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规律》(共含7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林舒晴林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排列的AB、ABB规律,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探索用声音、动作、不同材料等表示两种规律。
2、根据已有经验,用材料或动作表现AB、ABB规律。
3、尝试创编新的规律,分享创编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根据已有经验,用材料和动作表现AB、ABB规律。
活动难点:
尝试创编新的规律。
活动准备:
PPT、黄色、红色圆形卡片若干张,地垫若干、夹子若干、花生若干、玉米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AB规律排列模式
1、引导幼儿发现幼儿生活中的规律
师: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来幼儿园?什么时候回家?
幼:早上来幼儿园,下午回家。(出示课件太阳、月亮)
师:原来小朋友的生活这么有规律。
2、观察活动室内的AB规律。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也藏着这个规律呢,谁发现了告诉老师。
幼:椅子是一个红一个蓝,老师穿的衣服是一道黑一道白。
师:哦,原来颜色有规律的排列出来是这么的漂亮。
3、请小朋友用卡片表现AB规律。
师:请一位小朋友用红色、黄色的圆形卡片把这种排列规律排出来。
二、感知ABB规律。
1、观察图片,发现ABB规律
教: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图片,这里藏着一个规律呢,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发现?(教师播放PPT)
2、请小朋友用卡片表现出ABB规律。
师:请一位小朋友用红色、黄色的圆形卡片把这种排列规律排出来。
3、游戏“铺小路”
师:老师这里有两种颜色的地砖,请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新排列规律设计一条小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决定该怎么铺,请个别幼儿动手铺出小路。)
师:小路铺好了,我来走一走吧。我刚才是怎么走的?
幼:在红色砖上单脚跳,在绿色砖上双脚跳。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走小路)
师:其实走小路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同的动作,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全体幼儿跟这位小朋友走小路。)
三、发现AB和ABB的不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新的规律
1、出示黑板上的两次排列结果,请幼儿观察。
师:这两个规律,它们哪里不一样?。
师:还可以怎么变化?
师:哦,这样一变化就变出了新的.规律来了,你们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五个人一组,用操作材料把你变出来的新规律表现出来吧。
2、幼儿操作,尝试创编新规律。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并把幼儿的新规律拍照。
3、(小朋友回到座位)在大屏幕上展示孩子创编出来的新规律。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新的排列规律,我们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师:我们还可以用声音来表现一下。
四、延伸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藏着有趣的规律呢,跟着王老师一起到幼儿园里找一找吧。(听音乐有规律的做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动手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简单的模式进行循环排序。
活动准备:
相架、照片、图片、珠子
重点及难点:1、幼儿自己设计图例 2、按设计图进行装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相架和头饰,因其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师:昨天我们做了许多相架,但是请你们来观察一下,你们的相架和老师的相架哪个更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相架四周用有规律的图案进行装饰)
2、说一说是什么规律?
3、出示头饰:引出有规律的装饰头饰
师:昨天小朋友还说要为表演区制作头饰,表演时会更美。今天有小朋友带来了头饰,我们来看一看,是怎样装饰的
4、出示设计图(3张):师:你们知道张老师和做头饰的阿姨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漂亮相架和头饰吗? 因为我们都是先当设计师,设计了漂亮的装饰卡片,然后按照我们设计的图案进行装饰,这样既不会出错,又会很漂亮。
二、设计装饰图例
师:下面请你们来当小设计师,进行设计你们的装饰图,愿意制作相架的到一组和二组,装饰头饰的到三组
1、教师指导幼儿设计图例
(1)、每组投放两个层次的图例卡(白卡片、有简单规律的卡片)
(2)、分别观察和指导幼儿设计图例
三、装饰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按自己设计的图案进行装饰活动,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师:设计完图例的小朋友,就可以按你们设计的图案进行装饰了。
四、分享活动:请幼儿对小朋友装饰的作品进行评价,寻找其中的规律。
中班数学活动《找规律》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教具:规律卡
3、学具: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占场地一侧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神秘小客人,它是谁呢,当当当当(出示手偶小猴),我们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
2、在欢快的音乐中师与幼儿入场地做游戏(幼儿依次跳过地上方格)入座
3、课件:引导观察小房子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开心!我们找找刚才的房子有什么规律吗(幼儿:1个房子、2个房子、1个房子、2个房子、、)师幼一起看课件说完房子。
4、师小结:1个房子、2个房子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二、探索发现,积极参与
1、听一听
(1)先课件导语:小猴玩的可开心了,邀请我们去水帘洞参观,进水帘洞要有密码,密码在小猴身上是什么呢?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观察啊
(2)通过倾听教师发出的各种声音——师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声
(3)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规律——AB模式。
师:刚才小猴做了那些动作拍几下手,叫几声,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赶快输入密码吧。
师幼一起学小猴拍1下,叫1声哈,进行连续重复五组
2、想一想
(1)先课件导语:哇终于到小猴家,水帘洞后面发现有一条路,这条小路按什么规律排列?
