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茶里茶外茶闲话抒情散文(共含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好运来好运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茶里茶外茶闲话抒情散文
茶文化与酒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喝茶早就超越了它本身的内涵,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吃茶,一为解渴,二为礼节,三为应酬。“三分解渴七分提神,三分饮七分品”方能达到灵与肉兼美之类的茶经茶道,作者将茶与茶文化侃侃道来,其中穿插有关茶的诗句,将知识与文学融合起来,使文章形象且生动,增加了可读性。
我好喝茶,但不善品。诸如“三分解渴七分提神,三分饮七分品”方能达到灵与肉兼美之类的茶经茶道,则是一窍不通。于我等凡夫俗子,吃茶,一为解渴,二为礼节,三为应酬。其余,无他。
一、到老黄家吃茶去
我与茶结缘,全因爷爷喜好喝茶之故。幼年时,我就成了爷爷邀约茶友的跑腿。夜幕初降,每每饭毕,我定然会在爷爷的吩咐下,帮其邀约邻里长者“考茶论道”。
燃一盏油灯,长者二三人,围坐一火炉,取一大砂壶,盛水八分有奇,驾于炉上,水沸。另佩一小紫砂壶,侧身,置于温火处,慢慢加热。一切就绪,从茶兜里取茶一两余,徐徐入内,轻摇紫砂壶,沙沙作响,似一交响乐,让人陶醉。间或,又将紫砂壶置于温火处再次加热,再次轻摇。如此周而复始,待茶干脆,清香扑面而来之时,将沸水倒入紫砂壶中,顿时狼烟凫凫,茶香四溢。围坐者双目睽睽,嘴叼烟斗,闲话茶道,笑曰:“鸡蛋鸭蛋好吃,茶蛋(淡)不好吃”,浸泡三五分钟,取茶杯二三,置于几上,遂将茶汁均匀分配,一者一分。茶汁虽少,色酽酽,味浓浓。因属头道茶,言最为尊贵,遂呼呼细品之,慢抿之,啜啜之声漾漾,直叫人嘴馋!正如浦瑾诗曰:“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啊!
年少的我,好奇,双眼瞅着,偶或也尝一尝新鲜。入口一试,味甚酽,甚苦,恰似中药,忙抓起空杯,用冷水漱口不止,遂引起长者一阵狂笑。如此一紫砂壶,多则浸泡四道或更少,便弃之于大壶之中,若茶瘾轻者,也未必敢碰。
于是,众人在茗品之间,山南水北地聊,五湖四海的侃。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或,或唾;或悲,或喜;或高亢,或低沉。大有太白之“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之雅,一幅悠然自得之态,直到月上三竿,偶或鸡鸣。
此类茶叶,多为自己栽种,购之者甚少,偶有采自高山云雾的荒山野茶。新春伊始,待“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之时,携一小篓,翻山越岭,自采自炒,虽无国家桂冠,却是经济萧寒之嗜茶者的大爱。不取其色,不贪其味,不见茶经,不入茶道,适合自己口味者,则视之为上品。
吃这种茶者,多是没有文化没有地位而经济又过于窘迫之乡村野老,他们不是专业品茶者,更不是专业种茶户,一般均为闲暇采晒,忙时沏饮,此为“土茶”。凡村中嗜土茶者,皆有自己的藏品,等到日薄西山,便各自抓取一二两,相互邀约:“走,上老黄家吃茶去”!这就是我最初接触到的土茶趣事。
