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和趣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不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和趣事(共含7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和趣事

篇1: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和趣事

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和趣事

01、德国

圣诞树和降临节日历对于是德国节日季均非常重要。实际上,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家庭装扮圣诞树的习俗就是起源于中世纪的德国。虽然许多德国人也庆祝12月6日的圣尼古拉斯节,但在平安夜人们便开始互赠礼物。在12月5日的晚上,孩子们会将靴子或者鞋放在门外,期盼着圣尼古拉斯能用小礼物和赠品将其填满。

在德国,圣诞老人是圣克劳斯,而在他身边始终伴有一名称做“黑彼得”的助手。据说“黑彼得”是一个手拿皮鞭、专门吓唬不听话的孩子的一个人。

趣事:德国的户外圣诞饰品市场尤为著名,该国生产的玻璃饰品精美绝伦、享誉全球。

02、法国

圣尼古拉斯节前夜意味着法国假期的开始,和德国的孩子们一样,他们也在12月5日的晚上将鞋子挂在门外,期望着它们能够装满小礼物。法国的圣诞节称作诺埃尔,而圣克劳斯则称为Pere Noel(圣诞老人)。节日中的大餐是在圣诞节前夕,或者在圣诞节当天凌晨午夜的刚刚过头几个小时。

耶稣诞生的故事在法国很受欢迎,但他们经常称之为crèche。Crèche是展示一种小泥人(小圣人)的地方。这些小泥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后来慢慢被许多法国家庭奉为神灵。

趣事:在法国一些地区,有些家庭会做传统的“三王蛋糕”,其背后的寓意就是谁发现藏在蛋糕里面的豌豆,谁就是当天的国王或王后。

03、意大利

耶稣降生在婴儿床上对意大利而言是节日非常重要的标志。和法国的crèche相比,这个故事也是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你可以想象,意大利的圣诞节是一个家庭聚会的节日。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许多意大利人在圣诞节前夜和圣诞节当天会忌吃肉类和奶酪。而他们却聚在一起举办一场“Esta dei Sette Pesci”,即“七种鱼肉的盛宴”。

一些意大利家庭还会在圣诞前夜点燃一种“圣诞柴”,并让它一直燃烧到新年。

趣事:除了圣诞节,意大利人还会庆祝主显节。这天晚上贝法娜(Bafana)会为那些将袜子挂在壁炉旁边的孩子带来礼物。从传统上将,主显节是意大利人互送礼物的主要节日。尽管许多意大利人在圣诞节早上也会收到礼物,但和主显节相比,礼物相对要少一些。

04、西班牙

对于传统的西班牙家庭而言,圣诞节是在1月6日,这一天“三位国王”会为孩子们带来礼物。这是纪念“三位智者”在耶稣出生后不久便踏上拜访耶稣征程的故事。而对于现代的西班牙家庭,圣诞节已经回归到随处可见大受欢迎的诺埃尔爸爸(圣诞老人)在12月25日为人们派发礼物的节日。

西班牙节日中最主要的一餐是圣诞前夜的晚餐。传统的.菜肴包括鱼和肉,但是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做法。晚宴也通常是一个大型的家庭聚会,这和你常见的许多现代美国家庭的庆祝方式几乎相同。

趣事:在西班牙的圣诞节期间,许多人会参加一个全国范围的彩票活动,称为“圣诞之财”。这一活动在12月22日上午开始,并在一天之中产生大量彩票赢家。实际上,这个活动特别受欢迎,彩票的抽取活动甚至在广播和电视上都有实时转播。

0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圣诞节与众不同,他们是在夏季庆祝这个节日。许多澳大利亚家庭都会通过举办家庭沙滩派对或烧烤来庆祝这一节日。圣诞季期间,澳大利亚人民在烛光晚会唱圣诞歌,业余和专业的音乐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合作在城市中心或城镇中表演圣诞歌曲。随处可见知名的音乐家大肆宣传演出,随后可在全澳大利亚的电视上看到这些表演。装扮圣诞树和悬挂圣诞灯在全国非常普遍,每家门前都挂上花环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

在节礼日(12月26日),许多澳大利亚人会与亲朋好友相聚海滩,一起烧烤、游泳、尽享阳光下的快乐。每年节礼日这天还会举行一次著名的游艇比赛,称为“悉尼到霍巴特帆船赛”。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体育赛事之一。

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节日大餐不是在圣诞前夜,也不是圣诞早晨。而是12月25日的午餐,这时大家会团聚在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大餐,这场盛宴的菜肴也是以当地的鱼肉,以及传统的英国菜为主。

