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C语言的变量的内存分配(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好人坏人57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先看一下两段代码:
char* toStr
{
char *s = “abcdefghijkl”;
return s;
}
int main()
{
cout << toStr() << endl;
return 0;
}
char* toStr()
{
char *s = “abcdefghijkl”;
return s;
}
int main()
{
cout << toStr() << endl;
return 0;
}和
[cpp] view plaincopyprint?
char* toStr()
{
char s[] = “abcdefghijkl”;
return s;
}
int main()
{
cout << toStr() << endl;
return 0;
}
char* toStr()
{
char s[] = “abcdefghijkl”;
return s;
}
int main()
{
cout << toStr() << endl;
return 0;
}
前一段代码打印出来是字符串,而后一段代码打印出来就是乱码,记得学C语言的时候讲到,字符串是被当做字符数组来处理的。所以字符数组名就相当于指向首地址的指针。那么
1. char *s = “abcdefghijkl”;
2. char s[] = “abcdefghijkl”;
这两种表达式似乎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程序结果会不一样呢?原因就是没有对内存分配了解好。当然现在的C语言教材不会讲到的。
解释:
程序的意思比较简单,不用解释。
第一种表达式,指针s是局部变量,他的作用域是函数toStr内。它将其指向的地址返回,返回之后s即被销毁,庆幸s指向的地址被返回了回来。最终打印正确。
第二种表达式,那么我们会问第二种与第一种的区别在哪,为何错?原因就是第一种指针s虽然是局部变量,被分配在栈空间,作用域是函数内部,但其指向的内容“abcdefghijkl”是常量,被分配在程序的常量区。直到整个程序结束才被销毁。而第二种,s是一数组,分配到栈空间,“abcdefghijkl”作为数组各个元素被放到数组中,一旦函数退出,栈中这块内存就被释放。虽然返回一个地址,可是已经失去它的意义了。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来学习学习内存分配的问题吧。
首先,需要搞清楚:变量的类型和它的存储类别是两个概念。
数据类型和内存管理没有直接的关系。
一、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呵呵。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二、例子程序
这是一个前辈写的,非常详细
//main.cpp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区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区
main()
{
int b; //栈
char s[] = “abc”; //栈
char *p2; //栈
char *p3 = “123456”; //123456\\0在常量区,p3在栈上。
static int c =0;//全局(静态)初始化区
p1 = (char *)malloc(10);
p2 = (char *)malloc(20);//分配得来得10和20字节的区域就在堆区。
strcpy(p1, “123456”); //123456\\0放在常量区,编译器可能会将它与p3所指向的“123456”优化成一个地方,
}
//main.cpp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区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区
main()
{
int b; //栈
char s[] = “abc”; //栈
char *p2; //栈
char *p3 = “123456”; //123456\\0在常量区,p3在栈上。
static int c =0;//全局(静态)初始化区
p1 = (char *)malloc(10);
p2 = (char *)malloc(20);//分配得来得10和20字节的区域就在堆区。
strcpy(p1, “123456”); //123456\\0放在常量区,编译器可能会将它与p3所指向的“123456”优化成一个地方。
}
这下就对程序的内存分配理解更深入了吧。
其实包括其他编程语言,Java等,他们都有所谓的栈空间和堆空间以及常量区,我们经常写完程序之后发现莫名的错误,或者内存被慢慢吞噬,这都是这方面的原因。
以下是堆和栈的理论知识
2.1申请方式
stack: 由系统自动分配。 例如,声明在函数中一个局部变量 int b; 系统自动在栈中为b开辟空间
heap: 需要程序员自己申请,并指明大小,在c中malloc函数
如p1 = (char *)malloc(10);
在C++中用new运算符
如p2 = (char *)malloc(10);
但是注意p1、p2本身是在栈中的。
2.2 申请后系统的响应
栈: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堆: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
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另外,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delet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另外,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2.3申请大小的限制