对于厂家生产的上等好茶,第一次饱口福是我在县城上中学时,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终身难忘的场景。父亲为了我的前途,硬是将两支火肘扛到城里,几费周折,才攀上一县级领导,待转学事宜确定的当晚,我们请了客之后,便被邀入其宅小坐。一进家门,领导便笑盈盈地说要给我们沏杯好茶尝尝。随即,取一大玻璃茶杯,放入少许条状青茶,倒入沸水,瞬间,青茶悬浮,直立于水中,貌似麦芽,茶条不散,茶汁清澈,墨绿,十分诱人。二三分钟后,抿嘴啜饮,但终说不上味来。回味,颇似后来读小说《小五义》中那位豪爽状士之言:“香喷喷的,甜丝丝的,苦因因的”。领导笑曰:“此乃他人所赠,给亲戚们也分享分享”。观其态,颇有得意与炫耀之心。至今,我仍说不出那茶姓甚名谁,感觉应该是千儿八百以上之物。
二、茶经茶道茶文化
散文家艾煊在《茶性》一文中写道:茶与酒是千岁老友,但两人性格绝然相反。一个是豪爽,狞猛,讲义气的汉子;一个是文静,宽厚,重情谊的书生。茶为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流,清气馥郁。友情缓缓流动,谈性徐徐舒张,渐入友朋知己间性灵的深相映照。在他看来,茶是含蓄蕴藉式的'内向情感,饮前淡淡清气,弥漫于不易觉察的周围空间,一旦渗入人体,潜入全身汗囊毛孔,则缓缓生成温馨抚慰之效应。余以为,先生真正地诠释了茶的真谛。但凡善品茶者,应皆有同感。
其实,茶在中国文化中占特殊的地位,早就形成了享誉全球的独特的茶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就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就渗透进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领域。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能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并由此派生出了“茶风俗”、“茶道”、“茶经”等等让洋人望“茶”兴叹的茶文化来。除了诸如“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佚名);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魏时敏)”等等有关茶的经典诗句让后人熟知以外,众多的文献都能找到茶文化的踪迹。在《红楼梦》中就有茶的妙论:“一杯曰品,二杯曰解渴,三杯曰饮驴”,这无疑就很精辟地概述了人们吃茶的类型。
在众多高贵商贾文人雅士眼中,饮茶须品茗,方显其雅趣。禅家有云:吃茶最要紧者为“清”“闲”二字,其禅意就在“见素抱朴”、“澹泊宁静”、“不起心,常无相清净”之中。但这禅意实在过于深奥,于我等凡夫俗子,品茗之时最多只在净与不净,淡与不淡之间徘徊,或雅或俗,均不是太看重。闲暇之时,择一清静之所,把清茗而遐想,啜茶汁而神思,掩面庞而交故,置身于静室幽篁之内,抛烦恼于九宵,忘记柴米油盐,不沾半点浊俗之气,于是,心中顿生一种悠然自得的恬静之情来,这便是普通人饮茶之最高境界。此种清闲,恰如宋人释德洪《山居》诗云:“深谷清泉白石,空斋斐几明窗,饭罢一瓯春露,梦成风雨翻江”,只可惜如今世事浮沉,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至于吃茶的清雅,骆成骧有一联最为经典:“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但要在这个“狗肉锅中还未烂,伽蓝更取一尊来”与“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的浮躁社会之中,步入此种“茶境”之内,自然是需要相当的底蕴储备与抗扰能力的。对此,小可不提也罢!
