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岁幼儿怎么学数学题(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APPPP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拨电话
家长可以念号码,由孩子拨通电话。当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换一下分工,由孩子大声地念出纸上的电话号码,家长负责拨电话。平时要训练孩子记住家里的电话和爷爷奶奶家的电话,训练孩子记忆不规则的数字组合。
2、串木珠
串木珠的过程中锻炼孩子小手的力量,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家长可以先拿三颗木珠,给孩子看了以后藏起来,然后请孩子也拿出相同数目、相同形状、相同颜色的木珠(木珠数量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自定)。
家长再拿几颗木珠,用线串起来,让孩子看了几秒钟后藏起来。接着让孩子也和你串一样的木珠。(难度可逐步加深,也可以把排序、大小等知识渗透到游戏中,如让孩子把木珠从小到大串起来等。)
3、玩纸牌
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纸牌,可以按“1、2、3、……”的规律、“1、3、5……”的规律,“1、4、7……”的规律,也可以按你能想到的规律。在让孩子看过你所摆放的牌后,你将牌收起来,再重新按原来的规律进行摆放,但是你所摆放的牌中已经有一张或几张被你拿开了。这时,你就让孩子将你所拿开的牌补上。
这个游戏让孩子学会归纳数字的规律,有利于培养他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的耐心。但是,由于这个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家长一定要适可而止,千万别因游戏难度过大而伤害了孩子学习数字的积极性。刚开始的时候,
孩子有些畏难情绪是在所难免的,但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同时帮他分析其中原因。
4、房小游戏
将素菜和荤菜卡片放在桌上,各排列在一边,然后由家长来“点菜”,由孩子来“配菜”。比如,家长要求孩子配两盘菜,每盘菜中要有1根黄瓜、2只鸡蛋。那么孩子就必须找出2根黄瓜,4只鸡蛋。这个游戏还可以反向进行,比如,家长告诉孩子两盘菜中有4棵青菜,6只鸡蛋,问问孩子,每一盘菜中有几棵青菜、几个鸡蛋。
1. 一斤白菜5角钱,一斤萝卜6角钱,那一斤排骨多少钱?答案:一两等于十钱一斤100钱
2. 在路上,它翻了一个跟斗,接着又翻了一次(猜4字成语)??答案:三翻两次
3. 有一位刻字先生,他挂出来的价格表是这样写的刻“隶书”4角;刻“仿宋体”6角刻“你的名章”8角;刻“你爱人的名章”1.2元。那么他刻字的单价是多少??答案:每个字两角
4. 将100颗绿豆和100颗黄豆混在一起又一分为二,需要几次才能使A堆中黄豆和B堆中的绿豆相等呢??答案:一次
5. 3个人3天用3桶水,9个人9天用几桶水?答案:9捅
6. 三个孩子吃三个饼要用3分钟,九十个孩子九十个饼要用多少时间?答案:三分钟
7. 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答案:一个也没有掰到
8. 一个苹果减去一个苹果,猜一个字。答案:0
9. 从一写到一万,你会用多少时间?答案:最多5秒,10000
10. 怎样使用最简单的方法使X+I=IX等式成立?答案:1+X
11. 买一双高级女皮鞋要214元5角6分钱,请问买一只要多少钱?答案:一只不卖
12. 有三个小朋友在猜拳,,一个出剪刀,一个出石头,一个出布,请问三个人共有几根指头答案:六十
13. 浪费掉人的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的会是什么东西?答案:床
14. 一把11厘米长的尺子,可否只刻3个整数刻度,即可用于量出1到11厘米之间的任何整数厘米长的物品长度?如果可以,问应刻哪几个刻度?答案:可以刻度可位于2,7,8处.
15. 考试做判断题,小花掷骰子决定答案,但题目有20题,为什么他却扔了40次?答案:他要验证一遍
16. 一个挂钟敲六下要30秒,敲12下要几秒?答案:66秒
17. 什么时候4-3=5?答案:算错时
18. 王大婶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又各有一个姐姐和妹妹,请问王大婶共有几个孩子?答案:五个
19. 有二个空房间,一间房间有三盏灯,另一个房间有三个开关,每一个开关只能打开一盏灯,如果你只可以进每个房间一次,那你要如何知道那个开关控制哪盏灯?答案:将一个开关打开五分钟,再开另一个开关,到另一房间
5岁幼儿诗歌
1、《祖国妈妈》
您是蓝蓝的天空
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
祖国妈妈
您是广阔的海洋
我们是海中欢快的鱼群
祖国妈妈
您是富饶丰美的草原
我们是幸福顽皮的小羊
啊,祖国
您是慈祥的妈妈
儿女们要努力学习
天天向上
从小奋发图强
长大为您添彩增光
2、《冬思》
秋风起,落叶飘。
站在风中微觉一丝凉意。
随手捡起一片树叶,
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悲哀。
树叶呀,树叶。
你为何要在秋天枯萎?
你为何不?
我多希望有一天,
走在树旁不再有落叶。
我多希望有一个地方,
树常年是绿色的。
我喜欢绿色,
更喜欢那绿色的世界。
3、《祖国,感谢您》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赐予我金色的生命!
黄皮肤,
黑头发,
黑眼睛,
让我的身体里流着炎黄子孙的热血!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给予我优美的环境!
游黄山,登长城,过三峡,
让我在这青山绿水中自由地徜徉,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传授我渊博的知识!
学天文,习地理,明历史,
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感谢您,我的祖国妈妈!