栈:在Windows下,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这句话的意思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在 WINDOWS 下,栈的大小是2M(也有的说是1M,总之是一个编译时就确定的常数),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所以在程序中自动变量数组(函数内部)不能很大,因为栈(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程序的堆栈段,大数组发生段溢出)的大小有限,而可以申请为全局变量,因为那是分配在静态区,大小不受限制。
2.4申请效率的比较: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但程序员是无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另外,在WINDOWS下,最好的方式是用VirtualAlloc分配内存,他不是在堆,也不是在栈是直接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保留一快内存,虽然用起来最不方便。但是速度快,也最灵活
2.5堆和栈中的存储内容
栈: 在函数调用时,第一个进栈的是主函数中后的下一条指令(函数调用语句的下一条可执行语句)的地址,然后是函数的各个参数,在大多数的C编译器中,参数是由右往左入栈的,然后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注意静态变量是不入栈的。
当本次函数调用结束后,局部变量先出栈,然后是参数,最后栈顶指针指向最开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数中的下一条指令,程序由该点继续运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体内容有程序员安排。
2.6存取效率的比较
char s1[] = “aaaaaaaaaaaaaaa”;
char *s2 = “bbbbbbbbbbbbbbbbb”;
aaaaaaaaaaa是在运行时刻赋值的;
而bbbbbbbbbbb是在编译时就确定的;
但是,在以后的存取中,在栈上的数组比指针所指向的字符串(例如堆)快。
比如: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a = 1;
char c[] = “1234567890”;
char *p =“1234567890”;
a = c[1];
a = p[1];
return;
}
对应的汇编代码
10: a = c[1];
00401067 8A 4D F1 mov cl,byte ptr [ebp-0Fh]
0040106A 88 4D FC mov byte ptr [ebp-4],cl
11: a = p[1];
0040106D 8B 55 EC mov edx,dword ptr [ebp-14h]
C语言中常用的内存分配函数有malloc、calloc和realloc等三个,其中,最常用的肯定是malloc,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1、声明
这三个函数都在stdlib.h库文件中,声明如下:
void* realloc(void* ptr, unsigned newsize);
void* malloc(unsigned size);
void* calloc(size_t numElements, size_t sizeOfElement);
它们的功能大致类似,就是向操作系统请求内存分配,如果分配成功就返回分配到的内存空间的地址,如果没有分配成功就返回NULL。
2、功能
malloc(size):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一块长度为“size”字节的连续区域,返回该区域的首地址。
calloc(n,size):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n块长度为“size”字节的连续区域,返回首地址。
realloc(*ptr,size):将ptr内存大小增大或缩小到size。
需要注意的是realloc将ptr内存增大或缩小到size,这时新的空间不一定是在原来ptr的空间基础上,增加或减小长度来得到,而有可能(特别是在用realloc来增大ptr的内存空间的时候)会是在一个新的内存区域分配一个大空间,然后将原来ptr空间的内容拷贝到新内存空间的起始部分,然后将原来的空间释放掉。因此,一般要将realloc的返回值用一个指针来接收,下面是一个说明realloc函数的例子。
#include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这个例子中新的空间并不是以原来的空间为基址分配的,而是重新分配了一个大的空间,然后将原来空间的内容拷贝到了新空间的开始部分,
3、三者的联系
calloc(n,size)就相当于malloc(n*size),而realloc(*ptr,size)中,如果ptr为NULL,那么realloc(*ptr,size)就相当于malloc(size)。
C语言变量的命名规则
一般规则:
【规则1-1】命名应当直观且可以拼读,可望文知意,便于记忆和阅读,
标识符最好采用英文单词或其组合,不允许使用拼音。程序中的英文单词一般不要太复杂,用词应当准确。
【规则1-2】命名的长度应当符合“min-length && max-information”原则。
C 是一种简洁的`语言, 命名也应该是简洁的。例如变量名MaxVal 就比MaxValueUntilOverflow 好用。标识符的长度一般不要过长,较长的单词可通过去掉“元音”形成缩写。
另外,英文词尽量不缩写,特别是非常用专业名词,如果有缩写,在同一系统中对同一单词必须使用相同的表示法,并且注明其意思,
【规则1-3】当标识符由多个词组成时,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全部小写。比如:int CurrentVal;这样的名字看起来比较清晰,远比一长串字符好得多。