三、茶里茶外茶闲话
其实,吃茶最讲究的还是一种“纯净”的兴致与气氛。把茶“冲”进壶内,不论同桌知己还是陌路人,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就有醇醇的笑声,就有朴朴的情意,就有暧暧的氛围,那才是喝茶的最高享受。对于饮者,轻啜慢抿,缓缓品味,有助于缅怀过去展望未来,有助于独自浸润在创造与遐想之中,更有助于亲朋好友间隽言妙语的笃行谈兴。因此,饮茶而不携带其他目的,“饮者在意不在茶”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喝茶,喝的是情意,喝的是未来,喝的是对美好日子的期待与憧憬,只有这样,茶叶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
纵观现实,由于现代社会攀比之风日盛,不良风气也在传统茶文化中泛滥成灾。宋人张俞在《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中的种种哀怨,已经茶界中日渐凸显,慢慢演变成了“遍宅好茶者,不是买茶人”。请君细看:全同各地那么多茶厂,所生产的名贵优质茶的极品精品,又有多少转化成GDP的?大多成了厂家领导对上级“老板们”的“贡品”。其他地方不说,就拿贵州水城春来说,一年之中所生产的那些优质茶叶的极品精品,还不够“上贡”给领导们尝鲜啊!我真的不知道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还是生产力在转型?哈哈,影响情趣,这些不谈也罢。
如若君有兴致,也可如蒲松龄先生一般,在泉边开一小茶座,免费招呼过往客人,一来可以喝茶解渴,二来可以收集资料,著书立说,“聊斋”一下,“志异”一番,这样,至少也可青史留名。如若没有那般兴致,也可倚栏临风,独自小饮,茶杯一端,便“草草杯盘共一饮”了。一如梁实秋《喝茶》所云:“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路边埂畔皆可奉茶”,也是另有情趣的。这样,即便茶不名贵,也能喝出真正的茶味来。如若刻意把光阴都虚度在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上,那茶味就真的发酶了。发酶的茶味,会影响社会和谐的,我们不倡导也罢。
众所周知,茶与酒相比,酒越陈越醇,茶则越新越香,喝酒吃茶,皆在氛围。茶,不一定名愈贵者愈好。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与自己的实力相匹配则可,我们不应该走入吃茶误区。
对于吃茶,我最同杨羽仪先生《水乡茶居》一文中的说法:“不论早茶晚茶,都要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一天辛勤劳作,各自为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中国人好喝茶,中国人喝茶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中国人,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中国茶,凡是有中国茶的地方都有中国茶文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看来,我们喝的已经不止是“茶”了。喝茶,其实早就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早就超越了茶本身的内涵。茶客们啊,品茗也好,解渴也罢,牛饮也成,一定要喝出“茶味”来,请不要沾污了我们优秀的茶文化!
茶闲话散文
张岱有文《闵老子茶》写得好,意趣似不逊其《湖心亭》之“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者。友人周默农说有个叫闵汶水的人极善茶道,张岱闻之,便遥舟渡水前往拜访。久待至夜半更定,所见却乃“婆娑一老”。此翁见客至,知其是慕名而来者,遂起炉煮茶,邀客入一室。室内明窗几净,茶皿十数种而皆精绝,一时里灯色,茶色,杯盏色,合着暗暗咄咄的茶香,几乎将张岱醺倒。几番切磋品评后,客主皆欢,遂成就一段高山流水的茶缘佳话,真真好极妙极。比此更叫人心心念念的,倒是文中所提及那十余种紫砂壶,及青花盏五彩小碗等茶器,想来定漂亮的要命。据闻,明清时有位制作紫砂壶大师时大彬者,其所制之壶砂质温润色若猪肝,古朴典雅不媚时俗,精巧不说,品种还多,有束腰,菱花,有六方,僧帽,更有美人肩,西子乳,听来哪里像是茶盏器具,简直一幅赏心悦目的浣纱图。焉知那闵汶水所藏没有此间一二?
