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李清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想变成人的猴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钓台李清照(共含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想变成人的猴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钓台李清照

篇1:李清照——《钓台》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钓台》

【内容】: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钓台:相传为汉·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巨舰:大船。

扁舟:小船。

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

【赏析】: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诗中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篇2:李清照:钓台

《钓台》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注释:

1、钓台:相传为汉・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2、巨舰:大船。

3、扁舟:小船。

4、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5、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

赏析: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

篇3:钓台 李清照

钓台 李清照

钓台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鉴赏: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

创作背景: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篇4:钓台李清照

钓台李清照

李清照《钓台》另题作“夜发严滩”。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

钓台 / 夜发严滩

宋代: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译文

大船只是因为谋利才去,小舟也是为了沽名而来。

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惭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注释

⑴钓台:相传为汉代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⑵巨舰:大船。

⑶扁舟:小船。

⑷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⑸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基严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曰‘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灭国之后逃亡的时候所作的,途径严子陵钓台,出于对严子陵的尊敬和崇拜而作。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出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用凡夫俗子总是追求名利来衬托自己。凡夫俗子多忙、多累其实就是为了利,仅此而已。名、利都是一些以钱财、权势为准则的凡夫俗子贪图享乐追求的,诗句里也出现了严子陵,李清照用凡夫俗子的追求名利着重体现严子陵的归隐和淡薄名利的高尚情节。

诗的后两句直白的说出严子陵淡泊名利,而自己愧对于他,这里的自己并不是李清照自己,她只是反映出自己所处的年代里追求名利的人很多,李清照希望自己也能和严子陵一样淡泊名利。

这首七言绝句全诗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的对比非常的`鲜明,写出了自己挣脱不掉追求名利钱财的社会,同时也不愿意为追求名利的社会而束缚,表现出李清照高风亮节的高尚情操和心怀。

这首诗只用了28个字却说出了自己的心态、临过临安的感想和对于这个社会的批判。表现的是词人矛盾的心理,自己想像严子陵一样淡泊名利,却又无可奈何在这个社会里受到的束缚。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于严子陵的崇拜与尊敬,更加向往的其实是严子陵所处的那个时段。有极大的归隐之心。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今天的山东济南人,出生于公元1084,去世于公元1155年,一生坎坷,特别是后期,到处漂泊。她的词以宛约清丽著称,自成一派,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的生活和宋王朝的政治命运相关联。李清照少女时代,她的父亲李格非在宋都城汴京为官,李清照的生活非常优雅,家中来住的有很多文学修养很高的人。李清照的词风活泼,悠闲。

宋徽宗时期,18岁的李清照和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结婚了,婚后非常幸福,夫唱妇随地搜集整理书画金石文化,这个时期是李清照一生是最幸福的时期,可惜只有一年时间。

第二年,也是宋徽宗崇宁元年,宋朝朝庭中党派之争涉及到李家,李家被赶出汴京,回到了老家,李清照不得不和丈夫分离。党派之争更加激烈,她的父亲死后,赵明诚也来到李清照的老家和她一起生活,继续收集金石,和和美美过了十年。

公元11,赵明诚在李清照的帮助下写下了《金石录》。之后几年,李清照随赵明诚做官地点不同而不断搬家相随。

127年宋朝受到金的进攻,两个皇帝都被金人俘虏了,宋朝社会一片动荡之中,当时李清照44岁。公元1129年,赵明诚不幸去世了,李清照被迫到处飘零,生活困苦。1155年,李清照在无限凄凉中离开人世。宋代李清照的词和她传奇的人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将永远流传下去。

篇5:李清照—《钓台》赏析

李清照—《钓台》赏析

《钓台》

李清照

原文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注释

钓台:相传为汉代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巨舰:大船。

扁舟:小船。

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基严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曰‘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李清照诗即化用此诗意。

译文

大船只是因为谋利才去,小舟也是为了沽名而来。

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惭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作品赏析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前两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巨舰”指得是向往财富极力去获取财富的人。“扁舟”指通过结交认识权贵从而获取名利的人。这两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无论是为利,或者是为名,皆是一些向往钱财和权力的唯利是图的人,与隐者严子陵不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违背,从而表现出隐者严子陵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

后两句“往来有婉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先生德”指严子陵不图名利,在钓台隐居的高尚品德。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严子陵过钓台的典故,从而突出严子陵的淡泊不仕的情操。[4]

一二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对三四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起到了反衬作用,并描绘出当时社会追逐名利的现象。

全诗通过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对比道出了诗人自己挣脱不开追求名利贪图钱财的社会,同时也是不愿为追求名利贪图钱财的社会所束缚,体现出诗人洁身自好,不图名利的情操。

名家点评

《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 :黄墨谷说: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

创作背景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

篇6:李清照与《钓台》诗

先让我们来欣赏她的《钓台》诗: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钓台,即浙江桐庐严子陵钓台,为东汉高士严子陵垂钓之地。相传严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后多次请严子陵做官辅佐,屡遭拒绝。后来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畔富春山耕钓。因有感于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高蹈之节,其垂钓之所后人称为“严子陵钓台”,为后世文人景仰之地和精神家园。宋时睦州太守范仲淹建严先生祠堂并作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中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句。

李清照在她的《钓台》诗中,也表示了对严子陵的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绊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了名缰利索,同时也传达了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之意。诗的前两句“巨舰”“因利”“扁舟”“为名”等,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极言世间芸芸众生皆为名利所羁绊,巨舰扁舟全都是因为名利而往来忙碌奔竞。后两句化用前人“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诗意,表达愧对严先生的山高水长之德,因羞见先生而特地通宵过钓台。

黄墨谷在《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中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黄庭坚,作者注)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了愧怒之心。

古往今来,为名和利追逐终生的人、耗尽心血的人、甚至丧失天良的人,不计其数。古人因而称为“名缰利索”,把名利对人的束缚作用、对人性的扭曲作用,作了形象的比喻。相反,不为名利所吸引、洁身自好的著名隐士,历来深受人们称颂,东汉严子陵即为其一。李清照这首《钓台》诗,写的是往来经过严子陵钓台时的情形,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名利观和精神世界。“往来有愧”,是李清照这首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她,不能像严先生那样去生活,但她对严光那样淡泊名利的境界却表示钦敬,对自己感到惭愧。应该说,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能具有这样的名利观念,也是难能可贵的。以上是一般评论者对此诗的普遍认识。

李清照

冬钓作文

钓龙虾记叙文

钓小龙虾日记

钓趣抒情散文

《钓虫》读后感

钓?~的作文

李清照——《感怀》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 如梦令

钓台李清照(合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钓台李清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