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北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ecebt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北门》(共含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ceb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诗经《北门》

篇1:诗经——《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如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处,室人交讁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载?

赏析:

本诗描写一个公务繁忙的小官吏,内外交困,事务繁重,

还遭受家人的责难,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哀伤和忧虑,只好归

于天命。而这一切,都在出北门这一行程中产生的联想,或

正其门之风带来的凉意。所谓气之动物,而之感人,凄凉之

意,侵人心脾,萌发了感触,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瑟缩人物

正在眼前走过。

篇2:诗经: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1、殷殷:忧伤的样子。

2、篓:贫寒

3、已焉哉:算了吧。

4、王事:王室的差事。适:掷,扔。

5、一:完全。

6、徧:同“遍”,讁:同“谪”,指责。

7、敦:催促,逼 迫。

8、遗:加。

9、摧:讽刺,嘲讽。

译文:

缓步走出城北门,忧心重重压心头。

生活困窘又贫寒,没人知道我艰难。

算了算了算了吧!这是上天的安排,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交给我,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家人全都责难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这是上天的安排,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催逼我,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家人全都讥讽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这是上天的安排,对此我能说什么!

赏析:

命运的安排经常是难以抗拒的`,正如中的小公务员的感叹一样,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多多少少都会碰上这类身不由己的事情。

这是没有多少启发可说的。可说的是,虽然命运的安排难以抗拒,虽然个人很难有机会驾驭自己的命运 ,但是,是否甘愿在命运面前就范,是否会被命运消磨得没有了冲动、激情、不满、反抗精神,则可以当作一个人是实际上作为人活着还是作为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北门》中的小公务员,尽管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显然还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显然对命运的安排不甘就范。他抱怨的声音也许是微弱的,无力的,而敢于抱怨却体现了他的尊严。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说他是伟大的。

抱怨和反抗是小人物表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抗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在另外一方面,也许可以说,意识是灵魂痛苦的根源。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完全像个物件一样任支配、肢解、宰割,对于支配和被支配、肢解和被肢解、宰割和被宰割的双方来说,都会是一种满足。完全麻木的人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他没有意识带来的痛苦;而他也是不幸的,国为他无法体验意识带来的自豪与欢乐,他只不过形同行尸走向。

人就是这样生活在无法摆脱的矛盾之中。他不愿被奴役,被支配,被当作物件,却又不得不被奴役,被支配,被当作物件。当他觉得幸犯的时候,可能是最不幸的;当他在感叹不幸的时候,也许是幸福的的。

小公务的境遇就是这样。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子。

篇3:诗经《北门》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北门》赏析:

《毛诗序》云:“《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郑玄笺曰:“不得其志者,君不知己志,而遇困苦。”三家诗无异义。朱熹《诗集传》申论云:“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又叹其贫窭,人莫知之,而归之于天也。”但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说:“《北门》,贤者安于贫仕也。”现代学者(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之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昔人评曰:“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邓翔《诗经绎参》)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关于《北门》一诗的历史背景及其本事,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根据《邶风·柏舟》推断此诗作于卫顷公之时,清代姜炳璋《诗序补义》猜测此诗作于“西周之世夷厉之时,卫未并邶之日”,但这两种说法均与史实、诗事不符。今人翟相君《北门臆断》一文,首先根据《诗经》用词惯例,考释“王”特指周王,“事”专指战争,然后根据《左传·桓公五年》记载,考定诗中所谓“王事”,是指公元前7(卫宣公十二年)秋天卫人帮助周桓王伐郑而战败一事。他认为诗中主人公参与了这次战争,归来后受到同僚的埋怨,作这首诗抒愤;或是卫人借这位官吏之口,作诗表达对这次战争的不满。姑录其说以存参。

篇4:诗经北门赏析

诗经北门赏析

原文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人自外,室人交徧讁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人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殷殷:忧貌。

终窭且贫:犹言“既窭且贫”。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窭(jù):贫寒,艰窘。

艰:古读如“根”。

已焉哉:等于说“罢了!”

王事:和周天子有关的事。適:读为谪(zhé),督责。一说扔,掷。

政事:诸侯国内的`事。一:犹“皆”。埤(pí)益:增益,加于。埤益我:加给我。

室人:指家中亲属。交:犹“俱”。徧:同“遍”。讁(zhé):同“谪”,谴责。

敦:逼迫。

埤遗:犹埤益。遗:交给。

摧:逼迫。一说挫也,讥刺。

参考译文

走出北门愁在心,心头烦恼重千斤。养家活口顾不上,我的苦楚告谁听。完啦!得啦!老天这样安排下,教我还说什么话!

王爷的差事逼得凶,公爷的差事压得重。回到家里来,谁都对我不放松。完啦!得啦!老天这样安排下,教我还说什么话!

王爷的差事火烧眉,公爷的差事压断背。回到家里来,人人骂我窝囊废。完啦!得啦!老天这样安排下,教我还说什么话!