前日偶翻一茶书,始知古之茶多为粉状或饼状,制作方法亦甚繁琐。采,拣,洗,蒸,榨,研,压,焙,一系程序十分讲究,大有稍马虎不慎而功功亏一篑之险。古茶制作讲究,古人喝茶也甚讲究。水讲究,以山泉为上,天落水为佳;煮水用火讲究,宜用洁净炭火,沾了油渍的或劈用过的旧木器皆不可用;煮开的水亦讲究,不可沸,不可不沸,要以见蟹眼而恰;器皿也讲究,煮水壶宜金属,冲茶壶宜陶制。水煮好,茶冲好,还要在茶器里焖一会儿才能入杯,入喉。这焖的时间亦甚讲究,有‘酾(焖)不宜早,饮不宜迟‘之说。想来如此这般的喝上一口茶,真真能琐碎死个人。
茶,可消渴,可清心,可舒神,可遣寂。可茶也实在是个缓慢磨人的营生,是个闲情。陈眉公《小窗幽记》里就讲:“茅斋独坐茶频煮,七碗后气爽神清,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馀心闲梦稳。”陈眉公是个会生活会处世之人,其布衣于乱世,却因其才气而盛名于天下,有“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府”之说。据闻,开篇所涉制壶人时大彬就与其交好,时大彬初喜作大壶,后得此公指教,方改作小壶而闻名。知堂老人亦有茶文与陈眉公笔下之闲雅神似,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三二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知堂老人亦处乱世,亦是奇才,亦负盛名,不同者,概因其过分贪恋那瓦屋纸窗下的“半日之闲”,才有了其兄言其之“昏”,有了张中行老人笔下惜其之“大事上糊涂”的糊涂,想那清泉绿茶再美再佳,恐怕也洗不掉他附逆的那段尘梦了。好在其自诩如屠芥涅夫小说里所谓多余之人,虽少事成功,却能“把一切损害与侮辱看作浮云似的”,倒也能“自得其乐地活着”。此不失为大智慧也。常人难能。
我不常喝茶也不懂茶及茶器,唯记少时家中来客,必会从茶几小抽屉里取茉莉花茶,撮一二,置玻璃小杯中,以壶水冲之,水气微袅间递至来客手里,并乡语款款曰“喝哇,喝哇”。来客也不拿捏作假,用嘴噗噗吹开水面上半开未沉的茉莉朵,吸吸嘶嘶地喝将起来,俨然可口俨然好味。庄户人家喝茶多如此,不惯矫情也不甚个讲究,粗茶糙器,权作日常之需。乡里小镇夏日的大午后,绿树浓荫下惯见三五七位老者围拢了对弈,常有人捧着硕大的罐头钵,钵内茶浓色艳,马,车,象,卒依那茶钵的.盖启盖合为鼓令,在“楚河汉界”上拼死厮杀着,偶有暮色悄悄柔柔地投影到那局面上,美若一幅绝世之岁月静好图,烟火而温馨。在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地区,常有人家将砖茶切磋碎,大铁锅里熬开,灌入暖瓶中,饭间饭后作白水饮。那茶我喝过,酽酽的,倒在搪瓷缸或白瓷大碗里,酒红色泽十分诱人,入嘴很敞很沉,香气也老也涩,别有一番滋味。离乡居城里后,也得过些好茶好茶具。有一套格外好看,一母携六子,熏黄色泽古典雅丽,水草样纹络生在其中,逸逸动动很惹眼。闲来也曾效仿古人做优雅状,煮水,温杯,投茶,洗茶,冲茶,姿态倒也略近,壶水倒也如线,茶香倒也飘绕,只是一应做下来,图没弄出个两腋习习的清凉,倒折腾出三袖五袖的津津热汗来,找来纸扇扇了好一会儿才散爽。看来己性内里还是个粗笨之人,经不得这太过精细讲究的事物。自以为《红楼梦》里用油炸了,鸡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腌过,炒的鸡爪子拌过的茄鲞,吃起来未必就有村灶大锅里炖熬出来的茄子菜味正得口,在茶事上,犹觉大杯大碗在手,间凉间续,从早喝到晚的,那才真切才实在才安稳。于是乎,索性将那曾只“临幸”过一回的茶壶茶盏包裹好,登梯启柜“打入冷宫”,一并束之高阁的,还有那一时一味里效尚慕雅的心。