趣事:据传说,当圣诞老人来到澳大利亚时,他将他的驯鹿(不适合澳大利亚的夏天)换成了六只袋鼠,还将自己的衣服扔到一边,换上了更适合海滩的服装。

06、荷兰

在荷兰,圣尼古拉斯前夜是在12月5日庆祝,人们认为这是圣克劳斯(圣诞老人)生日的前夜。在这一天,Sinterklaas(圣尼古拉斯)会拜访每个荷兰家庭并为他们派发礼物。因为传统上大多数圣诞礼物都是在圣尼古拉斯前夜互送,节日的后面几天荷兰人则更倾向于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庆祝。

在荷兰,仍然认为圣诞节时12月25日,人们往往会去参加教堂的庆祝活动,或者参加音乐会和社区演出,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宗教寓意的活动。

趣事:在荷兰,人们普遍认为Sinterklaas(圣诞老人)是住在西班牙的。据说他是乘坐一艘汽船而非雪橇环游世界,而且他身边会有“黑彼得”相伴。

07、俄罗斯

关于俄罗斯圣诞节你要了解的第一件事便是人们是在1月7日这天来庆祝这一节日,因为俄罗斯正统教使用的是朱利安日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苏联时期(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很少有人庆祝圣诞节,而是非常注重新年这一节日,从而消除——或者至少试图消除——这一节日的宗教色彩。

在俄罗斯,与圣诞老人圣克劳斯相似的人物称为“寒天爷爷”(Grandfather Frost),据说他住在俄罗斯的森林深处,骑着雪橇来给大家分发礼物。与美国版的快乐圣尼克相似,据说“寒天爷爷”也是只给听话的孩子带礼物,而不会去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们的家里。

在俄罗斯广为流传的还有布什卡夫人的故事。故事里,她拒绝与东方三博士同行去看望出生后的耶稣,因为冬季的气候十分寒冷。据说她刚做了这个决定后马上就后悔了,于是她立刻出发,自己去寻找耶稣,但是没有成功。据说,布什卡夫人至今仍在寻找这个万王之王,每到这个季节,她便会将她一年收集到的礼物带给耶稣。许多俄罗斯人现在仍然在传颂布什卡夫人的故事,而且很多人也都会给她送去节日礼物。

趣事:在俄罗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在圣诞前夜禁食,指导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当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时,家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享用神圣的晚餐,这种传统的俄罗斯晚餐往往是人们喜爱的菜肴,如粥、甜菜根汤、蔬菜饼、肉、奶酪、鱼等,而主菜则是酸菜,酸菜有多种做法,在整个晚宴中也会以多种形式呈现。

篇2: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作文

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作文

圣诞,英文是CHRISTMAS,美国韦氏辞典,认为这个字是由CHRIST+MASS合成的,其意义是“基督祭典”,而英国牛津辞典亦做相同解释。央格鲁撒克逊语“圣诞”一句,也一样是基督祭典之意。其它非英语系统国家,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圣诞”则有“生日”的意思。至于德国人,称圣诞节为“圣诞季”,但其原文则含有“圣夜”之意。圣诞节是一个普天同庆,人人皆欢乐的日子。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因为传统习惯的不同,其圣诞节习俗也各有差异。

英国:他们认为圣诞节必须吃得痛快。所以圣诞大餐极为丰富,包括猪肉、烤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等。家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礼物,连仆人也有,礼物都在圣诞节的早晨分赠。有时逢唱诗班逐门逐户唱圣诞歌时,他们也会被主人请进屋里,招待茶点或赠予小礼物。

法国:在圣诞节前夕都要到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弥撒后家人同往年长兄姐家中团聚共享圣诞餐,并分享一年来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圣诞欢聚而尽释前嫌,言归于好。故圣诞节在法国人眼中,视为仁慈和睦的日子。

意大利:在意大利,每逢圣诞节,大家都喜欢在家中安置一些关于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圣诞的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参加圣诞弥撒,然后大家去访问亲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有一种好风俗,孩儿为感谢父母一年来的教养,会在未吃圣诞大餐前将他们的作文或诗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后便将它取出朗读。

西班牙:该国的孩童常将鞋子放在窗口或门外,以接受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备有许多高级礼物,要送给美丽女子。“牛”在圣诞节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当地有一传说:“耶稣降生时,曾有一只牛向他吐气,使他得到温暖”。

瑞典:在圣诞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来访,甚至连陌生人都可以进来吃东西。他们将各样的食品都摆在桌上,任人自由选择。

