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忌讳什么?
小暑这天的忌讳
01、忌洗冷水澡
小暑时节,忌讳洗冷水澡。
虽然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用冷水洗浴的方式清凉降暑,但是殊不知炎热的夏季让人体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如果此时用冷水洗澡的话,很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人体,阳气暗损,最终导致疾病缠身。
02、忌喝水少
小暑时节,最忌讳喝水少。
小暑前后,气温攀升,人体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古人建议我们一定要多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要养成平时多喝水的好习惯。如果人体出现缺水,就会出现新陈代谢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如果突然感觉口干舌燥,那就是身体极度缺水的信号。
03、忌饮食不清淡
小暑时节是多雨、高温的季节,更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在小暑节气,非常忌讳在饮食上不清淡,不卫生。
自小暑这时节开始,在饮食方面,纵论古今,均倡导多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品为宜,且多建议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
小暑这天的民间习俗
01、食新
小暑节气“食新”是古时候民间的一种习俗,意思就是“吃新米”。
过去民间,每年的小暑时节,农民伯伯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来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以此祈求来年的丰收,然后人人吃新米、尝新酒,这就是“食新”习俗的由来。
02、吃饺子和伏面
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伏日又称为苦夏,这时候天气炎热,易使人慵懒且食欲不振。在古时候,人们认为饺子是一种开胃解馋的食物,正适合这个时候食用,所以这也就有了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而伏日吃面习俗起源就更早了,据说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存在了。那时候,伏天讲究吃过水面和炒面,就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再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食物不仅美味解暑,而且还有一定的医学效果,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每年从小暑开始,气温升高,天气变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上要有所改变,要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物为主要饮食,面食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而且此时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小暑吃饺子、吃面也恰逢适宜。
03、吃藕
吃藕,是小暑时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习俗。
古人认为藕具有凉血消暑的特点,而且现代科学表明,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非常适合夏天食用。炎炎夏日,用藕做一些夏日小甜点来食用,不仅没胃口看,更有安神入睡、治血虚等功效。
04、吃黄鳝
老话讲:“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夏季正是夏鳝鱼最为美味滋补的时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所以,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小暑节气的天气特点
小暑时节,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也开始增多。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这个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征兆。这预示着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是入伏的第一天吗?
小暑不是入伏的头一天,因为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并且中伏长短也不相同,入伏的第一天一般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小暑节气的到来表示夏季时节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但并没有到最热。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至处暑之间。
小暑的来历和风俗
小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 小暑节气如何养生
★ 小暑节气特点介绍
★ 小暑节气养生知识
★ 小暑节气文案短句
★ 小暑节气活动总结
★ 小暑节气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