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特点介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atervisionad

小暑节气特点介绍(最新)

小暑节气特点介绍

小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小暑节气一般就是小热,并没有酷热,在这个时候是可以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还可以忍受,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在过去我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在小暑节气的时候,会有很多民间习俗,当然,南方和北方可能在习俗上是不相同的,天气也是有所差别的。

小暑节气要警惕五大皮肤疾病

痤疮

痤疮又称青春痘,多数长在脸、胸或背部。表现由轻到重,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症性的丘疹、脓包、囊肿、结节等,轻的出现在脸上,重的到背部胸部。主要是由于青春发育期,皮肤呈油性,面部有微生物和遗传造成。中医认为痤疮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造成肺胃湿热,又感风邪而发病。

预防:注意饮食控制保持皮肤清洁

饮食注意控制脂肪及糖类的摄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食物,健全消化功能。保持皮肤清洁,常用温水肥皂洗涤患处。

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分为白痱、红痱和脓痱3种。多长在人的脖子、胸背和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

中医认为痱子是由于盛夏时节,热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骤闭热气都于皮腠之间亦生此病。痱子初起时是针尖大小的红色斑疹,接着出现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常成批发生,在天气转凉后数天内就会很快消退。

预防: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平时加强室内通风散热,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特别是颈部、腋下等皱褶部位。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晒伤

晒伤也是由于夏季紫外线过强,人体皮肤又暴露在外而引起的皮肤损伤。但患者不只是对紫外线过敏的人,不分年龄和体质,一般在户外作业的人们或是到海滩游玩、长时间在户外暴晒的人都容易被晒伤。

晒伤一般的表现是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外露的皮肤会感觉到灼热、瘙痒、刺痛,皮肤红肿,很快还会脱皮,有的还会有色素沉着,在皮肤上留下雀斑。

预防:涂抹防晒霜

日晒伤同紫外线过敏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不同,完全可以预防。6到8月的10时到14时,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或穿长袖衣服,以浅色为佳。

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也叫多形性日光疹,中医称“风毒病”,是夏天里最常见的皮肤病,常反复发作,甚至持续整个夏天。

该病主要是人体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引起的。夏日阳光中的紫外线比较强烈,因此一些对紫外线有过敏反应的人来说,很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一般来说,患者在日晒后几小时或三四天后,皮肤的暴露部分,如前臂、鼻翼、手背、面部、颈部、前胸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而且还会感觉到强烈的瘙痒。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不足,皮毛肌肤空疏,内因暴食过量,使之蕴湿化热;外受阳光毒热的照射,内外相合而致。

预防:不单是涂抹防晒霜

预防日光性皮炎的发生,涂抹防晒霜一般来说效果并不好,因为防晒霜并不能阻止紫外线的穿透。因此建议对紫外线过敏的人要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最好在日光强烈时早出晚归,尽量避开早上10时到下午3时之间在室外工作。出门最好带上遮阳伞或戴遮阳帽,或穿上薄的长袖衣服,遮挡阳光。而在户外活动后可以用冷水敷洗暴露部位。另外,最好不要吃光敏类蔬菜,如苋菜、荠菜,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引起光敏性皮炎。

丘疹性荨麻疹

中医把丘疹荨麻疹称为“赤白游风”。中医认为,病因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于皮毛肌肤之间而发,内因是过食油腻厚味,荤腥等助火动风之物,如鱼、虾、蟹等,或因肠道虫淫,均可导致肠胃不和,风火湿热内生,郁于皮肤而发。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反应。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痒明显。

预防:口服抗过敏药

尽量少到草丛、树阴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发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抗过敏药,注意最好不用红花油等,因为有时会致敏,使病情加重。

小暑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小暑食新、吃饺子、吃面、吃黄鳝、吃藕、吃暑羊、吃芒果、喝消暑汤或粥等传统食物。

1、食新: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2、吃饺子: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吃面:小暑开始进入伏天,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4、吃黄鳝:有俗语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5、吃藕: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6、吃暑羊: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

7、吃芒果:小暑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据传说,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

8、喝消暑汤或粥: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

小暑节气有哪三候

小暑节气三候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去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节气的风俗活动

1、“食新”习俗

在过去,南方的民间会有“食新”的习俗,“食新”其实就是指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是用来保佑风调雨顺的方式。小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吃饺子

在我们北方的一些地区,会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是属于北方人喜欢的食物,一般不管家庭是否富余,都很喜欢吃饺子。

小暑节气天气特点202

小暑的节气特点是什么

小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关于小暑节气的特点

秋分节气特点介绍

小暑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小暑的节气特点和风俗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暑节气的农事介绍

小暑节气特点介绍(最新)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暑节气特点介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