一芽一叶,经火淬炼,既能容雅,入文人墨客手,出尘不染清新静逸,成就奇章妙典;又能容俗,入平民百姓家,宜糙宜简安贫安凡,过得晨昏日月。此概系茶之佛心素性。且不从深远处论,单只茶名这一项就似个偈子。“毛蟹”,一听就觉在烟火缭绕之厨灶间,“拂手”,一讲倒似去了尘外清静之地;“龙井,毛峰”,文史气十足,“菊花,瓜片”,乡野味具丰;“冻顶乌龙,凌云白毫”,有高山仰止仙界莫近之觉,“大红袍,将军绿”,又似霸王与爱姬戏里戏外温存婉转;最好听莫过于“雨前”,大俗,大雅,实耐啜。
据说武夷山盛产好茶,按品等分为花香,小种,名种,奇种。最难得为奇种。奇种之所以奇,是因此茶树与梅树或木瓜树相近,尽引得此二者之香,遂为珍贵。明人王百谷有诗曰:“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想着山田香土梅开茶郁时,可着花布衫,笠在头,篓在颈,于破晓之晨,踏未晞夜露,行幽转山路,至山顶腰头,埋首于万丛青翠间,细指尖甲,掐下粒粒嫩绿,换得一手清香,偶或浅唱一曲悠婉的采茶小调,偶或仰眼眺眺那山之青云之白空之蓝,一朝茶筐满,或归,或忘归,皆好,倒比费力捯饬那些个炉炉火火钵钵碗碗来得豁澈惬意。看来此生终是脱不了“农人”这袭衣衫了,也倒合心。
闲话茶美文
朋友送来一盒竹叶青,包装雅致,说让我尝尝鲜。我说,即是茶,品心养性,总归是一样的。朋友却不以为然:“碧螺春泛于江南烟雨,朦胧淡香,而竹叶青趣守平常,淡薄天真。毛尖则承山峦之气,开阔醇厚。”我当即问,那普洱如何?朋友故作矜持:“生于苍山洱海,云雾之巅,仙风道骨,飘然悠远”这话说得诗一样美,论茶,我自认才学疏浅,论文采学识,更是望尘莫及。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话用到朋友身上是恰如其分的。关于茶,我知之甚少。听说过唐人陆羽的`《茶经》,可惜片言未读。胸中点毫之墨,多半是道听途说来的。前几年去黄山,老爸买了些毛峰。我喝不大习惯,觉得有种草腥味儿。纵然是茶中精品,怎奈无福消受啊。我听说武当山茶是在甘露未消时候采摘的,古时道者品茶,择叶而食,不曾用水冲泡,天人合一,正应了《道德经》里道法自然那句话。还有一种茶,名曰瓜片。清新幽香。以六安之地为最,只取白毫,茶香漂染。清明前采摘为宜,和润春雨,涵养万物。可惜我只喝过一回,是去访友,匆忙来去,没品出什么味道来。
我平时喜欢喝毛尖,一是这种茶最易得,二是习惯了。老爸的铁观音与普洱,我只是偶尔尝之,算不上什么喜欢,叶公好龙而已。我不喝咖啡,觉得那有一股烧焦了的玉米味儿。还是茶好,清清静静,卷开舒合任天真。有时候细想想,品茶之道,浓淡甜涩,其中百味,况若人生,悲欢尽集于此。
好茶需好水,以井水为最,清冽河水亦可。统一绿茶有句广告词:“煮沸三江水。”茶中意境,何其开阔也。用纯净水沏茶,行家挑短。我呢?修行不够,品不出来,便无所谓了。沏茶以紫砂壶为最,青瓷次之。据说,天长日久,紫砂壶内存有余香。我们家那壶,怕是没到那个年纪吧。
茶品若人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比德于玉,茶亦如此。有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焚香默坐消遣世虑。也可围炉夜话,谈笑千古。亦可溅入梵音,通禅汇悟,梦托生死。一叶茶,一杯水,若一羽衣仙子,悠悠青衣渡江来,其中妙处,只可意会。隔岸观火者,不若身临其境......
品茶,不求其中深意,但求平常心。
茶韵抒情散文
闲暇之时,轻捧一杯香茗,幽香弥漫,轻烟袅袅。细品,淳若爱情,苦若生命,淡若清风。
在落寞沮丧之时,摊开掌心看天空,掌心里有阳光,想起你的莞尔一笑;掌心里有泪花,想起你的回眸凝望......