(2)通过观察课件中小路的图形排列,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AAB模式。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课件先显现2组)接下来呢(幼儿说,课件全部跟显示出来)
(3)师小结: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师幼看课件说完)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3、涂一涂
(1)先课件导语:哇原来这条小路是通向小猴家的桃园呀,这里这么多的桃子,我们一起数数吧
(2)先观察红桃子和绿桃子的'排列规律,再尝试给后半部分补充涂色,探索物体排列的——ABB模式。
师:(点一下显1个红桃,点一下显2个绿桃),咦后面桃子颜色不见了,应该什么颜色?(幼儿说颜色,师操作填色)。
(3)师小结:1个红桃2个绿桃、(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4、找一找
(1)先导语课件:哇舞会开始了,看看谁来了?
(2)鼓励幼儿说一说猴子的排列规律,再找一找谁不见了,帮猴子们找回位置。认识物体排列的AABB模式。
师:(课件:2只大猴2只小猴,)谁藏起来了?(幼儿说出,课件点出)原来是2只大猴。这次谁又藏起来了(接着找出2只小猴)
(3)师小结:2只大猴2只小猴、(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5、跳一跳,说一说
(1)先导语课件:舞会开始了,该我们表演节目了,表演什么呢?请听音乐。
(2)在热情的音乐中通过身体律动,感知AABB、AAB和ABB三种规律模式,并说一说三组动作分别可以用课件上的哪组图形规律表示。
感知AABB:师幼一起拍2下手、跺2次脚。
感知AAB:师幼一起小兔跳2下、做1个造型。
感知ABB:师幼一起拍1下手、拍2下腿。
(3)师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集体操作,分享快乐——贴规律卡(一种颜色,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舞会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猴给小朋友准备了乘车卡,我们去看看吧。用图形贴出你喜欢的规律。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欢的规律贴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完成后与他人分享交流。师:你的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四、结束部分,游戏延伸
师:孩子们,拿好你们的规律卡我们要上车回家啦!请按照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的规律上车。
随音乐跑步退场。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三种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并学习根据规律进行补排。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补排练习,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将三种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将三种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
活动准备
1、按规律排列的两条彩旗
2、三种颜色的雪花片若干。
3、幼儿用书《春之歌》p23.
