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古文练习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findx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唐太宗论弓矢》古文练习题(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find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太宗论弓矢》古文练习题

篇1:《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

【原文】

唐太宗论弓矢

上(李世民)谓太子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者轮值中书省,数延见,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改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

①弓矢:弓箭。②弓工:造弓的工匠。③中书省:朝廷的决策机构。

【问题】

12、选出与“问之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不同的一项。(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咨臣以当世之事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共4分)

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⑵数延见。

14、翻译句子:况天下事务,其能遍知乎!(3分)

15、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明君,本文所揭示的他的英明主要表现在:(3分)

⑴。

⑵。

⑶。

【参考答案】

12、A

13、⑴从前

⑵屡次

14、何况对于天下事务,我难道能全部知晓吗?(补出主语1分,语气1分,“况”、“遍”1分)

15、能自我反省

能够举一反三

能听取不同意见

能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等空洞内容不得分)

篇2:《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答案:(1)喜爱、爱好(2)全、都(3)从前(4)屡次、多次

2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D)(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2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3分)

答案: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篇3:《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

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朕少好弓矢______

(2)皆非良材______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______

(4)数延见______

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喜爱、爱好(2)全、都(3)从前(4)屡次、多次

2.D

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意对即可)

篇4:《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

上谓太子少师萧r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o),屡次。

7.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2.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8.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9.翻译(2分)

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10.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2分)

11.唐太宗“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于是得来了“贞观盛世”,联系我们所学课文,请再举出这样一个例子。(2分)

参考答案:

7 ⑴从前 原来 ⑵ 事物

8D

9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10 唐太宗是一位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的贤明君主。(意思对即可)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使国家强盛起来。

篇5: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

上①谓②太子少师③萧瑀曰:“朕④少好⑤弓矢⑥,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⑦,乃曰‘皆⑧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⑨,则脉理皆邪⑩,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15)悟向⑾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⑿,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⒀,数延见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

1、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

2、谓:对...说,告诉。

3、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老师。

4、朕:皇上的自称,我。

5、好:爱好。

6、矢:箭。

7、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8、皆:全、都。

9、直:笔直

10、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11、向:从前的。

12、务:事务。

13、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4、数延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数(shuò),屡次。延,邀请。

15.始:才。

16、直:竖直。

篇6: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

唐太宗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他以民为主,聪明,虚心受教,他不高高在上,关心民间疾苦,关心人民,善于治理国家,并且明智,能辨别是非,尽职尽责,善于自省,善于纳谏,非常开明,是一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君主,举一反三。是一个在生活中能够学习道理并且实践的人。

唐太宗认为民是治国之本。他说:“欲为君者,能以德和民。”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训练及答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古文练习题

古文《观潮》阅读练习题及赏析

唐太宗的唐诗

《唐太宗传》读后感

古文《陶侃惜谷》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唐太宗的枕边书》读书笔记

辞职报告古文

古文常识

古文翻译网

《唐太宗论弓矢》古文练习题(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唐太宗论弓矢》古文练习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