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二哥诗歌(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失忆蝴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二哥诗歌
走四年了
你自己的承包地南端
半米高一丈见方形成的小塬
侄儿用好大的棺木
装了你的一生葬在下面
上面荒凉着草和三株玉米
可是你对“三农”的怀恋
一辈子守着故乡
公社时代背长枪的民兵队长
后来的大队会计
南北二屯结了太多的人缘
曾经的一位大榆树一样的
坚韧强悍的共产党员
忽然就遭了霹雳之冤
十五年的账册被封查了
没查出哪怕一粒鸟粪的污点
蹲了五十六天的`“笆篱子”
落下身心抠不掉的伤残
诬告者凭着上面有个鬼亲戚
心怀叵测是为取代你
本可以做手脚的笔杆和算盘
对你不了了之…虽然你又在
村文书的位置做了两年
两年,你就坚决地辞了
面对父老乡亲的挽留
你笑着望了一眼苍天
二哥来看我诗歌
二哥在外打工十多年
听说二弟我闯大祸
风尘仆仆来看我
喊一声二弟暖心窝
热流就似七月的雨
淅淅沥沥,未停歇
我一声一声叫二哥
听到乡音感慨多
过往岁月难言说
左一个沧桑
右一个蹉跎
二哥比我更艰辛
打小没有跨过学校的`门
小小年纪父早逝
寡母领着讨生活
为免挨冻受饥饿
外出打工谋着落
二哥,二哥莫要走
待我上班回到家
兄弟把酒向垂柳
莫怨雨来莫怨风
分别应是黄昏后
道路朝天早挥手
生活不容空踌躇
再叫一声我的哥
爬坡过后又是河
万水千山散同宗
哪儿都可逞英雄
相见时难别亦难
兄弟情谊世代传
二哥二哥慢慢走
小弟牵肠又挂肚
他乡酒香勿贪杯
遇事学会自开怀
兄弟等哥早回还
一起长醉故乡土
二哥三妹的诗歌
是天意的流云
把一缕星辉带入晋水的梦里?
还是三生三世的前修
把银河上的鹊桥照红入情?
一个星月俱佳的夜晚
撞进你清泉般的眸子
无法脱身
是什么神奇的东西魔力特定?
一张,两张,三张——
不休不息的叠加的彩印
如何那么折磨迫近的午夜
让孤独而狂热的灵魂在依依不舍中失眠无尽!
没有定数的投入
也许勾起了你深眸里的牵挂
其实,早就知道你内心隐藏的那点隐私的秘密
可是,毕竟怕伤了的你发丝,不愿过多扰惊!
一个捆绑成粽子的天使作陪的日子
伤心的古城之泪从遥远的海边寄来
你,为何那么倔强不说你休闲的时候是孤独疗救?
何故要孤独自守而故意把内心那深深的隐秘裹紧?
煎熬,送给漫无目标的旅行
当笑靥再露的朝阳又从天边显现
你的内心秘密展露在星光下,一览无余!
牵手,低头共语的窃窃情态上演在一个猪蹄沸腾的餐厅!
那柔情似晋江之水的长长腿上
一觉成昨日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不知,你从前方的剧情里看到了啥子?
但是,那胸前惊醒猛的一拍着实把美丽的'南柯一梦变为确真!
却不知,那次隐秘的牵手
被一双焦灼的眼神偷窥无遗
相约,在一个眉目传情的通讯地会见
殊不知你的缜密思维里面,藏着那么多可以按摩成美的真情!
思念,正如湘江之水漫长
渴慕,正如沅水纵横波荡
你从遥远的天门来到美丽无比的鲤城
也许上天早就把月老布置的作业题做好那等你的佳缘早已注定!
真的害怕吗?还是顾忌那过去的纠缠?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缘分的自定!
正如上车远去,再买一张回头票,早已物是人非!
何必顾忌那么糟糕的过去阴霾,请转身让喜悦和幸福涤荡纯粹的心灵!
一个沉默的星月周期
一个痛苦无比的时间隔阂的等待
毕竟你的笑脸魔力无限
漫步,在缥缈的陌生都市大街,纵情燃烧的是充满爱的拥抱的激情!