瑞士:该国的圣诞老人穿白色长袍,戴假面具。它们往往由贫苦人装扮,成群结队向富人讨取食物和礼物,散队时才平分所得物。

丹麦:最先出版圣诞邮票的国家。这种圣诞邮票的发行是为筹措防痨经费。丹麦人寄圣诞贺卡、邮件,都喜欢贴这种邮票。

智利:该国在庆祝圣诞节时,必备一种“猴子尾巴”的冷饮。这种饮料是用咖啡、牛奶、鸡蛋、酒及已经发酵的葡萄制成。此饮品为何叫“猴子尾巴”已无人知晓。

挪威:在圣诞节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寝前需将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认为家人如此做可以在未来的一年里得到和睦与安宁。次日早晨,家人见面就互唱最喜爱的圣诞歌曲。

爱尔兰:该国的家庭在圣诞前夕,会将一支蜡烛或灯放在窗门架上,表示欢迎圣婴降生。

苏格兰:圣诞节前需将家中借来的物品一一归还原主。礼物是在新年的头一星期赠给小孩及仆人。

荷兰:该国人赠送圣诞礼物往往出人意外,礼物甚至会藏在布丁、羊肠里呢!

德国:圣诞树的发源国。基督徒的家里定会放置一颗美丽的圣诞树,圣诞饼亦多款且讲究。

美国:一个自由且多彩的国家,圣诞节是他们快乐狂欢的日子。美国的.民族复杂,所以其庆祝方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部分室内都有别致的布置,门外悬挂着美艳的花环及绮丽的饰物。

梵谛冈: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圣彼得教堂参加由教皇亲自主持的圣诞弥撒,虽然那里可容纳三万五千人但仍需预先定位。其圣诞弥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时举行,教皇坐在八个侍从抬着的轿子上穿过群众,一边向信徒们祝福一边走上祭坛。教皇着白袍外罩金黄色祭服,登上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坛,以拉丁语念出祷告词。零时整,号角手吹响的喇叭,安放于大祭坛上的摇篮本被覆盖着。这时,圣婴耶稣身上的白布被徐徐除下了。教堂内的各国信徒眼眶里含着热泪,以各自的语言唱出悠扬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视前往圣彼得大教堂,亲谒教皇,受其祝福,为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日本:虽然日本非基督教国家,但战后日本过圣诞节的风气十分风靡。原因之一与各大商家的促销有关。有的百货公司以圣诞树作装潢,在店内布置雪景,增加银色圣诞的气氛。各色茶店、夜总会、酒吧也都安置一株圣诞树以应景。十二月中旬各商店人山人海,大家为准备圣诞礼物赠送亲友而忙碌。善心人士亦趁机致赠礼品予东京室内五十二所肢体及心智障碍的儿童。

纽西兰:该国圣诞节有二周的假期。圣诞节前夕,家人朋友共聚一堂开“派对”庆祝。纽西兰的法律明文规定,庆祝圣诞需在家中举行,故酒楼、茶馆在下午六时一律打烊。普通商店营业时间最迟也只能到晚上九时为止。街上可见到穿着苏格兰短裙的乐队巡回演奏。

非洲摩洛哥:在摩洛哥,平时不与平民见面的王族,在圣诞节当天,公主会在数千儿童的同乐大会上给贫苦儿童发礼物。

波兰:波兰人分为两派。在圣诞前夕,一派吃圣诞大餐;另一派整日斋戒虔诚祈祷。

菲律宾:该国过圣诞节从十二月十六日就开始。做九天的祈求,虔诚的教徒每天早晨四时就起床祈祷。他们相信如此可得圣婴耶稣及圣母马利亚的特别恩泽,直到二十二日为止,在三天来朝日才结束圣诞庆典。

哥伦比亚:他们以化装舞会来庆祝圣诞。各人戴着假面具尽量不被人认出,凡能认出最多的人就可得到奖品。

澳大利亚:适婚年龄的女子,在圣诞节时将溶锡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状,来预测未来夫婿的外貌,高矮胖瘦。

捷克:圣诞节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苹果皮,抛在背后。她们以为这样做可以看出未来夫婿的姓氏之第一个字母。

前苏联地区:圣诞前夕,家人围绕着象征“新岁的树”,给孩子讲述荒诞的老祖父拓荒故事。在圣诞节当天,中产阶级以下的人,争往大商店抢购礼物互赠亲友。

篇3:世界各地圣诞节的晚餐习俗

世界各地圣诞节的晚餐习俗

圣诞节这个在欧美普遍流行,并在全世界也颇具影响力的节日,不仅是虔诚的教徒们的一个盛大节日,而且同时也类似中国的春节,是每个家庭聚会的大喜日子。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在教堂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还要在家里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当然要少不了在饮食上操办一下。

