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herTsang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erTsa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

篇1:佛教相关谚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1.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52.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4.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5.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6.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7.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8.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59.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0.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1.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62.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3.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4.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66.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67.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8.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69.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1.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2.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篇2:佛教相关谚语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

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篇3: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

与佛教有关的谚语

1、人世间没有最好的人,因为她们都被蒙蔽了。

2、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5、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7、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8、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9、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10、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2、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3、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5、前世如若不相欠,今生又怎会相见!

16、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1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8、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9、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20、有生灭心,有相续心。

21、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

22、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23、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4、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

25、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6、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27、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

2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29、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0、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1、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2、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33、顺逆因比较而显,善恶以分别而生。

34、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6、莫随意看轻任何人,须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3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0、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41、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2、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43、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44、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5、最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46、得未曾有。心净踊跃。

47、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

48、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呼吸停了,就完事了。

49、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50、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1、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5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53、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54、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55、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7、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58、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9、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60、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61、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62、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3、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64、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65、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66、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67、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6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69、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70、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71、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72、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73、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74、善恶一念之间。

7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7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77、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78、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79、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80、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

篇4: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

与佛教有关的谚语

1、人世间没有最好的人,因为她们都被蒙蔽了。

2、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5、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7、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8、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9、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10、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2、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3、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5、前世如若不相欠,今生又怎会相见!

16、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1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8、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9、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20、有生灭心,有相续心。

21、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

22、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23、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4、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

25、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6、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27、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

2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29、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0、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1、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2、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33、顺逆因比较而显,善恶以分别而生。

34、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6、莫随意看轻任何人,须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3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0、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41、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篇5:关于佛教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佛教的谚语

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0、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1、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2、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1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5、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16、随心、随缘、随性。

17、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3、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4、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5、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8、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9、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30、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2、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3、众生皆平等。

3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5、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9、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0、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4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4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3、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4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5、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46、善恶一念之间。

47、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48、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49、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0、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2、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5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54、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55、有其因,必有其果。

56、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5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8、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9、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60、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61、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62、大多数的人辈子只做了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63、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

64、最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65、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66、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

67、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68、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69、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70、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71、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72、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73、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74、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75、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篇6:关于佛教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佛教的谚语

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0、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1、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2、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1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5、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16、随心、随缘、随性。

17、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3、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4、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5、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篇7:有关佛教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佛教的谚语

1、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

2、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5、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6、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8、放过他人为慈,放过自己为悲。

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0、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1、心之所愿,身相随之!

12、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3、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4、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15、万法唯心,一切皆造。

16、不让别人起烦恼、自己也不起烦恼,这叫有修行了。

17、虚拟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18、若是无法成就大事,就用伟大的方法,去做小事。

1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20、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21、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22、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23、有其因,必有其果。

24、种其因者,须食其果。

25、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26、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27、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8、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29、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30、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1、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2、大多数的人辈子只做了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33、随心、随缘、随性。

34、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35、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36、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37、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38、清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39、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0、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篇8:王安石与佛教

王安石与佛教

王安石与佛教的因缘,首先得归之于其父亲王益的影响。隋唐以来佛教宗派繁衍,蔚为大观,官绅士人学佛活动日趋兴盛,至宋代,士大夫参禅问道举目皆是。北宋禅僧归云如本在《丛林辨佞篇》中作了如下记载:

“本朝富弼郑公,问道于子?禅师,书尺偈颂凡一十四纸,碑于台之鸿福两廊壁间,灼见前辈主法之严,王公贵人信道之笃也。……如杨大年侍郎、李和文都尉见广慧琏、石门聪并慈明诸大老,激扬酬唱,般般见诸禅书。……近世张无垢参政、李汉老参政、吕居仁学士,皆见妙喜老人,登堂入室,谓之方外道友。爱憎逆顺,雷辉电扫,脱略世俗构忌,观者敛衽辟易,罔窥涯涣。”