那一声刻骨铭心的彩铃
把一个孤独半生的灵魂再次唤醒
相约去一个能够擦亮你的眸子的地方
把美丽的神话再次上演,鹊桥下的诡秘之拥展露真心!
是天意还是你需要时间验证?
总是让相伴的午夜之约擦肩而过
不懈,孤独守住自尊的底线的煎熬续演
那么对纷纷扬扬的表情是表露什么其实都藏在彼此内心!
又一个孤心苦役的守候
终于等到你开口漫谈你浪漫无比的罗曼史
一切大计谈妥之后开始私密相约的敲定
可是几个回合的汗流浃背的挣扎,最后你说把密钥在脸上刻印!
乐意守候到天荒地老
就算只有一个单调的苦瓜炒蛋吃一生!
乐意相伴到红霞满天星辉灿烂
把那个牛郎银河飞度的故事歌唱到永恒!
当我现在提起笔来写这篇短文时,真是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写起。也许人到世间,应该是有享受快乐同时也有经历痛苦二者兼有的,但是二哥似乎一生都是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着。他也曾跟命运不止地抗争过,但是还是没有经得住病魔的摧残,撒手而去了。九月十八日晨五时左右接到大哥从新疆打来电话告知二哥已经不在了的消息,悲痛欲绝。回想起二哥的一生,可能只能用悲惨二字概括。他所经受的苦难,大概是人间所少见的。他一生中走过了四十四个春秋,可是在病榻上就躺了二十三年。也许从一开始躺着不能动时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成了家里的负担,一切都要求之于别人了,但是他硬是凭着对生活怀着的一丝希望,凭着对人间冷暖的一点眷恋,凭着对自己命运的不堪屈服,支撑着生活了这么年,这也许是个奇迹,我也很佩服他的这种不屈精神,对生命的不轻言放弃,就象一盏油灯,直到最后油干灯尽。
如果要说二哥的生平,大概是生不逢时吧。他出生于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九六七年,当时全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接着是十年的内乱,全国人民都在忍饥挨饿,更不用说我们这个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的农村。听二哥说他刚出生时就挣扎在不能吃饱饭的生活当中,以后随着老三和我的出生,家里的负担就越加沉重了,也就更加揭不开锅了。可是父母还是硬是把我们养活下来了,还要下决心要供我们上学成才。就这样二哥承载着家中的期望,在学校里寒窗苦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中也曾以他为骄傲,他是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初中的。但当全家的希望寄托于他身上之时,家中的生活却日渐艰难了。我们弟兄四人都在上学了,家里吃饭的人多而劳力少,当时全国的经济也处于瘫痪,父母已无力支撑起这么一大家人的生活了。二哥进入中学后,经常是无法填饱肚子,身体状况很差。学校的条件极差,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季,全班男生一个大宿舍,在这么严寒的北方,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宿舍的大多数窗户和门也破碎无钱修补,在刮风下雪天,学生们只有靠自己体温取暖了。而当时我们家条件更差,二哥的衣服和被褥太单薄了,在他上中学的第一个冬天他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两只脚肿得很高,被我大哥从学校背回了家。从此以后,二哥的一生就被这种病魔摧毁了,直到抱着遗憾和伤悲离开了这个曾让他满怀希望的人间。
当我写到此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了。因为二哥是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他在家里短暂地休养了一段时间,没有怎么好好的求医问药,就重新背上了去中学的那套薄薄的被褥,继续试图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命运并不怎么怜悯他,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还是很好,他的病痛却在日渐加重地摧毁他的身体,以致于最终破灭了他的理想。他的双膝关节逐渐不能伸直了,虽然他最终上到了高二,但严重的病痛还是让他彻底躺在了床上,而且一躺就是二十三年。躺在了床上后的生活当然只有靠父母了,也依赖了一阵兄弟,侄子,侄女等亲属。这么多年的人生他是靠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自己?他的内心的容忍度可能已发挥到了极限,因为他多么想自己站起来,多么想自食其力,多么想能有自己一片小小的天地,多么想体验成功的喜悦。然而一个最普通人成家过日子的生活他也没有做到。他多么希望奇迹能够发生,自己能重新站起来,以致于拿起了医书。也许这些医书帮他实现了一点自身的价值,曾有许多人向他求医。他托人为他购得的那些中药或西药还是没有在他身上起效,而且由于长期卧床,发生了严重的骨质疏松,到XX年发生了骨折,这次身心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曾一度使他想到过放弃一切。在这种内心的煎熬的痛苦中,他还是选择了忍受,接受了命运的惩罚。因为他多么想不愿离开他所关心的那些人,他多么不想离开这个有喜又有忧,有恩也有怨,有冷也有暧,有成也有败的人间。抱着这么一点对人间的留恋,他在痛苦的深渊里度过了自己最后的几年,竭尽全力地为他人着想,表面上不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痛苦。事实上这后来的几年我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并没有仔细看见过他伤肢是如何的惨不忍睹,每次回家后他也不让我看,只是这些年让父母百般操劳了。听说他在最后的几天,下肢已严重溃烂,但仍思维清楚,关心每一个亲人,希望他们都能过好。鸟之将亡,其言也悲,人之将亡,其言也善。呜呼!悲哉!痛哉!