世界各地的圣诞晚餐可能会大相径庭,从该处现存的传统形式可以看出当地流传的节日文化。火鸡可说几乎是此类餐点的全体共通特征。由于圣诞节落于南半球的高温夏季,肉类比如火腿、火鸡和鸡肉通常都是冷盘。诸如牛排或鸡胸肉、鸡腿和鸡翅,以及常见的.对虾类(小虾),都被切块作为烧烤菜色。当季水果包括了芒果与樱桃。

奥地利与德国,两者基于文化上与历史上的联系,圣诞佳肴风格也非常相似。炸鲤鱼和巧克力蛋糕皆为奥地利圣诞节时期的常见餐点。

在加拿大的圣诞晚餐,与它的殖民祖先英格兰以及邻居美国,有许多相近之处。传统的圣诞节晚餐特色有填馅火鸡(调味)、马铃薯泥、肉汤浓汁、蔓越橘酱、蔬菜及作为甜点的葡萄干布丁。蛋酒,是一种牛奶为底混合蛋汁、砂糖等的饮料,通常会加以酒类调配,在节日时分也很受欢迎。其他的圣诞节餐点包括奶油馅塔和奶油酥饼,依传统都会在节日前烤好,用于招待各种圣诞节与新年派对时造访的朋友,以及圣诞节当天。

在丹麦,传统的圣诞节餐点在平安夜置办,内容为烤猪、烤鹅或烤鸭三者择一。其拌以马铃薯、紫色包心菜与大量的浓汤肉汁。其后的甜点为米糕布丁,通常会把一颗杏仁藏在里面,幸运发现的人可获颁杏仁礼盒之类的礼物。传统的圣诞节饮品是格罗格甜酒和特别为当季酿造的传统圣诞啤酒,这些酒类的酒精浓度通常都偏低。

在前波兰立陶宛联邦(即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的)区域,会精心置办一种仪式用的十二道素食佳肴。这是因为从圣诞节前一季开始,到圣诞节当天为止都是斋戒期。其为斯拉夫文化的典型象征,为敬崇的已故宗族祖灵付出辛勤劳力,包括设置灵堂及准备食物祭拜之。在捷克共和国的传统圣诞晚餐是炸鲤鱼跟马铃薯沙拉。这项传统是在巴洛克时代过度增加养殖鱼塘之后开始的。很多家庭也为圣诞节访客们准备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特制圣诞节饼干。这些都需要在节日前花费多天乃至多周来准备。

在法国和一些通行法语的国家,圣诞节晚餐是长时间性的,并且可能是派对形式,于圣诞节前夕和新年的傍晚举行。晚餐的名字起于réveil (意指”清醒者”)这个字,因为参加需要保持清醒直到午夜或更晚。

在德国,一般的佳肴是烤鹅肉、通心粉沙拉、杏仁糖、麦片粥(德文名为reisbrei)、香味棒(德文名为lebkuchen)、圣婴水果甜面包有好几种面包款式,包含(英文名为Christstollen、Dresdenstollen等。)、小乳猪、德式白香肠。

在墨西哥,圣诞节晚餐更加着重在有机方面,体现在水果与蔬菜上。一般餐点都是形形色色的水果(柳橙、莱姆、热带水果),沙拉(由几种原料包括豆薯、甜菜、香蕉及花生组成)。

英国的圣诞晚餐通常包括白兰地奶油酱、面包酱、圣诞节布丁(或葡萄干布丁)、蔓越橘酱、烤火鸡、烘焙蔬菜、填馅类(或是在北美更加通俗广知的调味类)食物。

在英格兰,不消几年甚或几世纪时光的发展,火鸡便占有了主餐的一席之地。起初,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主餐是孔雀或野猪择一,野猪通常是首选。在法国耶稣会进口火鸡至大不列颠后,火鸡在十八世纪开始成为了主餐。

在英国,一项普遍的传统是使用火鸡的三叉骨来许愿。通常的做法是两人一对,各执许愿骨的一端拉开,断裂后掰到较大部分的人便可许一个愿望。

在美国举行的许多圣诞节习俗都是传自英国,而影响一般习俗的还有同为主要种族群落之一的德国。比如,英式的餐桌主食与美国有许多相同之处,蔓越橘酱、火鸡、填馅类食物、南瓜派和青豆都非常普遍。玉米也是很受喜爱的佳节食物,也被用于感恩节期间庆祝16早期新教徒在麻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火腿时常被作为火鸡的交替性取代物或是搭配物。填馅类食物可能会包含栗子、牡蛎、水果或基本的香草面包。甜点经常反映了参加者的种族背景,而经常包括了南瓜派、水果蛋糕或甜馅派。美国另一项伴随节日餐点的传统则是感恩祈祷。

篇4:世界各地母亲节习俗

世界各地母亲节习俗

中国: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会用贺卡和康乃馨来表示爱,也有人建议以忘忧草来表达母爱,

