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诗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KoKo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笔墨纸砚诗歌(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oK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笔墨纸砚诗歌

篇1:笔墨纸砚诗歌

笔墨纸砚诗歌

(一)笔

玉竹做管,狼毫为端

形如春笋,状如幽兰

静似白羽,动时色醼

为字,你龙飞凤舞,莫测变幻

为画,你色彩斑斓,游走素笺

为情,你娓娓动听,温柔相伴

为伤,你如泣如诉,如哽喉间

你的足迹遍洒风花雪月间

(二)墨

你来自松林间,似水如烟

似水,你万般柔情

如烟,飘渺于山水间

你把喜怒哀乐

涂抹于锦帛之上

你用色彩把季节变换

或浓或淡,

你让花鸟虫鱼

活灵活现

(三)纸

你和笔同一个祖先

竹化身为你,薄如蝉翼

你的造化应归功于

东汉的技师

--

笔含墨亲吻你的肌肤

或动或静,游走其间

承载着了多少风霜雪雨

或淡或浓,硝烟弥漫

战马奔腾在你身上重演

--

不管是涓涓小溪,还是波涛汹涌

浓墨重彩,在你身上

依然传神生动

你记载了几千年的视听

(四)砚

你来自深山或田间

一块普通的石头

你的异彩纷呈,姿态各异

是智慧把你雕成

墨是你的魂,笔是你的魄

离开他们你怎么会

在案头自豪的请赏邀功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你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你们齐聚于文人骚客的书房,淡泊于案头,描绘出多少喜怒哀乐,风花雪月;记载了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你们是文人的朋友,骚客的知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们逐渐淡漠了你们,正因为如此才更显你们的珍贵和重要。

篇2:笔墨纸砚诗歌

作者:徐东风

(一)笔

玉竹做管,狼毫为端

形如春笋,状如幽兰

静似白羽,动时色醼

为字,你龙飞凤舞,莫测变幻

为画,你色彩斑斓,游走素笺

为情,你娓娓动听,温柔相伴

为伤,你如泣如诉,如哽喉间

你的足迹遍洒风花雪月间

(二)、墨

你来自松林间,似水如烟

似水,你万般柔情

如烟,飘渺于山水间

你把喜怒哀乐

涂抹于锦帛之上

你用色彩把季节变换

或浓或淡,

你让花鸟虫鱼

活灵活现

(三)、纸

你和笔同一个祖先

竹化身为你,薄如蝉翼

你的造化应归功于

东汉的技师

--

笔含墨亲吻你的肌肤

或动或静,游走其间

承载了多少风霜雪雨

或淡或浓,硝烟弥漫

战马奔腾在你身上重演

不管是涓涓小溪,还是波涛汹涌

浓墨重彩,依然生动

你记载了几千年的视听

(四)、砚

你来自深山或田间

一块普通的石头

你的异彩纷呈,姿态各异

是智慧把你雕成

墨是你的魂,笔是你的'魄

离开他们你怎么会

在案头自豪的悬赏邀功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你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你们齐聚于文人骚客的书房,淡泊于案头,描绘出多少喜怒哀乐,风花雪月;记载了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你们是文人的朋友,骚客的知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们逐渐淡漠了你们,正因为如此才更显你们的珍贵和重要。

篇3:笔墨纸砚经典诗歌

笔墨纸砚经典诗歌

(一)笔

因了恨,因了爱,

才于素笺上一字一句

写下泣血的呐喊。

写了无数,说了无数,

磨平时光的棱角,

却都只说别人的酸楚。

可写千篇,可述万言,

想留痕留痕,想留迹留迹,

却总需借助他人的手。

(二)墨

不是想要故意抹黑,

只是这一种不褪的颜色,

才能永恒地记忆。

写就写吧,

只是别让那润泽的黑浸染,

迷了回家的路。

只想忠实地留下回忆,

却总被强力掣肘,

颠倒黑白无数。

(三)纸

赤、橙、黄、绿、青、蓝、紫,

再多再鲜艳的色彩,

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以墨为文以墨为画,

才得永恒,

空白的美丽终成尘埃。

遇墨便得永恒,

遇火则化尘埃,

不同的'际遇造就不同的人生。

(四)砚

水磨的功夫磨出浓浓的情意,

饱蘸,一袖之间,

便洒洋洋万言。

身坚如石心硬似铁,

在如水的温柔爱抚里,

也泼下柔情无数。

只想以半尺方塘蓄一时愁衷,

怎料清水不绝,

许我半世悠闲半世情浓。

篇4:笔墨纸砚散文

笔墨纸砚散文

(一)笔

一根清瘦而磊落的骨头,挺起了中国正直的脊梁?

