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灵动的翅膀(网友来稿)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会发光呀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飞灵动的翅膀(网友来稿)(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会发光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放飞灵动的翅膀(网友来稿)

篇1:放飞灵动的翅膀(网友来稿)

甘肃省白银区二校 罗晓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并取得了不少经验。本文仅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创新火花谈点看法。

一、多一些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语文教学中注重探究,有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教学《称象》一文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各抒己见,其中,张越同学提出以“人”代“石”的好办法,省去了搬石的辛苦与麻烦。我不失时机地说:“这个办法真好!老师都没有想到。你比曹冲还聪明。同学们听了向张越投去赞赏的目光,同时纷纷开动脑筋,出谋划策,探索更好的办法。

二、多一些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置作业也是这样。一成不变的作业只能抹杀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变得机械,懒惰。为此,我经常根据不同的课文改变作业的形式,如:自编字谜,做难字卡,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和爸爸妈妈分角色读课文,对情节性强的文章,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演一演,朗读录音等等,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学生的智慧潜能得以激发,着实令人欢欣。比如:在学了《妈妈的爱》一文后,我鼓励学生也当回小诗人,仿照课文结构,写出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在一个很冷很冷的夜晚,

妈妈不时帮我盖好被子。

啊,妈妈的爱是暖和的棉被。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热得满头大汗,

妈妈给我买了一根雪糕。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可口的雪糕。

一次,我感冒了,妈妈给我又是喂水又是喂药。

啊妈妈的爱是治病的药。

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连平时让人头痛的牛强强也诗意大发,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奋笔疾书。

这次作业,不仅使语文知识得到了迁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学会了理解、感动和知恩图报。

作者邮箱: zyd0943.sina100@.com

[放飞灵动的翅膀(网友来稿)]

篇2:放飞灵性的翅膀

放飞灵性的翅膀

新课程下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无动口、动脑、动手的语文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增长。长此以往,其后果是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消弱乃至丧失。学生失去的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情和灵气。

那么语文教学应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灵性得到充分展示呢?

一、平等和谐,民主开放

在课堂上,学生隽逸奔放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得以弘扬和生发,有赖于师生关系和谐,亲密无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展示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与宽容,自由交流成为常态。在晶莹明澈、静谧安详的氛围中,开启幽闭的心扉,释放禁锢的情愫。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赖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如特级教师之玉恒教《登山》一课时,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脸上始终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和蔼、亲切。第一句话就问:“同学们,今天第一次和你们见面,你们想跟我说点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拉近了。在学生心中,支老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先生了,而是一位平等的朋友。课堂教学就在这样平等、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二、充分信任,完全自主

传统的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儿童少年的自主发展。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关系上,强调教的作用,忽视学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只是当作教的对象、当作物。这种教育,摧残儿童少年的心灵,限制儿童少年的个性发展,压制学生自主发展。

在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用“自主学习”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按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在强调学生共性发展的前提下,突出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展示。

自主,体现在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选择表达方式,然后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

如有位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这样说:“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那就按你们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教师完全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使他们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有的主张通过朗读比赛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主张通过表演来体会文章情感……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望都被教师激活了。

在这里学生始终是主体,一直在唱主角。他们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自己认真地读,自己去领悟、体验、揣摩、去探求,去发现课文的真谛。而老师则是一位高明的导演,他组织、引导、点拨、调整,充分注意个体差异,激励他们开发潜能,发展个性,鼓励学生创新主见,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真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开放操作,引导创新

目前的语文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天性、灵性。我们追求的教学的最佳效果应是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与弘扬,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创造性人格的生成与确立。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在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质疑

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黄盖用的计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种答案汇集课堂。这时老师再略作点评,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老师评点”的学习模式,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这样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语言的探索者、实践者。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学生敢提、会提问题正是智慧火花的闪现。

2、辩论。未来社会需要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有位老师教《落花生》这课,老师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栏目搬进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并实话实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有人认为做人要做花生那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有人则认为未来是竞争的时代,不展示自己不行,应作苹果那样的人;而有人则认为未来是竞争的时代,不展示自己不行,应做苹果那样的人;而有人则认为人要学会取长补短,既要做到外表美,也要做到内心美,适当展示自己,恰当表现自我。整个辩论中,学生议论纷纷,畅所欲言,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呈现出自由开放的状态,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而出。这样的辩论,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给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提供了空间。

3、引导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里翱翔。

如在教《荷花》一课时,老师提问:“白荷花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仿佛想干什么?”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仿佛看日出,想跟飞舞的蜻蜓亲吻,想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思路开阔,富有情趣,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这时,作者、教者、学者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