挪威:母亲节定于二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阿根廷:则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

黎巴嫩:在春天的第一天庆祝母亲节。

南非:母亲节则定于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称母亲节为Materice,于每年圣诞节的前两个礼拜庆祝。庆祝的习俗是:小孩子们在母亲节的清晨溜进母亲房间,将母亲绑在床上,母亲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便哀求孩子们放开她,并以她预先藏在枕头下的小礼物作为交换。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母亲节则与教会有密切的关系。12月8号是纪念圣母玛利亚的日子,同时也是孩子们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节日。

瑞典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在母亲节前夕,瑞典红十字会会举办塑料制的母亲花的义卖,义卖所得将作为赞助育有许多小孩的母亲的'度假经费。

巴拿马:也叫圣灵怀胎的日,大意是为了让巴拿马人重视家庭,敬重母亲,所以在1924年5月11日,巴拿马第一个母亲节,1930年改为12月8日, do a Hercilia de Arosemena第一夫人所签定,但这只是这个网上的消息,不知是否准确,当时很多商号也响应了母亲节给母亲打折,并定为国定假日,非常有意义的节日。

埃及: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是埃及的母亲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都要给母亲赠送鲜花和礼物,为母亲举办音乐会和文娱演出,并评选出全国最理想的母亲。

印度:每年四月五日是印度的妈妈节。这一天,凡是生了孩子的妈妈都要穿上五彩缤纷的纱丽,戴上精美的首饰,来到公共场所尽情娱乐,以显示做母亲的女性风采。

中非:每年五月二十九日,中非共和国就要隆重庆祝传统的妈妈节。这天,妈妈们身着盛装,怀抱孩子在首都班吉市举行盛 。 和政府官员也要参加她们节日的活动,使节日更加隆重热烈。

法国: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国的母亲节,节日这天,全球各地的妈妈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一九二八年,当时的法国总统为此颁布了一项法令:母亲节是国家的正式节日。法国人的母亲节则更像是一个为全家人举行的生日会。子女会为母亲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包括珠宝和富有意义的礼物。法**亲节定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晚餐,餐毕端出一个为母亲而做的蛋糕。

泰国:每年的八月十二日是泰国的母亲节。节日期间,全国最有意义的活动是“评选优秀母亲”,然后,成千上万的女儿手持洁白的茉莉花作为“母亲之花”敬献给母亲,以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日本母亲节。在日本,这个节日充满思念的气氛。为表示对母亲的尊敬,一般以赠送康乃馨为主。

加拿大: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在这天,家庭成员除向母亲送礼物外,并要做各种让母亲欢喜事情,以表示敬爱之情。

瑞士: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四日为“妇女掌权日”。在这四天里,家庭一切大权由妇女掌管,男人甘愿听从摆布,以示对妇女的尊重。

希腊:每年的一月八日是英诺克莱西亚镇的“妇女接管日”。这一天,妇女接管镇上的领导权,而男人们则代替他们呆在家里干家务活。在希腊,每年逢除夕的第二天,为“主妇休息日”,妇女们丢下家务,尽情吃喝玩乐。

德国:在每年的狂欢节里,另有妇女们的专门活动——“女人节”。这天,妇女们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办公室,坐上办公桌,以表示妇女接替政权。八月是汉堡市的“太太节”,节日里,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节目内容大都是男女平等。

英国:英格兰为表达对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四十天)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当佣工,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

墨西哥:每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墨西哥的“圣母节”,以纪念一位心地善良、乐于救人的圣母。这天,人们身穿民族服装,高举圣母像旗帜,在老人的带领下载歌载舞。

篇5:关于世界各地端午习俗

日本“端午”要挂鲤帜。

韩国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在邻国韩国,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韩国端午与中国端午有着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其实,韩国全国性的端午习俗已在淡化,只有在江陵地区还依然有端午祭活动。

韩国人端午忙洗头

40多岁的姜敏熙在南京梅花山庄小区经营自己的韩国服饰店,自7年前随丈夫来南京后,就一直在此相夫教子。“现在韩国的年轻人都不怎么过端午节了,只有在江陵地区这个节日才比较兴盛。”

不过,对于端午节,姜敏熙还有自己的记忆。“小的时候,妈妈会让我们用菖蒲水洗头,然后再洗澡,据说这样一年可以非常健康。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韩国到现在很多人到了端午节这一天,还保持着用菖蒲水来洗澡、洗头的风俗习惯。”

过去韩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他们不是祭屈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但是现在这些都已经淡化了,尤其是在首尔这样的大城市,很多过端午的习俗已经少有人传承了。”