于孤寂中,恪守着堂堂正正的做人准则,用笔尖那小小的,不算尖锐的喙,啄食着内心贮满光明的燧石,锐利的子弹还有滚烫的血液。

曾经,这支笔的前身是一节瘦削的竹,来自于清贫的民间,所以它们更懂得人间的疾苦。

后来,这支笔经过更多的嬗变,直到今天,虽然已经很少有人再用竹管狼毫制成的笔来抒写,但是无论现在的笔是什么形状的,都会用比夜还要黑的墨,在一张比雪还要白的纸上,写着比血还要滚烫的华章。

那种绣口一吐,便是五千年的盛世华章。

(二)墨

想到墨,在我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盛放它们的瓶子。

那是一种比露珠和露珠要小,但是比沧海和尘世都还要大的瓶子。它是物质年代中最后一口灵魂的井,而墨,就是被其收藏了五千年精神月亮的辉泽。

一旦被一种叫做笔的物件探于其中,就会打开一条秘密的'隧道,释放出酣眠了千年的电闪雷鸣,照彻广袤的精神天空。

一滴墨,在没有被唤醒之前,就是那么地置身于星星的难民营中,等待着下一个人打开上帝的水牢,带领着自己一起超脱于红尘之上。

(三)纸

一张纸,就是文人主宰的疆域辽阔的王国。

可以随意地在上面布满阳光和鸟鸣,鲜花和露水。

甚至也可以在上面测试一粒子弹的穿透力。

可是,我更愿意把纸看做是一种武器。和笔一起,组成了盾与矛,如果再加上墨,就会召唤出无数手执矛与盾的勇士。

或者这一张纸就是我躬耕的土地,我在上面精心地播种者玉米和大豆,葵花与土豆,喂养着饥饿的胃。

可是,这些都是我的假想,一张纸只是一张纸,一张收藏着生前月光和雨水的纸。一张会被轻易撕碎的纸。

同样是纸,但是不一定有相同的命运。有的纸因为GDP的原因,被人铲除了在上面盛开的鲜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水。

有的纸成了被扔在垃圾桶里面的各种文件。

还有的纸,幸运地遇到了诗人,幸运地遇到了一管燃烧的墨,从此没有白来世上走一遭。

无论怎样,都请善待那一张干净的纸吧,不要让它成为喊疼的暗伤。

(四)砚

小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我就开始与它结缘。

那个时候,它已经是一块经过巧匠点化,有了自己的生命和使命的石了。

那是一方和方块字有着同样精神和形状的砚,当清澈的水与一块坚硬的墨条在砚中相遇的时候,就会在娑娑声中化成了这一方砚的血液。

我的少年时光,就是在这种不急不躁的研磨中过去了。

如果不是前几天收拾屋子的时候,无意中在一个箱子的下面与它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地重逢了,我都快要忘记那一段横平竖直的日子。

把砚台轻轻托于手中,擦去上面的灰尘,会有一种深入其骨髓的墨香扑入鼻翼,直透肺腑。

轻轻抚摸着少年时留下的迹痕,思绪就开始了后退。

从早过三十还未成家立业的现在开始,退向飞扬跳脱的青年时光。

再退到年少轻狂的少年时光。

似乎砚上的墨迹就是昨天留下来的。而我,仍沉浸在那娑娑的研磨声中,用微不足道的手势,打磨着那每一寸珍贵的时光。

篇5:笔墨纸砚读中国

要读懂中国,必须从我开始,因为中国历史就是用我写下的历史。

有人说我有“尖、齐、圆、健”四德。“尖”是笔锋要尖,“齐”是笔毛要齐,“圆”是笔腹饱满,“健”是笔力劲挺。

我也这么认为:尖而不齐表示笔锋贫乏,齐而不尖表示毛不完整,圆而不健表示品质不佳,健而不圆表示力量不均。只有四德具备,才是好的毛笔。

我认为不光我们毛笔要具有四德,我们的主人也得具有四德:尖是专精,齐是广识,圆是敦厚,健是风骨。唯有如此才能驾驭我们。不然,专精而不广识,难有大的创造;博学而不专精,力量便难以集中;敦厚而无风骨,则易颓;劲拔而不敦厚,便易折。