谁是谁生命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轮转?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哀伤的精魂啊,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就像落叶般轻飘而去......
当幻想与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被痛苦击倒,一筹莫展;要么把痛苦踩在脚下,喘息之后,继续上路。
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花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赤裸的理念、快速的节奏、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人们正在一步步被同化。给心中留下一片净土吧,让相知的人与你默默耕耘。
寂寞的人总是用心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在每个星光坠落的晚上,总是意犹未尽地品味着那抹紫色的二月兰。
蛹破茧而出的瞬间,是撕破一层皮的痛苦,彻心彻肺,蝴蝶终于在那一刻破茧而出,变中,更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过去痛苦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糊了眼。
清茶一杯,品味幽幽的情怀,选择最淡的心事,诠释坎坷的人生。
卷曲零碎的茶叶,加上沸水,就成为了清香扑鼻、简单高雅的茶。
爸爸喝茶很有讲究的。在火炉上的小茶盅里注满水,在轻轻放入茶叶。茶叶可多可少,可浓可淡。我死死的盯着茶盅,茶叶一触碰到水,就像回到了久违的归宿,软软的放松了。我最迷恋茶叶沁入水时妩媚的样子,如美人伸懒腰那般的慵懒柔美。
现在是第二盅茶。我手捧着茶杯,里面还残留第一盅茶的茶水。我贪婪地闻着那带点苦涩的清香。我陶醉的眯上眼,仿佛面前的不再是茶,而是琼浆,是玉露。
第二盅茶是可以喝的。我久久的,嗅着香味儿。茶叶辗转第二次时,香气没有那么铺天盖地,却更缠绵清幽了。茶凉了,我轻轻地啜饮,算是为刚刚的惊天动地做一个完美的结尾。
一阵工夫下来,也就烧了四盅茶,其中第一杯还被冷却、倒掉。我曾纳闷,如此大费周章,浪费光阴,却喝了三杯,为何?直到现在才慢慢意会:
“茶,是用来品的。”
陕西西安莲湖区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初二:左疏亚
上一篇:再一次的拥抱
下一篇:未来如梦 相关推荐 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友谊,爱一般的香气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演讲稿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作文600字 这次,我没有放弃 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600字 人生路上温暖多作文800字 最好的我们 老师的另一面作文700字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600字_12篇 《法官妈妈》观后感700字 夜风轻轻,月光皎洁地洒在阳台上,偶尔吹动缠绕在防盗网上的藤蔓,映在地面上,闪烁成摇曳的银碎。一阵风吹来,缕缕茶香渗入风中,如同调皮的孩子,在与风嬉戏,随即变得无影无踪。
爸爸独自坐在椅子上,转着手中的白瓷杯,双眼紧闭,像在沉思着什么。月光照在他脸上,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早已被岁月无情地践踏出一道道深沟,那被风霜染白了的银丝闪烁着光芒,刺痛我的眼睛。心头一紧,鼻子一酸,一滴晶莹的白露滑过我的脸庞,滚落在我的手心,微凉微凉的。
爸爸如此地操劳,而我却不懂得回报。“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爸爸的话明显带着责怪的口吻。“哦,时间还早,睡不着。”面对期中考试落后的成绩与名次,我怎能安然入睡。