没有粽子和龙舟赛

中国人过端午节自然是少不了粽子和龙舟赛的。但这些在韩国是不存在的。“粽子?我们是不吃粽子的。”姜敏熙说,韩国人过端午并不吃粽子,更没有划龙舟的比赛。“我也吃过中国的粽子,不是太习惯,感觉有点腻腻的。”

这一点也得到了南京医科大学大三的韩国学生金惠珠的证实,金惠珠说,很多韩国人对中国的伟大诗人屈原还是听说过的。

“中国人是纪念屈原,要吃粽子,韩国人的祭不是祭奠屈原,因此,我们不吃粽子。我们‘祭’的主要是山神,海神地神,祈求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22岁的金惠珠已经和她的同龄人一样,很少会特意去过端午节。“我记得端午的时候会吃到年糕。虽然春节、中秋和端午是韩国的传统节日,但是端午并不是国家法定假日。”

江陵端午祭保留最完整

现在韩国唯一完整保留端午习俗的是位于东海之滨的江陵,这一习俗也已经“申遗”成功。“江陵端午祭”要持续一个月之久,除举办多种祭祀仪式外,当地还会组织很多有趣的活动,如摔跤、荡秋千、拔河、射箭等比赛。“每年都有百万游客从四面八方前往江陵,参加‘江陵端午祭’活动。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祭祀活动了,而发展成为一种庆典了。”

金惠珠说,如今,韩国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不忘传统节日,很多地方都会自发组织活动,比如端午庆典、端午美食品尝等。

[关于世界各地端午习俗]

篇6:世界各地结婚习俗

世界各地结婚习俗

Early African American: Jumping the Broom In the times of slavery in this country, African American couples were not allowed to formally marry and live together. To make a public declaration of their love and commitment, a man and woman jumped over a broom into matrimony, to the beat of drums. (The broom has long held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the various Africans, symbolizing, the start of home- making for the newlywed couple. In Southern Africa, the day after the wedding, the bride assisted the other women in the family in sweeping the courtyard, indicating her dutiful willing ness to help her in-laws with housework till the newlyweds could move to their new home.) Some African-American couples today are choosing to include this symbolic rite in their wedding ceremony.

Armenia: Two white doves may be released to signify love and happiness. The bride may dress in red silk and may wear cardboard wings with feathers on her head. Small coins may be thrown at her.

早期非洲裔美国人:跳扫帚在美国的黑奴时代,黑人男女是不允许正式结婚生活在一起的。为了向世人宣布他们的爱情和婚约,一对黑人男女和着鼓声的节奏,一起跳过一把扫帚。(扫帚对各种非洲人长期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意味着新婚夫妇组成家庭的开始。在南部非洲,新娘在婚后的第一天要帮助夫家的其他女性清扫院子,以此表明在住进自己的新家前,她愿意尽职地帮助丈夫的家人承担家务劳动。)直至今日,一些美国黑人还在他们的婚礼上举行这种象征性的仪式。

亚美尼亚:人们放飞两只白鸽,以示爱情和幸福。新娘穿着红色丝绸的服装,头戴饰有羽毛的纸翼。人们还可向新娘投掷硬币。

Belgium: The bride may still embroider her name on her handkerchief, carry it on the wedding day, then frame it and keep it until the next family bride marries.

Bermuda: Islanders top their tiered wedding cakes with a tiny sapling. The newlyweds plant the tree at their home, where they can watch it grow, as their marriage grows.

Bohemia: The groom gives the bride a rosary, a prayer book, a girdle with three keys (to guard her virtue), a fur cap, and a silver wedding ring. The bride gives the groom a shirt sewn with gold thread blended with colored silks and a wedding ring. Before the ceremony, the groomsman wraps the groom in the bride‘s cloak to keep evil spirits from creeping in and dividing their two hearts.

比利时:新娘可以将其姓名绣在手帕上,在婚礼举行日随身带上它。婚礼后将手帕装入镜框保存,直到家里的另外一个姑娘结婚。

百慕大:百慕大岛民在他们的多层婚礼蛋糕的顶层插上一株小树苗,新婚夫妇要将这株树苗种在家中,这样他们可以目睹树苗伴随着他们的婚姻一起长大。

波黑人:新郎向新娘赠送一串念珠,一本祈祷文,一根上面串着三把钥匙的腰带(用以保护她的贞洁),一顶毛皮帽,一个银的结婚戒指。新娘则向新郎赠送一件用金线和彩色丝绸缝制的衬衣和结婚戒指。婚礼前,伴郎将新郎裹进新娘的斗篷里,以防恶魔侵入,拆散他们相爱的心。

Caribbean: A rich black cake baked with dried fruits and rum is especially popular on the islands of Barbados, Grenada and St. Lucia. The recipe, handed down from mother to daughter, is embellished by each. It is considered a “pound” cake--with the recipe calling for a pound each of flour, dark brown sugar, butter, glace cherries, raisins, prunes, currants, plus a dozen eggs and flavorings. The dried fruits are soaked in rum and kept in a crock anywhere from two weeks to six months.