我是笔,四德兼备的笔。

说来奇怪,沉睡千年,一睁眼,便是些陌生的面孔。有的亲切,有的却像是狼外婆。还未来得及细想,便身不由己地被吸到了一个毛绒绒的家伙身上。随着一些奇妙的音符和构思,我们的情感在飞扬。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轻舞飞扬,不禁使我想到《诗大序》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句子。

是的,我的双脚踩在一个白亮的东西上轻舞飞扬。

有人说我太累、太单调。我才不这么认为呢!古人说我:“墨有黑、白、干、湿、浓、淡六彩。”而且墨还有松烟、油烟之分;松烟古厚,油烟姿媚。前者沉郁,后者光彩。

我本无错,全在你如何使用,用得好,便能见精神、见气魄、见神韵;用得坏,便似油帽垢衣,昏镜浑水,死气沉沉。

我包容化育,也特立独行;我敦厚含蓄,也清新脱俗;我德泽广被,也??磊落;我蕴藉拙朴,也孤高雅洁;我是山中寂寞之佳人,也是舞剑如风之公孙大娘……

我是中国文化的宁馨儿,有着与中国同样的性格。

上面的大姐,你踩的是我,还不将你的脚拿开。可怜我那张英俊洁净的脸,就这么糟蹋。还好,画得不错,《中国山河图》画得有气势,诗文兼有李杜之风,书法也可直追王羲之,对得起群众,对得起我。我是一张纸。唉!生来就是被前两位“糟蹋”的,我忍。谁让我本高尚呢!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没有我的牺牲,哪有文化的传承?哪有新中国的崛起?哪有科学的迅猛发展?

谁干的?弄得我好痛!咦,偌大的一块砚台!

“怎么能这样呢?”

“是是!纸兄,别发火,小弟向你稽首。”

“发火?忒地辱没了斯文,再说我是纸啊,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呀!”

我是砚,墨加水磨,便可成汁。就磨墨而言,陈眉公说过“磨墨如病夫”,意思是:速度要缓,力量要轻,墨质才会细。磨墨宜直不宜偏,偏则多渣而易裂,宜常磨而不宜久置,久置则昏暗而易臭。

我虽笨重,但我很细腻。每当看到无色无味的白水进入我的身体,我都会自主地呵护它,让它发出清雅的香味,变作浓浓的墨汁,然后被濡上了笔,落入了诗、画,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思,并留传给久远的年代。

我是砚,是物,但我知道谦卑。我平凡,但并不自卑。事实上,中国二十五史都是我与笔、墨、纸三位仁兄合作写就的,是我们诠释了古老的大中华!

“平淡的开始,伟大的创造,久远的影响。”这是大中国对我们最公允的评价,不是吗?

笔墨纸砚,人文中国,需要你、我、他在电脑时代里共同去传承,光大!

篇6:笔墨纸砚读中国

笔墨纸砚读中国

要读懂中国,必须从我开始,因为中国历史就是用我写下的历史。

有人说我有“尖、齐、圆、健”四德。“尖”是笔锋要尖,“齐”是笔毛要齐,“圆”是笔腹饱满,“健”是笔力劲挺。

我也这么认为:尖而不齐表示笔锋贫乏,齐而不尖表示毛不完整,圆而不健表示品质不佳,健而不圆表示力量不均。只有四德具备,才是好的毛笔。

我认为不光我们毛笔要具有四德,我们的主人也得具有四德:尖是专精,齐是广识,圆是敦厚,健是风骨。唯有如此才能驾驭我们。不然,专精而不广识,难有大的创造;博学而不专精,力量便难以集中;敦厚而无风骨,则易颓;劲拔而不敦厚,便易折。

我是笔,四德兼备的笔。

说来奇怪,沉睡千年,一睁眼,便是些陌生的面孔。有的亲切,有的却像是狼外婆。还未来得及细想,便身不由己地被吸到了一个毛绒绒的家伙身上。随着一些奇妙的音符和构思,我们的情感在飞扬。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轻舞飞扬,不禁使我想到《诗大序》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句子。