【规则1-4】尽量避免名字中出现数字编号,如Value1,Value2 等,除非逻辑上的确需要编号。比如驱动开发时为管脚命名,非编号名字反而不好。
初学者总是喜欢用带编号的变量名或函数名,这样子看上去很简单方便,但其实是一颗颗定时炸弹。这个习惯初学者一定要改过来。
【规则1-5】对在多个文件之间共同使用的全局变量或函数要加范围限定符(建议使用模块名(缩写)作为范围限定符)。(GUI_ ,etc)
标识符的命名规则:
【规则1-6】标识符名分为两部分:规范标识符前缀(后缀) + 含义标识。非全局变量可以不用使用范围限定符前缀。
一 前言
本文所讨论的“内存”主要指(静态)数据区、堆区和栈区空间(详细的布局和描述参考《Linux虚拟地址空间布局》一文),数据区内存在程序编译时分配,该内存的生存期为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如全局变量和static关键字所声明的静态变量。函数执行时在栈上开辟局部自动变量的储存空间,执行结束时自动释放栈区内存。堆区内存亦称动态内存,由程序在运行时调用malloc/calloc/realloc等库函数申请,并由使用者显式地调用free库函数释放。堆内存比栈内存分配容量更大,生存期由使用者决定,故非常灵活。然而,堆内存使用时很容易出现内存泄露、内存越界和重复释放等严重问题。
二 内存问题
2.1 数据区内存
2.1.1 内存越界
内存越界访问分为读越界和写越界。读越界表示读取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如读取的字节数多于分配给目标变量的字节数。若所读的内存地址无效,则程序立即崩溃;若所读的内存地址有效,则可读到随机的数据,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写越界亦称“缓冲区溢出”,所写入的数据对目标地址而言也是随机的,因此同样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内存越界访问会严重影响程序的稳定性,其危险在于后果和症状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使得故障现象和本源看似无关,给排障带来极大的困难。
数据区内存越界主要指读写某一数据区内存(如全局或静态变量、数组或结构体等)时,超出该内存区域的合法范围。
写越界的主要原因有两种:1) memset/memcpy/memmove等内存覆写调用;2) 数组下标超出范围。
复制代码
1 #define NAME_SIZE 5
2 #define NAME_LEN NAME_SIZE-1/*Terminator*/
3 char gszName[NAME_SIZE] = “Mike”;
4 char *pszName = “Jason”;
5 int main(void)
6 {
7 memset(gszName, 0, NAME_SIZE+1); //越界1
8 gszName[NAME_SIZE] = 0; //越界2
9
10 if(strlen(pszName) <= NAME_SIZE) //越界3(注意'='号)
11 strcpy(gszName, pszName);
12
13 int dwSrcLen = strlen(pszName);
14 if(dwSrcLen < NAME_SIZE)
15 memcpy(gszName, pszName, dwSrcLen); //未拷贝结束符('\0')
16
17 return 0;
18 }
复制代码
使用数组时,经常发生下标“多1”或“少1”的操作,特别是当下标用于for循环条件表达式时。此外,当数组下标由函数参数传入或经过复杂运算时,更易发生越界。
复制代码
1 void ModifyNameChar(unsigned char ucCharIdx, char cModChar)
2 {
3 gszName[ucCharIdx] = cModChar; //写越界
4 }
5 int main(void)
6 {
7 ModifyNameChar(5, 'L');
8 unsigned char ucIdx = 0;
9 for(; ucIdx <= NAME_SIZE; ucIdx++) //'='号导致读越界
10 printf(“NameChar = %c\n”, gszName[ucIdx]);
11
12 return 0;
13 }
复制代码
对于重要的全局数据,可将其植入结构体内并添加CHK_HEAD和CHK_TAIL进行越界保护和检查:
复制代码
1 #define CODE_SIZE 4 //越界保护码的字节数
2 #if (1 == CODE_SIZE)
3 #define CODE_TYPE char
4 #define CHK_CODE 0xCC //除0外的特殊值
5 #elif (2 == CODE_SIZE)
6 #define CODE_TYPE short
7 #define CHK_CODE 0xCDDC //除0外的特殊值
8 #else
9 #define CODE_TYPE int
10 #define CHK_CODE 0xABCDDCBA //除0外的特殊值
11 #endif
12 #define CHK_HEAD CODE_TYPE ChkHead;
13 #define CHK_TAIL CODE_TYPE ChkTail;
14 #define INIT_CHECK(ptChkMem) do{ \
15 (ptChkMem)->ChkHead = CHK_CODE; \
16 (ptChkMem)->ChkTail = CHK_CODE; \
17 }while(0)
18 #define CHK_OVERRUN(ptChkMem) do{ \
19 if((ptChkMem)->ChkHead != CHK_CODE || (ptChkMem)->ChkTail != CHK_CODE) { \
20 printf(“[%s(%d)<%s>]Memory Overrun(ChkHead:0x%X,ChkTail:0x%X)!\n”, __FILE__, __LINE__, FUNC_NAME, \
21 (ptChkMem)->ChkHead, (ptChkMem)->ChkTail); \
22 } \
23 }while(0)
24 typedef struct{
25 CHK_HEAD;
26 char szName[NAME_SIZE];
