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课文内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oShi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郑和远航课文内容(共含5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oSh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郑和远航课文内容

篇1:郑和远航课文内容

14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学生理解要读的内容,带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着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每天是我们都必须注意的。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要主动的去学,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设疑,造成学习的阶段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推荐理由:此反思目的明确,围绕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展开专题反思,这是我们教师要学习的一种反思思路。

篇2: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小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勾画出的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扶老携幼

瓷器  脱缰野马  撕裂  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  魁梧  扶老携幼  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 、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郑和远航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郑和远航》 之二

《郑和远航》 之二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业:抄写词语,扩展练习1组词,根据本课写一则读后感。

板书: 郑和 第一次 扬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远航 二――六次 开拓 探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写一则读后感受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4:《郑和远航》 之一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篇5:《郑和远航》 之一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板书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

26 郑和远航 (详写)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和远航》 之一

五年级语文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课文主要内容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郑和远航》说课稿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郑和远航课文内容(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郑和远航课文内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