爸爸似乎会读心术,读出了我心里的感受,他起身泡起了茶。爸爸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放在茶几上。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令人望而生津。我欲去端杯,爸爸却又捏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客厅里弥漫开来。爸爸连续注了5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每当考试失落,我总会想到茶的味道。它告诉了我:心情浮躁就像水温不够,水温够了茶香自会飘散而出,人只有沉稳地做事才能有所收获。
读过《茶花女》之后心里乱乱的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不知道怎么表达。不知道如何写这篇读后感不知道如何来写这篇日志,简单的写写吧。
默戈莉特他的在没有遇到奥尔马之前,她属于一位红尘中的女子生活在别人的生命中服务于别人,虽然的身边有许多追求他的人但那种追求全部都是虚假的不应该说是猥琐的,他们这些有钱的人对 默戈莉特的好只是为了自己可以得到愉快上的消遣。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他们只是把她看成了娱乐的工具罢了。 默戈莉特他的生活是孤独的。更应该说是可怜的吧。可是上帝却给了这个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东西那就是让她遇到了奥尔马。他们俩个就那么相爱了,这让 默戈莉特真正明白的真爱的可贵和真爱给她带来的各种快乐各种美好的回忆。但是这个故事是以 默戈莉特的死亡而告终的,虽然她死了但是他们两个之间留下的美好回忆将永远值得他们两个回忆,同时也值得我们永远细细品味。
默戈莉特的一生是悲哀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奥尔马,让她品尝到了真爱的滋味。爱情很美好但是现实却是很残酷 ,有时爱情可能会向残酷的现实低头。
最后一首歌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
I bilieve
你还在那里等待,爱的路。总是从满了祝福 I bilieve 你还在把爱深埋我在这里,为你整夜在徘徊,看不到未来却挡不住相爱,就算短暂分开也不能把缘分结束。曾经走过漫漫长路只要有爱默默的祈祷,真心的让彼此更幸福。曾经走过漫漫长路泪水模糊了我和你那一刻我们俩相偎在一起从此永远不再分离。
一杯茶,茶叶舒展,叶叶有馀情。
透明的玻璃杯氤氲出几分沁人的香气,流到窗外,流到夜的远景里去了。
这个夜,没有皎洁的月光,也没有瑟瑟的风声,有的只是一片寂静。
还是在听《葬花吟》的朗诵,悲哀而婉转的背景音乐,想到教室外的鹅卵石小径上铺满的落絮,淡淡的粉色,茵茵的绿色,蓦然的凄美。
我想把自己闭锁起来,却又难以拒绝花魂鸟魂的萦绕,恨自己为什么总是很善变,任凭思想的主宰,却不愿意面对更现实的理性,如果真能写出像庄子那样恍兮惚兮的文字也就罢了,上到那九万里的高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无奈,没有那样的思想境界。
望望苍穹,深邃无穷,于是,低头饮茶。
以前是没有喝茶的习惯,一杯白开水就好,可自从那天晚上心血来潮地喝了一些茶后,慢慢喜欢上了它的香气。
记得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时候,英语早读总爱把目光停留在Garv的茶杯上,看茶叶上上下下游离在水中,渐渐把水染成沧桑而清新的绿色,一点一点由含羞之态敞开胸怀,心情也变得很好。郁闷的时候,猜测那绿色竟是它们的泪水,苦苦的,涩涩的,似诉着心事。不知道茶叶的香气会不会到达天尽头,去为颦儿寻觅香丘。
嗅着茶香睡去,梦中……
浓浓的春意,轻卷着风情;绵绵的绿意,含露着茶香。于是,就形成了一幅青山黛黛,绿水潺潺的山水画。在这片土地中,那就是茶的故土——汤湖。
春天,呢喃的鸟语,暖暖的春风,唤醒了万物,更唤醒了汤湖人的摇钱树——茶。家长的美丽,家长的绝情妙境,生长出了芽肥叶壮,异常新嫩的茶叶。
每天早晨,穿红着绿姑娘们背着竹蒌,连唱着动听的歌儿边往茶山上走,每个脸上都容光焕发,喜气洋洋。摘下的那些茶叶鲜嫩无比,条素美观,大小长短均匀,可惹人爱呢!采茶姑娘们手起茶叶落,编织着动人劳动乐章。
家乡制茶的技术也堪称一流,做出来的茶叶紧结秀丽,泡出来的茶水甚是清新,耐人寻味的清香,顺着茶的热气不时飘来,沁人心脾,喝上一口,甘甜沁腑,令人回味绵长。再告诉你个小秘密吧:茶叶还具有提神抗疲,止咳润肺的功效呢!所谓“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大概就是这样吧!