都要掌握适当时机,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师生生命的智慧。

篇3: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活动目标:

⒈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深化认识。(喜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⒉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续编故事,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⒈有关“动物王国”.课件。

⒉小鹰、狼、小羊、狐狸、乌鸦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动物王国去。

⒉(导游)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听说小朋友们要来,瞧!一大早,它们就兴冲冲地赶来了。

⒊播放“动物王国”.课件,有本单元学习的小鹰、狼、狐狸、乌鸦等动物。

二、矛盾激“愤”,引辨。(复述课文)

⒈来到了动物王国,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⒉部分同学戴“狐狸”等小动物头饰上。

⒊学生尽情发言,把对小动物的看法当面说出。

(有的批评、指责狼和狐狸;有的关切地问小羊“狼又欺侮你了吗?”并给他出意;有的教育小鹰不要太骄傲了……)

⒋激“愤”引辩。

⑴师:狐狸,为什么大家对你有那么多意见?

⑵狐狸(笑):老师您别听他们瞎说,不就是昨天乌鸦“给”了我一块肉嘛!(制造矛盾)

⑶围绕“给”――“骗”辩论。

抓住辩论的契机,引导全体学生表演,复述课文。(重点把握三次骗的'神态“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⑷表演:“狐狸”和“乌鸦”再现骗肉场景。

⒌讨论、明理。

⑴明明是“骗”,偏偏要说成“给”,你认为狐狸有什么特点?(如:狐狸太狡猾了。)

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⑶学名言,深化认识。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三、想像放飞,引“异”(续编故事)

(师)爱听奉承话的乌鸦上当受骗了,它能否接受教训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动作演示),到奇妙的未来世界去。

⒈出示: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碰巧又被狐狸看到了……

⒉议议、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基本有两种①乌鸦再次被骗②乌鸦没上当)

⒊小组活动,如若再次骗肉成功,狐狸会怎么说,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

如果让你去帮乌鸦,你会出什么主意?

⒋演狐狸和乌鸦的同学到同学中去取经。

改变称呼“乌鸦大婶、乌鸦大嫂、乌鸦小姐”变花样赞美→乌鸦再次上当。

⒌看来,乌鸦还应再动脑筋,孙老师这儿还有一句“名言”要送给小乌鸦和同学们。

⑴遇事多动小脑瓜,想办法、勤思考,优秀少年顶呱呱!

⑵和上句名言比较,找出缺少了什么?(名人)

⑶猜猜看,名人是谁?(引出伟大的小学教师孙老师。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如很多学生说出了马克思、毛泽东、艾青等人物)

⑷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你,你能学名言的方式自编名言送给这些小动物吗?(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的目的)

⑸学生讨论、发言,注意“名言”要简洁,要有针对性。(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送给小鹰……)

⒍现在,就让我们开动小脑瓜,帮帮乌鸦吧。

⒎学生讨论、发言,注意正面引导,并引导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自选作业,引“趣”。(才艺展示)

⒈参加了这次活动,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还想干点什么,赶快开始吧!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活动,(可自主也可团体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活动方式有:绘画、讲故事、编儿歌、捏橡皮泥等,反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或其它相关动物的情况。

⒊活动成果展示。

五、宣布活动结束。

◆[-04-27]

放飞想象的翅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放飞灵性的翅膀

新课程下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无动口、动脑、动手的语文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增长。长此以往,其后果是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消弱乃至丧失。学生失去的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情和灵气。

那么语文教学应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灵性得到充分展示呢?

一、平等和谐,民主开放

在课堂上,学生隽逸奔放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得以弘扬和生发,有赖于师生关系和谐,亲密无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展示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与宽容,自由交流成为常态。在晶莹明澈、静谧安详的氛围中,开启幽闭的心扉,释放禁锢的情愫。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赖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如特级教师之玉恒教《登山》一课时,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脸上始终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和蔼、亲切。第一句话就问:“同学们,今天第一次和你们见面,你们想跟我说点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拉近了。在学生心中,支老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先生了,而是一位平等的朋友。课堂教学就在这样平等、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二、充分信任,完全自主

传统的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儿童少年的自主发展。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关系上,强调教的作用,忽视学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只是当作教的对象、当作物。这种教育,摧残儿童少年的心灵,限制儿童少年的个性发展,压制学生自主发展。

在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用“自主学习”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按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在强调学生共性发展的前提下,突出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展示。

自主,体现在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选择表达方式,然后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

如有位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这样说:“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那就按你们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教师完全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使他们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有的主张通过朗读比赛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主张通过表演来体会文章情感……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望都被教师激活了。