二哥走了,走完了他可悲可痛的一生,他生前是不相信有所谓来世的,但此时我希望他临走前能放弃他的一些思想,因为他的一生是带着遗憾走的。但愿他能相信还有未来,还有来世,他一定会重振希望,完成他这一生所没有完成的一切。
公元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高三:康士亮
一、说教材
《傻二哥》是以童年往事为话题的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善良、聪明、热情、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形象。文章从傻二哥吆喝的内容;傻二哥的特点;傻二哥的衣着;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烦五个方面把这样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语言生动活泼,细腻传神。
教学本课我预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重点学习1―3自然段。第二课时, 走近傻二哥,感受他的傻灵傻灵,学习4―7自然段。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我确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一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三是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重点语句体会傻二哥的“傻灵傻灵”。教学难点是领悟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说教法设计
教有多法,贵在得法。本课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想象交流,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和人物形象。
五、说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抓重点词句,采用图文结合,读、想、议、说、演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体会“傻”的含义,而课文4至7自然段通过衣着、动作等从“傻样儿”和“傻事”两个方面来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所以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播放傻二哥卖糖的吆喝声,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旧时天津的小巷,来到傻二哥身边。
(二)认识“傻样”,体会“傻灵傻灵”
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同学们,你们听,这是谁在吆喝?对,是傻二哥在走街串巷卖药糖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至3自然段,知道作者新凤霞和大伙儿说傻二哥――傻灵傻灵。可是我们“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傻二哥到底是什么样儿?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傻灵傻灵”呢?请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傻二哥外表和装束的句子,说说他留给自己的印象。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傻二哥外表和装束上的特点,当学生说到“讲究”一词时,出示句子。瞧,“白布上衣”、“黑色裤子”傻二哥真是个朴实的年轻人;再看四个动词“穿着”、“挽着”、“留着”、“斜背着”用词不重复,都非常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傻二哥的样子;“偏分头”、“很讲究”说明傻二哥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指导学生细细地品读句子,读出傻二哥外表和装束的“讲究”。
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他在家里穿得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这装束显得很正规,很正式,他想吸引人来买药糖。看来这傻二哥还真灵,聪明着呢!
接着还是抓住“讲究”这个词,让学生浏览课文除了衣着装束讲究还有什么讲究?学生再体会玻璃瓶细节设计上的讲究。
衣着讲究,发型讲究,连卖药糖用的玻璃瓶也很讲究,傻二哥可真是动了一番脑筋啊!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文本,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傻二哥的“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体会文章人物形象。
(三)、了解“傻事”,体会“傻灵傻灵”
第五、六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让学生默读,找出傻二哥在卖药糖时吸引人的地方,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上批注。
重点品读傻二哥吆喝前准备的句子。一开始,我范读。再让学生自主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表现动作的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多样性及重叠词的作用。接着让学生表演读,谁来试着吆喝一下?他们一边读一边模仿,身临其境,一起感受这段描写的栩栩如生。
吆喝就吆喝,干嘛还这么卖力地做准备工作呢?原来,他是想吸引大家,就像戏剧开幕时会敲锣打鼓一番。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傻二哥可真是傻灵傻灵啊!