27 CHK_TAIL;
28 }T_CHK_MEM;
29 T_CHK_MEM gtChkMem;
30 int main(void)
31 {
32 memset(>ChkMem, 0, sizeof(T_CHK_MEM));
33 INIT_CHECK(>ChkMem);
34
35 memset(>ChkMem, 11, 6);
36 CHK_OVERRUN(>ChkMem);
37 strcpy(gtChkMem.szName, “Elizabeth”);
对于字符串来说,我们运用字符串 C语言 字符串的内存拷贝处理函数
这个是
void *memcpy(void *dest,const void *src,size_t count);
与strcpy不同的就是添加了第三个参数,确定操作的字节数,然后参数类型还有返回类型都是void*
,这表示他可以拷贝任意类型的数据。
然后我们看一下实现:
memcpy:
void *my_memcpy(void *str,const void *Dstr,int count) //从内存地址开始改变,并确定改变长度,所以用万能类型去接受{ char *pstr = (char *)str; char *pDstr = (char *)Dstr;assert((str!=NULL) && (Dstr != NULL)); if(str == Dstr) //位置相同情况下直接返回需要改变的 return (char *)Dstr; while(count-- >0){*pstr++ = *pDstr++;} return str;}
然后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拷贝的数据中Dstr的起始位置在STR操作之间,那么在改变str时会出现副作用,将导致我们的拷贝结果不正确,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到会覆盖的情况,
在函数库中有一个memmove函数。
memmove:
void *my_memmove(void *pst,const void *Dpst,int size){ void *p = pst; char *pstA = (char *)pst; char *pstB = (char *)Dpst;assert((pst != NULL) &&(Dpst != NULL)); if(pstB
就是遇到被拷贝的空间起始处在拷贝空间中,将会遇到拷贝内存覆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考虑从尾部进行拷贝。所以进行了判断。
简单的说就是申请了一块内存空间,使用完毕后没有释放掉。它的一般表现方式是程序运行时间越长,占用内存越多,最终用尽全部内存,整个系统崩溃。由程序申请的一块内存,且没有任何一个指针指向它,那么这块内存就泄露了。
(1). 常发性内存泄漏。
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会被多次执行到,每次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导致一块内存泄漏。
(2). 偶发性内存泄漏。
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有在某些特定环境或操作过程下才会发生。常发性和偶发性是相对的。对于特定的环境,偶发性的也许就变成了常发性的。所以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对检测内存泄漏至关重要。
(3). 一次性内存泄漏。
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会被执行一次,或者由于算法上的缺陷,导致总会有一块仅且一块内存发生泄漏。比如,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分配内存,在析构函数中却没有释放该内存,所以内存泄漏只会发生一次。
(4). 隐式内存泄漏。
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不停的分配内存,但是直到结束的时候才释放内存。严格的说这里并没有发生内存泄漏,因为最终程序释放了所有申请的内存。但是对于一个服务器程序,需要运行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不及时释放内存也可能导致最终耗尽系统的所有内存。所以,我们称这类内存泄漏为隐式内存泄漏。
cpu资源耗尽:估计是机器没有反应了,键盘,鼠标,以及网络等等。这个在windows上经常看见,特别是中了毒。
进程id耗尽:没法创建新的进程了,串口或者telnet都没法创建了。
硬盘耗尽: 机器要死了,交换内存没法用,日志也没法用了,死是很正常的。
内存泄漏或者内存耗尽:新的连接无法创建,free的内存比较少。发生内存泄漏的程序很多,但是要想产生一定的后果,就需要这个进程是无限循环的,是个服务进程。当然,内核也是无限循环的,所以,如果内核发生了内存泄漏,情况就更加不妙。内存泄漏是一种很难定位和跟踪的错误,目前还没看到有什么好用的工具(当然,用户空间有一些工具,有静态分析的,也会动态分析的,但是找内核的内存泄漏,没有好的开源工具)
内存泄漏和对象的引用计数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c/c++都没有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没有手动释放内存,问题就会出现。如果要避免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代码上入手,良好的编码习惯和规范,是避免错误的不二法门。
一般我们常说的内存泄漏是指堆内存的泄漏。
堆内存是指程序从堆中分配的,大小任意的(内存块的大小可以在程序运行期决定),使用完后必须显式释放的内存。
应用程序一般使用malloc,realloc,new等函数从堆中分配到一块内存,使用完后,程序必须负责相应的调用free或delete释放该内存块,否则,这块内存就不能被再次使用,我们就说这块内存泄漏了。
1.ccmalloc-Linux和Solaris下对C和C++程序的简单的使用内存泄漏和malloc调试库。
2.Dmalloc-Debug Malloc Library.