除文中所列富弼、杨亿、张商英等达官显宦外,还有苏东坡、黄庭坚、晁补之、赵扌卞等,这些人都热衷于参禅念佛,不少人还参与编撰禅宗《语录》、《灯录》。这种社会风气,对王氏父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王益在为官一地时,无论是开始为官时任建安主簿还是在新繁、江宁,都曾经出入寺院,与当时寺僧都有较多交游,互有答赠。且于佛理颇通,大概也习染了当时的清虚、禅悦风气,“近来禅观都无语,手指余花满寺庭”。这种家庭背景显然直接影响了王安石。王安石少年时期就随父亲到处出游,拜访大德高僧。宋僧惠洪《冷斋夜话》卷六《大觉禅师乞还山》就记载了他早年与僧人的交游。

“大觉琏禅师,学外工诗,舒王少与游。尝以其诗示欧公,欧公曰:此道人作肝脏馒头也。王不悟其戏,问其意,欧公曰:是中无一点菜气。”?

王安石自己在《扬州龙兴讲院记》也有提及: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人,不见垣端。”

成年后,王安石在以儒家的方式理政,为官一任的同时,继续与著名高僧多有交游。王安石《鄞县经游记》对此有所记载:

“庆历七年十一月丁丑,余自县出,属民使浚渠川,至万灵乡之左界,宿慈福院。戊寅,升鸡山,观石契工凿石,遂入育王山,宿广利寺,雨不克东。辛巳,下灵岩,浮石湫之壑以望海,而谋作斗门于海滨,宿灵岩之旌教院。癸未,至芦江,临决渠之口,辅以入于瑞岩之开善院,遂宿。甲申,游天童山,宿景德寺。质明,与其长老瑞新上石望玲珑岩,须猿吟者久之,而还食寺之西堂,遂行至东吴,具舟以西。”?

王安石一生结识了许多高僧,早年以瑞新和大觉怀琏为代表,在京时又有智缘等,晚年则有蒋山赞元、宝觉、净因、真净克文等。正由于王安石对佛教徒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对于佛教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客观的认识。

1、认为佛教颇为得人。宋代由于禅悦风气的影响,儒家人才多流向佛门。王安石由此发出“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天下英才归于佛道的感慨。

荆公王安石问文定张方平曰:“孔子去世百年而生孟子,后绝无人,或有之而非醇儒。”方平曰:“岂为无人,亦有过孟子者。”安石曰:“何人?”方平曰:“马祖、汾阳、雪峰、岩头、丹霞、云门。”安石意未解。方平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安石欣然叹服,后以语张商英,抚几赏之曰:“至哉,此论也!”

类似的记载又见于南宋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三:

王荆公尝问张文定:“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自后绝无人何也?”文定言:“岂无?只有过孔子上者。”公问:“是谁?”文定言:“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是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荆公欣然叹服。

2、赞扬高僧之人格境界

王安石结识的'僧人,如瑞新、大觉怀琏、智缘、赞元、宝觉、净因、真净克文等,多是德才兼备、脱于流俗的贤人。

盖有见于无思无为,退藏于密,寂然不动者,中国之老、庄,西域之佛也。既以此为教于天下而传后世,故为其徒者,多宽平而不忮,质静而无求,不忮似仁,无求似义。当士之夸漫盗夺,有己而无物者多于世,则超然高蹈,其为有似乎吾之仁义者,岂非所谓贤于彼,而可与言者邪?若通之瑞新,闽之怀琏,皆今之为佛而超然,吾所谓贤而与之游者也。此二人者,既以其所学自脱于世之淫浊,而又皆有聪明辩智之才,故吾乐以其所得者间语焉,与之游,忘日月之多也。(《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

3、佛道与儒道通

王安石受《庄子·天下篇》道一或全思想的影响,认为“道之不一久矣,人善其所见,以为教于天下,而传之后世。后世学者,或徇乎身之所然,或诱乎世之所趋,或得乎心之所好,于是圣人之大体,分裂而为八九。”王安石认为百家诸子、佛道于先王之道各有所得,“盖有见于无思无为,退藏于密,寂然不动者,中国之老、庄,西域之佛也。”(《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在他与宋神宗的对话当中也表明了这一点。

“安石曰:……臣观佛书,乃与经合,盖理如此,则虽相去远,其合犹符节也。上曰:佛,西域人,言语即异,道理何缘异?安石曰:臣愚以为苟合于理,虽鬼神异趣,要无以易。上曰:诚如此。”?