最后,我再创设情境: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如果当时你就站在傻二哥身边,看到这样认真的一招一势,这样专注的一举一动,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对待卖药糖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傻二哥却用尽了心思,干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让学生透过文字和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他卖药糖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呢?于是,带着学生们再去品品他那五颜六色的药糖。同桌讨论,悟出作者从颜色味道来写出药糖吸引孩子的原因。
然后再自读第六自然段,感受因糖的`颜色多,换来换去,傻二哥是怎样不怕麻烦。再一次回扣“傻灵傻灵”。他热心的傻劲中无处不透着“灵”,傻而聪明不正是“傻灵傻灵”吗?这时,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诵4至6自然段,表达对傻二哥深深的敬意。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通过4至6自然段的重点学习,从多个角度使学生理解了这“傻”的真正含义,使傻二哥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清晰、生动起来,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知道吗?他的傻劲还不止课文中说的这些,他的家是怎样的呢?(看一段补充资料)看完补充资料再次掀起学生情感的高潮。他们会说,傻二哥就是靠卖一块、两块药糖来养家糊口,多不容易啊!他做事认真不取巧,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真是“穷而有志”!同时也明白: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学生们知道:傻二哥就是靠着这般傻灵傻灵在母亲去世后带大了三个弟弟,正是靠着这般傻灵傻灵解放后在糖厂工作,还当上了业余演员。
回看课题,我问:“傻”字带有贬义,指“头脑糊涂,不明事理”、“死心眼,不知变通”,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傻二哥”为题呢?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后总结:课题中的“傻”是贬义褒用,傻二哥就是这样一个“傻”与“灵”合为一体的人物,我们也应该学习傻二哥的热心和聪明,拥有他这样的傻劲,做个像他这样的傻人。
最后,我会指导学生整体回顾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作者对傻二哥形象的塑造力透纸背,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音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的态度都细细写来,而且善于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使人物形象完整而丰满。这样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说作业设计
我布置的作业一是让学生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方法,仿写一段话,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二是读读作家新凤霞的作品《我的舞台》。
八、说板书设计
傻二哥
“傻灵傻灵”
热心 聪明
以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采取读中感悟的方法,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同时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高段语文教学要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要求,我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掌握写作方法,让人文内涵在语言的品味与表达中自然渗透。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并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
说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傻二哥的,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
说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
说教学切入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并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
阅读切入点
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
课时安排2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傻二哥
吆喝的内容
爱给人帮忙
“傻灵傻灵”衣着