Croatia: Married female relatives remove the bride‘s veil and replace it with a kerchief and apron, symbols of her new married status. She is then serenaded by all the married women. Following the wedding ceremony, those assembled walk three times around the well (symbolizing the Holy Trinity,) and throw apples into it (symbolizing fertility).

加勒比地区:在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用干果和朗姆酒制作的味道浓郁的蛋糕十分常见。蛋糕的制作方法,由母亲亲手传给女儿,并且各自对其加以修饰。人们把这种蛋糕叫作“一磅”蛋糕,因为制作这种蛋糕需要面粉、棕糖、黄油、糖霜樱桃、葡萄干、李子、红醋栗各一磅,加上一打鸡蛋和调味品。制作蛋糕的干果要在朗姆酒中浸泡并在瓦罐中保存两个星期至6个月。

克罗地亚:由已婚的女性亲戚摘下新娘的面纱,换上一块头巾和一条围裙,意味着新娘的已婚新身份。然后由所有的已婚妇女为新娘唱小夜曲。婚礼之后,所有来宾围绕着井走三圈(象征着圣三位一体),并向井中扔苹果(象征着生育)。

The Czech Republic: Friends would sneak into the bride‘s yard to plant a tree, then deco rate it with ribbons and painted eggshells. Legend said she would live as long as the tree. Brides in the countryside carry on the very old custom of wearing a wreath of rosemary, which symbolizes remembrance. The wreath is woven for each bride on her wedding eve by her friends as a wish for wisdom, love, and loyalty.

Egypt: Families, rather than grooms, propose to the bride. In Egypt, many marriages are arranged. The zaffa, or wedding march, is a musical procession of drums, bagpipes, horns, belly dancers, and men carrying flaming swords; it announces that the marriage is about to begin.

England: Traditionally, the village bride and her wedding party always walk together to the church. Leading the procession: a small girl strewing, blossoms along the road, so the bride‘s path through life will always be happy and laden with flowers.

捷克共和国:朋友们溜进新娘的院子去种一棵树,然后再用彩带和彩绘的蛋壳将树加以装饰。传说新娘将与这树活得一样长。乡村的新娘还保留着佩带迷迭香花环的古***俗,以表怀念之情。花环是在婚礼前夕由新娘的朋友编织而成,它象征着智慧、爱情和忠诚。

埃及:在埃及,由新郎的家人,而不是新郎本人,向新娘求婚。许多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Zaffa,也就是婚礼,其实是一个充满音乐的列队游行,有鼓、风笛、号角及肚皮舞,男人们手持火红的剑。这个仪式宣告,婚姻即将开始。

英格兰:按照传统,乡村的新娘和参加婚礼的人们总是一起步行走向教堂。一个小姑娘走在队列最前面,她一路抛撒鲜花,预示着新娘一生的道路上也将开满鲜花,永远幸福。

Finland: Brides wear golden crowns. After the wedding, unmarried women dance in a circle around the blindfolded bride, waiting for her to place her crown on someone‘s head. It is thought that whoever she crowns will be the next to wed. The bride and groom have seats of honor at the reception. The bride holds a sieve covered with a silk shawl; when the guests slip money into the sieve, their names and the amounts given are announced to those assembled by a groomsman.

Greece: The koumbaros, traditionally the groom‘s godfather, is an honored guest who participates in the wedding ceremony. Today, the koumbaros is very often the best man, who assists in the crowning of the couple (with white or gold crown, or with crowns made of everlasting flowers, or of twigs of love and vine wrapped in silver and gold paper), and in the circling of the altar three times. Other attendants may read Scripture, hold candles, pack the crowns in a special box after the ceremony. To be sure of a “sweet life”, a Greek bride may carry a lump of sugar in her glove on wedding day.