活动过程
一、找规律
1、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老师做了几条漂亮的小旗来打扮我们的教室
(出示第一条小旗)小旗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颜色?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2、教师带领幼儿说出小旗排列的规律。
3、教师在出示另外一条小旗:这里有什么形状的小旗?这些小旗是按
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4、引导幼儿说出规律、
二、排雪花片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三种颜色的雪花片,请小朋友将三种颜色的雪花
片按照一定的规律排一排。
2、幼儿操作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排序规律。
三、花园里的栅栏
1、出示幼儿用书画面,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业。
四、收拾活动材料,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策划:有趣的规律
设计意图:
在日常的区角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摆弄图形,喜欢给各种各样的图形排队,这说明我们大班幼儿对排序已经处于探索的状态。在日常的游戏活动的时候,也常常会看到他们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在穿木珠、摆弄雪花片,拼搭积木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零碎的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序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了“菠萝西瓜玩排队这一”情境,为幼儿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思维水平。使幼儿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产生关注生活和身边事物的积极情感态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及数量特征进行排序,感知其中的规律。
2、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进行运用。
3、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在集体活动面前大胆表现。
重点:观察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及数量特征进行排序,感知其中的规律。
难点: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进行运用。
活动准备:PPT制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1份;(教师材料菠萝、西瓜、胡萝卜大的操作材料一份);(男孩子16人,女孩子14人共30人);音乐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幼儿园请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跟客人老师问好!
老师也请来了几位小客人,看它们是谁?(菠萝和西瓜)
我们拍手欢迎他们的到来。
二、寻找规律,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排序;
1、师:今天菠萝宝宝跟西瓜宝宝要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看它们开始在排队了?(播放排队规律PPT)
问:它们是怎么排队的?谁愿意来说一说?(1个菠萝1个西瓜1个菠萝1个西瓜重复排列的)所以它们的规律是1个菠萝1个西瓜(出示框子)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方法有一个名字叫做排序!小朋友说说看!(排序)
2、师:菠萝跟西瓜说,我们还能用其他方法呢!看他们又开始排起了队!(出示1个菠萝2个西瓜,1个菠萝2个西瓜······)
问:咦,下面应该排谁?接着呢?西瓜后面呢?下面呢?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这又是什么规律?(1个菠萝2个西瓜出示框子)
3、师:看菠萝跟西瓜排队这么热闹,胡萝卜也赶过来走热闹了,它也想来玩一玩,看它们又是怎么玩的?(2个菠萝2个胡萝卜2个西瓜2个菠萝?·····)
问:咦,接下去该拍谁?接着呢?后面呢?
师: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2个菠萝2个胡萝卜2个西瓜的规律出示框子)
师:它们可真会玩!每次玩排队游戏都是有规律的!!你们想想看还可以怎么样有规律的玩排队游戏!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然后告诉我们大家!(给有30秒或者1分钟的时间进行商量)
请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操作):准备菠萝、西瓜、胡萝卜的图片!
师:这两个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 表扬你们!
三、通过操作加深、巩固排序的`规律;
1、师:西瓜说我还有好多好朋友没有按照规律来排队,请你们来帮我完成2个任务可以吗?
2、任务一:看这里有两队,我用蓝色的数字1表示第一队,前面已经站好了几个好朋友,看谁的眼睛亮能找出规律把它排下去!
任务二:第二队用绿色的数字2表示,是要考考小朋友谁最会动脑筋,排出规律不一样的队形!
3、任务一教师:先接受第一个任务,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找到一个位置。
(幼儿操作:进行验证)
4、任务二教师:第二个要考考谁最会动脑筋,排出规律不一样的队形!
(幼儿操作)师:2个任务完成了请你做到小椅子上去,我们大家来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验证)
四、游戏:“我们大家排排队”;
1、请一组6个小朋友先来玩!
师:刚才我们成功完成了西瓜宝贝布置的任务,你们想玩这个排队游戏吗?
好,请这几个小朋友先来玩!6个小朋友!(4男2女)
看大屏幕,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规律是:1男1女1男1女1男1女1男)看,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2男1女2男1女)(幼儿排队)
师:你们也很会玩这个游戏哦!
2、师:接下来,请你们几个小朋友当裁判员!请其他小朋友来玩玩看!我们分2队进行!(分别是12个人一队,男6人,女6人)第一队:站这里!第二对站这里!(在地上贴上2种颜色的彩带,分别表示第一队和第二队)
3、游戏开始:看屏幕,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1男1女,1男1女···)
哪一队比较快?(做一个胜利的动作“耶”)
第二次请看屏幕上的规律!(2男2女,2男2女·····)
哪一队比较快?(做一个胜利的动作“耶”)
师:这回你们自己想想看还可以怎么有规律的来排队?