(善良、勤劳、乐观、穷而有志)
吆喝前的准备有耐心,不怕麻烦
第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我国现当代有一位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她不仅戏演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叶圣陶先生称赞她的文章“不加虚饰,不落俗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傻二哥》。(板书课题)
2、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教师相机梳理归纳:为什么叫他“傻二哥”?“傻二哥”傻在何处?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生词认读,正音。
3、逐段读文章,交流释词情况。
4、说说你从文章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1―3)。
1、读完课文,傻二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相机讲读第二自然段,傻二哥很会吆喝。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有没有那个自然段概括的写出了傻二哥的特点?勾画出来。
指名,板书。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完成板书。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感受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傻二哥的“傻灵傻灵”,做勾画批注。
2、全班交流体会,指导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1)描写外貌的句子(第4自然段)。“穿着”、“留着”、“斜背着”形象地描绘出傻二哥的砷子;出去买糖却是如此讲究,透出股傻劲。
(2)描写动作的句子。(第5自然段)。“伸伸”、“晃晃”、“试试”,吆喝前手和脚的动作都具体的描摹出来,连吆喝的准备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傻二哥的“傻”劲呼之欲出。
(3)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傻二哥的性格特点。
3、交流讨论:傻二哥真傻吗?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
三、总结全文。
1、课文的五方面内容。
2、写作方法。
四、完成练习。
老二哥散文
老二哥,五短身材,黝黑的脸膛一脸的络腮胡子,十天半月不刮一次,整个脸就是黑的了。不过,老二哥人心眼好。好到什么程度,小区里不论年长的,还是咿呀学语的婴孩张口”二哥“,就如来到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人们都称呼毕福剑为毕老爷一样,小区人都敬他三分。不过毕福剑这名字还有人知道,在小区里老二哥的真名实姓没一个人能够叫得出来。这边有人找二哥,那边便有人接下话茬,是哪个大胖子黑二哥吗,那人一点头,就算找对了人。
老二哥人长得憨头巴脑,心眼却柔若灯丝,知疼知热,有一股子热心肠子。火辣辣的,全身上下就一个字”热“。无论你在哪里遇见,笑哈哈哈的,大老远准保一双厚实的大手给你个熊抱,握得你双手生疼,那种热情劲让你受不了。
自从搬进小区,也成了老二哥熊抱的.小老弟了。就因为他一见面超热情,冷不丁一句:你最知道老哥这人啦,咱是老朋友了,有事找哥啊。几次想问他真实名字,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二哥叫啥名,不知道。后来试着问几个平时和他不错的邻居,得到回答是:不就二哥吗?咋一听似乎他们太熟悉不过了,便暗自欢喜,转而丢出一句:还真不知道。让你啼笑皆非,摇摇头走人。
老二哥就是这样,好人。为人处世厚道着那。邻里之间那家遇上大事小情,不请自到。帮你跑动,跑西,忙这忙那,人特勤快。因此,自打认识他那天起就想写点东西,可是这种想法心里有,两个人前楼后搂住着,每天你瞅我,我看你,熟悉得再熟悉不过时,却如何也写不出来了。刚开始认识他时感觉到的闪光点没有了,模糊不见了。似乎走进”太熟悉就感觉不出新鲜”写作人死结。每次见面双方莞尔一笑,抬头一番寒暄,转头一个回见,任由时间淡淡消失罢了。
光阴飞转,一日从匆忙中抽身,恍若刚刚恢复了记忆似的,陡然又想起老二哥,便三步两步来到楼下扣响门铃,然后是一旁静静地等待。可是一来二去,总是铁门一块,没有回声。以往一张长满络腮胡子的大脸,这时早已挤出门缝正朝我笑哩,心里不无懊恼。尽管这样依就没有灰心,觉得大清早的,人家也许是于我之前出去跑步了。每天清早依旧二次、三次机械的去摁他家的门铃,每次又都是得到同样的感觉,再到后来就连那脆生生门铃的回响声也没了。我私底下估摸,老二哥一定是很忙、很忙,忘记了给门铃换电池。站在窗前铁栅栏边石阶上,心里空空荡荡的,从前的一切情同隔世,有些想老二哥了。
一个小区院里多上十人、八人显不出来,少一个人好心人就特别明显,尤其是像老二哥这样热心人,没有他整个大院里空落落的,甚至让人感觉没有热乎气了。
春天很快到来了。 春风轻拂,一个人坐在小区凉亭里怅然若失,心里空空的。定定的望着老二哥那栋楼,自言自语,都几天了。猜想着他也许已经回来了呢。又身不由己叩响了门铃,希望这次能够见到哪一张熟悉的脸伸出门缝,给我一个惊喜。门真的开了,大喜过望险些倒栽在地上,正巧与那开门来的陌生姑娘撞个满怀。姑娘t着脸颊说:“大爷,您是找二哥吧?”见我有些窘迫的样子,噗呲笑出了声,自以为刚才自己说错了话,赶紧笑嘻嘻补充一句,“是找我二大爷吧。他们啊,搬南方去了!”顿时,头上给什么东西重重一击,半晌没有醒过神来。老二哥,他,他。咋能没说一声就搬走了呢!
