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化学复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y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考化学复习注意事项
一、要集中精力,做好化学复习工作
高三是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张,在这么关键的时间里,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要稳定情绪,抛开其他杂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紧跟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按照老师的指导做好每部分的专项复习
在复习阶段,要跟紧学校教师的复习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每个部分的专项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知识板块的典型习题。
三、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没有搞懂的知识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商讨。问题不过夜,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每复习一个知识点,就牢牢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四、在抓住主干知识,落实基础的前提下,做好成套的练习
高考的复习,除了要抓住主干知识点,落实基础,也要在此基础上,做些成套的练习。因为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满分是300分,考察时间是2个半小时。三科时间如何分配,需要不断的练习,按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
如何学好化学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三、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高三怎样有效提高化学成绩
1、准确记忆是前提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的化学要难很多。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理论知识很强,抽象程度很高,这些内容也是造成学生成绩分化,学习化学困难的重要因素。像是一些元素周期律比较容易混,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元素升降价容易乱。
2、准确理解和应用
其实,拿出一些高中化学试卷对比可以发现,化学考试中的大部分题目,都是平时做过的类似题型。有的同学虽然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记住了所有的东西,但是面对一些新物质的性质仍然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高三学生想要提高化学成绩,除了要学会准确记忆,还要懂得准确理解和运用。
3、改错本不能少
高中化学其实是比较偏重记忆的一科,尤其是化学计算其实考的很简单,但是改错本还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用来记一些记忆类的知识,并将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高三学生在运用化学错题本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错题本不能完全照搬答案,重点是要记录解题思路,方便在改错的时候作为参考。并且要对照自己的解题思路,分析自己到底是哪里的思路出现了问题。
4、查缺补漏
想要有效的提高化学成绩,可以通过平时做练习的时候找出存在的不足,查缺补漏。在每一个学习的阶段,最好都梳理好相应的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知识网,而不是要依赖现成的知识网,对于不清楚的知识点,在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时候要及时请教老师或是同学,避免留下知识缺漏。
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①“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②“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
③“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④“等体积”“等质量”等;
⑤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
⑥“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⑦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1)看特征:反应是否可逆、各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2)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绝热等,(3)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⑧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用科学、严谨、简练、准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①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②填“名称”“元素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③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实验式”还是“电子式”等;
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等;
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1)物质状态,(2)“+”“-”,(3)“kJ/mol”,(4)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⑦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
⑧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 等。
此外,解题中还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有:①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稀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
③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K2Cr2O7等中的“2”);
④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
⑤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的连接和H原子数);
⑥有效数字问题。
高考“理综”答题时间是150分钟,总分300分。按1分钟得2分来简单计算,选择题每道用时不要超过3分钟,最好控制在2分钟以内(余下时间留给大题或检查),20道选择题务必在1小时内完成,最好在45分钟内完成。按科目分值和难易程度简单计算,化学用时50~55分钟,物理约70分钟,生物25~30分钟。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课不能由老师包场,也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始终贯彻三个原则①“启发”而不是“硬贯”,“精讲”而不是“满贯”②“指导”而不是“扶到”,“引导”而不是“牵到”③“群言堂”而不是“一言堂”,“思考”而不是“专讲”,变“独角戏”为“舞台戏”,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解题活动,启迪思维、锤炼能力、活跃氛围,变被学为要学。
2.重视讲—练—改—评。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一网打到满河的鱼,而是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话,减少废话,少做无用功,尽量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对于做完的练习必须及时批改,这一点需要老师们多加班。我校老师都很敬业,试卷已做出来都抽课余时间加班加点的将其批改出来,而且还比赛看谁先改好。然后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评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程序任何老师都知道,关键每一环节是否认真、是否到位、是否能坚持,这也是对每一位老师的一个考验,故学校应有相对应的监督机制。
3.重视解题规范、准确率及速度。二轮复习应突出完整的解题训练,包括审题关—步骤关—结果关——反思关。坚持审题三读,1.泛读,明确有几个条件是什么?2.细读,关键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单位等;3.精读,要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条件。书面表达坚持字迹公正、格式规范、详略得当、表述准确、力求会做的得满分。解题后,要求学生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反思解题方法,力求更简捷、更合理的解题途径。应在解题中突出提高运算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较强的心算和笔算速度,真正做到准确与快速,简捷与熟练有机结合。
4.重视信息反馈。提高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两条反馈渠道一定要抓好。一条是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及检测搜集信息;另一条渠道就是经常选取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谈或问卷调查。教师先行“诊断”,再分析学生的要求和看法,有的放矢,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提分攻略三回归课本,关注细节。化学课本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考题中通常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依据课本编制的。高考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对于一些必知必会的内容要整理出来,利用空暇时间熟读,这也是一种提高化学成绩的好方法。
此外,还要注重答题的规范和细节问题。其实,每年高考阅卷中,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的错别字;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计算结果不正确、计 算过程无单位、解题过程不规范等等,均酌情扣分。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填序号、填名称、填化学式、保留一位小数等要求,在审题时就要格外注意。