3.Electric Fence-Linux分发版中由Bruce Perens编写的malloc调试库。
4.Leaky-Linux下检测内存泄漏的程序。
5.LeakTracer-Linux、Solaris和HP-UX下跟踪和分析C++程序中的内存泄漏。
6.MEMWATCH-由Johan Lindh编写,是一个开放源代码C语言内存错误检测工具,主要是通过gcc的precessor来进行。
7.Valgrind-Debugging and profiling Linux programs, aiming at programs written in C and C++.
8.KCachegrind-A visualization tool for the profiling data generated by Cachegrind and Calltree.
9.IBM Rational PurifyPlus-帮助开发人员查明C/C++、托管.NET、Java和VB6代码中的性能和可靠性错误。PurifyPlus 将内存错误和泄漏检测、应用程序性能描述、代码覆盖分析等功能组合在一个单一、完整的工具包中。
10.ParasoftInsure++-针对C/C++应用的运行时错误自动检测工具,它能够自动监测C/C++程序,发现其中存在着的内存破坏、内存泄漏、指针错误和I/O等错误。并通过使用一系列独特的技术(SCI技术和变异测试等),彻底的检查和测试我们的代码,精确定位错误的准确位置并给出详细的诊断信息。能作为MicrosoftVisual C++的一个插件运行。
11.Compuware DevPartner for Visual C++ BoundsChecker Suite-为C++开发者设计的运行错误检测和调试工具软件。作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和C++ 6.0的一个插件运行。
12.Electric Software GlowCode-包括内存泄漏检查,code profiler,函数调用跟踪等功能。给C++和.Net开发者提供完整的错误诊断,和运行时性能分析工具包。
13.Compuware DevPartner Java Edition-包含Java内存检测,代码覆盖率测试,代码性能测试,线程死锁,分布式应用等几大功能模块。
14.Quest JProbe-分析Java的内存泄漏。
15.ej-technologies JProfiler-一个全功能的Java剖析工具,专用于分析J2SE和J2EE应用程序。它把CPU、执行绪和内存的剖析组合在一个强大的应用中。
16.BEAJRockit-用来诊断Java内存泄漏并指出根本原因,专门针对Intel平台并得到优化,能在Intel硬件上获得最高的性能。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阶段,尝试编写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系统。在为期一周的时间中,我们同组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平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经受的考验和克服的困难是平时所无法比拟的。好在同组的搭档们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有问题共同解决,攻克了C语言实训的复杂程序。在这里,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感触良多。
在这次实训中,我对对C语言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认识,也对这个学期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尝试运行编程,每次运行程序成功,让我对下面的项目就充满信心。通过自己与同学合作编写程序,最终把最初的理论知识转化基本技能。这次的实训,使我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是这次实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合作做项目,虽然那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项目。每天大家来得很早,大家在一起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很好的在实训中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热情。实训中深切体会到了老师认真负责的伟大的精神和热情为同学指导的促学方式,虽然对有些时候老师没给我们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小抱怨,但是到了结束时才知道,这种教学让我们自己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去看懂别人的代码。更多是老师给的感动,每天在我们来之前就到了教室,在讲课中海给我们分享他在公司上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还有那些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些是平时上课时无法学到的,是更深层次的巨大收获。
通过这次实训,也使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实训中,我们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没学好,基础知识没理清,而且许多东西还要去翻书,去上网搜索。而且遇到一些小错误运行不出来,就会烦躁不安,觉得有些自暴自弃或者抱怨项目的变态,以后要克服,尽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学好C语言,也学好用C语言编写一个按要求的系统。
还有就是对于未来,近程就是下学期,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
首先我要继续学习好C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电脑上熟练的运用。然后每天都能写一些程序,上网时候多看一些优秀的教程和优秀的代码。遇到问题时多和同学讨论,并且多弄出几套方案,多锻炼自己结局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总之,这一切都成为我记忆里面的一个 篇章,更是在C语言编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阶段,尝试自己编写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系统。在为期两周的时间中,我们同组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平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经受的考验和克服的困难是平时所无法比拟的。好在同组的搭档们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有问题共同解决,攻克了C语言实训的复杂程序。在这里,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自然感触良多。