5岁幼儿寓言故事篇一
古时候,有个穷秀才进城考试,他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小客栈住下。
晚上,秀才在房间里温习功课。突然,天色大变,雷声隆隆,哗啦啦下起雨来。
不一会儿,门外的地面上就涨满了水。一群小蚂蚁来不及躲回洞里,在水洼里挣扎着。“救命啊!”“救命啊!”
秀才看见了这群奄奄一息的小蚂蚁,他觉得蚂蚁们好可怜呀!于是,秀才急忙捡来一根树枝,伸到水洼里。“可怜的小家伙们,快爬到树枝上来吧!”
小蚂蚁们一只接一只地从水洼里爬到树枝上,全都得救了。
“谢谢你,”蚂蚁们对秀才说,“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第二天秀才参加了考试,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有个错别字:试卷中的一个“天”字少了一横,变成“大”字。
考官
5岁幼儿学数学方法
一、数学知识的特点
前面已经阐明,数学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1,2,3,4……等等数字,绝不是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而是人类所创造的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正如卡西尔(E.Cassirer)所言,“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对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 也就是说,数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
1、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说一堆橘子的数量是“5个”时,并不能从其中任何一个橘子中看到“5”这一属性,因为“5”这一数量属性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橘子中,而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所有的橘子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我们要通过点数得出橘子的总数来,就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可以说数目概念的获得是对各种关系加以协调的结果。
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像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样简单,实际上是一种逻辑知识的获得。按照皮亚杰的区分,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会知识。所谓社会知识,就是依靠社会传递而获得的知识。在数学中,数字的名称、读法和写法等都属于社会知识,它们都有赖于教师的传授。如果没有教师的传授,儿童自己是无法发现这些知识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数理知识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得,而这两类知识之间又有不同。物理知识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如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儿童要获得这些知识,只需通过直接作用于物体的动作(看一看、尝一尝)就可以发现了。因此,物理知识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简单抽象”。逻辑数理知识则不同,它不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因而也不能通过个别的动作直接获得。它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反省抽象所反映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幼儿掌握了橘子的数量“5”,就是抽象出了这堆橘子的数量关系特征,它和这些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无论是横着排、竖着排,或是排成圈,它们都是5个。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
总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逻辑的思考的过程。它必须依赖于对各种逻辑关系的协调,这是一种反省的抽象。
2、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还不仅仅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从中抽象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数学关系。即使是幼儿阶段所学习的10以内的自然数,也具有抽象的意义。比如“5”,它可以表示5个人、5只狗、5辆汽车、5个小圆片……任何数量是“5”的物体。只有当幼儿懂得了数字所表示的各种含义时,才能说他真正理解了数字的意义。这不仅需要他能从一堆具体的事物中抽取出5这一数量属性,还要能把这一抽象的计数原则运用于各种具体的事物身上,知道“5”不仅属于5只橘子,它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关系。
幼儿要能理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必须具备一种抽象的逻辑思考能力,即要能摆脱具体事物的干扰,对其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思考。如在进行“5的分合”时,具备抽象思考能力的幼儿就能理解,他分的不仅是5个橘子,而且是一个抽象的数量“5”。他分的结果也不仅对当前的事情有意义,而且能够推广到其它任何数量为“5”的事物上面--它们都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进行分合,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数量。反过来,如果幼儿不能进行抽象的思考,即使他能够分5只橘子,也不一定会分5个苹果,因为对他来说这又是另一件事情了。
由此可见,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数学关系的过程。幼儿要能理解数这种抽象的逻辑知识,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幼儿是否具有了这些心理准备呢?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
幼儿有没有逻辑呢?皮亚杰认为是有的。儿童通过反省的抽象所获得的逻辑数理知识,正是其逻辑的来源。这里要解释的是,皮亚杰所说的逻辑,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的“逻辑”,而是包含两个层面,即动作的层面和抽象的层面。儿童逻辑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的层面向抽象的层面转化的规律。他对儿童逻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应结构、序列结构和类包含结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儿童的基本的逻辑结构。也就是说,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的心理逻辑是相对应的。幼儿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准备。那么,幼儿的思维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什么样的逻辑准备呢?
1、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
我们以数学知识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观念--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为例,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
2、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
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在一岁半左右,幼儿具备了表象性功能,这使得抽象的思考开始成为可能。幼儿能够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对已经不在此时此地的事物进行间接的思考。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头脑中进行思考,这是幼儿抽象思维发展的开始。然而,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逻辑的思考,则是在大约十年以后。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幼儿要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个抽象的逻辑。这不仅需要将动作内化于头脑中,还要能将这些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自如地加以逆转,即达到一种可逆性。这对幼儿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让一个成人讲述他是怎样爬行的,他未必能准确地回答,尽管爬行的动作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他需要一边爬行,一边反省自己的动作,将这些动作内化于头脑中,并在头脑中将这些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才能概括成一个抽象的认识。幼儿的抽象逻辑的建构过程就类似于此,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比成人更大。因为在幼儿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内化的、可逆的运算结构。表现在上面的例子中,幼儿既不能在头脑中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能建立一个序列的结构,而只能局限于具体事物,在动作层次上完成 相关的任务。
小螃蟹
小螃蟹,真骄傲,
横着身子到处跑,
吓跑鱼,撞倒虾,
一点也不懂礼貌。
★ 幼儿学唐诗
★ 三字经幼儿学
★ 幼儿学数学方法
★ 5岁儿童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