第一,限时训练,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套化学试题,逐步加快做题速度,缩短用时,但前提是要保证准确率。例如用20分钟完成选择、填空等等,切忌拖延时间,因为高考是理综题量大。
提分攻略二就是重视错题,考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复习后,很多同学能稳定在一个高分水平。但是高考的好成绩往往取决于能否把剩余的漏洞弥补上,高考最 后10天这也是本阶段复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对待化学错题的整理,一是要及时寻找错误的原因,从知识上进行弥补;二是要进行错题的积累,反复纠正。
提分攻略三,分门别类,整理试题。考前同学们做过大量的模拟题,小编建议把化学试题分门别类、合理有序地整理在一起。例如按照高考考场练习、练习或某个时间段习题等标准,把化学试题分类。这不仅有助于总结出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也为考前的自主复习提供了一手资料。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
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
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
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
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9、氧族元素
10、氮族元素
11、碳族元素
12、碱金属
13、镁铝铁
14、同分异构
15、烃及其衍生物
16、糖类、蛋白质、油酯
17、有机合成材料
18、物质的量及计算
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
20、方程式计算
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
23、实验室制法
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
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高考简答题注意事项
1.化学用语规范,关键字、词不能有错别字。
如:铵与氨、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硝化与消化、酯化与脂化、消去与消除、萃取与翠取等。要原理正确,操作规范,气体:通入,液体:滴入、固体:加入等。
2.回答问题时,意思完整,表达准确、严密,如:
⑴沉淀的洗涤: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没过固体,自然流下,反复2~3次
⑵洗涤干净的标准: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无YYY现象,即洗涤干净。
⑶焰色反应:洁净,灼烧
⑷PH值的测定:取PH试纸于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的中央,待颜色稳定后,和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对应的PH值。
⑸气密性检验:关闭活塞、止水夹,手捂、加热___,有气泡产生,冷却后有稳定的水柱上升。
⑹滴定终点判定:滴下最后一滴___,锥形瓶内反应液由YYY色变为ZZZ色,且半分钟不复原。
⑺.渗析完全的标志:取最后一次渗析液,滴加___,无YYY现象,即渗析完全。
⑻SO42-的鉴定: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⑼.SO2漂白性的检验: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复原。
3.要注意语言精炼,言简意赅,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
⑴液溴的存放时上面加水、FeSO4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取Fe(OH)2,FeSO4溶液上面覆盖煤油或苯、用分液漏斗做反应滴入液体,下颈套一小试管,若问它们的作用,回答“液封”。
⑵滴加液体、上部玻璃塞需要盖着的分液漏斗,用橡皮管和下面的容器相连,若问橡皮管的作用,回答“畅流 ”即可。
几个重要的转化关系
写出下列转化的、尽可能多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第一片: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片:硫及其化合物
第三片:碳、硅及其化合物
第四片:氯及其化合物
第五片:钠及其化合物
第六片:铝及其化合物
第七片:铁及其化合物
第八片:几个重要的颜色
1.物质的颜色:
⑴气体:Cl2黄绿色,NO2、溴蒸汽红棕色
⑵液体:液体溴红棕色,氯水浅黄绿色(溴水、溴的CCl4溶液,溴的苯溶液,碘水、碘的CCl4溶液随浓度大小,颜色不一)
一、紧跟老师步伐,制定自主复习计划。
对于刚进入高三的同学们来说,如何合理规划复习进度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制订好学习计划并紧跟老师的步伐复习最重要。每天都要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复习)任务。
高三化学复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轮:打好基本功。复习时间:约90节课即1——18周(中间包括测验所用时间)。 复习内容:重要知识点、基本方法、基本题型、实验操作。 第二轮:综合训练。“检阅第一轮复习成果”。 复习时间:约15节。复习内容:以专题复习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并加强综合训练。要达到三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第三轮:以重点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全面查漏补缺。
二、重视课本,巩固双基。
课本是基础中的基础,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源泉,绝大多数高考试题(化学部分)来自课本。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不要“迷恋”复习资料,一定要“过课本关”。
课本内容需要泛读和精读,精读的重点是化学主干知识(含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和物质间的转换;概念;理论)和分散在化学书中的与生活、农业、工业、资源、环保、能源、材料、生命与健康、科技相关的知识点。把课本中出现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记住它们,并经常练习书写方程式至全部正确。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三、多做多思,提高解题能力。
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也能听懂,课下也会做题,考试就得不了高分”。我认为这是因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见题太少。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多积累一点,多见识一点,遇到题目就不怕了。但做题时不能盲目的求多、求快,要注意方法技巧。
1.做选择题时不能只是选出正确答案,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所考查的知识点及能力方法。通过做选择题能牢固掌握化学学科相对分散的知识点,所以平时练习中尽量少猜答案,少用排除法,错过搞清问题的机会是可惜的。
2. 做解非选择题时关键是审清题意,抓准突破口,注意题干中的条件,题干给的参考资料。答题时要围绕核心问题思考和回答,文字要精炼,表达要准确。同学们最容易丢分的是大题中的文字描述题,建议同学们仔细研究自己的表述和答案的不同之处,把出错之处整理清楚,不理解的及时问老师。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要多下工夫,力求做到答一题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训练自己的思维。
四、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高三复习要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例如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存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注重规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 要养成好的做题习惯,限时、独立完成作业,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伸、扩展、深化,反思是解题后的重要环节;
2.审题要规范,一定要学会读题,重点词句画下来,然后联想有关知识,一般应读题2-3遍再下手;
3.做题要规范,重点体现在书写上,元素符号、分子式、汉字名称等书写要认真、工整、清楚,字体大小适宜;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提高文字表述能力,不要犯低级错误,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潦草,化学方程式漏写或多写、写错了反应条件,或者漏掉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配平、将“ → ”写成了“ = ”等。
<<<返回目录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一、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四、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返回目录
高考化学如何备考
1、化学知识的基础就是概念的积累
在概念复习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很多,它们构建了化学的基础。其复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这么多知识点在高考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对知识的考查只能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抽样,能力考查也只能是高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但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必须确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2、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
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
3、及时归纳总结
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杂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4、认真做好考后分析
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试卷,对试卷高中生出错多的题要找出原因(是知识点不清,方法不明,还是粗心所致),接着在课堂上认真讲评纠错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实现提高。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