在这里学生始终是主体,一直在唱主角。他们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自己认真地读,自己去领悟、体验、揣摩、去探求,去发现课文的真谛。而老师则是一位高明的导演,他组织、引导、点拨、调整,充分注意个体差异,激励他们开发潜能,发展个性,鼓励学生创新主见,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真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开放操作,引导创新

目前的语文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天性、灵性。我们追求的教学的最佳效果应是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与弘扬,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创造性人格的生成与确立。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在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质疑

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在教学过程 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黄盖用的计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种答案汇集课堂。这时老师再略作点评,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老师评点”的学习模式,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这样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语言的探索者、实践者。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学生敢提、会提问题正是智慧火花的闪现。

2、辩论。未来社会需要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有位老师教《落花生》这课,老师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栏目搬进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并实话实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有人认为做人要做花生那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有人则认为未来是竞争的时代,不展示自己不行,应作苹果那样的人;而有人则认为未来是竞争的时代,不展示自己不行,应做苹果那样的人;而有人则认为人要学会取长补短,既要做到外表美,也要做到内心美,适当展示自己,恰当表现自我。整个辩论中,学生议论纷纷,畅所欲言,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呈现出自由开放的状态,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而出。这样的辩论,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给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提供了空间。

3、引导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里翱翔。

如在教《荷花》一课时,老师提问:“白荷花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仿佛想干什么?”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仿佛看日出,想跟飞舞的蜻蜓亲吻,想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思路开阔,富有情趣,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这时,作者、教者、学者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

都要掌握适当时机,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教学过程 始终体现师生生命的智慧。

篇5: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人们在生产劳动之前,必须在头脑中预见行动的结果,然后按照预想的奋斗目标,有目的地行动。这种关于行动过程以及行动所要求达到的目的的表象,就是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上,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还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

臂如《颐和园》课文中只有两幅插图,我就根据课文内容,找了几幅颐和园优美的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颐和园的迷人景色: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每一幅的横匾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一排排金碧辉煌的排云殿,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碧玉般的昆明湖,倒垂的杨柳,雕刻着小狮子的十七孔桥。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在颐和园游览,看见这美丽的景色,你会说什么?

孩子们就象欣赏一首名曲,个个双眸凝视着挂图,仿佛不是置身课堂,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颐和园流连忘返哩。使教学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延伸课文,展开想象。

这是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缔,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下面两种。

1、课堂延伸,丰富想象。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想象活动是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进化的,实践活动是他们想象的源泉,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的适当指导与点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根指挥棒,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

在教学《小珊迪》一课中,当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就请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并质疑问难。有学生这样问:“小珊迪是怎样被马车轧断腿的?又是谁把他送回去的?他当时想的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并没有解答,因为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一味强求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一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他们的想象能力。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后延伸题:想象一下,从小珊迪接过那个先令“转身就跑”到他被马车撞倒这一段时间的情况。我启发学生可以这样想:他会跑到哪里去换零钱?怎么换?换到钱以后他心里想些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给马车撞了?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是谁把他背回家的?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  自己编写,字数不限。如此,学生想象的翅膀慢慢地扇动起来。

2、编写“续集”,发挥想象。

课文分析完后,似乎该学的都学完了,但对有的课文而言并没有完,仍可大做文章。将要学完课文时,教师创造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在已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延伸,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课文编写“续集”。而“续集”的内容不多加限制,让学生的大脑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想象。在教完《捞铁牛》一课时,我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让学生说说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你会用什么方法?现在你又会用什么方法?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学生们有的说用绳子把铁牛拴住,然后象纤夫一样拉上来;有的说用船拉。现在则可以用汽车,用起重机,用飞机,用吊车

[1] [2]

篇6:放飞想象的翅膀作文

清澈见底的池塘四周有一片碧绿的草地。在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正望着浅蓝的天空中白色的云,托着腮静静的想。

这群可爱的孩子看了一会儿。

其中,穿红色衣服的女孩说:“那是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和暖羊羊正手拉着手在跳舞”

接着,穿黑色裙子的小姑娘说:“大家快看呀,那边一群大白马正在吃草呢!”

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说:“哪儿有绿油油的草啊!草在哪里?”

穿黑色裙子的小姑娘说:“草在那儿!”

