姻上遇到白猫黑猫的掉包事件,除了认命,没有任何法子。——齐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诗中 “河水弥弥”、“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如《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所表现的那样。
封建道德的虚伪性,表现在它的对下不对上。这是绝对的不公平。统治者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却以权谋取利益。道德沦丧之事,上层社会没有一代无之。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的唐明皇也有“新台”之讥,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新台》一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
新台,新台诗经,新台的意思,新台赏析 -诗词大全
新台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新台有[1],河水}}[2]。
魍裰求,cX[3]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魍裰求,cX[3]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诗经
★ 诗经感悟
★ 诗经蓼莪
★ 诗经有感
★ 诗经两首
★ 诗经《木瓜》
★ 诗经 小雅
★ 诗经 思无邪
★ 诗经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