家乡的茶还先后获金奖呢!真是不愧于它响当当的知名度啊!而我也不禁想大喊一声“狗牯脑,你真棒!”它“驰名古今,誉满中外”的美称,却确如其实。
家乡的茶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让它常驻人间,永不褪色;家乡的茶是我们的名片,我们要带着它高呼遍世界!
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人是谁吧!那就是我的爷爷,他爱茶到了极点,有时候真拿他没办法。
有一次爷爷感冒了,奶奶叫他喝药,他却用茶叶水喝药,这病能好起来吗?果然不出所料,几天后,爷爷就进医院了。可是他进了医院也没放过泡的茶叶,渴了就喝。不知过去了多久,爷爷的病终于好了,可是也没见他拿一不喝茶叶水的。我还没说完呢!最最令人生气的就是这一次。
每次吃饭时,爷爷都要把茶杯拿着,人到哪,茶杯就到哪。可今天爷爷得到了一次惨痛的教训。
晚饭时,爷爷像平时一样,拿着茶杯上楼吃饭。在向茶杯中加开水时,不知怎么的一声响,开水瓶竟然爆了,地上到处是玻璃碎片,有少数的碎片还溅到了菜碗里。而且开水瓶里面的水全部都洒在了爷爷的脚上、腿上,一气之下,奶奶抱怨了爷爷几句:叫你不要带茶杯,你不信,这个好了!爸爸妈妈忙着打扫地面上的碎片和开水瓶里溢出来的水。今晚我们都没吃好晚饭,因为有些碎片嘣到了菜里了。奶奶怕一不小心把碎片吃进肚子,把菜全都倒了。我暗暗想到:这下爷爷一定会告别茶叶茶叶水的。现在才知道想喝茶没那么容易吧!过了6天,12天、18天…… 难道爷爷真的告别了它们。可谁知没过多久,爷爷又和它们形影不离了。吃钣、睡觉、散步……好像他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茶杯茶杯、茶叶、茶水这三样东西。爷爷把他尖宝贝似的。
我可能一辈子也弄不明白爷爷为什么那么爱,为什么和茶形影不离,就像 兄弟一样。
每当舅舅来我家时,我都会异常兴奋。因为他总会带上一些家乡的茶。虽然茶的品种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崂山茶,但也足以令我高兴好一会儿了。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最享受的事情是什么。我便会回答他:“独自品茶。”
一个金黄的下午,一张桌子,一把小凳,一泡清茶,便是最美好的事。小心翼翼地放入手中的一小撮的茶叶,将滚烫的热水注入壶中,依依不舍地倒出了第一泡茶。听着茶叶翻腾的声音,看着茶叶慢慢地舒展开来,我的心也随着那茶叶,热烈地翻腾起来,慢慢的舒展开来了。茶缓缓流进杯中,轻轻地捧起茶杯,抿入一口清茶,茶的清香气息在我口中散开,但并没有消失,久久回荡在口中,在心间。美丽的午后,再来一杯!
如果说还有什么吸引着我去品茶,那便是茶的灵魂了。
你听!山上是谁在歌唱?是村中忙碌又快乐的采茶人,天性快乐的他们把快乐的力量融入到了他们摘过的茶里;你瞧!是谁迈着铿锵有力的步子走在山间小路上?是我们任劳任怨的背茶人,他们默默地把茶从山顶运往山脚,茶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坚强;你仔细闻闻,是村中哪间屋子飘出的茶香?是热烈的采茶人的屋子。他们把茶放在火里历练,茶叶因此而热情奔放。
也喝过别的茶,可就是没有家乡的茶的韵味。是味道的不同?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吧。
★ 茶味的抒情散文
★ 清明的茶抒情散文
★ 茶策划书
★ 作文 茶
★ 唐诗里的茶香
★ 茶450字作文
★ 茶的策划书
★ 茶怎么写
★ 我家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