看,那群可爱的小孩为浅蓝的天空中那白色的云,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快看那儿,白云变成了飞机,哈哈,又变成了火车,不,是火箭,是大海中的轮船,是百变机器人,是公路上的汽车,啊,百变超人,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位高个子的男生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群可爱的孩子争着说,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告诉了同伴,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变换无穷的白云,给每一个天真灿漫的孩子,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飞到了快乐的童年,使每一个孩子都变成了世界上最开心,最富有的人。

【放飞想象的翅膀作文(4篇)】

篇7:放飞梦想的翅膀作文

梦想的翅膀,带我们飞翔到世界的各个地方;梦想的翅膀,让我们感受阳光的温暖;梦想的翅膀,带我们去感受春天降临时飘来的阵阵花香;梦想的翅膀,带我们去看天空绽放出的蔚蓝。让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在纸飞机上,让它带着我们的梦想一起飞向天空。

今天上午的作文课上,老师说要做一个游戏。那个游戏是让我们每个人叠一架纸飞机。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怎么叠纸飞机,不过具体的步骤我已经忘了,按照零零碎碎的记忆,我拿纸折了半天终于折好了一架飞机。抬头看看组里的其他同学都已经折完了,有的把“飞机”飞出去了。老师看看同学们都折得差不多了,让我们在“飞机”的机翼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梦想。

老师让我们来一个纸飞机大赛,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先从小组里选出冠军,然后从那些“冠军”里再评选出一个“冠军”作为这次纸飞机大赛的“终极冠军”。说完游戏规则后,第一组马上开始了比赛,站到了讲桌那里,随着老师的一声开始,各种各样的飞机马上从各自的主人手里“飞”了出去,赢家诞生了,是马东山。第一组结束,轮到我们第二组了。“一、二、三”还没等老师说完,杨泽和刘龙浩的飞机就已经飞出去了。两个人是有点儿过于激动了吧!很可惜,两个人因为犯规所以取消了这次比赛的资格,就剩下我们4个人了,每个人的获胜机会大大增加。“一、二、三开始”我手向前一投,就看见“飞机”已经脱离了我的手掌心,带着我的梦想的飞机虽然已经降落,但我的梦想却一直在我的心里。我虽然不是第一名,但也是很开心!差一点儿就赶上“冠军”田宇的飞机了,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吧!不一会儿,各组的冠军都已经选出来了,一共有八、九个人。在教室里比赛的话,会感觉有点儿小,所以我们去了礼堂观看“冠军们”与“冠军们”的比赛。各组的人都在给组内的冠军加油。老师喊完开始的那一刹那,参赛者手里的“飞机”都已经离开了各自的主人,向远方飞去,最后的冠军是马东山。我要把飞机好好地保留下来,因为它带着我的梦想,我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当飞机再一次敞开翅膀飞翔的时候,也是我梦想开始的时候。

篇8:放飞梦想的翅膀作文

我有一间小屋,它既是我的卧室,又是我的书房。在这间小屋中生活着许多书精灵,他们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同时又为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每一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我都会在屋子里拿出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品读,有一本书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是吴洲星写的《红舞鞋》,这本书以女生李莎莎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平凡的李莎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参加舞蹈大赛的资格,而在这期间里,朋友的背叛、伤害及大人们的纠结往事纷纷而来,可主人公李莎莎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勇敢的心,最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蜕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个凄凉但美丽的故事令我感慨万分,李莎莎为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变得坚强勇敢,她为了成功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那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李莎莎那样朝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呢?还有主人公李莎莎身上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值得我去学习。

除了《红舞鞋》一书以外,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红豺》也让我为之感动,豺与狼本为天敌,可一匹名叫火烧云的母豺却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仇敌的孩子——狼崽甜点心。火烧云将复仇的火焰化成了柔情而伟大的母爱。在这跨越种族之间有这样一种爱在无声无息的流淌着……当我读完此书后,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啊,母亲的爱如甘露般美妙如阳光般灿烂。所以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母亲孝顺母亲。只有这样,爱才会如星光般闪烁在母亲与孩子之间!

不仅仅是《红舞鞋》《红豺》,其他的书也带给了我不少知识与感悟,如:儿童小说家杨红樱的《笑猫日记》让我走进了动物心中那个奇妙的世界;美国作家弗兰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小公主》使我学会了宽容善良,有爱心等品质;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令我懂得了不管对学习还是生活都要积极向上,奋斗拼搏……

这每一本书都送给了我无穷的知识与一切美好品质。当我在书海中徜徉,在书的天空中飞翔时。我在书中所积累的成果已逐渐化成了一根根羽毛,一双双翅膀,一块块石头,一盏盏明灯。轻轻地引领着我在梦想的道路上前进,慢慢的使这颗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

放飞学生自由的翅膀

放飞缺点的翅膀抒情散文

请放飞我的翅膀作文

灵动的音乐作文

灵动课堂12月教学反思

灵动课堂的心得反思

灵动的音乐优秀作文

放飞梦想

放飞风筝

放飞爱心

放飞灵动的翅膀(网友来稿)(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放飞灵动的翅膀(网友来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