芬兰:新娘头戴金色的花冠。婚礼后,未婚妇女围着被蒙住眼睛的新娘跳舞,等着新娘将她头上的花冠戴到某个人的头上。被新娘戴上花冠的人被认为是下一个要结婚的人。新娘和新郎坐在婚宴的贵宾席上,新娘手持一个筛子,筛子上盖有一块丝绸披巾。当来宾们将钱塞进筛子时,一个伴郎会向在场的来宾宣布放钱的来宾姓名以及礼金的数额。

希腊:通常是新郎的教父,担任婚礼上的嘉宾,现在嘉宾常常由伴郎担任,其职责是协助新郎新娘戴上花冠(花冠有白色和金色的,花冠由四季开放的鲜花,或由用金色或银色的纸包起来的象征爱情的树枝和藤编织而成)。戴上花冠后,新人们围着圣坛绕三圈。别的出席婚礼的人则朗读《圣经》,手持蜡烛,并在婚礼后将花冠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盒子里。为了确保婚后生活的甜蜜,希腊新娘在结婚那一天,可在手套里塞一块糖。

Korea: Ducks are included in the wedding procession because ducks mate for life. The groom once traveled to the bride‘s house on a white pony, bearing fidelity symbols--a gray goose and gander.

Malaysia: The groom‘s gifts to the bride are delivered to her home by costumed children in a noisy procession, carrying lavish trays of food and currency folded into animal or flower shapes. Each wedding guest is given a beautifully decorated hard-boiled egg, a symbol of fertility.

Mexico: A “lasso” a very large rosary, is wound around the couple‘s shoulders and hands during the ceremony to show the union and protection of marriage. Guests at many Mexican weddings gather around the couple in a heart-shaped ring at the reception, perhaps before the first dance.

韩国: 在婚礼行列中会包括鸭子,因为鸭子总是终身相伴。过去,新郎骑一匹小白马去新娘家,并带上一对象征着忠诚的灰色的雌鹅和雄鹅。

马来西亚:新郎赠送给新娘的礼物由盛装打扮的孩子们组成的热闹队伍送过去,孩子们捧着许多盛有食物和用钱折叠成的动物和花卉形状的托盘。每位参加婚礼的来宾都获赠一个装饰精美的煮熟了的鸡蛋, 它是生育的象征。

墨西哥:在婚礼上,新婚夫妇的肩膀和手被一串很大的念珠(“套索”)所缠绕,表示双方的结合和对婚姻的保护。在许多墨西哥人的婚礼上,在第一支舞曲前,来宾们围绕着新婚夫妇站成一个心形的圈.

英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用词

places

词语 English American

公寓 flat apartment

诊所 surgery doctor‘s office

电梯 lift elevator

走廊 passage hall, hallway

邮筒 pillar box mailbox

电影院 cinema movies

单间公寓 bed-sitter studio

立交桥 flyover overpass

高速公路 motorway parkway

人行横道 zebra crossing pedestrian crossing

商店 shop store

地铁 tube, underground subway

厕所 lavatory toilet (bathroom)

庭院 garden yard

Useful Objects

电筒 torch flashlight

垃圾箱 dustbin garbage can, trash can

包裹 parcel package

购物袋 carrier bag shopping bag

炉 cooker stove

Food

罐头 tin can

糖果 sweets candy

甜点心 biscuit (sweet) cookie

油炸土豆条 chips French fries

油炸土豆片 crisps potato chips

蔬菜水果店 greengrocer‘s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e

Personal Items

(发式)刘海 fringe bangs

长裤 trousers pants

紧身裤 tights pantyhose

雨衣 mac (mackintosh) raincoat

裤子背带 braces suspenders

高领绒衣 poloneck turtleneck

背心 waistcoat vest

汗衫 vest undershirt

People

研究生 post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student

家伙,小伙子 chap, fellow guy

巡警 constable patrolman

警察(俚) bobby cop, policeman

售货员 shop assistant salesperson (-girl, -man)

Car Parts

挡风玻璃 windscreen windshield

轮胎 tyre tire

挡泥板 wing fender

指示灯 indicator light left/ right-turn light

侧视镜 wing mirror side-view mirror

牌照号码 registration number license number

牌照 number plate license plate

油箱 petrol tank gas tank

消声器 silencer muffler

篇7:世界各地元旦习俗

世界各地元旦习俗

中国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英国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美国

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是夜,各地教堂都举行隆重的礼拜活动。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仟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整,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有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一起,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互相亲吻。人们就这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印度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日本

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节日里,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

德国

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他们在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

朝鲜

朝鲜和我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怪,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法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瑞士

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希腊

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古巴

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听到新年钟响,大家都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阿根廷

元月之日,各家各户纷纷到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采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尽情沐浴,同时用花瓣来揉搓身子,在这个国家,水被视为“圣洁”之物。

西班牙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世界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中元节世界各地有哪些习俗

世界各地腊八节的习俗

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

圣诞节的习俗和由来

圣诞节习俗

圣诞节节日习俗

关于世界各地的元旦习俗有哪些

圣诞节的习俗英文版

圣诞节习俗日记:美国圣诞节习俗

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和趣事(合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世界各地圣诞节习俗和趣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