是的,我的双脚踩在一个白亮的东西上轻舞飞扬。

有人说我太累、太单调。我才不这么认为呢!古人说我:“墨有黑、白、干、湿、浓、淡六彩。”而且墨还有松烟、油烟之分;松烟古厚,油烟姿媚。前者沉郁,后者光彩。

我本无错,全在你如何使用,用得好,便能见精神、见气魄、见神韵;用得坏,便似油帽垢衣,昏镜浑水,死气沉沉。

我包容化育,也特立独行;我敦厚含蓄,也清新脱俗;我德泽广被,也??磊落;我蕴藉拙朴,也孤高雅洁;我是山中寂寞之佳人,也是舞剑如风之公孙大娘……

我是中国文化的宁馨儿,有着与中国同样的性格。

上面的大姐,你踩的是我,还不将你的.脚拿开。可怜我那张英俊洁净的脸,就这么糟蹋。还好,画得不错,《中国山河图》画得有气势,诗文兼有李杜之风,书法也可直追王羲之,对得起群众,对得起我。我是一张纸。唉!生来就是被前两位“糟蹋”的,我忍。谁让我本高尚呢!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没有我的牺牲,哪有文化的传承?哪有新中国的崛起?哪有科学的迅猛发展?

谁干的?弄得我好痛!咦,偌大的一块砚台!

“怎么能这样呢?”

“是是!纸兄,别发火,小弟向你稽首。”

“发火?忒地辱没了斯文,再说我是纸啊,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呀!”

我是砚,墨加水磨,便可成汁。就磨墨而言,陈眉公说过“磨墨如病夫”,意思是:速度要缓,力量要轻,墨质才会细。磨墨宜直不宜偏,偏则多渣而易裂,宜常磨而不宜久置,久置则昏暗而易臭。

我虽笨重,但我很细腻。每当看到无色无味的白水进入我的身体,我都会自主地呵护它,让它发出清雅的香味,变作浓浓的墨汁,然后被濡上了笔,落入了诗、画,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思,并留传给久远的年代。

我是砚,是物,但我知道谦卑。我平凡,但并不自卑。事实上,中国二十五史都是我与笔、墨、纸三位仁兄合作写就的,是我们诠释了古老的大中华!

“平淡的开始,伟大的创造,久远的影响。”这是大中国对我们最公允的评价,不是吗?

笔墨纸砚,人文中国,需要你、我、他在电脑时代里共同去传承,光大!

篇7:笔墨纸砚千年韵散文

笔墨纸砚千年韵散文

对于读书人来说,笔墨纸砚最为亲切,也是不可离手的。今日之文是因为一个村落,一个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作为布局的李姓家族的古村落。

毋庸置疑,我的祖先是姓李的,只是,来这里不是为了寻祖问根,而是一种缘分,让我找到了这样一个以李姓为代表而传承下来的千年古村。几百年前为一家,所以特别留意着这里的一切,一草一木都显得特别的亲切。古村位于浙江温州境内,叫苍坡。近些年,确有许多李姓家族,拖家带口,来这里寻祖问根。

怀乡念祖,对于许多人来说,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自己走进那一片土地,那是一股湍流不息的血缘源,一条亘古不变的基因链,成为无法割舍的祖根情结。当我亲近这片土地的时候,细细解读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窗一门,一草一木,猛然发现,几十年来,自己身上一直存在着的淳朴、真实、坚定的根基,仿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怀念过去,并不是要倒回岁月的过往,而是对祖先的一种深情怀念,那些祖先们远去的背影,早已成为一种神秘力量,成为烟云升华的灵魂,让我们这些后人充满自豪和希望。

“隐墨居”客栈,这是一家书香味很浓的客栈,老板三十有余,写得一手好字。客栈风格很是老式,进门就见得吧台背面摆放着各种古旧式生活用具,看上去像是个微型博物馆,有些物件已经破旧残缺,岁月的沧桑都写在那些物件上。客栈老板说,原先自家有几件,大多是村子里去寻找而来,都是些稀缺货。