刚开始接触到C的时候,我已经学过一些有关VB的内容,这个在算法和思维上稍微有点帮助。回想本学期的学习,首先,最基本的,是C的数据格式,让我们知道整数,浮点数以及字符常量在C中的运用。然后,在学会了数据转化,以及熟练的可以对各种数据处理之后,我开始进行有关数据结构,像数组,结构体等的学习,因为有的东西从现有的知识来看都是非常简单的,还没有联系到指针等等一些复杂的概念。可是,仅仅学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C语言中,还有很多更加经典、重要、实用的知识。
说说函数。虽说很多程序语言都有函数这一内容,但我觉得C语言的函数是最有魅力的了。学习函数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只有两个字“牢记”,即:牢记函数的功能,牢记函数的用途以及如何输入输出。函数从本质上讲是一段通用程序,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节约很多编程的时间,学习C语言的“高人”都说,一个聪明的编程者在编写程序前往往总是先找自己所编写的程序中有多少是可以用函数来代替的。比如,大家可以作一个比较字符串的实验,用C语言中的strcmp函数只要一句话,而自己编写的话,30句都很难实现,可想而知函数的实用和快捷。在我们C语言实训的代码中,函数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可以说,实训题目的复杂代码,就是用无数个函数的调用和嵌套积累出来的。
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学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被一些大的程序激励的,所以当开始的时候看到繁琐的数据转化和简单的算法,都觉得很无聊,都想自己做几个自己满意的程序来看看,虽然这种想法很好,但是,我们说,没有基础,纯粹是搬照一些现成设计方法,是不足取的。要知道,程序设计讲究的是个人的思维的,假如刚开始就被一些现成的思想束缚住,以后就会觉得很无趣。
我们知道,指针其实是C语言的灵魂,许多的数据结构在我们学到这里之前都可以说是精通了。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数据结构在指针中运行。当然,刚刚开始接触到这些新的东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用非常形象的思维去看待指针,不能太固化。所以,新的东西,比如结构体在指针中的表现方法,数组及多维数组在结构体中的运用,都一点一点的加了进来,同时丰满了我们对原来C的数据机构,数据表示的理解。当我们完成了这三步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基础都扎实了,可以进一步的学习有关算法,设计概念等等深层次的东西了。
但是,指针,结构体,这些太抽象的东西,在学习C语言的时候我们就有点“似懂非懂”,可是在眼下的C语言实训中,像这么重要的C语言知识,一定要达到能熟练掌握,实际运用的程度。在实训的大程序中,结构体在指针中的表现方法,数组及在结构体中的运用等具体的技术环节,都得到了体现,不会指针,我们的工作是没法展开的。所以,在实训期间,大家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块攻克实训课题,克服了困难,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最后,谈谈我们组的程序软件。商店商品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利于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方便实际管理的程序。设计代码比较复杂,结构比较严谨。在程序编写的1周左右的时间里,组员们遇到了上述的困难,包括程序设计构思,甚至是指针等某些知识点的欠缺,导致的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但是,当大家一起团结协作,解决了这些困难之后,发现自己也可以编写复杂的、应用性的程序了,更发现自己对C语言这门学科的兴趣也提高了。
当然,我们编写的商店商品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多疏漏和不合理之处。比如,程序复杂冗长,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将在不改变程序运行结果的基础上,简化程序,使每一句更加精辟,总体上更加简化。另外,在程序的外观上,我们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做更多的修饰,运行起来显得比较死板、枯燥乏味。如果增添一些色彩和其他效果,我们的程序也许会更加完美。
通过一学期对C语言的学习,我感觉学习C语言是有一定难度却又是非常有趣的科目。也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对将要面对的计算机二级考试。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C语言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使用灵活方便。
2.运算符丰富,表达能力强。
3.数计类型丰富。
4.目标程序质量高,具有面向硬件系统的特点。
5.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和模块化的程序结构。
6.具有编译预处理功能。
7.程序设计自由度大,可移植性好。
这段时间学习使我掌握了:
一、我学习了C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与符号常量、变量、C语言的运
算符和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自增自减运算符以及逗号表达式等。
二、这章介绍了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C语句概述、数据输出包
括字符输出函数putchar和格式输出函数printf、数据输入包括字符输入函数getchar和格式输入函数scanf,还有一些简单的C语程序设计举列等。
前几天一直在看C++语法,所以对一些比较实际的例子总感到比较抽象,但是那也是一个必需阶段,可能大家和我的学习方式不一样,但从刚接触程序到现在来看,发现这样学习语言的方法挺不错的。