走出楼道,脑袋瓜子一片空白,老二嫂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脑海里直打转转。你二哥他啊,就是一个恋家的鬼。下岗后,整天迷在家哪也不去,劝他去外面走一走。你说他咋说的。“放不下家啊,就是不去。”转回身望着已经换了主人的楼,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滋味。这回恋家的老鬼真的走了,而且这辈子可能也见不到了,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充满了蹊跷,想写他的时候,满脑子空空找不到可写的东西,这功夫,人家走了,那些往事全部浮现在眼前,可是人都走了,连个情分都没有了。我望着老二哥家的楼发懵发傻……
追忆二哥散文
二哥去世那年,是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落实的第二年,正当被农村集体制束缚手脚的农民,终于有了自己可支配的土地,每家每户都憋足了劲为吃饱肚子而甩开膀子向土地要粮食之时,二哥突然走了。他的走,留下了太多的无奈:有父母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种撕心裂肺般心痛的无奈,有后身留下的四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抚育成长的无奈,有年仅三十多岁的妻子就要独立撑起一个缺衣少食之家、独立经营承包地的那种艰辛的无奈,还有他永远无法实现心中对未来美好生活无限憧憬与期盼的无奈。然后他却走得如此匆匆,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只能把种种无奈默默地留了下来,留给了父母、留给了妻儿、留给了身后所有关心、同情他的亲人和朋友。如今,时光遂已跨过了36个年头,可二哥的音容笑貌仍然清淅地浮现在眼前,他生前的生活点滴仿佛还是那样历历在目。
二哥生于40年代,属猴,比我大20多岁。二哥的童年是在建国前后,新旧交替年代度过的。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与二叔家还在一起生活,全家有十几口人,加之孩子多,劳动力少,在靠工分吃饭的岁月,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尽管大队鼓励孩子读书学文化,但考虑到当时的家庭现状,二哥仅仅上完小学后,就随父亲下地挣工分了;不久就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成了父亲的得力帮手。
二哥不到二十就结了婚。婚后的他,并不满足一年累死苦活,全勤挣满工分,年终才分得十一元二角红利的农村大集体劳动的生活,于是他征得父亲的同意,决定外出学门手艺补贴家用。他先拜师二舅学缝制羊皮大衣的手艺,第二年又师从大哥的岳父继续当学徒,年底就出师能单独做活了。总觉得二哥是有手艺的人,出门在外,凭手艺挣钱,而且还能吃上主人家的鸡蛋糊糊、白面馒,我常常在人前面自夸自擂地吹嘘,总觉得二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后来,当亲眼看到二哥做完一件羊皮大衣的全过程时,二哥在我心中那种神仙般生活的印象荡然无从了,于是才体会到了二哥出门在外的艰辛来。
让得是一个秋后的日子,夏收刚刚结束,秋播还没有开始,庄稼人总算盼来了几天难得的空闲日子。于是,二哥决定趁着空闲给父亲缝制一件皮袄。做皮袄得先把生羊皮(未经技术处理的羊皮)经过一系列工序制为熟羊皮后才能进行。二哥先把十几张生羊皮放入水缸中,加水加硝盐后根据当时的.气温浸泡适当的时间(时间长了皮子会烂掉,时间短了达不到效果)。然后捞出来,放在门板上用一个铁制的皮铲反复地推铲,以便把里皮上的肉质部分全部清除掉,从而使毛皮光滑柔软,以便缝制衣服时所用。