安顿下来后,客栈老板陪同我们走出用鹅卵石铺成的巷子,来到村口,向我们介绍起了村子的前世与今生。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热心的老板。事后才知,所到的每一处都是充满文化内涵的。老板介绍说,没有文化内涵肯定是肤浅的,凡传承下来的肯定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文化,就有了人与人的交流,有了文化,才有了历史的传承。

客栈老板向我们介绍说,苍坡村始建于五代后周,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之所以能得以传承近千年之久,那是因为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又一代,沿着先人足迹,传承至今。

随客栈老板从村子正门而入,正门称“车门”,这是一座规整的宋代木造牌楼式礼制建筑,也就是古时按照礼仪等级制度要求设计建造的。“车门”前有块石铺设的“进士坛”,从道路到“进士坛”有3级台阶,叫“三试阶”,从“进士坛”到车门有7级台阶,车门下有4块花岗岩拼成的“太师帽”图案。车门里面有5块石板联成“五龙”桥,也叫“鼎香桥”,所有这些设计,都与当时科举考试录用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可见,古时对于读书、为官、礼仪的讲究。

村子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作为布局,建有长306米、宽2米的直街,这直街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笔街”,直街正对着村西方向的大山,山顶有三座山峰,中间的稍高些,两边的稍低些,形似笔架而称笔架山。进村后的左右两边分别建有东、西两方形池塘,作为“砚台”,池水波澜不惊,岸边的房屋与行人,倒影于水中,成人景于一体,天造地设的错觉,很让人迷离。曾经的方塘,既是村民生活用水之地,也是古时防火取水之处,一池清水多样的用途,能工巧匠的构思。在东、西两池的“砚台”两旁搁置着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村四周展开着的三千亩平畴以为纸,意激励后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

苍坡村的南门,也是值得一提的。南门意为溪门,具有宋代木构淳和之风。形态优雅,颇具田园味。左右三段人字悬山屋檐,中间高,两边低。整个溪门设计奇特,头拱,月梁,大头梁做工都极为考究,明间一道月梁横跨,曲线富有弹性,如过江之龙,如上弦之弓。梁中悬一匾,上题“苍坡溪门”四个字,梁下中间辟门,两侧设有直棂窗。站在门内向外眺望,近处一片荷塘,莲叶田田,远处阡陌交通,绿野平畴。

村子南侧建有一座“望兄亭”,与南边一村子里的“送弟阁”遥遥相对。“望兄亭”和“送弟阁”还是有出处的,说的是李氏苍坡村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现在的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成为苍坡村的公共中心。

村子里的“砚台”,即东池、西池之间,有一座仁济庙,四合院式“前朝后市”设计,门屋与正殿都是五开间,由十世祖李伯钧于公元1187建成。庙前有三棵粗大的柏树,三人才可合抱,至今已八百多年历史。

方塘的边上,建有李氏家族的大宗祠。从前这里是全村家族聚会、举办重大庆典的场所。从前,苍坡村的村民子弟,参加应试而“金榜题名”的,都会被全村人簇拥着,来大宗祠披红戴花,祭拜祖先。客栈老板向我介绍了许多当今发生在“李氏宗祠”这样的故事,说得最多的要算是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寻祖问根的李姓人,仅是“隐墨居”客栈接待的,已是千人之多。

村子里居住的多为李姓后人,只有个别外姓人家居住。据客栈老板介绍,村子从来不排外,这也是自然形成的李姓集聚地,目前有800多户人家,逾三千李姓居民在此居住。800多年后的今天,李氏家族已经在这里传世至四十余代,村落虽是历经沧桑巨变,但“文房四宝”的建筑风格从来没被打破,以至于村子没有一条水泥路面,全部用鹅卵石铺成。村子里遗存下来的老寨门、寨墙、水系、街巷、民居、宗祠、戏台等建筑,无不显现出浓郁的南宋遗风,这也是这个村落特有的人文要素。著名作家汪曾祺,参观苍坡古村后曾感慨道:“村古民朴,天然不俗。秀外慧中,渔樵耕读。”可见苍坡古村之魅力所在。

近千年的岁月,李氏先祖虽居僻乡孤村,却自立私塾,勤读书文,研习史籍,代代宣扬“耕以致富,读以荣身”,推崇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倡导“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地”,“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理念,并以诚信立人,对后人薪尽火传的教诲,让世人懂得祖先们的用心良苦,所有的这些,在现在看来也是极为进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后人。