显然,王安石将佛经与儒家经典相提并论,认为两者合符节。对此,宋神宗也是很赞成的。

4、兼取佛道

既然道一或全,佛教与儒家于道相通,那么自然就可以在以儒家为主导的前提下,惟理之求,对佛道百家批评吸收。宋僧惠洪《冷斋夜话》卷六“曾子固讽舒王嗜佛”条记载:舒王嗜佛书,曾子固欲讽之,未有以发之也。……子固曰:“弈用老而逃佛,亦可一秤?”舒王曰:“子固失言也。善学者读其书,惟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周、孔所不敢从。”子固笑曰:“前言第戏之耳。”在《答曾子固书》中王安石谈到,

“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然于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

正是这种“惟理之求”的态度,王安石对佛教理论有系统的研究,为《金刚经》、《维摩经》作注,并疏解了《楞严经解》、《华严经解》,还有意味浓厚的《字说》。另外他也曾经对《老子》、《庄子》都进行过注解等等。佛教对于心性的阐述、道家对于道体的发明,对于立志于昌明儒家道德性命、复兴儒学的王安石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说,老子的道论、佛教的心性论,构成了荆公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王安石对于佛道也不是没有批评。王安石认为佛道在道体心性建构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是“实见道体,差了途辙,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正由于此,王安石主张对佛道进行批判吸收。

篇9:浅谈基督教与佛教

傅雷在书信中曾对佛教和基督教进行比较,他倾向于佛教而不喜欢基督教。我对宗教了解甚浅,只能粗略地发表一些拙见。

傅雷认为现在各方面情况早已改变,而旧宗教——基督教遗留下来,使西方人的思想矛盾、畸形。第一,世界在不断发展,而宗教不可能时刻改变;第二,宗教是一种信仰,如果没有需要废除的陋习,就没有必要去迎合政治和经济状况;第三,佛教是几千年前创立的,那么佛教是“旧宗教”吗?第四,基督教的中心是爱,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道德追求,在现代社会,更需要人们心中存有爱的信仰,才不会让人类变得和机器一样冰冷,基督教是非常适用于这个时代的宗教。

傅雷说“人类的前途,进步,能力都是无限的;同时却仍然奉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神为主宰,好像人永远逃不出他的掌心。”每个宗教都有其信奉的神明,而且每位神明都是神通广大,佛教徒不也跪拜佛祖和观音吗?傅雷这样评论基督教,实属不妥。

“我们的哲学、文学即使悲观的部分也不是基督教式的一味投降。”这是傅雷的想法。我不理解这句话,我没察觉基督教有什么“投降”的感觉,反而中国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常常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得了别人的恩惠总是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你。”把责任推给自己的“前世”和“来生”,这样的思想总有些懦弱和“投降”的味道。

“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涅槃指的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即不生不灭。”这句话是百度上查来的,我真的看不懂。但我觉得,人生在世,价值就在于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无欲无求,那人生还有意义吗?我个人倾向于基督教,对世间充满爱,做善事,有所追求,有所收获,一生终了,在天堂获得永生。当然,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宗教没有好坏之别(只要不是邪教)。我也衷心祝愿佛教信徒能够大彻大悟,摆脱三界轮回。

元稹与佛教诗

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献

佛教水观与苏轼诗

佛教警世名言

佛教对联

佛教祝福语

佛教短信

佛教寓言故事

谚语与气象精选

端午节谚语与歇后语

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