(请导幼儿自己发现规律3男3女3男3女····的规律)
五、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1、师:小朋友你们也很会玩哦!其实除了排队游戏的时候可以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东西也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序的。想一想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儿大胆介绍:白天、晚上;每一个星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路上的红绿灯;家里用的瓷砖;串珠;衣服等等)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我也发现了日常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把它用照片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3、看这是什么?它的规律是什么?(PPT幅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图片)
看这又是什么规律呢?
还有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六、动手操作:将规律排序进行运用,当个“小小艺术家”;
1、师:有了一定的规律使这些物品变得更加漂亮了。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艺术家”,来运用我们学到的本领!
2、介绍各组的装饰材料及装饰方法:
第一组:装饰“花边”。提供三种动物印章若干。
(运用动物印章有规律地装饰花边)
第二组:装饰“盘子”。提供三种颜色的圆形粘贴纸。
(用3种颜色的圆形粘贴纸进行有规律的装饰)
第三组:串珠。提供绳子和珠子。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串珠)
第四组:雪花片拼搭。
(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雪花片拼搭)
第五组:制作花环。
(提供红黄蓝三种彩条,让幼儿粘贴制作花环)
3、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操作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作品”,组织幼儿观赏,并相互间进行交流;
1、观赏作品:可以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给客人老师看一看;
2、小结:小朋友通过我们学到的本领时我们的这些物品变得有规律、更漂亮了,现在请你拿着这些漂亮的物品跟着老师一起去美化我们的教室好吗?
3、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简单的经验加以整理、提升,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活动中创设“请图形娃娃装扮房子”的情境,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图形排队,发现并探索创造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最后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有规律的图形装扮房子后,发现房子变得更漂亮了,引导幼儿感受规律的美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探索规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 3、感受数学活动中的规律美,并能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若干,记录纸,小动物的家,相框,盘子。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小猫和小兔家造了新房子,请图形娃娃去装扮新房子。(二)幼儿操作。 1、幼儿第一次自由操作,交流小结,发现规律。 请小朋友给图形娃娃排队。 2、教师出示错误的排序图示,请幼儿纠正,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3、幼儿第二次操作、记录、交流,进一步发现和感知abab、abb、aab、aabb等排序规律。 4、幼儿第三次操作,初步感知ababbabbb递增关系规律的排序。(三)分组装饰活动,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 展示幼儿装饰作品,感受数学活动中的规律美。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排序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发展幼儿的思维多样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能用语言表述排序规律。
2、理解环形规律排序的特点,发展思维的多样性。
3、能与同伴合作练习,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流程:
1、导入引发兴趣 。
2、自主学习,探究排列规律,尝试操作。
3、理解环形规律排序的特点。
4、课件演示结果,幼儿验证,结束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一间隔”排序的经验、两人一组合作的经验。
2、教具:《童易软件》“按规律排序”。“小路”人数一半;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压膜图片若干,空篓子若干。
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纸片、空篓子、胶棒若干,各种水果、食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播放《童易软件》,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自主学习,探究排列规律,尝试操作。
1、播放课件,师生共同观察三条不同排列规律的“路”,请幼儿说说排列规律。
2、幼儿“铺路”,教师介绍玩法和要求。
(1)两个人一组完成。
(2)按规律把小路铺完,并说一说规律。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生共同检查结果,走过小路。归纳小结。
二、理解环形规律排序的特点。
1、情境导入:小熊请小动物吃点心,要说出盘子花纹的排列规律才行,请小朋友帮助他们。
2、教师出示“盘子”,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多种排列规律。
3、幼儿操作“粘贴盘子花纹”,说说排列规律。
教师播放课件:这些盘子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呢?请你贴好花纹后和客人老师说一说。如果正确,客人老师就会送给你一份食物。
三:结束部分
课件演示结果,幼儿验证,结束活动。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 小学数学规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