经过第一阶段对语法的学习,我觉得实例阶段应该是一个过渡阶段吧,通过前一阶段对语法的学习之后,可能有很多概念我们都比较模糊,或者说很多东西太抽象了,这就为我们第二个阶段的学习做好了实例化的准备,可以这样说吧,第一个阶段就我们为我们的学习一样东西而构建的一个类,里面讲了我们应该在这里面要做什么?第二阶,也就是本阶段,我们就应该去把前一段的东西具体化(实例化先前创建的类),那怎么个具体化呢,呵呵!说白了,去练习一些小例子,从网上下载的电子书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的,如果有自己去书店买书的话,里面也应该提供了不少,里面的例子,我是每次都打了一遍,也许有的人不会亲自去用手打一遍,什么copy等,当然这样也行,但我个人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还是自己动手打一遍比较好,毕竟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比较陌生,如果每个字都自己打完的话,有些代码你不想记住也难了,在这里,我们得弄懂练习的每一个例子,如果能把一些例子稍稍修改,弄懂里面精髓的东西,让自己知道为什么这样做,那么是最好不过的了,我平时练习时,这一步是少不了的,都习惯了,所以也就成了条件反射,想不这样都不行。最后,我们就应该汇一下总,把前面做过的例子里所用的技术理一下,再做一个比较大的例子,尽量把到目前为止所懂的知识全部应用到里面去,只是尽量,当然有些东西是不能集成到一起的,也是是代码之间的排斥性。
这是个人的一点学习心得,希望能更好的运用到学习中去。C语言是一门很有用的、对于我们的就业很实际的语言,学习好C语言是一项必须而实际的任务。我们必须要好好掌握。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c语言的学习对我们尤其重要。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更多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统一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
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程序设计的实践所致。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通过上机实验来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是否正确,恐怕是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时的心态。但是在程序设计领域里这是一定要克服的传统的、错误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可能你会想办法去“掩盖”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习上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消耗你几个小时时间的小小错误,调试高手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着对我们将来到社会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它让我知道,只要你努力,任何东西都不会太难。
1、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各大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由于C语言使用灵活,数据类型繁多,结构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都或多或少的感觉头疼,学习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贯穿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教学方法和体会。
2、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C语言课程的开设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想让他们马上接受程序设计的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他们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得知C语言学习难度大,就会产生学习C语言这门课程的惧怕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C语言对自身的专业没有什么用处,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2.2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虽然近年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得到广泛普及,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缺少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由“照本宣科”变为“照片(幻灯片)宣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交互匮乏的现实[1]。
2.3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
由于大一学生还不是很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还沿用高中时候学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方法来学习C语言,一些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以为光靠背一背、做做题就能学好,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不得法,效率极低。
3、几点教学体会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几点体会,可以归纳为:“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步实践”。
3.1树立一个目标
这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出的。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很难提起兴趣,遇到困难也很容易放弃,当然也无法做好。学习C语言也不例外。如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就必须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明确一个学习的目标。事实上,学习C语言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莫大的好处,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对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也会对以后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真正掌握精了程序设计思想,具备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再更新可程序设计的本质不会变[2]。当然,从更实用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通过国家二级考试”作为一个为之努力实现的目标,不仅对以后就业很有帮助,让学习有了兴趣和动力,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C语言阶段,尝试编写各种类型的程序。在为期一个周时间中,我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平时上课所接触的成有很多不同,所经受的考验和克服的困难和平时的相差不大,遇到不会做的题同学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攻克了C语言的复杂程序,我感触良多。