赏析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昔人评曰:“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邓翔《诗经绎参》)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篇5:北门诗经全文注音

北门诗经全文注音

北门běi mén

出自北门chū zì běi mén,忧心殷殷yōu xīnyīn yīn。终窭且贫 zhōng jù qiě pín,莫知我艰mò zhī wǒ jiān。已焉哉 yǐ yān zāi!天实为之tiān shí wéi zhī,谓之何哉!wèi zhī hé zāi

王事适我,wáng shì shì wǒ 政事一埤益我。zhèng shìyī pí yì wǒ 我入自外wǒ rù zì wài,室人交徧谪我shì rén jiāo biàn zhé wǒ。已焉哉yǐ yān zāi!天实为之tiān shí wéi zhī,谓之何哉!wèi zhī hé zāi王事敦我,wáng shì dūn wǒ政事一埤遗我。zhèng shì yī pí yí wǒ我入自外wǒ rù zì wài,室人交徧摧我shì rén jiāo biàn cuī wǒ。已焉哉yǐ yān zāi!天实为之tiān shí wéi zhī,谓之何哉!wèi zhī hé zāi

注释

①殷殷:忧伤的样子。②篓(ju):贫寒、③已焉哉:算了吧. ④王事:王室的差事。适:掷,扔。⑤一:完全。埤(pi)益益:增加。⑥徧:同“遍”,讁(zhe):同“谪”,指责。⑦敦:催促,逼 迫。③遗:加。⑨摧:讽刺,嘲讽。

译文

缓步走出城北门,

忧心重重压心头。

生活困窘又贫寒,

没人知道我艰难。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交给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责难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催逼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讥讽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赏析

命运的安排经常是难以抗拒的,正如诗中的小公务员的感叹一样,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多多少少都会碰上这类身不由己的事情。

这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说的。可说的是,虽然命运的安排难以抗拒,虽然个人很难有机会驾驭自己的命运 ,但是,是否甘愿在命运面前就范,是否会被命运消磨得没有了冲动、激情、不满、反抗精神,则可以当作一个人是实际上作为人活着还是作为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北门》中的小公务员,尽管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显然还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显然对命运的安排不甘就范。他抱怨的声音也许是微弱的,无力的,而敢于抱怨却体现了他的`尊严。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说他是伟大的。

抱怨和反抗是小人物表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抗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在另外一方面,也许可以说,意识是灵魂痛苦的根源。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完全像个物件一样任支配、肢解、宰割,对于支配和被支配、肢解和被肢解、宰割和被宰割的双方来说,都会是一种满足。完全麻木的人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他没有意识带来的痛苦;而他也是不幸的,国为他无法体验意识带来的自豪与欢乐,他只不过形同行尸走向。

人就是这样生活在无法摆脱的矛盾之中。他不愿被奴役,被支配,被当作物件,却又不得不被奴役,被支配,被当作物件。当他觉得幸犯的时候,可能是最不幸的;当他在感叹不幸的时候,也许是幸福的的。

小公务的境遇就是这样。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子。

篇6:诗经北门与译文

诗经北门与译文

北门

——小公务员的不幸与有幸

【原文】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①,

终窭且贫②,

莫知我艰。

已焉哉③!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④,

政事一埤益我⑤。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讁我⑥。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⑦,

政事一埤遗我⑧。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⑨。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注释】

①殷殷:忧伤的样子。②篓(ju):贫寒、③已焉哉:算了吧. ④王事:王室的差事。适:掷,扔。⑤一:完全。埤(pi)益益:增加。⑥徧:同“遍”,讁(zhe):同“谪”,指责。⑦敦:催促,逼 迫。③遗:加。⑨摧:讽刺,嘲讽。

【译文】

缓步走出城北门,

忧心重重压心头。

生活困窘又贫寒,

没人知道我艰难。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交给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责难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催逼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讥讽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鉴赏赏析】

命运的安排经常是难以抗拒的,正如诗中的小公务员的.感叹一样,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多多少少都会碰上这类身不由己的事情。

这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说的。可说的是,虽然命运的安排难以抗拒,虽然个人很难有机会驾驭自己的命运 ,但是,是否甘愿在命运面前就范,是否会被命运消磨得没有了冲动、激情、不满、反抗精神,则可以当作一个人是实际上作为人活着还是作为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北门》中的小公务员,尽管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显然还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显然对命运的安排不甘就范。他抱怨的声音也许是微弱的,无力的,而敢于抱怨却体现了他的尊严。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说他是伟大的。

抱怨和反抗是小人物表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抗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在另外一方面,也许可以说,意识是灵魂痛苦的根源。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完全像个物件一样任支配、肢解、宰割,对于支配和被支配、肢解和被肢解、宰割和被宰割的双方来说,都会是一种满足。完全麻木的人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他没有意识带来的痛苦;而他也是不幸的,国为他无法体验意识带来的自豪与欢乐,他只不过形同行尸走向。

篇7:诗经名句——《诗经·邶风·北门》

《诗经·邶风·北门》原文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⑴。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诗经·邶风·北门》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邶风·北门》简介

《毛诗序》云:“《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郑玄笺曰:“不得其志者,君不知己志,而遇困苦。”三家诗无异义。朱熹《诗集传》申论云:“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又叹其贫窭,人莫知之,而归之于天也。”但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说:“《北门》,贤者安于贫仕也。”现代学者(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之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昔人评曰:“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邓翔《诗经绎参》)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关于《北门》一诗的历史背景及其本事,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根据《邶风·柏舟》推断此诗作于卫顷公之时,清代姜炳璋《诗序补义》猜测此诗作于“西周之世夷厉之时,卫未并邶之日”,但这两种说法均与史实、诗事不符。今人翟相君《北门臆断》一文,首先根据《诗经》用词惯例,考释“王”特指周王,“事”专指战争,然后根据《左传·桓公五年》记载,考定诗中所谓“王事”,是指公元前707年(卫宣公十二年)秋天卫人帮助周桓王伐郑而战败一事。他认为诗中主人公参与了这次战争,归来后受到同僚的埋怨,作这首诗抒愤;或是卫人借这位官吏之口,作诗表达对这次战争的不满。姑录其说以存参。

游北门山作文600字

诗经

《晚秋登城北门》阅读答案

李白《出自蓟北门行》翻译

代出自蓟北门行 赏析

诗经感悟

诗经蓼莪

诗经有感

诗经两首

诗经《木瓜》

诗经《北门》(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诗经《北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