秋天的气温还相当高。等二哥将皮子从水缸中捞出来加工时,顿时一种浓浓的恶臭气味充满了整个院子,让人有种随时都会恶心呕吐的感觉。而这时,二哥只在嘴上蒙了一条毛巾,然后光着背子开始作业了。不一会,汗水就顺着二哥的脸、顺着二哥的背流淌开了。整个下午,我们小孩都远远地捏着鼻子看二哥的劳作,而二哥却一刻不离地一口气将水缸中大小十几张羊皮处理完毕。只见他脸眼蜡黄地瘫坐在地上半天都起不来,作为一个中年人,体力透支到了这个地步,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然后就是裁剪,接下来是一针一线地缝制,连续好几个日夜总算完工。因为二哥的手艺好,技术过硬,人人都夸他做的皮袄很合身得体;当然给父亲的这件更是量体裁衣。皮衣做成后,他又请人给皮袄搭了一个黑色的涤卡面,既得体又美观,和商店中的成衣没有什么两样。
父亲有了自己的皮袄,但他舍不得轻易拿出来穿。平时总是放在柜子里小心保管,并且每年的春风、夏至时节,都要拿出来放在太阳下凉晒,以防虫蛀。只有每年过春节时,或冬天走亲戚时,他才会披在身上装门面。这件皮袄从80年代一直到父亲去世时,还完好无损。
70年代,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潮正浓。记得庄稼人自家的鸡蛋,只能交到大队的门市部;有些庄稼人为了多买几个钱,就偷偷地拿到集市上去卖,运气不好,如果被公社的民兵纠察队发现,轻则鸡蛋全部没收;重则人还要到公社参加两三天的学习改造班。那时,父亲要到地里劳动,大哥在部队当兵,三哥还在上学,卖鸡蛋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二哥身上。二哥提着鸡蛋布袋出家门后,全家人都替他担心,生怕鸡蛋被没收,生怕二哥被拉到公社学习改造;但每回二哥总能平安地归来,然后用卖鸡蛋的钱换回几斤盐或半斤油。后来问二哥这么顺利的经验,他说,每回他都把内衣扎在腰带中,然后再把鸡蛋装在内衣中,再穿上外套去集市上;等找到了买家,然后他们就在厕所里成交,所以万无一失。
农村的这种缺衣少穿的穷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二哥就寻思着外出挣几个钱补贴家用。那时我还小,只记得父亲天不亮,早早地在村里以拾粪的名义转悠几围,观察到无人注意时,就送二哥从村后的庄稼地边绕道步行百十公里到天水的南河川(唯一距家最近的火车站)爬火车,然后再到了张液、武威一带替别人缝制皮袄。
二哥私自外出,这在当时是天大的事。小队必须向大队汇报,大队再派几个身强体壮的民兵四处寻找。最后就让父亲交待,父亲自然软抵抗,最后只能被批斗几场了事。
每年的寒冬腊月,在外大半年的二哥就要回来了,这是我们小孩最期盼的事,当时并不是二哥有多亲,主要是二哥的回来,除几粒糖果外,我们过新年的衣服就有着落了。说不准哪天夜里,二哥就坐在父亲的土炕头,在昏暗的油灯下,悄悄地说着话;母亲却以最快的速度为二哥做一碗白面条,端上来递给二哥,然后坐在炕沿上看着二哥吃;父亲巴哒巴哒地抽着那个铜烟锅,浓浓的烟味迷漫着整个房间。吃完饭,二哥递给父亲一沓钱来,有十元的,也有五元的,但更多的是贰元和一元的。父亲从中抽出一张十元的,递给二哥说,给娃他妈买个东西吧,都快一年了,她更辛苦。二哥推辞好久,才感激地接过钱,装在内衣口袋里,然后离开房子;不一会传来二嫂的哭泣声。当时我想,二哥都回来了,嫂子为什么还要哭呢?
二哥回家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的角角落落。于是,第二天晚上,就由父亲陪着二哥到小队部求情认罪。每回总是被小队干部哭得狗血喷头;有时,小队还会在社员会上对二哥的资本主义思想进行专门批斗。二哥站在台前,低着头,一声不吭,任他们声嘶里声嘶力竭地喊爹骂娘。任别人往脸上、身上吐啖,任别人拳打脚踢,他只是默默无助地站着接受批斗。最后,又以上交小队240元(相当于当时全小队年终一半的收入)的重罚完事。
每天深夜,当母亲站在院子大门旁看着二哥在父亲的陪同下一拐一瘸走来时,母亲总是心疼地暗自流泪。然后帮二哥端来热水,看着二哥洗脸,看着二哥吃饭。然后再说些开心导的话,再督促二哥早点休息,别误了明天的出工。二哥离开后,母亲总会对父亲说:明年就再别让老二出门了,看把娃折腾成什么样了。父亲只是巴哒巴哒地抽着旱烟,什么也不说;半天后,扑地一声吹灭煤油灯,只听见一声长叹在浓浓的烟味中经久不息。
春节很快就要到来了,我们的新衣服也很快被全村有名的裁缝三芬做好了,只等大年初一就可以穿新衣放花炮走家入户地大拜年了,那个急切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