这个充满古朴优雅气息的村落,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成为千年不变的民风而传承,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在的许多家门口,仍能见到古时留下的家庭育人思想,这一家一户的育人思想,构成了苍坡人的历史大文化,这也许就是这个村子近千年得以延续的真谛。

“叠叠云岚烟树榭,弯弯流水夕阳中”,在客栈老板的陪同下,对于隐约在山水间的苍坡古村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它就像是一枝飘摇在季节中的墨柳,在撩拨着一江春水的同时,也在撩拨着记忆与岁月。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式小村小镇星罗棋布,大多是年代久远,能够传承至今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灭的,永远散发着光芒而照耀着后人。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苍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化小村,特别是“耕以致富,读以荣身”的树人理念,在眼前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猛烈碰撞的今天,总会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有所领悟,有所感叹,有所抒发,先人那些崇高的精神内涵,甚至是对现代人“耕、读”观念的考量。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老祖宗挖掘开启而又流向未来的河流,生生不息地影响着后人的生存与进步,成为人们代代相传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方式的整体源泉。在苍坡村,文化早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规范,而这种生活规范给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带来的都是生存进步的正能量,每一个人都会自觉地成为传承者之一。文化通过传承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础,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肌肤里,成为一种持久的生命力。

背起行囊,穿行在东西南北,品尝着山珍海味,碰撞着臂膀脚掌,走过村落,穿过古镇,还有那些被保护着的古迹,只有深深地去发现,那些历经风霜的古老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这才是终极目标。

篇8:笔墨纸砚主题作文800字

新春佳节,我与爷爷一起学写春联。

来到书房,爷爷取来笔墨纸砚。我便在一边观看,只见他手握笔杆,如蜻蜓点水般在砚台上轻轻蘸了几下,一抹黑顿时拥上笔尖,那毛笔就如有了灵魂一般,活了过来。爷爷先用手把纸抚平,说时迟那时快,但见那毛笔如卧龙腾飞,如祥凤展翅,一股淡淡地墨香顿时间在空气中漫开,叫人神清气爽。爷爷的手不停地挥动,如风卷残云般利落,那毛笔如影随形地在纸上飞舞着,跃动着。我惊了,不一会儿,一个“岁”字就出现在纸了,横竖撇点,丰厚饱满,骨力刚健,如风雨般豪放,真让我神游其中,敬偑不已。

还未完!又见那毛笔在纸上飞舞,无意间督见爷爷神态端庄,双眉紧锁,笔在他手中简直使活了,都让我怀疑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那双粗糙的手吗?那双曾为我洗衣做饭,时刻关爱我的手吗?如今像返老还童般的又变得灵巧起来。一会儿功夫,对联写好了。“年年岁岁道平安,团团圆圆闹春节”真是句美,字美,人更美啊!

俗话说得好,看时容易,做时难。接下来轮到我我,这下我可慌了,一手的抓笔,一手拿纸,弄得手忙脚乱。爷爷在一旁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急,不急,我们应该有条不紊地做事。万事开头难嘛,继续加油!”听了这番话,我又充满了信心,重头再来。这不,笔拿好了,纸就拿来了,一切准备就绪。刚开始,我十分生疏,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落笔,又小心翼翼地提笔,生怕写错了。可总磕磕碰碰的,要么这笔写歪了,要么那笔画写糊了。看着这歪歪扭扭的字,我心烦意乱。刚一想放弃,回首望见爷爷那充满鼓励的目光,我始终不甘放弃。挺直腰,握好笔,端正身子,再次写起字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往后就轻松多了,写出来的字也增色不少。

此时,爷爷又摸摸着我头,笑盈盈地对我说:“你看,这字不是照样写好了吗?在平常生活中,若是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鼓起勇气去面对,静下心来去思考,才获得成功。”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春联里还蕴藏着不少学问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新一年新气象,如今我不仅长大了,还学会了写春联这一门艺术呀!

漫流诗歌

三生石诗歌

祖国颂 诗歌

诗歌:渴望

梧桐梧桐诗歌

爱祖国诗歌

温馨诗歌

百花盛开诗歌

欧美诗歌

二哥诗歌

笔墨纸砚诗歌(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笔墨纸砚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