在这次实训中,我对C语言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了解,也对这学期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尝试了运行编程,每次运行程序成功,让我对下面的项目充满了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把最初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基本技能,这次的实训,是我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了农活的兴趣。
还是这次实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同学遇到问题互相帮助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得实训,但同学们的满腔人情却是值得骄傲的,我们在实训中取长补短在实训中长知识,提高了我们学习,虽然对有些时候老师没给我们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些小抱怨,但到了结束是才知道,这种教学让我们自己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去看懂别人的代码。更多的是老师的感动,每天在我们来之前家到了机房,给我们我分享他学C语言的感受,还提醒我们注意在编程时与遇到的事项,,这些是我们平时上课无发了解到的知识是我们更深层次的极大收获。
通过实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在试训中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学好,最基本的知识点没有理清楚,而且许多东西要经过翻书,上网查阅,搜索,遇到一小点错误运行不出来,就会烦躁不安,觉得有些自暴自弃或这抱怨题目有些变态,以后要克服,尽量保持一颗蓝好的心态,学好C语言,用C语言来编写一个按要求的系统。
对于未来,近程下个学期,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
首先我要继续学习好C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电脑上熟练的运用。能写出一些程序,上网的时候多看一些优秀的教程和优秀的代码,遇到问题是多和同学讨论,并且多弄出几套方案,多练习自己结局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总之,这一切都成为我记忆里面的一个 篇章,更是C语言编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周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
回想学习C语言 的过程中,既有快乐又有烦恼。
从领到书的那一刻,我就很郁闷,《C 语言程序设计》到底事学什么的,有什么用。刚开始上课时,还在迷茫这门课程是用来做什么的。不过,这些感受都是在对这门课程不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后来慢慢的接触多了,听老师讲的多了,了解多了,渐渐的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学到语句和函数时,上机操作程序,经过编译,调试和运行后,出现界面,当时觉得很好奇,想真正的学好这门课程。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知识。
下学期开始时,被通知要进行三周的课程设计。当时有点懵,感觉学的东西很少,很零散,不知该怎么练到一起,就要课程设计,是不是太难为我们了。
第一天基本上都是在看书,把基本知识再熟悉一边。到了下午的时候,老师发过来三道练习题,从这几道练习题上我得到了不少启发,然后我们组把整个程序的思路理清了,开始着手写程序。
第一周结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收获挺大的,从一开始的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到把程序中的几个模块编写出来,心里挺开心的。但是,到了第二周,我们由不得不再次陷入困境。在整个程序的编写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修改和删除这两个模块,这也是我们第二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开始编写修改和删除时,很头疼,去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在别人的帮助和提示下,我编完了修改程序,但编译时老出错,修改后的内容将文本内的信息全部覆盖了。困难之时,我们组的其他人,帮助了我,完成了修改和删除。这样的话,整个程序基本上全部完成了,就剩下完善工作了。我们组写了两个程序,最后,两个程序相互组合,互补,大功告成
虽然设计时完成了,但是我觉得其中还是由一些不足之处:
1. 警告句。程序中缺少一些警告句,例如:“是否真的删除(y/n)?”。
2. 重名的情况。由于考虑的不周全,没有设计遇到重名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3. 选择单一。我们设计的程序中,只设计了按名字选择,进行操作,忽略了重名的情况。
整个程序完成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办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全。
短短的三周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这段时间里,我又学到了更多C 知识,如:对象数组,string类,文件流等,同时我也被提醒以后办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全。,也看到了团队精神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这一点会让我终生受益。通过三周的课程设计,我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多了,收获也挺大的,这三周过的挺充实!
★ 变量的心情
★ 温柔内存抒情散文
★ 分配制度改革
★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 简单内存池实现
★ 奖金分配方案