除夕晚上,等母亲带领嫂子把一年一度的年夜饭端上炕桌,我们在二哥的带领下,为先人点燃香烛,为父母磕头拜年后,先接受父亲为全家每人二角钱的盘缠钱,接下来就是喝酒吃菜。二哥趁机和我们几个孩子玩一种“大压小”赢核桃的游戏。事前说好,谁赢谁输,绝不反悔。过了不一会,我们几个小孩手中的核桃都被二哥赢走了,那可是一正月的玩意;我们心里当然不甘心,于是又以一毛钱五个核桃的条件,从二哥手中买回了核桃再与二哥比输赢。不一会我们又一次输得精光。这时的我们只能一个个哭丧着脸,过年的高兴劲一扫而光,个个像泄气的皮球,坐在热炕的角落不作声了。
二哥看到我们黔驴技穷的样子,然后笑着把赢我们的核桃和钱全还给了我们,然后说:小赌是输钱财,大赌丢性命。在赌场上不要信运气,粘上赌,没有不输的,你们一定要记住。30多年过去了,二哥的话至今还牢记在我心间,也成了我至今与赌无缘的最直接原因。
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清水河畔,从而沿续了将近30年的农村大集体制宣告结束,家庭土地联产承包制让农民有了自主经营土地的权利。当年,当全村的人还在为种玉米还是种高粱而深思熟虑的时候,二哥却动员父亲,将我们家的几亩责任地全都种上了小麦。结果是当年夏天就获得了丰收,从当年六月开始,我们一家提前一年吃上了白面馒头,从此告别了玉米饼、高粱面的历史。
随着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原先小队的生产资料也相应地分到了各家各户。于是,二哥又利用自己在外学得的修理技术,免费为全村的人家修理架子车。记得当时,二哥是白天忙自己地里的话,晚上又加班加点帮别人家修理架子车,有些当年批斗过二哥的人家,还托人请二哥去修理。二哥当然是不记前嫌,有叫必到,从此赢得了全村人的称赞。
土地承包到户,当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再为吃饭发愁的二哥,又一次名正言顺地到外地挣钱去了。等到年终回来是,他不但挣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还意外地学会了别一种手艺――做牲畜的拥脖(一种套在牲畜脖子上,用来拉犁拉车的附助护具),从此,二哥就白天经营责任地,晚上加班做“拥脖”,父亲就忙着赶市卖。当年我们家就过上了衣食不愁的生活。
第二年,在二哥的张罗下,高中毕业不久的三哥结婚了。看着家中人口的增多,经与父亲商量,次年春天,二哥从家中分了出去,临时居住在原知青点的宿舍。谁也没有想到,到了10月,二哥却撒手人寰,留下了四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和三十多岁的妻子,还有父母、亲人无可比拟的心痛。
后来,听二嫂她们说,自分家后,二哥时常犯头痛,但少则一天,多则二三天就会好的。五月份二哥又外出了一趟,计划着多挣点钱,早日实现修建自己房院的美好梦想;然而,他就这样匆匆地带着遗憾走了,没有留下任何交待。后来据医生分析,二哥得的可能是脑梗塞,因为没有重视,所以错过治疗。
二哥去世后,三哥通过别人说情,又请二嫂他们回到老院子一起生活,但到了第二年,独立性强的二嫂又搬了出去。从此,那年仅12岁侄子不得不辍学帮他母亲经营土地,同时还抽空带着三弟在集市上贩卖蔬菜来维系全家五口人的生计;二嫂也见缝插针地编麦辫而补贴家用(当时一条8米长的麦辫才卖二角三分钱)。
后来,在三哥的帮助下,大侄结了婚,二侄参了军,上了军校成了军官,二嫂家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好转。
近来年,二哥家的日子又有了更大的改观,他的三个在家的儿子联合办了一家彩钢场,其生意红火让全村人交口称赞;在二哥的8个孙子里,有在部队转士官的,有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有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其余上初中、高中的都是品学兼优。
相信二哥的在天之灵,一定能感到无比的欣慰。
★ 漫流诗歌
★ 三生石诗歌
★ 祖国颂 诗歌
★ 诗歌:渴望
★ 梧桐梧桐诗歌
★ 笔墨纸砚诗歌
★ 爱祖国诗歌
★ 温馨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